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64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wωw奇Qìsuu書còm网

-----------------------------------------------

0  5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的作品无论在全篇还是在各部分,就不可能出自艺术家的自  由心灵,全篇和各部分之间就只能有一种符合目的性的联系,  而这种联系须受制于原因与结果以及理由与结论之类知解力  方面的范畴。  ①

c)  自由的诗艺术作品

      既已说明了真正的诗一方面与历史写作,另一方面与演  讲术之间的差别,现在就可以转到·第·三·点,对于真正诗的艺  术作品确定下列几个观点。

      1.历史写作的散文性主要见于这一事实:尽管历史写作  的内容意蕴也可以具有内在的实体性,并且发生真正的效力,  显现这内容意蕴的实际形像却往往牵连到相对的(有限的,依  存于其它事物的)情境,受到一些任意性的偶然性的事物的  干扰和捣乱。历史家没有权去改造直接现实中所固有的这类  实在情况。

      1a)如果诗艺在题材方面走进历史写作的领域,进行上述  改造正是它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诗艺要找出一个情  节或事件,一个民族的代表人物或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最  本质的核心和意义,把周围同时发生作用的一些偶然因素和  不关要旨的附带情节以及只是相对的情境和人物性格都一齐  抛开,只用能突出地显现主题内在实体的那些人物和事迹,这

        ①  这一节说明演讲术要服从非艺术性的实践目的,就不能有充分的艺术自  由。为了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演说家还须考虑到时间,地点和听众,这也是实  践方面的事。

-----------------------------------------------

第三章  诗

1  5

样就会使得上述最本质的核心和意义通过对外在事物面貌的  改造而获得适合的客观存在。只有这样,诗才能把自在自为  的  (绝对的)理性概念具体展现于和它绝对相适应的现实事  物。只有通过这种办法,诗才能使具体作品围绕着一个固定  的中心点来界定它的内容范围,使内容展现为一个完满的整  体,一方面使各部分紧密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使各部分  既不危害整体的统一,而又各有正当权利去使人感到它们本  身也是独立的印象。

      1b)诗在运用历史材料这个方面还可以走得更远,它用  作主要内容的不是实际历史事迹的内容和意义,而是某一个  与这种内容和意义多少有点联系的基本思想  (这一般是人间  的冲突),至于历史的事实,人物和地点之类被利用,更多地  是作为刻划个性的装潢或手段。这就要产生双重困难:不是  纳入作品中的人所熟知的史实并不能完全适合上述基本思  想,就是一种与此相反的情况,诗人部分地保留史实,部分  地改动其中要点去牵就他的目的,从而使在我们脑中原已根  深蒂固的知识和诗所新创的东西发生矛盾。要消除这种分裂  和矛盾,建立真正的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困难的,但是必  要的,因为现实在它的本质性的现象里也有无可否认的权利。

      1c)与上述类似的要求还可以适用于范围更广的诗。凡是  诗就外在的地点,人物,情境,冲突,事迹,情节和命运所  描述的东西,全部都已存在于生活的现实中,这要超过人们  通常所能置信的程度。在这里诗也还是在一种历史领域里活  动,它在这方面所作的变更和改造也根据事物的理性以及要  替内在意义找到最恰当的表现这一要求,而不是由于缺乏对

-----------------------------------------------

2  5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实际情况的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或是主观武断以及标奇猎新  的企图。  ①

      2.·其·次,演讲术由于追求实践性的目的,所以属于散文,  为着要实现这种实践目的,它的职责就是要自始至终都按照  这个目的行事。

      2a)从这个观点来看,诗如果要避免流于散文,就要谨防  艺术和艺术欣赏范围以外的目的闯进来干扰。如果诗让这类  外在目的占重要地位,因而影响到全部构思和表现的方式,诗  作品就会马上从它自在自为的崇高领域,降落到有限事物的  领域。这就会导致两种结果之一,不是艺术的要求与非艺术  性的意图之间的分裂脱节,就是违反艺术的本质,用艺术作  为一种手段,因而降到为本身以外的目的服务的地位。例如  教会中许多虔诚的颂圣诗歌就有这种情况,其中某些观念之  所以被采用,只是因为它们在宗教上可起作用,而表现的方  式却与诗的美背道而驰。一般说来,诗作为诗,决不应从宗  教方面而且·只·从宗教方面去提高人,实际上这是把人带到一  种与诗和艺术既有关联而又有差别的领域。这番话也适用于  说教劝世,宣扬道德,政治宣传乃至提供消遣娱乐之类作品。

