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98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这种既显出内心状态又显出外在情境的描绘方式可  以有无穷的变化。如果诗人专从主体方面来描述自己,我们  就未必乐于倾听他的那些奇怪幻想,爱情纠葛,家庭琐事,堂  表兄弟姊妹的历史之类,象克洛普斯托克所写的艾地李和芬  妮那样的货色。我们要求的是某种有关普遍人性的,能使我  们以诗的方式去同情共鸣的东西。从这个观点看,有些人认  为单写主体的特殊因素就足以引起兴趣,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歌德所写的许多“社交”(应酬)诗(尽管歌德并不是为应酬  而写的)就是反证。在社交场合,人们并不谈自己,一般把  自己藏起来而漫谈某个第三者,或某一段逸史,带着幽默的  意味用旁人的语调乃至摹仿不同角色的不同声音。在这种情  况下,诗人既不是他本人而又是他本人。他并不表现自己,他  活象一个演员,能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一会儿在这里,一

①  哈菲斯  (Hafis,1320—1389)公元十四世纪波斯诗人,著有《胡床集》,  歌德的  《西东胡床集》是在哈菲斯的影响之下写成的。

-----------------------------------------------

第三章  诗

5  1  2

会又到了那里,他有时瞥眼注视某一幕情节,有时又瞥眼注  视某一群人,但是无论他扮演什么,他总是同时把他所特有  的艺术家的内心生活,他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生动地摆到戏里  去。

      3b)  但是抒情诗的真正源泉既然就是主体的内心生活,  它就有理由只表现单纯的心情和感想之类,而无须就外表形  状去描述具体外在情境。从这个观点来看,就连空洞无意义  的歌调“咿呀呵嗨嗨”之类单凭放声歌唱就足以产生抒情诗  的乐趣。对于表达哀乐情感的语言,文字不是一种无足轻重  的工具,没有文字还是可以用声音代替。特别是民歌往往就  专用这种表现方式。在歌德的一些短歌里,表现方式虽然已  经比较明确丰富,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也只是某一瞬间的诙谐  风趣,一种飘忽心情的音调,被诗人抓住来写成一首短歌,供  片时的吹啸。在另一些歌里,歌德却用比较详尽的甚至系统  的方式,来处理一些与上述类似的心情。例如在《我把我的  事物摆在虚无上》里,金钱,财产,女人,游历,荣誉以至  斗争和战争都作为可消逝的东西在我们眼前陆续掠过去,可  是重复出现的章尾叠句的调子却始终表现出自由的无忧无虑  的爽朗心情。但是从另一方面,主体的内心生活也可以提高  到高瞻远瞩的精神境界,深广化到包罗万象的思想。席勒的  大部分诗就有这种情况,激发这位诗人心胸的是伟大的理性  的东西,但是他并不用颂体诗的方式去歌唱宗教的或实体性  的对象,也不象即兴诗的作者那样借助外在事件的推动力,而  是从心灵出发,心灵的最高旨趣才是他的人生理想,美的理

-----------------------------------------------

6  1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想,才是人类的不朽的公理和思想。  ①

(三)产生抒情诗的文化教养水平

关于抒情诗的一般性质,最后要谈的·第·三·点是产生个别  作品的意识和一般文化修养阶段问题。

      在这方面抒情诗和史诗也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正式史诗  的繁荣时代是在民族情况大体上还未发展到成为散文性现实  情况的时代,而最适宜于抒情诗的却是在生活情况的秩序大  体上已经固定了的时代,因为这时个别人物才开始把自己和  外在世界对立起来,反省自己,把自己摆在这个外在世界之  外,在内心里形成一种独立绝缘的情感思想的整体。向抒情  诗提供内容和形式的并不是全部客观事物和个别人物的动作  情节,而是单纯的主体。这个主体也不应理解为由于要用抒  情诗表现自己,就必须和民族的旨趣和观照方式割断一切关  系而专靠自己。与此相反,这种抽象的独立性就会丢掉一切  内容,只剩下偶然的特殊情绪,主观任性的欲念和癖好,其  结果就会使妄诞的幻想和离奇的情感泛滥横流。真正的抒情  诗,正如一切真正的诗一样,只表达人类心胸中的真实的内  容意蕴。作为抒情诗的内容,最实在最有实体性的东西也必  须经过主体感觉过,观照过和思考过才行。·其·次,抒情诗的  任务并不在于个人内心生活的单纯的自我表现,也不象史诗

