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319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悲喜混杂剧也可以列入这一种。普  劳图斯  ③  在《安斐屈若》里提供了一个实例,这在序曲里由  交通神向观众念出这样一段诗:“你们为什么皱眉头呢?因为  我预告过演的是一部悲剧吗?我是一位神,如果你们情愿,我  可以把悲剧彻底改掉,把悲剧改成喜剧,还用完全同样的诗  句,我要把它改成一种悲喜混合剧。”他对这种混合找到了一  个理由,说一方面走上舞台发出动作的角色之中有神们也有  国王们,另一方面奴隶莎西亚却是一个喜剧性的人物。在近  代戏剧里,悲剧性和喜剧性就更多地交错在一起了,因为原  来在喜剧是自由发挥作用的主体性原则在近代悲剧中也一开

            就二段三小节说明喜剧主角所追求的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而  是虚妄和卑鄙的东西,所以结局必然失败,但是他有能驾御喜剧世界的信心,而  且在失败时认识到他所追求的是假像,失败对他并无损失,所以乐意地接受失败,  一笑置之。黑格尔在这里指出喜剧性和可笑性是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  林神戏(Satyrspiel):林神是酒神随从,林神戏一般是半讽刺半恢谐的,  林神在其中并不是主角,只组成合唱队。

        ③  普劳图斯(Plautus)公元前三世纪罗马的主要喜剧家。《安斐屈若》的主  角安斐屈若是忒拜国王子,和玛西尼国公主阿尔克弥娜定了婚。天帝宙斯却爱上  了这位公主,趁王子出去打仗,侨扮王子去和她结了婚,生下了大力神赫库勒斯。





-----------------------------------------------

8  1  3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始就成为首要的原则,而伦理力量的内容中的实体性因素反  而被挤到次要地位了。

      3b)  但是把悲剧的掌握方式和喜剧的掌握方式调解成  为一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并不是使这两对立面并列地  或轮流地出现,而是使它们互相冲淡而平衡起来。主体性不  是按喜剧里那种乖戾方式行事,而是充满着重大关系和坚实  性格的严肃性,而同时悲剧中的坚定意志和深刻冲突也削弱  和刨平到一个程度,使得不同的旨趣可能和解,不同的目的  和人物可能和谐一致。特别是近代戏和·正·剧就是由这种构思  方式产生出来的。这种原则的深刻处在于它根据的观点是:尽  管各种旨趣,情欲和人物性格现出差异和冲突,通过人类的  行动,毕竟可以变成一种协调一致的实际生活。古代就已有  过一些悲剧,采取了与此类似的结局,其中个别人物们并没  有被牺牲,而是把自己保全住了。例如埃斯库洛斯的《复仇  的女神们》里  ①  ,最高法庭判决了阿波罗和复仇的女神们都有  受到崇拜的权利。在《斐罗克特》里情形也是如此。尼阿托  勒牟斯和斐罗克特之间的冲突也由于赫库勒斯的神诏和劝告  而得到了解决,言归于好,同去攻打特洛伊。  ②  不过这次和解  不是由于双方的内因而是由于神诏之类外来力量。在近代戏  剧里,和解的根源却在个别人物们本身,他们通过自己的动

            在这部悲剧里,主角俄瑞斯忒为报父仇,杀死自己的母亲,复仇的女神  要惩罚他,阿波罗却要营救他,劝他逃到雅典娜女神庙里求庇护。雅典娜女神下  令叫雅典最高法庭判这件案,最高法庭判决俄瑞斯忒免罪,复仇女神们和阿波罗  都可以各有祭坛,受人礼拜。



②  斐罗克特事迹已见第一卷287页注②。

-----------------------------------------------

第三章  诗

9  1  3

作过程,就达到冲突的解决以及目的和性格的妥协。在这方  面歌德的《伊菲琪尼》就是近代戏的典范,比他的《塔梭》还  更典型。  ①  在《塔梭》里,一方面塔梭与安东尼的和解无宁说  是感情方面事,起于塔梭的主观认识,他承认安东尼有他自  己所没有的对人生的真正认识;另一方面塔梭在和现实生活  和社会习俗发生冲突中所坚持的那种理想生活的权利获得观  众的赞许主要地也只是主观的,至多也只是诗人对塔梭的宽  恕和同情。