        ①  以上三小节就诗与历史的关系说明诗的本质。对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  不能加以改造而诗却应加以改造。纵使诗运用历史题材,它也要把一个主题思想  定作中心点,根据这个中心点来界定内容,抛开一切偶然的不说明问题的东西,只  挑选最能显出“最本质的内核和意义”的东西。诗还可以运用历史人物事迹作为  表现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主题思想的手段,但也不能违反历史的实际情况。就较  广的意义来说,诗所描述的都是历史,也都是现实,都要根据理性,对历史和现  实加以改造,形成一般与特殊的有机的统一体。

-----------------------------------------------

第三章  诗

3  5

诗比其它一切艺术固然都更能有助于实现这类目的,但是如  果诗只应在它自己所特有的领域里自由活动,它就不应担负  做这种助手的任务,因为在诗的艺术里应该作为明确目的而  起统治作用的只有在本质上是诗的东西,而不是诗以外的东  西。事实上旁的目的用旁的手段去实现,结果会更为圆满些。

      2b)但是从另一方面去看,诗的艺术却也不应在具体现  实世界里要求保持一种绝对孤立的地位。诗本身既是有生命  的东西,就应深入到生活里去。在第一卷里我们已经说过,艺  术同艺术以外的客观存在有很多的联系,艺术所用的内容和  形式正是客观存在的内容意蕴和显现的方式。在所谓“即兴  诗”(随机应景的诗)里,这种诗与当前现实生活以及其中个  别事件和公私事务的生动联系显得最为丰富多采。就“即兴  诗”这一词的广义来说,大多数诗作品都可以用这个称呼;就  这一词的狭义或本义来说,它就只能包括由当前某一事件所  引起的而且作者有意要提高、美化和颂扬这一事件的一类诗。  但是这样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诗也不应落到依存或不独  立的地位,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即兴诗”这类作品只有一种  次要的价值,尽管其中有一部分,特别是抒情诗,是最享盛  名的。

      2c)这里就发生了一个问题:诗怎样才能在上述冲突中还  保住它的独立地位?办法很简单:诗用外在的现成事件  (机  缘)不是作为基本目的而是作为手段,而且对吸收进来的现  实材料,要运用想像力的权利和自由去加以塑造和琢磨。这  样办,诗就不是临机应景和处于依存地位的,现实材料对诗  人是一种外在机缘,诗人在这种机缘推动之下,就对这种材

-----------------------------------------------

4  5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料进行深刻的体验和精细的洗炼,从而从·他·自·己心灵里创造  出在当前情况下没有他这位诗人就不能有以这样自由的方式  表现出来的作品。  ①

      3.总之,每一件真正的诗的艺术作品都是一个本身无限  的  (独立自由的)有机体:丰富的内容意义展现于适合的具  体现象。它是统一的,但是统一体中的个别特殊因素并不是  抽象地服从形式和符合目的性,而是各个部分都现出有生命  的独立,而整体则把它们联系成为融贯的圆满结构,表面却  不露出意匠经营的痕迹。它的材料是从现实生活中搜来的,但  它并不对这种内容及其客观存在  (实际体现)乃至任何生活  领域处于依存关系,而是凭它自己自由造形,来使事物的本  质达到正确的表现,使外在的事物和它的最内在的本质经过  和解而达到协调。  ②

3.关于诗创作主体  〔即诗人〕的一些看法

第一卷已详细谈到艺术家的才能和天才以及灵感和独创  性等等,所以现在只就诗与造形艺术和音乐这几个领域里的

            以上三小节说明诗不应流于散文性的为外在目的服务的演讲术,要维持  它应有的自由独立地位,但这种“独立”也不等于“孤立”,作为有生命的东西,  诗必须深入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即兴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