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313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在这个意义上,我在上文已向  戏剧体诗人提出过一个首要的要求:他必须既能深刻地认识  到人类行动和上帝统治世界的本质,又能生动鲜明地表现出  一切人类性格,情欲和命运所依据的这个永恒实体。诗人有  了这种深刻的认识和独具个性的艺术魄力,他在某些情况之  下往往还会要和他那个时代和民族的狭隘的违反艺术的观念  发生冲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冲突的罪过就不在诗人而在  群众。诗人自己就只有一个任务,这就是服从推动着他的真  理和天才,只要它是真实的,就会保证他获得最后的胜利,因  为真理总是会胜利的。

      3c)戏剧诗人作为一个人来和他的听众对立,究竟应该有  什么样的限度呢?关于这个问题不能把话说得很死,我只能  就一般情况来提醒人们一件事实:在某些时代里,戏剧也曾  被利用来积极干预政治,伦理,诗艺,宗教等方面的新时代  的观念。亚理斯陀芬在早年戏剧作品里就已反对当时雅典内  部情况和帕罗奔尼斯战争;伏尔太也屡次在戏剧作品里传播

-----------------------------------------------

第三章  诗

9  8  2

启蒙运动的原则,特别是莱辛在《纳丹》里竭力宣扬他自己  的道德信条来反对狭隘的天主教的教义,在较近的时期里歌  德在早年作品里也竭力和德国的生活和艺术的枯燥庸俗气息  进行斗争,在这方面梯克也多次响应过歌德。如果诗人自己  个人的观念确实是站在一个较高的立场上,而不是越出所写  动作情节之外的独立意图,即不是把动作情节降低为工具,这  对于艺术就没有什么损害。但是诗的自由如果因此受到损害,  他所表现的倾向本身尽管是正确的,但是与艺术作品毫不相  干,尽管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印象,那么,他所引起的兴  趣就只限于题材而不是艺术的。最坏的情况是诗人有意要讨  好听众,于是就宣扬在听众中占优势的而却完全错误的倾向,  他就对真理和艺术犯下了双重罪过。

      最后,对这方面还可以提出一个较具体的看法。在各种  戏剧体诗之中,悲剧比起喜剧更不容许诗人主体性格有自由  占优势的余地。在喜剧里,一般原则就是要有主体方面的偶  然的任意的因素。例如亚理斯陀芬在他的“巴腊霸斯”里  ①  就  多次涉及雅典听众,有时对当时事件和情况发表他个人的政  治见解,对雅典公民进行忠告,有时针对他的政敌和艺术上  的论敌对他自己的攻击进行辩护,甚至不惜畅谈自己和暴露

①  巴腊霸斯(Parabasen)是古希腊喜剧中合唱队走到台前向观众发表意见  或就剧情进行评论的部分,实际上就代表作者自己说话。

-----------------------------------------------

0  9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自己的偶然任性的地方  ①  。

b)戏剧艺术作品的表演

      在一切种类的艺术中,只有诗才不需要用完全外在现象  的感性现实。戏剧既不是叙述过去的事迹供人心领神会,又  不是表现主体的内心世界中的思想和情感,而是要把摆在眼  前的动作情节按照它们现实情况描述出来,所以戏剧不能局  限于一般诗所用的表达手段,否则就要和戏剧所特有的目的  发生矛盾。眼前的动作情节当然完全出于内心世界,就这一  点说,它也就可以完全用语言来表达。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动  作情节也要在外在现实世界里进行,它就要求用整个人,他  的肉体存在及其举止动静,肢体的运动以思想情感现在体肤  方面的表现作为表达的手段——  来表达人对人的影响以及可  能引起的反响。这个把自己摆在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为着活动,  还需要一种外在的环境,即一个具体的场所,所以戏剧体诗  对这些外在因素也不能让它们保持原来的偶然状态,而是要  把它们看作艺术的素材加以艺术的琢磨。戏剧的场所有时是  一座宙宇或其它建筑,有时是露天的,这两种场所都要按绘  画的形式来设计和布置。在这种场所里展现一些活的雕刻式

        ①  这一节说明戏剧体诗人与听众的关系。戏剧在文化高度发展时代才产  生,诗人已有自觉的世界观和艺术观,所以在作品中不能不表现主体方面的观点。  这就可能导致诗人与听众在思想上的冲突。黑格尔举亚理斯陀芬,莱辛,伏尔太  和歌德等人为例,说明戏剧可以干预政治宗教及其它方面,进行宣扬或批评,只  要紧密结合动作情节,对艺术就不会妨害,不过诗人如果为着讨好群众,宣扬在  群众中盛行的错误观点,就对真理和艺术犯了双重罪过。

