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88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例如弗·许莱格尔  ①  就认为在每一个艺术  作品里都应该找出一个寓意。因此,所谓“象征的”或“寓  意的”就是指每一件艺术作品和每一个神话形象后面都有一  个普遍性的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进行解释时就要把这种抽  象的思想指点出来。这种处理方式在近代颇流行。例如但丁  的《神曲》确实有许多寓意,而近代评注家却往往把其中每  一章诗都说成是寓意。赫涅  ②  所编的古代诗集也是如此,他  在注里对每个隐喻的抽象意义都作了凭知解力的抽象的解

参看第一卷79页原注。

①  ②  赫涅  (Heyne,1729—1812),德国学者,编注过荷马、维吉尔和品达等

古典诗人的作品。中国过去对诗的评释  (例如屈原作品中美人香草之  类)特别有这里所说的倾向。

-----------------------------------------------

0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释。抽象的知解力特别容易倾向于找象征和寓意,因为它把  意义和形象割裂开来了,因而也就把象征方式的解释所不过  问的艺术形式消灭掉,只顾把抽象的普遍意义指点出来。

      我们在本书里讨论象征型艺术,不采取这种把象征推广  到一切神话和艺术领域的办法。因为我们的任务并不在于发  见艺术形象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用这种广义的象征或寓意去解  释,而是要探求象征本身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算作一种·艺·术·类  ·型。我们要确定意义和形象之间的艺术关系以及这种艺术关  系在象征型艺术里和在古典型艺术与浪漫型艺术里究竟有什  么不同。因此,我们的任务不在于把象征推广到一切艺术领  域,而在明白地把它局限于用象征为其特有的表现方式,因  而可以用象征方式去看待的那个艺术范围。就是本着这个意  思,我们在上文讨论艺术理想的序论里把艺术类型分为象征  的,古典的和浪漫的三种。

      所以一旦到了构成艺术内容意义和表现形式的不再是未  受定性的抽象的普遍观念而是自由个性时,我们所理解的象  征也就不再存在。这时主体本身就自有独立的意义,无待另  外的解释。主体就等于他的思想感情,他的行动事迹和他的  特殊的性格,等于他的精神生活和感性生活  ①  的全部表现,此  外别无其它意义。主体在他的这种扩张和展现  ②  之中,不过  是把自己是全部客观世界的主宰这一事实表现出来,成为观

感性生活即肉体生活或物质生活。

①  ②  指思想、感情、行动等等。

-----------------------------------------------

序论  总论象征型艺术

1  2

照的对象。在这种情况里,意义和感性表现,内在的和外在  的,题旨和形象就不再是彼此割裂开来的,不再象在真正的  象征型艺术里那样只有依稀隐约的联系,而是二者融成·一·个  ·整·体,其中现象在本身以外别无本体,本体在本身以外也别  无现象。显现者和被显现者都转化为具体的统一体。在这个  意义上,希腊的神们,由于希腊艺术把他们表现为一些自由  的、独立自足的个体,就不能看作象征性的,而是本身就已  完满,无待外求的。例如从艺术观点看,天神宙斯,日神阿  波罗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就只是一些个别的神,他们的行动就  只表现他们的威力和情欲,不表现什么其它意义。假如要从  这些自由的主体身上抽得出一些普遍概念作为他们所体现的  意义,用来解释特殊个别的形象,那就不免把这些形象的艺  术方面抛开而且毁掉了。因此,一般艺术家们都不喜欢人对  一切艺术作品及其神话性的人物形象作象征性的解释。在上  述古典型艺术表现方式里,真正可以看作象征或寓意的只是  一些次要的东西,往往是明确地用一种标志或符号来代表的,  例如鹰代表宙斯,牡牛常跟着圣路加,埃及人用阿庇斯  ①  来  代表神。

      在表现自由主体性的艺术作品里,困难在于辨别两种不  同的方式:一种是作为主体来表现的东西具有真正的个性和  主体性,一种是只有个性和主体性的空洞的外表,这就是·人

①  阿庇斯  (Apis),埃及神牛,两角夹着太阳。

-----------------------------------------------

2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①  如果是人格化,人格就只是一种肤浅的形式,无论在  具体动作还是在躯体形状上都表现不出人格所特有的内心生  活,因而所表现的全部外在方面显不出受到这个人格的生气  贯注,还须有不属于这个人格和主体性的另一种内心生活作  为外在现实  ②  的意义。

