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301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在史诗里诗人把自己淹没在客观世界里,让独  立的现实世界的动态自生自发下去;在抒情诗里却不然,诗  人把目前的世界吸收到他的内心世界里,使它成为经过他的  情感和思想体验过的对象。只有在客观世界已变成内心世界  之后,它才能由抒情诗用语言掌握住和表现出来。所以抒情  诗与史诗在展现方式上正相反。抒情诗的原则是收敛或浓缩,  在叙述方面不能远走高飞,而是首先要达到表现的深刻。不  过在抒情诗人几乎缄默的聚精会神状态和经过精敲细打的表  现的鲜明性这两极之间,毕竟还有许多过渡阶段和浓淡差别  的丰富广阔的领域,可任抒情诗施展本领。抒情诗也并不排  除对外在对象的鲜明描绘。真正具体的抒情作品要求把主体

        ①  这一小节说明抒情诗虽表现零散的情感和观感,却仍须有整一性。这种  整一性不象在史诗里见于动作情节的首尾贯串,而是来自诗人的主体性,所表现  的主体的情感和观感跟他的整个性格一致。他把这种具体的情感和观感与他的人  格等同起来,这是一种亲切的感受,所以他在表现这种情感和观感之中就表现了  他自己。

-----------------------------------------------

0  3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摆在他的外在情境里,因而也要把自然环境和地方色彩之类  采纳进来,甚至有些抒情诗只在这方面下工夫。但是就连在  这种情况下,真正的抒情因素也不是实际客观事物的面貌,而  是客观事物在主体心中所引起的回声,所造成的心境,即在  这种环境中感觉到自己的心灵。所以触动我们的意识和同情  的也并不是这个或那个对象被描绘出来的那些特点,而是寄  托在该对象上的心情。传奇故事诗和民歌提供了极明显的例  证。上文已指出过,这两个诗种愈近于抒情诗,也就愈在所  叙述的事迹中只突出与诗人心情协调的那些特点,而且在表  现方式上也产生引起我们同情共鸣的效果。正是由于这个缘  故,在抒情诗里凡是虽有丰富情感,而对外在事物乃至内心  情境的细节进行冗长的描绘,效果总比不上简练含蓄的作  品。  ①

      2b)·其·次,抒情诗也可以用·穿·插,但是理由却和史诗用  穿插不同。在史诗里细节的穿插是符合客观世界整体中各部  分各自独立这个原则的,它对史诗的动作情节的进程起着延  缓或阻碍的作用。至于细节的穿插在抒情诗里却只能从主体  性中去找理由,活的人巡视自己内心世界,进程比较快。他  片时间可以想起一些极不同的场合中的极不同的事物,凭自  己的思想线索的指引东奔西窜,把各色各样的事物联系在一  起,但是他并不因此就离开他所特有的基本情调或所思索的

        ①  这一节说明史诗以客观态度描述外在世界事物自生展,抒情诗虽也可以  涉及外界事物,但是重点不在外界事物而在它们在主体内心中所引起的情感和观  感,作为主体的东西表现出来。

-----------------------------------------------

第三章  诗

1  3  2

对象。·诗·的内心世界也有这种生动活泼的情况。尽管在多数  情况下很难断定这一点或那一点是不是穿插,但是一般说来,  只要不是破坏整一性的节外生枝,尤其是出人意料的变化,巧  妙的结合以及突如其来的几乎是暴烈的转折都是抒情诗的特  点。

        2c)抒情诗的进展和联系在性质上有时彼此不同,有些  甚至互相对立。大体说来,抒情诗和史诗一样,既不容许日  常意识的随意任性,又不容许单凭知解力所依据的因果关系,  或是哲学和科学的思维所依据的必然规律,而是要求它的各  个部分都有自由和独立。如果在史诗里这种各别部分的相对  孤立是由于所表现的实际现象原已如此,而在抒情诗里却是  诗人使他所要表现的具体的情感和思想具有经过自由的孤立  化的性质,因为这些情感和思想之中每一种虽然都出自同一  主体的心情和观察方式,都按照它的特殊性,在某一个时间  里占领住整个心灵,心灵就集中在它这一点上,直到其它情  感或思想起来代替它。在这种情况下,先后承续的联系就会  是一个陆续不断的平静的过程。但是也有一种抒情的飞跃,从  一个观念不经过中介就跳到相隔很远的另一个观念上去。这  时诗人就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违反清醒的按部就班的知解  力,趁着沉醉状态的灵感在高空飞转,仿佛被一种力量控制  住,不由自主地被它的一股热风卷着走。这种热情的动荡和  搏斗是某些抒情诗种的一种特色。例如贺拉斯在许多诗里就

