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69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事实上我们看到过凡是伟大的诗人在自己独创的  时间尺度,节奏和韵脚之中都很自由地有把握地回旋自如,只  有在把诗从原文译成外国文时,拘守原诗的音节和韵律等等,  才会显得勉强生硬,引起不快感。其次,在自由诗里,要把  思想表现得回旋荡漾,时而凝炼,时而波澜壮阔,这种强制  性的音律要求还能激发诗人“因文生情”,获得·新·的意思和·新  ·的独创,如果没有这种冲击,新的东西就不会来。除掉音律  的这些优点不算,感性的客观因素  (这在诗里就是语言)也  本来就是艺术的重要因素,所以不能象听命于直接的偶然事  物的日常语言那样没有形式,没有定性,而是要经过艺术加  工,显得既精炼而又生动。尽管语音在诗里听起来只是一种  外在手段,它毕竟是应当看作本身就是目的来处理的,要具

-----------------------------------------------

第三章  诗

5  7

有明确而谐和的轮廓。对这种感性因素的注意在一切艺术里  都在严肃的内容之外添上一个特色,通过这种特色,内容的  严肃就立即显得仿佛推远  (或冲淡)了,使诗人和听众都摆  脱这种严肃的束缚,置身于一种超越严肃内容之上的更高更  优美的境界  ①  。在绘画和雕刻里,艺术家用来就人体,岩石,  树林,云彩和花卉之类对象进行素描和着色的方式本来就有  感性空间的限制;建筑也要适应建筑物的目的要求,去规定  墙壁和屋顶的形状。音乐也是如此,它要服从和声学的一些  绝对必要的基本规律,才能获得明确固定的轮廓。诗却不然,  语言的感性声响在配合结构方面本来没有拘束,因此诗人的  任务就在于在这种无规律之中显出一种秩序,一种感性的界  限,因而替他的构思及其结构和感性美界定出一种较固定的  轮廓和声音的框架。

      正象在音乐的表现里节奏和旋律须取决于内容的性质,  要和内容相符合,诗的音律也是一种音乐,它用一种比较不  太显著的方式去使思想的时而朦胧时而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性  质在声音中获得反映。从这一点看,诗的音节须表现出全诗  的一般调质和精神性的芬芳气息,例如用的是抑扬格还是扬  抑格,是八行一节还是用其它划分章节的方式,并非无关宏

        ①  这句原文比较艰晦,意思其实很简单。主要有两点:1.音律这种感性因  素是严肃内容之外的一种因素,2.这种因素对严肃内容起着推远或冲淡作用,使  人能更好地欣赏艺术美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内容一方面。

-----------------------------------------------

6  7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旨的。  ①

涉及较详细的题材划分,主要有·两·个体系,现在先说明  这两个体系的区别。

第一个体系是根据·节·奏的诗的音律,它要按音节的长短  形成不同类型的见出回旋的组合和时间上的承续运动。

      ·第·二个体系是由突出单纯的·音·质来形成的,它要考虑个  别字母是母音(元音)还是子音(辅音),也要看整个音节和  整个字的音质,有时有规则地重复同一个或类似的音质,也  有时按照对称的轮换的原则。双声,叠韵,半谐音  ②  和韵脚  等等都属于音质体系。

      这两个体系和民族语言本身的音律密切相关,有些语言  的音律一开始就以音节的自然长短为基础,也有些语言的音  律却以单靠意义决定的便于理解的重音为基础。

      ·第·三,按节奏的进展和按音质的组合这两个体系也可以  结合在一起。不过在这种结合中如果韵脚的集中而又突出的  回声使耳朵听起来过分强烈,它就会压倒时间长短的进展运  动,也就是说,节奏就被冲淡,不大能引起注意了。

            诗是否可废除音律而专用散文在近代是一个争论纷纭的问题。黑格尔特  别强调诗与散文的分别,替诗的音律作了颇有力的辩护。马克思给拉萨尔论《弗  兰茨·封·济金根》悲剧的信所指出的缺点之一是“应该把音律安排得更艺术一  点”,恩格斯为同一目的写给拉萨尔的信也指出他在音律方面过于自由,给朗诵和  上演都带来麻烦,足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都很重视诗的音律。

