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57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因此,诗就拆散了  精神内容和现实客观存在的统一,以至于开始违反艺术的本  来原则,走到脱离感性事物的领域,而完全迷失在精神领域  的这种危险境地。在建筑和诗这两极端之间,雕刻以及绘画  和音乐站在一种不偏不倚的中间地位,因为这几门艺术还能  把精神内容充分体现于一种自然因素  (感性材料)里,而且  既可以用感官去接受,也可以用精神去领会。尽管绘画和音  乐,作为浪漫型艺术,已经运用较富于观念性的材料,它们  毕竟还显出客观存在的直接性  (使客观存在直接显现于感  官),而这种直接性随着观念性的强化,就开始消失。另一方  面这两门艺术由于运用颜色和声音,比起建筑所用的材料来,  能更丰富地显示出特殊细节的全貌和多种多样的形状构造。

      诗当然也要找出一个弥补缺陷的办法,这就是使客观世  界呈现到眼前,达到连绘画  (至少是单幅画)也不能达到的  广度和多样化。不过诗所表现的永远只是一种·内·在于意识的  现实,如果诗也要凭艺术的体现去产生强烈的感性印象,它  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借助于音乐和绘画,运用不属于  它本行的手段,另一条是坚守真正的诗的地位,只用音乐和  绘画这两门姊妹艺术作为助手,把精神的观念,即向内心的

-----------------------------------------------

第三章  诗

7  1

想像说话的那种诗的想像,作为诗应特别关心的主要任务,提  到突出的地位。

诗和其它艺术的基本关系大致如上所述。关于诗艺本身  的较详尽的研究,我们须按照下列几个观点来进行。

      上文已经说过,内在观念本身既提供了诗的内容,又提  供了诗的材料(媒介)。但是在艺术范围以外,观念已是意识  活动的最通常的形式,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诗·的观念和·散·文·的  观念区别开来。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  用语言把臆造的形像表达出来。在这方面诗又有两件事要做:  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像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  使二者完全契合;其次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  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  还是在文字的音调上,都要有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

      尽管诗用语言的表达方式,诗却最不受其它各门艺术所  必受的特殊材料所带来的局限和约束,所以诗具有最广泛的  可能去尽量运用各种不同的艺术的表现方式,却不带任何一  门其它艺术的片面性。诗的种类因此也显得最完备。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在下文将讨论:  1.诗的一般意义和诗的·艺·术·作·品;  2.诗的·表·现;

3.诗的分类:·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体·诗。



        ①  这一节讨论诗由高度观念化,脱离感性材料所产生的缺陷在于破坏精神  内容与客观现实的统一,补救的办法在于借助其它艺术,同时却保持诗诉诸想象  的特点;最后给诗的全部题材画了一个轮廓。

-----------------------------------------------

8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A.诗的艺术作品和散文的  艺术作品的区别

    凡是写过论诗著作的人几乎全都避免替诗下定义或说明  诗之所以为诗。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事先没有研究过什么才是  一般艺术的内容和表象方式,一开始就谈诗之所以为诗,就  想确定诗的真正本质,那确是很困难的。这种困难会显得更  大,如果从一些个别作品的特殊属性出发,就想根据这方面  的认识去确定可以适用于各种诗的一般原则,这样做就会把  许多性质极不相同的作品都算作诗了。如果人们接受了这种  办法,然后再追问有什么理由要承认这些作品是诗,马上就  会碰到上文所说的困难了。很幸运,我们在自己所站的立场  上就可以克服这种困难。就一方面来说,我们一般并不是从  个别现象出发去找到关于事物本质的普遍概念,而是设法从  概念中抽绎出概念的实际体现,因此我们无须把一般人所称  为诗的一切作品都放在我们现在所研究的范围里,都纳入我  们的诗的概念里,先要知道诗的概念,然后才能确定一部作  品是不是诗。就另一方面看,我们现在也无须说明诗的概念,  因为诗的概念就是我们在第一卷里关于一般美和理想所已阐  明过的道理。诗的本质在大体上是和一般艺术美和艺术作品  的概念一致的,因为诗的想像并不像在造形艺术和音乐里那  样受到材料  (媒介)的限制和创作中的多方面的约束,被迫  落到片面性里去,而是只要服从一种观念性的符合艺术的表  现方式的基本要求就行了。所以我在这里从许多适用于诗的

