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318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冲突必须解决,这解决就是否定的否定,冲突否定了理念的和  平统一,悲剧最后解决又否定冲突双方的片面性。实际结局是悲剧人物的毁灭或  退让甘休,而黑格尔却把这个叫做“和解”。为什么要和解呢?据说恢复理念的统  一,是永恒正义  (这也是一种理念)的胜利,这胜利表现于代表理念某一片面的  人物的毁灭或失败,而理念  (永恒正义)却仍保持住它的普遍效力。黑格尔把悲  剧情节看作对立矛盾和冲突斗争的发展过程,这是应该肯定的贡献。他认为导致  冲突斗争本身就是一种罪过,冲突的解决必然是和解,悲剧英雄的毁灭都是罪有  应得,他们的毁灭就是永恒正义的胜利。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反动的。就辩证  法来说,黑格尔的辩证是以  “一分为二”开始,加以  “合二而一”告终。

      联系到悲剧效果,黑格尔援引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引起哀怜和恐惧”的著  名论断而加以迁就冲突和解说的解释。恐惧起于看到伦理力量的破坏,哀怜是对  受灾祸者的伦理理想的同情。但是黑格尔认为在这两种悲剧情绪之上还有一种更  重要的  “和解的感觉”,即看到永恒正义胜利的欢慰。

-----------------------------------------------

第三章  诗

3  1  3

类中只有这两种动作情节的基本根由  (实体性因素和主体  性)才是互相对立的。悲剧人物由于坚持善良的意志和性格  的片面性而遭到毁灭或是被迫退让罢休,做出从实体性观点  看是他们自己所反对的事;喜剧人物却单凭自己而且就在自  己身上获得解决,从他们的笑声中我们就看到他们富有自信  心的主体性的胜利。

      2a)  所以喜剧的一般场所就是这样一种世界:其中人物  作为主体使自己成为完全的主宰,在他看来,能驾御一切本  来就是他的知识和成就的基本内容;在这种世界里人物所追  求的目的本身没有实质,所以遭到毁灭。例如在一个实行民  主制度的民族中,如果公民们都自私,爱争吵,轻浮,好虚  荣,没有信仰和知识,爱说闲话,说大话,这样一个民族就  是不可救药的,它只有由于愚蠢而土崩瓦解。这并不是说,每  一个没有实体性的动作单凭它的这种空虚就变成喜剧性的。  在这方面,人们往往把·可·笑·性和真正的·喜·剧·性混淆起来了。任  何一个本质与现象的对比,任何一个目的因为与手段对比,如  果显出矛盾或不相称,因而导致这种现象的自否定,或是使  对立在实现之中落了空,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成为可笑的。但  是对于喜剧性却要提出较深刻的要求。例如人的罪恶行为并  没有什么喜剧性。讽刺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枯燥的例证,尽  管它用刺眼的颜色描绘出现实世界与善良人应该有的样子之  间的矛盾,它毕竟见不出喜剧性。笨拙或无意义的言行本身  也没有多大喜剧性,尽管可以惹人笑。一般说来,没有比惯  常引人笑的那些事物显出更多的差异对立。人们笑最枯燥无  聊的事物,往往也笑最重要最有深刻意义的事物,如果其中

-----------------------------------------------

4  1  3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露出与人们的习惯和常识相矛盾的那种毫无意义的方面,笑  就是一种自矜聪明的表现,标志着笑的人够聪明,能认出这  种对比或矛盾而且知道自己就比较高明。此外也还有一种笑  是表现讥嘲,鄙夷,绝望等等的。喜剧性却不然,主体一般  非常愉快和自信,超然于自己的矛盾之上,不觉得其中有什  么辛辣和不幸;他自己有把握,凭他的幸福和愉快的心情,就  可以使他的目的得到解决和实现。头脑僵硬的人却做不到这  一点,在他的行为仪表显得最可笑的地方,他自己却一点也  笑不起来。

2b)  关于可以成为喜剧动作对象内容,我在这里只约  略谈几点带有普遍性的项目。

      ·第·一,喜剧的目的和人物性格绝对没有实体性而却含有  矛盾,因此不能使自己实现。例如贪吝,无论就它所追求的  目的来看,还是就它所采取的卑鄙手段来看,都显出它本身  根本是无意义的。事实上贪吝者把财产的死的抽象标志即金  钱看作再现实不过的东西而死守着它,而且放弃一切其它具  体的使人满意的东西,来追求这种无聊的享受;同时因为他  在目的和手段上都毫无力量去防御阴谋诡计和拐骗之类,也  就不能达到他的目标。但是贪吝者如果·认·真·地把这种本身空  虚的内容看作他的生活的全部意义,把自己的主体性和这种  内容紧密结合成为一体,以至如果这块垫脚石从他脚底下被  抽掉,而他愈要坚守这块垫脚石,他也就会愈痛苦地倒塌下  去。像这样一种情况就缺乏真正的喜剧核心。凡是一方面情  况应引起痛感而另一方面单纯的嗤笑和幸灾乐祸都还在起作