②  “半谐音”(Asonnanz)用同母音,不同子音押韵,例如an和am  就是半  谐音,英法古诗中有时用这种韵。



-----------------------------------------------

第三章  诗

7  7

a)  根据节奏的诗的音律

这里指的是不用韵只根据·节·奏·的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有  以下几种:

      ·第·一是音节有固定的时间尺度  (这里还只说单纯的·长·音  和·短·音的分别)以及由长音和短音组合成的各种各样的比例  关系和诗的音节尺度。

·其·次是由重音,顿,以及诗的重音与语言的重音之间的  冲突所形成的·生·动·化的节奏。

·第·三是由在节奏运动中由字的·音·质所形成的·悦·耳·的·音  ·调,但这里还不包括押韵。

1.节奏的形成不是靠一些单纯的孤立的字音而是靠·时·间  ·的长短和运动。

      1a)这种节奏的简单出发点是音节的·自·然·的长和短,这种  自然长短的差别取决于民族语言的发音方式本身,是由字母,  子音和母音这些因素形成的。

      自然的·长·音是ai,oi,ae之类复母音,不管近代音律理论  家怎么说,复母音毕竟是一种具体的由两个母音复合在一起  的双音,就象颜色中的绿色是复合色一样。响声很长的母音  也是如此。此外还要加上各种字音所处的位置,这在梵文,希  腊文和拉丁文里都是在不同的位置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果两个母音之间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音,在说话中发  音前后承续就有些困难,就会拗口;发音器官为着从多子音  转到母音就须花较长的时间,这就要产生一种停顿。尽管母  音是短音,这一停顿就会使子母音合成的那个音节显得很长。

-----------------------------------------------

8  7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例如我读  mentem  nec  secus这几个音节,从一个母音转  到另一个母音时,例如在读  menten和nec时就比读secus就  较为困难。近代各民族语言并不严格重视这个差别,在计算  音的长短时却用一些其它标准。但是不管所占的位置如何而  当作短音来用的那些音节往往至少显得生硬,阻碍或延宕了  本来要求的那种运动速度。

      和上述由复母音和长母音以及由位置而形成的那些长音  不同,·自·然·的·短·音的音节是由短母音形成的,第一个母音和  第二个母音之间不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音。

      1b)  文字有时由于是多音节的,一个单字本身就有几  个长音和短音,有时尽管是单音节的,却由于和前后其它的  字联在一起,就产生了不同的音节和单字偶然交替出现的现  象,不能按一个固定的音的尺度。诗的任务就和音乐的任务  一样,要调整这种偶然现象,用时间长短尺度的单位去使一  些时间长短本无规律的个别的音见出足够的规律。所以诗把  长音和短音的一些规定的排列方式定为规律,来显出前后承  续的各字音的时间比例。例如在扬抑抑格和抑抑扬格里,两  个短音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合成一个长音,成为扬扬格。  ①  其  次,一个长音和一个短音并列在一起,时间长短的差别就更

①  扬代表长音或重音,抑代表短音或轻音:

    抑扬近似中文诗的平仄,但不完全相同,因为仄声的上去入在轻重短长  上又各不相同。

-----------------------------------------------

第三章  诗

9  7

为显著,尽管形式最简单,抑扬格和扬抑格就是如此。如果  一个短音夹在两个长音之间,成了扬抑扬格,或是一个短音  放  在两个长音之前成了抑扬扬格,这种排列就较为复杂  了。  ①

      1c)  但是这些·孤·立的音步单位的时间比例的关系(即抑  与扬的关系)如果不管彼此不同而任意拼揍成先后承续的系  列  ②  ,它就会形成不规则的偶然排列,一方面要破坏原来要使  这些时间比例关系见出规律性的目的,不能形成长音节和短  音节的有规律的先后承续的系列了;另一方面整段诗的开头,  中间和结尾就会毫无明确的界限,这就会导致随意任性,也  就违反了我们在讨论音乐的时间尺度和拍子时所指出的听者  和声音长短尺度之间的关系。听者要求聚精会神,不愿在声  音不断地向前流转中受到干扰,这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有  一定的时间单位以及这些时间单位的显著的开始以及有规律  的承续和终结。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诗还要把个别孤立的时  间比例关系排列成为·诗·行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