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183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在墙壁以内,当然可以猜  想到,气氛远较郑重严肃,但是在这些柱廊里,我们多少是  在注意外面宽敞的环境  (在建筑得很完善的庙宇里特别如  此),这就说明游人在这里不那么严肃认真。所以这种庙宇所  产生的印象固然是简单而宏伟的,同时却也热闹,爽朗和令  人心旷神怡,因为整座建筑的布置与其说是让人们集中到这  里,与世隔绝,不如说是让人们进进出出,走来走去,随意  游息。

3.古典型建筑的各种建筑方式

如果我们在结束时看一看使古典型建筑分成几个基本类  型的几种不同的建筑方式,以下就是应该着重的几个差异。

a)道芮斯,伊俄尼亚和科林特三种柱式  ①

建筑风格上的差异最突出地表现在柱子上面,我们在这  里只提各种柱式的主要特征。

        ①  道芮斯  (Doris),希腊北部小山城;伊俄尼亚  (Ionia)在小亚细亚西海  岸上,古希腊的殖民地;科林特  (Corinthia)在希腊北部一个半岛上。这三种古  典型建筑的风格差异主要从柱子上见出。

-----------------------------------------------

第二章  古典型建筑

1  8

      最著名的·柱·式有·道·芮·斯,·伊·俄·尼·亚和·科·林·特三种,这些  柱式在美和符合目的性两方面不但是空前的,而且是绝后的。  因为前此的塔斯康的建筑风格以及据希尔特所描绘的远古希  腊建筑风格  (《建筑史》,卷一,251页)都很简单粗糙,属  于原始的简单的木料建筑范畴而不属于美的建筑范畴;至于  后此所谓罗马柱式只是在柯林特柱式上再加上一些雕饰,没  有什么重要性。

      柱式的要点涉及高度与粗度的比例关系,柱基和柱头的  差异以及柱与柱之间的不同距离。关于第一点,如果柱的高  度比它的直径  (粗度)大不到四倍,柱子就会显得矮胖而局  促;反之,如果柱的高度比它的直径大到十倍,柱子也就会  显得过于细弱,不符合支撑的目的性。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柱  子与柱子之间的距离;如果要柱子看起来显得粗,它们就应  摆得靠近一些;如果要柱子看起来显得苗条细弱,它们彼此  就应隔得远一些。同样重要的还有柱子应不应该有基脚,柱  头应当高还应当低,要不要雕饰这类问题,因为这些差异会  完全改变柱子的性格。关于柱身有一条规律,它应该光滑,不  雕花,不过上下不能一样粗,由下中部到上部要逐渐变细些,  因此实际上有一种膨胀,尽管看不出来。后来到了中世纪末  期,人们把古代柱式借用到基督教的建筑上去,嫌柱身光滑  太枯燥无味,于是在柱身周围雕上花圈,或是把柱身雕成螺  旋纹。这种办法是不合式的,违反真正审美趣味的,因为柱  子的唯一任务在支撑,就应该牢固地,笔直地,而且独立地  耸立上腾。古代人只许在一点上破坏规律,那就是在柱身上  雕垂直的槽纹,据维屈鲁浮斯说,有槽纹的柱子比光滑的柱

-----------------------------------------------

2  8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子显得粗些。这种雕槽纹的办法用得很广。

关于道芮斯,伊俄尼亚和科林特的柱式和建筑风格的较  明确的差异,现在只提以下几个要点。

      1)在原始建筑结构里,·安·稳是基本的定性,建筑就止于  安稳,因此还不敢追求苗条的形式和较大胆的轻巧,而只满  足于一些笨重的形式。·道·芮·斯建筑风格就是如此,其中材料  还凭它的重量发挥最大的影响,特别在粗度与高度的比例关  系上显得突出。如果一座建筑物轻巧而自由地腾空直上,大  堆材料的重量就显得已经得到克服;反之,如果它粗而又矮,  它就会象道芮斯建筑风格那样,使人感觉到它的基本特征是  受重量控制的稳定和坚牢。

      道芮斯柱式具有这种性格,所以比起其它柱式,它是最  粗又最矮的。最早的道芮斯的柱子高度大于下部直径仅六倍,  甚至有些只到四倍,因此它凭它的笨重所给人的印象是严肃  的,朴质无华的男人气概,例如帕斯图姆  ①  和科林特的庙宇  可以为证。晚期的道芮斯柱达到高度大于直径七倍,据维屈  鲁浮斯,庙宇以外的建筑可以大到七倍半。不过一般说来,道  芮斯建筑风格的特点在于最接近木料建筑的原始的朴素,尽  管比起塔斯康的建筑风格,较易接受装饰和美化。这类柱子  几乎完全不用柱基,直接竖在地基上,至于柱头则用最简单  的方式把薄石板和凸盘嵌在一起。柱身有时是平滑的,有时  雕成二十条槽纹,柱下部约全柱三分之一的地位槽纹很浅,几  乎是平的,以上才雕深些。(希尔特:《根据古代原则的建筑

