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182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凭知解力的规律性和目的性都要求墙壁形成  直角。

      3b)由于墙壁既能支撑,也能围绕遮蔽,而我们已把单  纯的支撑视为柱子的专职,这就产生一种看法,以为在既需  要支撑又需要围绕遮蔽的地方,就可以竖立一行柱子,用厚  墙把它们联成一种屏障,·半·露·柱

                                                                    ①  就是从这种看法产生出来  的。例如希尔特就采纳了维屈鲁浮斯的看法,认为原始建筑  物从竖立四根角柱开始。如果后来发见有围绕遮蔽的需要,如  果同时又有柱子的需要,当然就会把柱子嵌在墙壁里。可以  找到证据来证明远古时代就已有半露柱。希尔特说  (《根据  古代基本原则的建筑艺术》,柏林,1808年,111页),“半露  柱的运用和建筑艺术本身是同样古老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  这样一种情况:柱子和柱拱撑持着梁架和屋顶,但是此外还  有防风蔽雨遮太阳的必要。既然原来的柱子已足以撑持住房  屋,建造墙壁就不必象柱子那么粗,也不必用柱子的那样牢  固的材料,因此,柱子总是露到墙壁浮面之外的。这种起源  的理由也许是正确的,但是半露柱毕竟是引起反感的,因为  这种结构把两个·对·立的设有内在必然联系的目的并列在一  起,把它们·混·淆起来。人们如果认为严格地从木料建筑出发,  柱子本身的基本功用就是围绕遮蔽,他们当然也就可以为半

①  半露柱嵌在墙壁里,有一半露出来。

-----------------------------------------------

6  7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露柱辩护。但是如果这样看,厚墙里安石柱就没有意义,石  柱就被降低到方形木柱的地位。真正的柱子在本质上是圆的,  本身完满自足的,凭这种完满自足的状态就足以使人见出它  不宜于平面形,因而也就不宜嵌在墙壁里。所以如果要在墙  壁里安支柱,这种支柱就必须和墙壁一样是平面形的,不能  是圆柱。

      歌德在一七七三年《论德国建筑艺术》一篇青年时代论  文里就已发出这样的呼吁:“近代法国卖弄哲学的艺术行家,  你说第一个近于需要而进行创造发明的人拿四根树桩插到地  里,然后在上面绑上四根竿子,盖上树枝和苔藓,这和我们  有什么相干!而且你说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茅屋,这话也不  正确。前面竖两根在顶上交叉的竿子,后面也竖两根在顶上  交叉的竿子,然后再用一根竿子搭在两个交叉处,就成了脊  梁,这是一个更早的发明创造,你每天从田野里和种葡萄的  山岗上那些草屋都可以看出,但是你无法从这里找到你的猪  栏的原型!”歌德在这里要证明在以单纯的围绕遮蔽为基本目  的的建筑物里,嵌在墙壁里的柱子是毫无意义的。这并非说  他看不出柱子的美,相反地,他对柱子却很赞扬。他接着说,  “当心不要乱用柱子,柱子在本质上要·自·由·地·站·着。谁若是把  这样苗条的东西埋在老厚的墙壁里,谁就该倒霉!”接着他谈  到真正的中世纪的和近代的建筑艺术说,“柱子并不是我们近  代住房的一个组成部分:毋宁说,它和近代一切建筑的本质  是互相矛盾的。近代的住房并不起源于四角·四·柱,而是起源  于四边·四·壁,四壁就·代·替·一·切·柱·子,而且排除一切柱子,哪  里有柱子,看起来就是一种笨重的赘瘤。这话也适用于我们

-----------------------------------------------

第二章  古典型建筑

7  7

近代的宫殿和教堂,除掉在这里不用注意的少数例外。”这番  话是根据事实的独到见解,道破了关于柱子的正确原则。柱  子的基脚立在墙壁前面,离开墙壁而独立。在较新式的建筑  里我们固然常看到方形半露柱的运用,但是人们把这些看作  过去柱子的粗略摹仿,它们不是圆形而是平面形的。

      3c)从此可见,尽管墙壁也能支撑,因为支撑已由柱子独  立地胜任,墙壁在发展较完备的古典型建筑里就以围绕遮蔽  为目的。如果墙壁也象石柱用来支撑,石柱就没有它们所特  有的功用,而不同的部分理应有不同的功用,这样一来,墙  壁究竟应该起什么作用的观念就不免混淆不清了。所以在供  神像的庙宇  ①  正殿里,我们发见到主要目的是在围绕遮蔽,上  部往往是露天的。如果有屋顶的要求,它就应有独立的支撑  物,这才符合较高的美。因为把梁架和屋顶直接安放在目的  在围绕遮蔽的墙壁上,这只是迫于需要,不是出于自由的建  筑美;古典型建筑不需要墙壁来担负支撑的任务,用墙壁就  不符合目的,就会增添不必要的设施和浪费。