      3c)  但是大体说来,这种中间剧种的界限有时比悲剧和  喜剧的界限较为摇摆不定,有时有越出真正戏剧类型而流于  散文的危险。由于须通过分裂对立而达到和平结局的冲突双  方一开始就不像在悲剧里那样尖锐地对立,因此诗人就很容  易倾向于尽全力去描绘人物性格的内心生活,把情境的演变  过程变成只是这种描绘的手段;否则就是过分重视时代情况  和道德习俗之类外在因素。如果这两种办法都太难,诗人就  要单凭紧张情节的错综曲折来吸引注意力。大批的近代剧本  都属于这一类,它们不大要求写好诗,而更多地要求戏剧性  的效果。结果不外两种:或是不大经心诗的好坏而专努力打  动单纯的情感,或是一方面提供娱乐,一方面着眼对听众的  道德教益,从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对演员们提供了显示熟

①  《伊菲琪尼》已屡见,在  《塔梭》里,歌德写意大利诗人塔梭在厄斯特  (l’Este)宫庭中精神苦闷,隐射他自己在魏玛宫庭的情况。

-----------------------------------------------

0  2  3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练技巧的机会。  ①

ii  古代戏剧体诗与近代戏剧体诗的差别

      我们划分戏剧体诗为悲剧和喜剧所依据的原则现在对我  们划分戏剧体诗的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仍然适用。根据这个  原则,戏剧发展过程只有到以动作情节为基础的那些基本阶  段都已陆续出现和彻底完成时,才可以展现出来。所以一方  面全部构思和创作要揭示出目的,冲突和人物性格中的实体  性因素,另一方面要使·主·体的内心生活和特殊性相成为戏剧  的中心点。

      1.我们在这里既不是要写出一部完备的艺术史,就可以  把东方戏剧艺术抛开。尽管东方诗和某些种的抒情诗方面也  相当发达,东方的世界观却一开始就不利于·戏·剧艺术的完备  发展。因为真正的·悲·剧动作情节的前提需要人物已意识到个  人自由独立的原则,或是至少需要已意识到个人有自由自决  的权利去对自己的动作及其后果负责。至于·喜·剧的出现还更  需要主体的自由权和驾御世界的自觉性。这两个条件在东方  都不存在,伊斯兰教诗艺的雄伟崇高特别是如此,其中一方  面个人的独立性尽管已在积极地发挥作用,可是喜剧表现的  尝试还相差很远;另一方面东方人相信实体性的力量只有一  种,它在统治着世间被制造出来的一切人物,而且以毫不留

        ①  这一节说明正剧(Drama)是处在悲剧与喜剧之间的剧种,虽然古已有之,  它主要是近代的产物。悲剧与喜剧混合,冲淡了悲剧和喜剧两剧种各自的特色,悲  剧人物的意志坚定,喜剧人物的乖戾卑鄙都被刨平了,冲突也不象从前那么尖锐  了。

-----------------------------------------------

第三章  诗

1  2  3

情的幻变无常的方式决定着一切人物的命运;因此,戏剧所  需要的个人动作的辩护理由和返躬内省的主体性在东方都不  存在。而且抽象的普遍的“大一”愈被视为统治一切的力量,  愈不容许有丝毫特殊性相的存在余地,主体服从神旨这一条  伊斯兰教教义也就愈抽象。在东方,只有在·中·国·人和·印·度·人  中间才有一种戏剧的萌芽。但是根据我们所知道的少数范例  来看,就连在中国人和印度人中间,戏剧也不是写自由的个  人的动作的实现,而只是把生动的事迹和情感结合到某一具  体情境,把这个过程摆在眼前展现出来。  ①

      2.因此,戏剧体诗的真正起源要在希腊去找。在希腊人  中间,自由的主体性这一原则才有可能采取的古典艺术形式  第一次获得奠定。不过古典类型中主体性在动作情节中发挥  的作用也比较有限,它也只要求人的目的中的实体性内容能  现出自由和生气就行。因此,在古代戏剧,悲剧和喜剧中起  主要作用的是人物所要实现的那个目的所体现的普遍的实体  性因素;在悲剧中是对具体动作情节所意识到的伦理要求以  及动作本身的绝对理由,在古代喜剧中所突出表现的至少也  是一般的公众利益,例如政治家及其处理国事的方式,战争  与和平,人民及其道德习俗,或是哲学的衰颓。因此希腊戏  剧对内心状态和人物性格特征的详细描绘以及错综复杂的情  节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戏剧的兴趣也不在个别人物的命运,  不在个别特殊细节,而首先在于对不同的人生本质力量之间,

①  这一节说明戏剧在东方民族中不发达的原因在戏剧须以个人自由独立  的意识为前提,而这个前提在古代东方不存在。

-----------------------------------------------

2  2  3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即人性中各种神性之间的单纯的斗争和结局的同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