-----------------------------------------------

第三章  诗

9  1

观点之中,只挑选下面几个最重要的:

1.诗的·掌·握·方·式和散文的·掌·握·方·式的区别,  2.诗的艺术·作·品和散文的艺术·作·品,

3.关于创作主体  〔即·诗·人〕的一些看法。

1.诗的掌握方式  ①  和散文的掌握方式

a)两种掌握方式的内容

    首先关于适合于诗的构思的·内·容,我们可以马上把纯然  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对的程度上排除。诗  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太阳,森林,山水风景或是人的外  表形状如血液,脉络,筋肉之类,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  纵然也诉诸感性观照,也进行生动鲜明的描绘,但是就连在  这方面,诗也还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只为提供内心观照而工  作。对这种内心观照,精神性的事物比起具体显现于感官的  外在事物毕竟是较亲切较适合的。所以在全部事物之中,只  有那些可以向精神活动提供动力或材料的才可以出现在诗  里。例如作为人的环境或外在世界的那些外在事物本身并没  有什么意义,只有在和人的意识中精神因素发生联系时,它  们才有重要的意义,才成为诗所特有的对象,适合于诗的对  象是精神的无限领域。它所用的语文这种弹性最大的材料

        ①  掌握方式译原文Auffassungweise,Auffassen的原义为“掌握”,引申为  认识事物,构思和表达一系列心理活动,法译作“构思”,俄译作“认识”,英译  作“写作”,都嫌片面,实际上指的是“思维方式”。下文提到“观念方式”,是把  它和  “掌握方式”看成同义词。

-----------------------------------------------

0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媒介)也是直接属于精神的,是最有能力掌握精神的旨趣和  活动,并且显现出它们在内心中那种生动鲜明模样的。语文  这种材料就应用来完成它所最胜任的表现,正如其它各门艺  术各按自己的特性去运用石头,颜色或声音一样。从这个观  点来看,诗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使人认识到精神生活中各种力  量,这就是凡是在人类情绪和情感中回旋动荡的或是平静地  掠过眼前的那些东西,例如人类思想,事迹,情节和命运的  广大领域,尘世中纷纭扰攘的事务以及神在世界中的统治。所  以诗过去是,现在仍是,人类的最普遍最博大的教师,因为  教与学都是对凡是存在的事物的认识和阅历。星辰,动物和  植物都不能认识和阅历它们本身的规律,但是人只有在认识  他自己和他周围的事物时,才是符合他本身的存在规律而存  在着。人必须认识到推动他和统治他的那些力量,而向他提  供这种认识的就是形式符合实体内容的诗。  ①

b)两种掌握方式的区别

      但是·散·文的意识也可以掌握上文所说的内容,也能教人  认识到普遍规律,也会就五光十彩的现象世界的分散的个别  现象来进行区分,整理和解释。这就引起了一个问题:内容  既可能类似,散文和诗在观念方式上究竟有什么基本区别呢?

1.比起艺术发展成熟的散文语言来,·诗是较为古老的。  诗是原始的对真实事物的观念,是一种还没有把一般和体现

①  这一节说明诗所掌握的内容主要是精神性的而不是单纯感性的,其作用  是教育人认识他本身和周围世界的客观规律,使人可以自觉地生活着。

-----------------------------------------------

第三章  诗

1  2

一般的个别具体事物割裂开来的认识,它并不是把规律和现  象,目的和手段都互相对立起来,然后又通过理智把它联系  起来,而是就在另一方面  (现象)之中并且通过另一方面来  掌握这一方面(规律)。因此,诗并不是把已被人就其普遍性  认识到的那种内容意蕴,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按  照诗本身的概念,停留在内容与形式的未经割裂和联系的实  体性的统一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