-----------------------------------------------

第三章  诗

1  9  2

的人物形像,他们既通过富于表情的台词,又通过身体各部  分的绘画式的姿态和反映内心的姿势和运动,把他们的意志  和情感变成客观的  (可以目睹的)。

      在这方面可以出现一种差别,近似我在讨论音乐时所曾  提到的宣讲和乐曲的矛盾  ①  。在宣讲性的音乐里主要方面是  表达精神意义的词,乐曲要服从歌词的显出特征的语言。至  于乐曲当然也可以吸收歌词的内容意义,但是要按照乐曲所  特有的方式独立自由地生展。戏剧体诗也是如此,它一方面  借助于姊妹艺术来烘托出感性基础和环境,起自由统治作用  的中心点还是诗的语言(台词);但是另一方面,起初只作为  助手和陪伴发生作用的姊妹艺术后来就发展成为本身就是目  的,自成一种独立的美;宣讲变成歌唱,动作变成表情的舞  蹈,而表演场面凭它的富丽堂皇的绘画式的吸引力也就有权  利要求独立达到艺术的完美。我们现在按照特别在近代经常  发生的情况,把戏剧的舞台表演和单纯的诗的方面  (剧本中  的语言)区别开来。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立足点:

·第·一,就戏剧体诗单作为诗来看,暂不管作品在舞台上  演的情况;

      ·第·二,真正的戏剧表演的艺术,只涉及朗诵台词以及面  貌表情和动作的方面,诗的语言始终显得起着决定作用的统  治力量;

·第·三,最后是运用舞台场面,音乐和舞蹈这一切手段的  戏剧表演,这些手段已离开诗的语言而独立。

①  参看上卷讨论音乐的部分。

-----------------------------------------------

2  9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一)戏剧作品的阅读和朗诵

      上文已经说过,戏剧体诗所特有的感性材料不仅是人的  声音和说出来的词,而是整个的人,这个人不仅要表现出他  的思想情感,而且要被卷入具体动作情节中,用他的整个存  在去影响旁人的观念,意图,行为和仪表,并且接受或抗拒  旁人的类似的影响。

      1.这是戏剧体诗的由本质决定的一个原则,但是在现代,  特别在我们德国,流行着一种相反的看法,认为从表演的观  点来安排一部戏剧的结构,仿佛只是一种无足轻重的额外负  担。戏剧作家们尽管以漫不经心的甚至鄙视的态度看待表演,  心眼里却仍愿意甚至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上演。我们近代戏剧  作品大多数都没有上演,原因很简单,它们根本不是戏剧。这  当然并不是说,戏剧作品单凭它的内在价值就不足成为诗;我  们只是说,提供内在的·戏·剧·的价值的主要是一种便于上演的  动作情节。希腊悲剧作家们对这一点提供了最好的证据。希  腊悲剧在今天固然不大上演了,但是细加研究,就足以见出  希腊悲剧之所以还能使我们完全满意,部分的原因就在他们  在当时就是为上演而写出的。它们在近代不上演,主要原因  不在于戏剧结构,不在于运用了合唱队,它们在结构上和我  们的习惯不同,而更多地在于它们的内容所依据的民族情况  和条件对我们是生疏的,我们凭今天的意识不能感到家常亲  切。例如梭福克勒斯所写的斐罗克特的病况,足流臭脓,不  断的呻吟哀号,都使我们看不下去,听不下去。而且他的病  源在挨了赫库勒斯的毒箭,这也引不起我们的兴趣。再如

-----------------------------------------------

第三章  诗

3  9  2

《伊菲琪尼》中用人做牺牲去祭神的野蛮风俗在改编成歌剧后  虽然仍博得我们欣赏,但是在悲剧里这类野蛮的因素就应该  彻底改掉,象歌德那样改是对的。  ①

      2.我们近代习惯是对某些剧本只拿来阅读,某些剧本却  得到整部的生动的表演。这个差别导致一种偏差:诗人自己  也有写出只供人阅读的剧本,仿佛以为这样做不会影响到作  品的性质。在这方面当然有些个别因素是只属于外在表演方  面的,即所谓舞台知识,一部作品对这些因素即使有些忽略,  单从诗的观点来看,它的价值也不会因此就降低。例如在舞  台布景方面要注意到换幕换景时有很大的更动,演员要有足  够的时间去换装和休息,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