        ①  论抒情诗的表现方式这一段着重说明抒情诗的复杂性,但是形式变来变  去,万变不离其宗:即创作主体总是抓住事物或外在机缘来表现自己,重点总是  抒自己的情感。因此抒情诗的整一性来自主体性格的整一性。抒情诗人自己就应  该是一件艺术作品。

-----------------------------------------------

第三章  诗

7  1  2

那样用不经推敲的语言进行朴直的叙事,而是要用不同于日  常说话的由·诗·的心情产生的·艺·术·的语言。正是由于抒情诗要  求打开心胸的凝聚幽禁状态而去容纳多种多样的情感和进行  更广阔的考察,而且处在一种已经用散文方式安排成的世界  里还要对诗的内心生活具有自觉性,抒情诗也愈需要一种用  力得来的艺术修养。这种艺术修养既是一种优点,同时也是  主体的自然资禀经过锻炼和完善化的结果。也正是由于这个  缘故,抒情诗并不局限于一个民族精神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  而是在极不相同的时代都能达到繁荣,特别适合于抒情诗的  是近代,因为近代每个人都享受到情感和思想方面的独立自  由。  ①

对抒情诗各阶段的根本区别可以提出以下几个一般性的  观点。

1.·第·一是·民·间·诗·歌的抒情的表现形式。  1a)民族的各种·特·征主要表现在民间诗歌里,所以现代人  对此有普遍的兴趣,孜孜不倦地搜集各种民歌,想从此认识  各民族的特点,加以同情和体验。赫尔德  ②  在这方面做过很  多工作。歌德很善于用比较独立的方式摹仿民歌写过许多彼  此风格极不相同的,较接近我们德国人情感的作品。人们只

            这一节说明抒情诗的内容虽以表现主体的情感和观感为主,却不能脱离  民族精神。创作主体须对自己的情感有自意识,能把情感化成对象,要运用诗的  艺术语言,要有艺术的熟练技巧。抒情诗适合于民族精神的各个发展阶段,但特  别适宜于近代。

②  赫尔德  (Herder,1744—1803)德国诗人和哲学家,近代历史家派思想  家的先驱,在西方开了研究民歌和东方文学的风气,《论人类历史》的作者。



-----------------------------------------------

8  1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有对本民族的民歌才能同情共鸣,不管我们德国人怎样会适  应外国的生活方式,发自另一民族心灵深处的最好的音乐对  我们总不免有些隔膜。如果要它引起象本乡本土的乐调所应  引起的情感,那就要对它进行一种重新加工润色。歌德介绍  外国民歌,正是以最隽永优美的方式进行了这种加工润色,而  同时还能保持原作的特殊风格,例如他从非洲介绍过来的  《阿桑·阿嘉的女人的哀歌》。

      1b)抒情的民间诗歌与原始史诗有一点相似,那就是诗  人作为创作主体在诗里并不露面,而是把自己淹没到对象里  去。因此民歌尽管也把心灵中最凝聚的亲切情感表现出来,我  们见到的却不是某一个人用艺术方式来表现主体个人的特  性,而是这个人完全能代表一种民族情感,因为个人当时还  没有脱离民族生活及其旨趣的特属于他个人的思想情感。这  样一种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尚未分裂的统一所需要的前提就是  个人还没有独立的观感和教养,于是诗人就退到后台去了,成  了一个单纯的喉舌;通过这种喉舌,民族生活及其情感和观  照方式才得到表现。这种原始素朴性格赋予民歌以一种不假  思索的新鲜风格和惊人的真实,往往产生极大的效果。但是  民歌也因此易流于零散破碎,过分简炼以至于晦涩。情感隐  藏很深,本来就不易尽情吐露出来。此外,民间诗歌在形式  上一般是抒情的,也就是表现主体的,它所缺乏的正是上文  所说的主体的个性,而抒情诗的主体却要把所表现的形式和  内容当作·他·自·己·的心胸和精神的所有物和·他·自·己·的艺术修养

-----------------------------------------------

第三章  诗

9  1  2

的产品  ①  。

      1c)因此,凡是只产生民间诗歌而既没有达到抒情诗的更  高阶段,也还没有产生史诗和戏剧作品的民族,大半还是些  半粗鲁半野蛮的民族。他们还处在斗争频繁,命运飘忽不定  的那种未开化的现实情况。如果这些民族在英雄时代就已形  成了丰富多采的整体,而且在各方面也已缔造成一种独立的  融贯一致的社会秩序,替个别的自成整体的具体事业提供了  土壤,他们就会在抒情诗之外还产生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