-----------------------------------------------

第三章  诗

5  1  3

用的地方,照例就没有喜剧性。比较富于喜剧性的情况是这  样:尽管主体以非常认真的样子,采取周密的准备,去实现  一种本身渺小空虚的目的,在意图失败时,正因它本身渺小  无足轻重,而实际上他也并不感到遭受到什么损失,他认识  到这一点,也就高高兴兴地不把失败放在眼里,觉得自己超  然于这种失败之上。

      ·其·次是一种与此相反的情况:个别人物们本想实现一种  ·具·有·实·体·性的目的和性格,但是为着实现,他们作为个人,却  是起完全相反作用的工具。因此那种具有实体性的目的和性  格就变成一种单纯的幻想,对他们自己和对旁人却造成一种  假像,仿佛所追求的确有实体性的外貌和价值。但是正因为  这是假像,它就造成了目的和人物以及动作和性格之间的矛  盾,这就使所幻想的目的和性格不能实现。亚理斯陀芬的喜  剧《妇女专政》就是一个例子,在这部作品里,想建议建立  一种新政体的妇女们还照旧保留妇女们的全部情趣和情欲。

      此外还有第三种情况,即运用外在偶然事故,这种偶然  事故导致情境的错综复杂的转变,使得目的和实现,内在的  人物性格和外在情况都变成了喜剧性的矛盾而导致一种喜剧  性的解决。

      2c)  但是喜剧性既然一般都自始至终要涉及目的本身  和目的内容与主体性格和客观环境这两方面之间的矛盾对  立,喜剧动作情节比起悲剧动作情节就更为迫切地需要一种

·解·决了。这就是说,在喜剧动作情节里绝对真理和它的个别  现实事例之间的矛盾显得更突出更深刻。

-----------------------------------------------

6  1  3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在这种喜剧性解决之中遭到破灭的既不是·实·体·性·因·素,  也不是·主·体·性本身。

      因为作为真正的艺术,喜剧的任务也要显示出绝对理性,  但不是用本身乖戾而遭到破灭的事例来显示,而是把绝对理  性显示为一种力量,可以防止愚蠢和无理性以及虚假的对立  和矛盾的现实世界中得到胜利和保持住地位。例如亚理斯陀  芬对雅典人民生活中真正符合伦理的东西,真正的哲学和宗  教信仰以及优美的艺术,从来就不开玩笑,他开玩笑的对象  只是雅典民主制度下的一些流弊,例如古代信仰和古代道德  的败坏,诡辩,悲剧中的哭哭啼啼,无聊的闲言蜚语和争辩  之类。这些正是与当时政治,宗教和艺术的真理相抵触的。亚  理斯陀芬所描绘出来的也正是这些东西,他使我们看到这类  蠢人所干的蠢事,以自作自受的方式而得到解决。只有到了  我们这个时代才有考茨布这样的喜剧家把卑鄙写成美德,使  应该毁灭的东西得到涂脂抹粉而维持住地位。

      但是单纯的主体性在喜剧里也不应遭到破灭。尽管喜剧  所表现的只是实体性的假像,而其实是乖戾和卑鄙,它却仍  然保持一种较高的原则,这就是本身坚定的主体性凭它的自  由就可以超出这类有限事物  (乖戾和卑鄙)的覆灭之上,对  自己有信心而且感到幸福。喜剧的主体性对在实际中所显现  的假像变成了主宰。实体性的真正实现在喜剧世界里已消失  掉了。如果本身没有实质的东西消灭了它本身的假像存在,主  体性在这样的解决中就仍然是主宰,它自己仍然存在着,并

-----------------------------------------------

第三章  诗

7  1  3

没有遭到损害,所以倘佯自得。  ①

      3.处在悲剧和喜剧之间的是戏剧体诗的·第·三·个主要剧  种。这个剧种没有多大的根本的重要性,尽管它力求达到悲  剧和喜剧的和解,或至少是不让这两方完全对立起来,各自  孤立,而是让它们同时出现,形成一个具体的整体。

      3a)  例如古代的林神戏  ②  就属于这一类,其中主要动  作虽不是悲剧性的却仍然是很严肃的,至于林神的合唱却是  用喜剧的方式来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