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111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在宗教领域里,情况正是如  此。圣母玛利、基督、使徒们的事迹和命运,圣徒们和他们  的忏悔以及殉道者们固然还是些完全受到定性的个别人物;  但是基督教同时也要显出一些普遍的精神性的本质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却不能体现在现实界有定性的活的人物身上,因  为它们本来就应该作为·普·遍·的关系而表现出来,例如爱情、信  仰和希望之类。一般说来,基督教的真理和教义是被人从宗  教的观点去认识的,如果此外还有诗的兴趣,那也主要在于  这些教义是作为普遍的教义而出现的,其中真理是作为·普·遍  ·的真理而被人意识到和信仰的。因此,对具体表现的兴趣只  能居于次要地位,对内容本身仍是外在的,最容易而且也最  适宜于满足这种要求的表现形式就是寓意。就这个意义来说,  但丁在《神曲》里就用了很多的寓意。例如神学和他所钟情  的比阿屈理契的形象是融成一体的。这种人格化摇摆于真正  的寓意和对幼时钟情对象的写照之间,而诗的美也就美在这

-----------------------------------------------

第三章  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

9  3  1

里。但丁在九岁时初次见到比阿屈理契,在他看来,她不是  凡人的女儿而是上帝的女儿。他的意大利人的热烈的性格使  他一见钟情,一直到老不忘。她唤醒了他的诗的天才,由于  她的早死,他失去了他的最亲爱的人,他就在他生平最大的  杰作中,替他的对主体内心最亲切的宗教建立了那座神奇的  纪念坊。

3.隐喻,意象比譬,显喻

谜语和寓意之后,第三类是一般的·意·象·比·譬

①。谜语把意

识到的意义隐藏起来,要点在于用有关联的但是不同质的隔  得很远的性格特征来作为意义的侨装。寓意却把意义的明晰  看作唯一的主导的目的,使人格化和它的属性降低到符号的  地位。意象比譬则结合寓意的明晰和谜语的谐趣。它把在意  识中显得很清楚的意义表现于一种相关的外在事物的形象,  用不着让人猜测,只是通过譬喻,使所表现的意义更明晰,使  人立即认识到它的真相。

a)隐喻

涉及隐喻,·第·一·点应注意的就是:·单·就·它·本·身·来·看,隐

①  德文  Das  Bildliche  原有意象和比譬二义,因译为“意象比譬”,作为

其中一种的  Das  Bild  也译为  “意象比譬”,不同于一般所说的  “形  象”。

-----------------------------------------------

0  4  1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喻其实也就是一种显喻  ①  ,因为它把一个本身明晰的意义表  现于一个和它相比拟的类似的具体现实现象。在纯粹的显喻  里,真正的意义和意象是划分得明确的,而在隐喻里这种划  分却只是隐含的而不·是·明·白·说·出·的。所以亚理士多德早就指  出显喻和隐喻的区别在于显喻用“似”、“如”之类的词而隐  喻不用。这就是说,隐喻的表达方式只提意象一个因素,但  是所指的意义在用意象的那个整体关系里就已显得很清楚,  仿佛不须与意象分清而直接就由意象显现出来。例如我们听  到“这双腮上的春光”或是“泪海”时,我们就不得不把这  些词看作一种运用意象的譬喻,而不按照字面来理解它们,它  的意义从上下文的关联中就已表达出来了。在象征和寓意里,  意义和外在形象的联系却不象在隐喻里那么直接和必然。例  如只有内行和专门学者们才能从埃及建筑的九级阶梯以及无  数类似情况中找出一种象征的意义,他们甚至在本来没有的  地方也嗅出一些神秘的象征性的东西,——  象我的好友克洛  伊佐  ②  也许就常犯这个毛病,新柏拉图主义者们和但丁的注  释者们也是如此。

a)隐喻的范围和各种形式是无穷的,它的定性却是简单

西方修词学家把明说出的比喻叫做显喻  (Gleichnis,Simile),例如“水  似眼波横,山似眉峰聚”,“人比黄花瘦”,“似”字“比”字就点明这是  譬喻,把没有明说出的比喻叫做隐喻(Metapher),例如“红杏枝头春意  闹”,“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都是隐喻。

