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70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诗行是诗律的·第·三·个因素,每一

行诗在音步的种类和数目上以及在开始,进展和终结上都要

这一小节只说明节奏体系的诗律的最低单位是一个音步,其中长音和短  音依格式不同而各有固定的位置。  一个单位音组叫做“音步”,一行诗通常有几个音步。如果一个五音步的  诗行中抑扬关系排成:

就会造成本节所说的任意拼凑的情况。

        ③  西方诗以“行”为单位,一行不一定是一句,一句话的意思往往要由上  行跨到下行才完止。每行分几个音步,每个音步包含两个或三个音节,用抑扬相  间见节奏。





-----------------------------------------------

0  8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按照一定的规则。例如三韵格的抑扬格诗行包括六个抑扬格  的音步,其中每两个音步形成一个抑扬格的双音步;六音步  的诗行包括六个扬抑抑格的音步,在一定的位置上扬抑抑格  要缩成扬扬格。这些诗行既然可以按照同一个或类似的方式  反复重复下去,这种先后承续的序列就不免一方面很难确定  诗行究竟到哪里终止的现象,另一方面显得单调,使人感到  缺乏一种内部多样化的结构。为着弥补这个缺陷,诗终于发  展到发明章节及其多样化的结构,特别便于抒情的表现方式。  例如希腊的挽诗格律,阿尔赛乌斯和莎佛两位诗人所创的章  节格式,以及品达和一些著名的戏剧体诗人在抒情诗和合唱  队的歌唱里所创造的一些章节格式。  ①

      尽管在时间尺度上,音乐和诗都要满足同样的需要,我  们却不应忽视音乐和诗的差别,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拍·子。古  希腊诗律是否把真正相等的时间段落定成拍子,让它重复地  出现,这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大体上可以这样说,诗  把文字作为单纯的传达手段来用,在这种传达所占的时间上  就不能定出一个绝对固定的尺度(时间的长度),去抽象地支  配语言的前进运动,像音乐中的拍子那样。在音乐里,声音  是一直响下去的,流动不定的,所以绝对需要拍子所带来的  固定性。语言却不需要这样固定点,因为语言本身在思想内  容上就可找到停顿点,语言并不完全等于外在的声响,它的

        ①  这一小节说明集音步成行,集行成章节都需要一定的格律,但是寓变化  于整齐,既不能无规律,也不能呆板单调。诗章(Strophe)大半出现在抒情诗里,  全篇分几个章节,每个章节有一定的行数和音律,各章之间往往有对称呼应的关  系,颇类似我国  《诗经》的章法。

-----------------------------------------------

第三章  诗

1  8

基本的艺术因素在于内在的思想或意义。事实上诗在它用语  言所明白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里就已可以直接找到实质性的  界定方式,作为停止,继续,流连,徘徊,犹疑等等运动形  式的依据。就连在音乐里,轮到朗诵  (说白)部分也就不再  用呆板一律的拍子,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诗的音节如果完  全要受拍子规律的约束,至少就用拍子这一点来说,音乐和  诗的差别就会完全消失了,时间因素在诗里所占的比重就要  超过诗的本质所能允许的程度了。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由提  出这样主张:在诗里尽管有一种·时·间·尺·度在起重要的作用,但  是并不用·拍·子,对诗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文字的意义。如  果从这个观点对古代诗律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六音节格式当  然像是最能严格地按拍子进展的,例如老浮斯  ①  就有这种看  法,但是六音步格式中最后一个音步的缩短就足以驳倒这种  看法。浮斯还认为读阿尔赛乌斯和莎佛的诗章时也要按这样  抽象的整齐一律的拍子,那就只能说是任意武断,把诗句勉  强加以割裂了。浮斯有这种看法,因为我们德国人习惯把德  文诗的抑扬格看作整齐一律的音节和时间尺度。其实古代六  音步的抑扬格诗行之所以美,并不是因为每行都有在时间尺  度上整齐一律的六个抑扬格音步,而主要是因为每行开始时  换用扬扬格,收尾时换用扬抑抑格或抑抑扬格,这样就避免  了同一时间尺度的毫无变化的复现,也就是说,不至于形成

