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65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要点在  于诗运用现实材料,要凭诗的想像加以洗炼和铸造,显出它们的内在意蕴,这样  才能保持诗的独立地位。

②  这最后一节总结全段关于“自由的诗的艺术作品”的一些观点。最后一  句就是应用黑格尔式辩证法的公式:一般与特殊的对立经过和解而达到统一。



-----------------------------------------------

第三章  诗

5  5

主体  (创作者)的活动进行对比,指出以下几个要点:

      1.建筑家,雕刻家,画家和音乐家所运用的都是完全具  体的感性材料(物质媒介),他们须通过这类材料来表现他们  的内容。这类材料的局限性就要决定他们各自的那门艺术的  全部构思方式和艺术处理方式。所以艺术家所要集中全力去  掌握的那门艺术的特定方式愈专门(特殊),表现那种特定方  式所需要的才能以及连带的创作技巧也就随之愈专门。诗既  然无须通过一种特殊物质媒介,诗的才能也就比较不大受到  上述媒介条件的局限,因而也就较为一般的和没有依存性的。  一般说来,诗所需要的只是凭想像力去塑造形象的才能。诗  只受到一种限制:由于它用来表现的是语言,所以一方面不  应要求达到造形艺术艺术家用外在形像表现内容时所能达到  的那种感性的圆满鲜明,另一方面也不能停止在音乐运用发  自内心的声音时所能达到的那种非文字可表达的须由心领神  会的妙境。从这方面来看,诗人的任务比起其他艺术家的任  务·较·容·易,·也·较·困·难。说它较容易,因为对语言进行诗的处  理固然也需要一种有修养的敏捷才能,但是毕竟不须克服那  么多的技巧方面的困难。说它也较困难,因为诗愈能把内容  意蕴体现于具体外在事物,也就愈需要以艺术的真正内核  (即深刻的想像和真正的艺术构思方式)之中去找到对感性方  面缺陷的弥补。  ①

        ①  这一节说明诗和其它艺术相较,因为用的是语言,不受其它艺术的物质  媒介的局限,不需要其它艺术所需要的那种专门知识和技能,所以诗的才能是一  般人都可以有的。诗人需要的是想象力,语言的修养和真正的艺术构思方式。

-----------------------------------------------

6  5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2.·其·次,诗人因此能深入到精神内容意蕴的深处,把隐  藏在那里的东西搜寻出来,带到意识的光辉里。尽管其它各  门艺术凭躯体形式也能有效地显现出内心世界,但是语文毕  竟是最易理解的最适合于精神的手段,能掌握住而且表达出  高深领域的一切意识活动和内心世界中的一切东西。从此也  可以看出诗人所遭到的困难,上述情况给他带来了一些要克  服或解决的任务。这些任务在其它各门艺术里都不像在诗里  那样迫切。正由于诗只在内心观念世界里活动,无须把它的  意像体现于独立于内心世界之外的具体事物,它就不免要和  宗教的、科学的之类散文意识处在同一个活动范围里,因而  也就要避免闯入这些意识领域及其构思方式,或是和这些意  识领域混淆起来。这种越界或混淆现象在每门艺术里固然也  都会发生,因为凡是艺术作品都出自·同·一来源,即精神,而  精神要包括一切自觉生活的领域,但是在其它艺术里,整个  构思方式是不同的,因为它们在打腹稿时就已随时考虑到要  用各自特有的感性材料  (媒介)去进行创作,这种构思方式  一开始就和宗教表象,科学思维以及凭知解力的散文式区别  开来了。诗却不同,它和宗教,科学和散文都运用同一种传  达手段(媒介),即语言。在运用语言这一点上诗不同于造形  艺术和音乐,是另用一种构思方式和表现方式的。  ①

3.·第·三,诗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现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  蕴,我们就应该要求诗人对他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最深刻最丰