以上就是古典型建筑处在它的特殊地位中所应分析的一  些基本定性  (特征)。

c)古典型的庙宇,作为整体来看

      尽管我们一方面定下一个基本原则,要求上文已约略提  到的那些差异面须显出它们的差异,另一方面这些·差·异面也  有必要·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在建筑里这种结合主要地只能涉

①  法译作希腊庙宇。

-----------------------------------------------

8  7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及排列,组合以及一种始终一致的和谐与妥当的尺寸比例。现  在我们约略谈一谈这一方面,作为结束。

一般说来,希腊庙宇建筑的面貌是令人心满意足的,或  则说,令人感觉恰到好处的。

      1)看不出有什么争高出奇的东西,全体向长宽两方面伸  展出去,并不向上挺出。如果要巡视正面结构,眼睛用不着  着意抬起来看,却自然而然地被正面的宽吸引住了,不象中  世纪德国建筑艺术那样冲破尺度比例,腾空耸立,显得非常  高。古代人把宽看作主要的,因为宽显得安稳地植基于大地  上;至于房子的高度则以人的高度为准,而且高度的增加总  是只随着宽度和长度的增加。

      2)此外,装饰总是以不损害简单朴素的印象为度。建筑  也有许多地方要靠装饰。古代人,特别是希腊人,在这方面  总是保持最美的尺度。例如一块通体简单的大平面或一条通  体简单的长线,看起来不如加一点变化或来一点中断时那么  大,那么长,因为变化或中断就使观者的眼睛觉得有了一种  较明确的尺度。但是这种划分和装饰如果弄得过分琐细,观  者就只看到这种杂多的琐细方面,比例关系和体积方面的最  宏伟的东西就显得遭到破灭了。所以古代人在建筑施工中大  体上既不用这种方法来使建筑物的尺度显得比实际较大,也  不利用中断和装饰来把整体划分为若干片段,使每部分都很  小,各部分又缺乏把全体贯串起来的统一,因而整体就显得  很小。他们的完美的作品也既不只是一大堆材料堆砌在地面  上,显得很局促,又不是一直冲到上空,使高与宽不相称,而  是在这种比例关系方面保持恰到好处的中庸,使简单朴素之

-----------------------------------------------

第二章  古典型建筑

9  7

中富有符合尺度的丰富多采。特别是整体及其简单的个别细  节的基本原则在一切方面表现得最清楚,而且对形体结构的  个别细节起着统治作用,正如在古典理想里,普遍性的实体  统治着它所赋予生命的偶然的特殊的事物,有力地使它们和  自己协调一致。

      3)关于庙宇各部分的安排和划分,可以看出发展中的一  个重要阶段,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很多的东西仍然是传统的。  这里我们所要关心的主要因素只限于用墙壁围起来的供神像  的中心小殿,前殿和后殿以及环绕全部建筑的柱廊。原来的  类型是一套前殿和后殿,前面竖一行柱子,这就是维屈鲁浮  斯所说的“前后柱廊”(Amphiprostile),后来前面又加上走  廊,两边各有一行柱子;最后发展到最高阶段,全庙区都用  双行柱廊围着,在三殿内部也加上双行柱廊,和墙壁隔开,和  殿外的柱廊一样,是作为走道用的;维屈鲁浮斯曾举过两座  这种庙宇的例子,雅典的护神雅典娜的八柱庙和奥林普斯的  雷神的十柱庙(希尔特《建筑史》,卷三,14—18页以及151  页)。

      我们在这里不谈柱子的数目,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以及  它们和墙壁之间的距离之类较细微的差异,且谈一下柱廊和  前殿之类一般对于希腊庙宇的真正意义。

      在这些直接通到外面空地的柱廊和前后柱廊里,这些单  行柱廊和双行柱廊里,我们可以看到游人随意散步,有时散  开,有时偶然聚在一起;因为柱子一般不是用来围绕遮蔽,而  是用来划定界限,在柱廊中行走时人是一半在内,一半在外,  至少是可以随时直接走到空地里。同理,柱廊背后的长墙也

-----------------------------------------------

0  8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不容许拥挤的游人集中到一个中心点,在柱廊里人满时把游  人的视线都吸引到这一点来,相反地,游人的眼睛不至落到  这种集中点而是可以朝四面八方去看,这就使我们得到一个  印象,这些游人并不是为同一目的在这里集会,而只是闲散  无事,随便散步聊天,消遣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