        ①  浮斯(Voss),十八世纪德国诗人,已见前注。他曾把荷马史诗译成德文,  他主张沿用希腊诗节奏体系的音律。黑格尔在这一节批驳了他的诗的时间尺度等  于音乐的拍子的主张,诗的音节长短虽有一定的规律,但由于意义的影响,还不  能形成可以精密测量的拍子。他强调意义的重要,反对格律过分形式化。

-----------------------------------------------

2  8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拍子。抒情诗的格律变化就更多,如果要证明拍子在这里也  绝对必要,那就只能是根据先验而不是根据经验。

      2.只有·重·音和·顿才能使节奏的时间尺度(长短)获得真  正的·生·动·化。这两个因素相当于我们在音乐里所说的拍子节  奏。

      2a)这就是说,在诗里每一个特定的时间比例也有一个特  别的重音,即按诗律在一定位置上应该突出的音  ①  ,牵连到其  它这样突出的音,才形成一个完整体。因此,由于各个音节  的价值不同,·多·样·化就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余地,一方面长  音节比短音节一般较突出。如果诗律重音也落在这个长音节  上,它就比短音节加倍地突出,比不是重音的长音也较突出。  但是另一方面诗律重音也可落在短音节上,效果就与上面所  说的相反。

      但是特别重要的是我在上面已提过的情况,个别音步的  开头和收尾和个别单字的开头和收尾并不是一律吻合。如果  多音节的单字须由前一音步的收尾跨到下一音步,这个单字  在音节上就拆开了,而在节奏上前后两半还是联起来的。其  次,如果重音落在跨到下一音步的那个字尾音上,就会产生  比只有重音时更为明显的时间段落,因为字尾本来一般都要  停顿,这一停顿再加上重音,就在不断的时间之流中划出一  个可以感觉到的段落了,这就叫做“顿”,顿在每个诗行里都  是不可少的,因为尽管明确的重音就足以使一些个别的音步  见出较清楚的差别,因而也见出一定的多样性,但是这种变

①  黑格尔说的  “重音”一般指诗律重音,以别于由意义决定的重音。

-----------------------------------------------

第三章  诗
3  8

化毕竟时而是完全抽象的,呆板单调的,时而使各个音步之  间彼此无联系,只是呆板地一步接着一步复现,像我们德国  诗的抑扬格那样整齐一律地重复同一格式的音步,这种毛病  尤其显著。顿的功用就在于防止这种枯燥的单调,在整齐一  律,毫无变化,呆板复现的音步之中,放进一种联系和一种  较活跃的生气。由于顿可以在各种不同的地位出现,就使音  调见出变化,而同时由于顿受规律的约制,也就不至于回到  无规则的随意状态。

      最后,诗律的重音和顿之外,还要加上·第·三·个因素,即  语言本身的重音  ①  ,这是文字离开在音律中的运用本来就有  的。这第三种重音又使各音节的抑扬起伏的性质和程度显出  更多的变化,因为一方面它可以和诗律的重音和顿叠合,这  样就加强诗律的重音和顿的效果;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不和诗  律的重音和顿叠合,即落在按诗律不宜突出的音节上,但是  从意义的观点看,它仍须保留重音,这样它就仿佛与诗律的  节奏发生冲突,从而使整个节奏获得一种新的助长生动性的  因素。

      对于我们近代人来说,要从上述几个因素听出节奏的美,  那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在近代语言中,须结合在一起才见  出古代诗律优点的上述几种因素已不很明显固定。我们近代  人为着满足另样的艺术要求,就用另样的手段来代替那些因

        ①  语言本身的重音和诗律的重音有时一致,也有时不一致。上文所说的  “顿”也是如此,它是诗律所要求的,不一定就是语言中的顿。这在法文诗中特别  清楚。

-----------------------------------------------

4  8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素。  ①  2b)比字和音节在诗律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字和音节从·诗  ·的·观·念  (思想内容)方面所获得的价值。正是这种文字和音  节本身所固有的意义才使诗律中那些因素的效果显出不同程  度的突出,如果没有意义或是音义不大,音律因素的效果也  就要减弱。只有通过意义,诗在音律方面才获得最高度的精  神方面的生气。不过诗在着重意义这一点上也不宜太过,免  得和诗的节奏规律发生冲突。

      2c)特别是从节奏运动方面来看,诗的格律的性质是和·内  ·容的·具·体性质相对应的,尤其是在这内容是特殊情感运动的  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