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58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1a)由于运用这种观照(认识)方式,诗把它所掌握的一  切都纳入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里,这种整体固然内容丰富,可  以包括范围广阔的情境,人物,动作,事迹,情感和思想,但  是这些广泛复杂的东西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由一个原  则产生和推动的,其中每一个别事物都是这一原则的具体表  现。所以在诗里凡是普遍性的理性的东西并不表现为抽象的  普遍性,也不是用哲学证明和通过知解力来领会的各因素之  间的联系,而是一种有生气的,现出形像的,由灵魂贯注的,  对一切起约制作用的,而同时表达的方式又使得包罗一切的  统一体,即真正灌注生气的灵魂,暗中由内及外地发挥作  用。  ①

      1b)在诗里这种掌握,塑造形像和表达还是纯粹·认·识·性  ·的。诗的目的不在事物及其实践性的存在,而在形像和语言。  人一旦要从事于表达·他·自·己,诗就开始出现了。有表达出来

        ①  这一节强调诗应表现精神内容的普遍性和繁复具体现象之间未曾分裂  的原始的统一体。这统一体是诗的灵魂,对全诗各部分起统摄作用,约制作用,以  及灌注生气的作用。

-----------------------------------------------

2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的话就是因为有表达的需要。人一旦从实践活动和实践需要  中转到认识性的静观默想,要把自己的认识传达给旁人,他  就要找到一种成形的表达方式,一种和诗同调的东西。姑且  只举一个例子,希罗多特在他的《历史》里载过一首两行体  的短诗,歌颂因守卫托莫庇莱关口而牺牲的将士们,诗的内  容很简单,只是一句枯燥的叙述:三百个斯巴达人在这里和  四千敌军进行过战斗,但是有意思的是要刻个墓碑铭,使当  代人和后世人知道这一英勇事迹,所以碑铭采取了诗的表达  方式,这就是说,碑铭要显得是一种“制作”(诗),让内容  保持它原有的简单面貌,而表达出来的话却是着意制作出来  的:这样表达观念的语文着意要使自己有别于寻常的话语,造  成了一首两行体短诗,因此就具有较高的价值。  ①

      1c)从此可见,就连单从语言方面来看,诗也是一个独特  的领域,为着要和日常语言有别,诗的表达方式就须比日常  语言有较高的价值。总之,无论从语言来看,还是从一般观  照方式来看,我们都必须把在寻常的艺术性散文还未发展成  熟·之·前就已存在的原始的诗,和在散文的生活情况和语言都

        ①  这里所举的例来自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家希罗多特的《历史》第七卷,  所叙述的是希腊人抵御波斯入侵战争中一段英勇事迹。托莫庇莱关口是波斯入侵  必经的要塞,守卫这个要塞的是三百个斯巴达人,他们至终不屈,由于寡不敌众,  全部牺牲了。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替他们写了一首只有两行的墓碑铭是有名的,  意译如下:

      “过路人,请传句话给斯巴达人,      为了听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  以上一节说明人从实践活动转到静观默想,有意要用一种艺术性的语言把自己的  认识传达给旁人,于是就开始有诗,所以说诗的活动是认识性的。

-----------------------------------------------

第三章  诗

3  2

已完全发展成熟时发展出来的诗的掌握和语言,区别开来。前  者在思想和语言两方面之成为诗是无意的或自发的,后者为  着要跨进自由的艺术领域,有意地要脱离前一个领域,所以  有意地或自觉地要和散文对立起来。  ①

2.·其·次,诗所要脱离的那种·散·文意识要有一种和诗不同  的思想和语言。

      2a)这就是说,从一方面看,散文意识看待现实界的广阔  材料,是按照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以及有限思维所用的  其它范畴之间的·通·过·知·解·力·去·了·解的关系,总之,按照外在  有限世界的关系去看待。因此,每一个特殊事物时而被错误  地看成独立的,时而又被简单地联系到其它事物上去,因而  也就只按照它的相对性和依存性来认识的,不能达到一种自  由  的统一。这种自由的统一在它的一切派生和具体化  (分  化)中始终还是一个完整的自由的整体,其中各个方面  (因  素)都只是这·一·个内容所特有的开展和显现,这一个内容就  是中心和起融合  (联系)作用的灵魂,实际上起灌注生气于  整体的作用。所以上述通过知解力的思维方式只能得出一些  关于现象的特殊规律,既要使特殊事物与普遍规律之间的割  裂和简单的联系僵化起来(成为死板的),又要使这些规律本  身互相分裂成为一些固定的特殊现象,它们的关系也只能以