①  这一节说明在运用语言为媒介这一点上,诗与宗教和科学之类散文意识  相同,所以诗人须克服诗易闯入散文意识领域的危险。

-----------------------------------------------

第三章  诗

7  5

富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随各门艺术的不同而不同:造形艺  术主要通过建筑的雕刻的或绘画的·外·在·形·像,音乐家则通过  集中的情感和情欲的·内·在·灵·魂以及其迸发于旋律的音调,总  之,无论是造形艺术还是音乐,都要让内容的内在意义和实  体渗透到作者自己的心灵里。诗人所要深入体验的事物在范  围上却远较广阔,他不仅要掌握心情和自觉的观念这一内心  世界,而且还要替这种内心世界找到一种适合的外在显现,通  过这种外在显现,诗比其它艺术表现方式能更充分更圆满地  表现出上述理想的完整体。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  认识人类生活,把广阔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到他的自我  里去,对它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  化。为着从他这个主体个性出发  (尽管这要受到一种窄狭的  特殊范围的局限),去创造出一种不像由外因决定的自由整  体,诗人就必须摆脱这种题材的·实·践·方·面或其它方面的约束,  对这种题材以巡视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自由眼光去临高俯  视。从这方面的·天·生·资·禀来看,我们要特别赞扬东方的伊斯  兰教徒诗人们。他们从来就生活在这种自由气氛里,就连在  情绪之中也能超然于情绪之外,在人生的繁复的旨趣之中,他  们始终都抱定·唯·一·个实体,作为一切旨趣的真正核心,和这  个实体相较,其它一切都显得渺小和幻变无常,值不得引起  情感和欲念。这是一种着眼于认识的世界观,是精神对待世  间事物的态度。这种世界观和态度对老年人比对青年人较相  宜,因为在老年时期,各种生活旨趣固然也还存在,但是已  没有青年时期的那种强烈情欲的驱遣力,老年人的生活旨趣  仿佛像一种镜花水月,比较容易发展成为艺术所要求的那种

-----------------------------------------------

8  5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着眼于认识的态度。通常的看法是炽热的青年时期是诗创作  的黄金时代,我们却要提出一个相反的意见,老年时期只要  还能保持住观照和感受的活力,正是诗创作的最成熟的炉火  纯青的时期。以荷马的名字流传下来的那些美妙的诗篇正是  他的晚年失明时期的作品。我们对于歌德也可以说这样的话,  只有到了晚年,到了他摆脱了一切束缚他的特殊事物以后,歌  德才达到他的诗创作的高峰。  ①

B.诗的表现

      第一部分(A)已涉及诗的一般性质,诗的内容以及体现  内容于诗的艺术作品的构思和组织。这方面的范围是无限广  阔的,我们在第一部分只能满足于指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特  征。现在要谈到诗的·第·二方面,即诗的·表·现,亦即用本身就  是内在的客观的东西,即用作观念符号的文字和文字的音乐,  作为表现观念的手段。

      关于诗的表现和其它艺术表现的一般关系,我们可以从  第一部分关于诗的性质所已提出的那些看法中推演出来。文  字和字音只是一种单纯的·符·号,既不是表现精神观念的一种  象征,又不是适合于表现内心生活的占空间的外在形象,象

        ①  这一节说明诗人要深入体验生活,要“让内容的内在意义和实体渗透到  作者自己的心灵里”,“把广阔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对它们  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这需要摆脱实践方面的束缚,建立一种着眼于认识的世  界观,用自由的眼光临高俯视一切。这种境界老年人比青年人较容易达到,所以  荷马和歌德都是到了晚年才做出他们的最好的诗篇。

-----------------------------------------------

第三章  诗

9  5

雕刻和绘画所用的肉体形状那样,或是象表现整个灵魂的音  乐的音调那样。此外,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  因素也和用在散文表现里的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  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

关于诗的表现可以较精确地区分三个要点:

      ·第·一,诗的表现用文字,好象只涉及语言。但是文字本  身既然只是·观·念的符号,诗的语言的真正根源就不在于个别  词汇的选择和用词汇组成词组和语句的安排,也不在于和谐,  节奏和押韵之类,而在于·观·念本身的种类和性质。所以精炼  的表现要从精炼的观念中去找根源或出发点。我们的第一个  问题就是:观念应采取什样形式才能成为诗的表现?

      ·其·次,诗的观念本身只有通过·文·字才能变为客观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先单从语言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表现,以便把诗  的文字和散文的文字以及诗运用语言的方式与散文思维中运  用语言的方式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