①  帕斯图姆  (Pa  A  stum)在意大利南部,古希腊殖民地。

-----------------------------------------------

第二章  古典型建筑

3  8

艺术》,54页)关于柱与柱之间的距离,从较古的纪念坊来看,  是柱的直径的两倍,少数到两倍半。

      道芮斯建筑风格的另一特点也接近木料建筑的类型,那  就是·三·棱·槽和·槽·隙。三棱槽是线盘的一部分,雕成三棱形,嵌  入主梁的尽头或轮台,至于槽隙则塞住上下梁之间的空间,在  道芮斯建筑样式里还保持着正方形。作为雕饰,它们上面往  往刻上浮雕,而在轮台上的三棱槽之下以及上面的飞檐的朝  下的平面上还嵌上六个小圆锥体,作为装饰。

      2)如果道芮斯风格就已发展到坚固与悦目的结合,·伊·俄  ·尼·亚式建筑却向前更进一步,发展到苗条和秀美动人的类型  (尽管还很简单)。柱子的高度比起下部直径  (粗度)要大七  倍到十倍。根据维屈鲁浮斯,柱子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柱与柱  之间的距离,因为这种距离大,柱子就显得细而高,反之,如  果距离小,柱子就显得粗而矮。因此,为着避免过细或过粗,  建筑师就不得在柱子过细时就降低高度,在柱子过粗时就增  加高度。如果柱与柱之间的距离大于柱的直径  (粗度)三倍  以上,它们的高度就只能等于直径的八倍,如果距离等于直  径的二又四分之一倍到三倍,它们的高度就应等于直径的八  倍半。但是如果距离等于直径的两倍,高度就应该是直径的  九  倍半;如果距离等于直径的长度加一半  (这是最短的距  离),高度就应该升到直径的十倍。不过后面的这几种比例是  很少见的,根据留存下来的伊俄尼亚式的建筑杰作来看,古  代人很少用更高的柱子尺寸比例。

伊俄尼亚式与道芮斯式的另一异点在于伊俄尼亚式的柱  子不象道芮斯式的柱子那样直接从地基上竖起,而是竖在一


-----------------------------------------------

4  8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种具有几个组成部分的柱基上,柱身有二十四条槽纹,比道  芮斯式的槽纹雕得较深,它比道芮斯柱也略微变细了,以细  而长的苗条姿态一直上升到柱头。如果拿艾菲苏斯  ①  的伊俄  尼亚式的庙宇和帕斯图姆的道芮斯式的庙宇作一对比,这种  差异就显得很突出。伊俄尼亚式的柱头在丰富多采和秀美方  面也前进了一步。不仅有雕花的凸盘,小石杆和薄石板,而  且左右两边还有螺旋线纹,边缘还有坐垫状的雕饰,因此叫  做坐垫式的柱头。坐垫上的螺旋皱纹标志柱子的终点,柱子  如果再上升,就得弯曲。

      由于柱子具有这种苗条悦目的姿态和雕饰,伊俄尼亚的  建筑风格也要求降低梁架的重量,以便在这方面也加深秀美  的印象。它比起道芮斯的建筑风格离木料建筑较远,所以放  弃了光滑线盘上的三棱槽和槽隙,而用花环把供祭的动物的  头颅联在一起,作为它的主要的雕饰(希尔特:《建筑史》,卷  一,254页)。

      3)最后,关于·科·林·特的建筑风格,它沿用伊俄尼亚的建  筑风格作为它的基础,还是细而长,但是雕饰得更富丽,显  出更高的审美趣味。它也还是满足于沿袭木料建筑的复杂而  明确的组成部分,不过露不出沿袭的痕迹来,因为它用了各  种雕饰,它在梁上和檐板上加上复杂的雕花的嵌板和嵌条,用  了檐沟和泻水槽,结构复杂的柱基和雕饰得较富丽的柱头,在  这些方面它都表现出它下了很多工夫要显出一些悦目的特  点。

①  艾菲苏斯  (Ephesus)小亚细亚西海岸上伊俄尼亚的主要城市。

-----------------------------------------------

第二章  古典型建筑

5  8

      科林特柱固然不高于伊俄尼亚柱,一般也有同样槽纹,高  度只等于下部直径八倍或九倍,但是由于柱头较高,看来却  较苗条,特别是较富丽,柱头高度超过下部直径八分之一倍,  而在四角中的每一角都有较细长的螺旋纹,因此就不用坐垫  状的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