①  这一节说明抒情诗也可用穿插或节外生枝,其原因在于主体的情感和想  像本有东奔西窜的特点。

-----------------------------------------------

2  3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力图用精巧的办法去人为地制造这种破坏全诗融贯性的飞  跃。在明显的融贯性和平静的进程与凭热情和灵感控制的飞  跃这两极之间还有许多中间阶段,这里就不能详谈了。  ①

3.最后还要谈一下抒情诗的·外·表形式和实际面貌,主要  涉及·音·律和·音·乐·伴·奏。

      3a)六音步格由于有规则有节制而同时生动地向前流转,  所以最适宜于用在史诗里的一种音律。抒情诗却要求·极·复·杂  ·的·变·化·多·方·的音律和多种多样的内部结构。抒情诗的题材既  然不是按照其实际展现的外在现象,而是诗创作主体的内心  运动,所以这种内心运动是有规则还是变化多方,是激动还  是平静,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都要在传达内心生活的  字音在时间上的运动中得到表现。心情的状态和整个掌握方  式都要表现于诗的音律,抒情诗比起史诗还更要依靠·时·间作  为传达的外在媒介,因为史诗的叙述把实在的现象摆在过去,  更多地依靠空间的伸延的方式把许多实在现象并列起来或交  织在一起,而抒情诗却要把瞬息涌现的情感和思想按生展次  序表现为时间上的先后承续,所以须把时间运动本身加以艺  术的处理。属于这种差别的·首·先有较多样的长音和短音的交  错,使有节奏的音步经常出现不等量的现象,·其·次是较多样  的“顿”的方式;·第·三是诗章的完整结构在个别诗行的长短  交错上以及在全章各诗行的节奏图案上,都可以有较丰富多  采的变化。

①  这一节说明抒情诗有两种先后承续的进展方式,一种是比较清醒的平静  的顺流,一种是听任热情支配的飞跃。

-----------------------------------------------

第三章  诗

3  3  2


      3b)·其·次,比这种时间长度及其节奏运动的艺术处理还  更适合于抒情诗的是单词和音节的音质本身。属于这方面的  主要有双声,押韵和半母音韵。在这种音律体系中起主导作  用的,像上文论诗的音律部分中已指出过的,一方面是音节  的精神意义,意义上的强调,这种单凭精神意义来确定字音  的长短轻重的方式就把寻常自然字音的固定长短取消掉了;  另一方面是对某些字母,音节和字的音质有意识地加以集中,  使它们独立地突出地发挥作用。这种通过内在意义而使字音  精神化以及突出某些音质的办法都是完全适合抒情诗的,因  为抒情诗一方面对于凡是存在和显现的事物都只按照它们对  于内心的·那·种意义来理解和表现的,另一方面它主要是把音  质和语调当作它所特有的传达媒介来使用的。抒情诗当然也  可以把节奏和韵结合起来,但是这种结合如果实现了,它就  会更接近于音乐的拍子。严格地说,双声,押韵和半母音韵  只能用在抒情诗里,因为尽管中世纪史诗适应近代语言的特  性  ①  ,也离不开这些音律因素,其原因却主要在于抒情诗的因  素已逐渐渗透到史诗领域了,特别是在英雄颂歌,传奇故事  诗和民歌方式叙述里是如此。同样的情况在戏剧体诗里也出  现过。抒情诗的特征一开始就在于韵的错综组合,这种组合  或是借相同的字母,音节或音质的重复出现,或是借不同的  字母,音节或音质的错综变化,构成多样的经过划分和限定  的诗章。史诗和戏剧体诗也运用这种诗章的划分,其原因在

①  对希腊文和拉丁文来说,中世纪语言已是近代民族语言,例如意大利文、  法文和北欧各族语言。

-----------------------------------------------

4  3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于凡是没有放弃用韵的诗一般都要分章。例如西班牙人在他  们的戏剧发展成熟时期就用这种并不适合戏剧的音律作为表  达情绪的方式,把八行体,十四行体等等和戏剧体诗常用的  节奏体系音律交织在一起。在运用这种韵脚和半母音韵等因  素方面可以见出他们对于语言音调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