        ①  这一节说明诗的特征之一是自觉性,诗愈向前发展,自觉性就愈高。黑  格尔把“自觉”,“自为”和“自由”都看成同义的。“自由的艺术”就是自觉的艺  术。

-----------------------------------------------

4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外在有限事物的形式被人认识。  ①

      2b)从另一方面看,·日·常·的  (散文的)意识完全不能深  入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以及它们的理由,原因,目的等等,  它只满足于把一切存在和发生的事物当作纯然零星孤立的现  象,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毫无意义的偶然状态去认识事物。诗  的观照把事物的内在理性和它的实际外在显现结合成的活的  统一体在散文意识里固然也并非由于知解力加以割裂而完全  被消灭,但是散文意识所缺乏的正是上文所说的对事物的内  在理性和意义的洞察,因而这种内在理性和意义对于意识就  成为空洞的,不能满足理性方面的兴趣。这样,对世界及其  各种关系融贯一致的理解就被对一些并列杂陈无关轻重的事  物的浮面认识所代替。这些事物固然也可以显出外表方面的  丰富生动,却终不能满足更深刻的需要。因为正确的观照和  纯洁的心智只有在从现象中确实可以看到和感到现象所体现  的本质与真理时,才获得满足。外在的有生命的事物如果不  能显现出独特的意义丰富的灵魂,对于较深刻的心灵来说,就  还是死的。  ②

            这一节说明散文意识的思维方式是单凭知解力的,看不到活的统一体,  只能得出一部分特殊事物的特殊规律,实际上是割裂规律与现象的统一,而且把  这种割裂固定下来。这种思维方式把事物看成片面孤立的和静止的,实际上就是  形而上学的方式。注意:黑格尔把“知解力”看成比“理智”或“理性”低一级,  参看第一卷64页注②。

②  这一节说明散文意识不如诗的意识,不能见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  达不到内在理性和外在现象的统一,因此不能满足理性的要求。



-----------------------------------------------

第三章  诗

5  2

2c)第三,·玄·学·的·思·维

                                                    ①  可以克服凭知解力的思维和日  常散文意识的观照方式的上述缺陷,就这一点来说,它与诗  的想像有血缘关系。因为理性认识既不单看偶然的个别特殊  现象而忽视现象的本质,也不满足于上文所说的凭知解力的  观念和感想所犯的割裂和简单联系的毛病,而是要把有限的  观察  (凭知解力的思维)所视为彼此分散孤立的或是没有形  成统一体而简单联系在一起的事物结合成为自由的整体。但  是玄学的思维只以产生思想为它的结果,它把实在事物的形  式变成纯概念的形式。纵使它也能按照现实事物的基本特殊  性和客观存在去认识事物,也毕竟要把这些特殊性相提升为  一般的观念性的因素,它只有靠这种一般的观念性的因素才  能自由活动。因此,玄学的思维就造成一个和现象世界对立  的新的世界。这个新的世界固然也显出现实世界的真理,但  是这种真理在现实世界本身里却显不出自己就是它所特有的  灵魂或使它成其为它的那种力量。玄学思维只是真理和现实  世界·在·思·维·中的和解,诗的创造活动却是真理和现实世界在  ·现·实·现·象·本·身·中的和解,尽管这种和解所采取的形式仍然只

①  “玄学的思维”即辩证的思维,黑格尔把自己的辩证逻辑称为“玄学”,即  最高的哲学。

-----------------------------------------------

6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是精神性的。  ①

      3.从此可见,诗和散文是两个不同的意识领域。在古代,  还没有一种依据宗教信仰和其它范围知识的明确世界观来形  成一套有条有理的观念和知识的体系,也还没有规定人类实  际活动要符合这套知识体系,诗就比较轻而易举地发挥它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