②  克洛伊佐,见本卷17页注。中国过去的《楚词》的注疏家对美人香草之

类隐喻也有类似的穿凿附会。



-----------------------------------------------

第三章  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

1  4  1

的。隐喻是一种完全缩写的显喻,它还没有使意象和意义互  相对立起来,只托出意象,意象·本·身的意义却被钩消掉了,而  实际所指的意义却通过意象所出现的上下文关联中使人直接  明确地认识出,尽管它并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

      但是这样用意象比譬的意义既然只能从上下文的关联中  见出,隐喻所表达的意义就不能说有独立的艺术表现的价值,  而只有次要的或附带的艺术表现的价值,所以隐喻更多地是  作为一件本身独立的艺术作品的外在的雕饰而出现。

b)隐喻主要是用在语言的表达方式里,这可以从下列几  方面来看。

      b1)第一,每种语言本身就已包含无数的隐喻。它们的  本义是涉及感性事物的,后来引伸到精神事物上去,“掌握”  (Fassen)“捉摸”(Begreifen)  ①  以及许多类似的涉及知识的  字按它们的本义都只有完全感性的内容,但是后来本义却不  用了,变成具有精神意义的字;本义是感性的,引伸义是精  神性的。

      b2)但是这种字用久了,就逐渐失去它们的隐喻的性质,  用成习惯,引伸义就变成了本义,意义与意象在娴熟运用之  中就不再划分开来,意象就不再使人想起一个具体的感性观  照对象,而直接想到它的抽象的意义。例如我们把  “把握”  (begreifen)按精神性的意义(理解)来了解时,就不再想到

①  这两词在德文中都有“掌握”和“理解”的意思。这种例子在中文中极

多,例如“把握”原义是用手握住一件东西,引申义是对一件东西的理  解或控制力,正和德文一样。

-----------------------------------------------

2  4  1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用手把握事物的那种感性事实了。就活的语言来说,确定实  在的隐喻和由于惯用已降落到本义词的隐喻之间的区别是很  容易的事,就死的语言来说,确定这种区别就比较难,单从  字源学还不能得到最后的解决,因为要做的事不是发见一个  字的最初起源和发展,而是主要地要断定看来完全象是一个  描绘性的诉诸感性观照的字是否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已失去了  它的最初的感性的意义,不再能唤醒这种感性意义,而变成  一个只用精神性意义的字。

      b3)如果情况是这样,就有必要通过诗的想象去制造新  的隐喻。这种创造的主要工作·首·先在于用可供感性观照的方  式,把一个较高领域中的现象、活动和情况转移到较低领域  的内容上去,用这较高领域中的形象和图景去把较低领域中  的意义表达出来。例如有机界在价值上就比无机界高,把死  的东西描绘为活的东西,就提高了表达方式。斐尔都什  ①  就  已写过:“我的刀锋·吞·噬·着狮子的脑髓,·喝·着勇汉们的血。”这  种表达方式还可以更提高,如果·自·然·的和感性的事物用·精·神  现象的形式表达出来,因而高尚化了,例如我们经常说“·微  ·笑的草原”,“愤怒的波涛”之类,卡尔得隆

                                                                                            ②  也说过,“波浪  在船的重载之下·呜·咽”。本来属于人的东西在这里用来表现自  然。罗马时代诗人们常运用这种隐喻,例如维吉尔的  Quum    gra-viter  tunsis  gemit  area  frugibus(《农艺诗》,

斐尔都什  (Firdusi),公元十世纪波斯诗人。

①  ②  卡尔得隆,见卷一349页注①。

-----------------------------------------------

第三章  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

3  4  1

Ⅲ,第132行)(谷场在谷粒的重压下发出沉重的呻吟)。

其次,与上述方式正相反的是用自然界事物的形象来把  精神界现象表达得更清楚。

      不过这种形象化的方式很容易流于矫糅造作,过分雕凿  乃至文字游戏,如果把绝对无生命的东西表现为人格化的东  西,而且还郑重其事地使它发出精神活动。意大利人对这种  玩艺特别爱好,连莎士比亚有时也不免利用它,例如在《理  查二世》第四幕第二景里,国王临别时向王后说:

无情的火焰也会对你同情,  你那转动的舌头在发出哀音,  由于怜悯,火焰要哭到把火灭熄,  它们纵使变成灰烬,变成黑炭,  也会为合法的国王被黜而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