以上就是界定象征型艺术所要依据的基本观点。  所以我们研究象征型艺术所要注意的是·艺·术的内在的发  展过程,即从理想概念发展为真正艺术的过程,也就是说,我  们要把象征型艺术看作是过渡到真正艺术的准备阶段。不管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多么紧密,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并不是把象  征本身和宗教看作广义的象征的感性的表现方式的领域而加  以分析,而只是研究象征中有关艺术的那一方面,至于有关  宗教的那一方面则须留给神话史去研究。

4.题材的划分

要就象征型艺术细加划分,首先就要划定它向前发展的  前后分界点。

·格·化。

“人格化”(Personifikation),即把抽象概念加以人格化,例如用一个人  物代表抽象的英勇或正直。

②  即上文的“外在方面”,亦即外在形象,这外在形象如果是人格化的,可

能表现人格化的概念以外的一种性格,例如一个人物本是“英勇”概念  的人格化,而他的言行可能有不表现英勇而表现残暴或奸诈的部分,因  此意义与形象不完全一致。



-----------------------------------------------

序论  总论象征型艺术

3  2

      上文已经说过,象征型的整个领域一般都属于·艺·术·前·的  ·艺·术,因为它所表现的还只是一些基本上还未经个性化或具  体化的抽象意义,直接和这个意义相结合的形象可能恰当,也  可能不恰当。因此,象征型艺术的界限一边是艺术观照和艺  术表现的酝酿阶段,另一边就是真正的艺术,象征型艺术上  升到真正的艺术才达到它的真实性。

      如果从·主·体方面来谈象征型艺术的最初出现,我们不妨  重提一句旧话:艺术观照,宗教观照(无宁说二者的统一)乃  至于科学研究一般都起于惊奇感。人如果·还·没·有惊奇感,他  就还是处在蒙昧状态,对事物不发生兴趣,没有什么事物是  为他而存在的,因为他还不能把自己和客观世界以及其中事  物分别开来。从另一个极端来说,人如果·已·不·再·有惊奇感,他  就已把全部客观世界都看得一目了然,他或是凭抽象的知解  力对这客观世界作出一般人的常识的解释,或是凭更高深的  意识而认识到绝对精神的自由和普遍性;对于后一种人来说,  客观世界及其事物已转化为精神的自觉的洞见明察的对象。  惊奇感却不然。只有当人已摆脱了原始的直接和自然联系在  一起的生活以及对迫切需要的事物的欲念了,他才能在精神  上跳出自然和他自己的个体存在的框子,而在客观事物里只  寻求和发见普遍的,如其本然的,永住的东西;只有到了这  个时候,惊奇感才会发生,人才为自然事物所撼动,这些事  物既是他的另一体,又是·为·他而存在的,他要在这些事物里  重新发见他自己,发见思想和理性。这时人一方面还没有把

-----------------------------------------------

4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对一种更高境界的预感和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割裂开来  ①  ,而  另一方面人也见出自然事物和精神之间毕竟有一种矛盾,使  客观事物对人既有吸引力,又有抗拒力。正是在克服这种矛  盾的努力中所获得的对矛盾的认识才产生了惊奇感。  ②

      这种惊奇感的直接结果是这样:人一方面把自然和客观  世界看作与自己对立的,自己所赖以生存的基础,把它作为  一种威力来崇拜;另一方面人又要满足自己的要求,把主体  方面所感觉到的较高的真实而普遍的东西化成外在的,使它  成为观照的对象。在这两方面的统一中就出现了这样情况:个  别自然事物,特别是河海山岳星辰之类基元事物,不是以它  们的零散的直接存在的面貌而为人所认识,而是上升为观  念  ③  ,观念的功能就获得一种绝对普遍存在的形式。

      艺术就是从这里开始:它就是按照这些观念的普遍性和  自在本质把它们表现于一种形象,让直接的意识  ④  可以观照,  使它们以对象的形式呈现于心灵。所以对自然事物的素朴的  崇拜,即拜自然和拜物的习俗,还不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