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第6章

书籍名:《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李师东


                                    

            然而,陆小曼在婚姻之后,依然奢华而任性地要求爱情状况下的极端,就注定了她的幸福只是流星划过夜空,倏然而逝。

            有记载说,新婚后有一段时间徐志摩每天一大早要到花市上去买一束鲜花,献到他心爱妻子的床前。陆小曼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徐志摩便雇来厨师、车夫和女佣。渐渐地陆小曼爱上了上海的夜生活,她出手阔绰,热衷于结交名人、名伶,喜欢穿梭于各种社交场合,很快就成了上海社交界的中心人物,每天跳舞、打牌、看戏或玩票,直到半夜三更。有时候陆小曼要去戏院演越剧,徐志摩陪同前往时还得粉墨登场,和夫人同唱一台戏。就像陆小曼在《爱眉小札》序中写的:以后日子中我们的快乐就别提了,我们从此走入了天国,踏进了乐园……度了几个月神仙般的生活。

            当然,神仙般的生活是不可能年复一年的,陆小曼很快回到了辽阔而疲惫的土地。如此,一个家庭的真实生活才刚刚开始。真实像一块流水中的礁石,使小曼的梦想和期望值在碰撞中溅落。徐志摩渐渐体味到了操持的艰难,他无法满足小曼习惯的生活,只好奔波于北京和上海之间,拼命地创作、教书,兼着几个大学的课,仍然无法补足家用,窘迫不堪中转手古董字画、做掮客。两个对金钱毫无概念的人被金钱所困后,便像大多日常夫妻一样,由一些的矛盾和怨言充塞着日子,陆小曼开始觉得徐志摩不如婚前对她好,她觉得婚后的志摩只是管她而不再爱她,她开始失望。她对郁达夫的妻子王映霞抱怨:“照理讲,婚后的生活应该比过去甜蜜和幸福,实则不然,结婚成了爱情的坟墓。”  为了避开现实的烦劳,徐志摩曾于1928年6月15日起程,赴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印度等地,历时五个月左右,于11月上旬抵达上海。三年以后,他在给陆小曼的家信中提到了当时的心情:前三年你初沾上陋习的时候,我心里不知有几百个早晚,像有蟹在横爬,不提多难受,但因身体太坏,竟连话都不能说,我又是好面子,要做西式绅士,所以至多只是时间短,绷长一个脸,一切都埋在心里。

            

        爱情只是绕指柔(5)

            如果不是我身体茁壮,我一定早得神经衰弱,我决意去外国时是我最难受的表示。(见1931年3月19日致陆小曼信)现实却不会因为躲避而消失。1931年便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难受的一年。1931年6月25日,志摩从北京寄给小曼的信札中这样提到:……别的人更不必说,常年常日不分离,就是你我,一南一北。你说是我甘愿离南,我只说是你不肯随我北来。

            结果大家都不得痛快。但要彼此迁就的话,我已在上海迁就了这多年,再下去实在太危险,所以不得不猛省。我是无法勉强你的;我要你来,你不肯来,我有甚么法想?明知勉强的事是不彻底的,所以看情形,恐怕只能各是其是,……我真也不知怎样想才好!

            在同年的7月3日,徐志摩给朋友张慰慈夫妇的信中更是怨气冲天:……我这个世界住腻了,我这一年也不知哪来的晦气,母亲死这还不算,老头子和老家闹的僵绝……又犯了驿马命,南北奔波至八次之多,钱化得九孔十穿,掩补都来不及。

            更难受是小曼还来和我打架,我上海实在不能住,我请她北来她不肯,近几日来信大发脾气,害得我也怨天怨地,坐立不是。……我本心境已坏,但藉小曼明白了解,认为唯一安慰,如今她又因为我偶发牢骚就此生怒,我真有些回顾苍茫,悲观起来了。  1931年11月17日,徐志摩从北平回到上海,晚上和几个朋友在家中聊天。陆小曼依然是很晚才回家,而且喝得醉眼矇眬。第二天,两人争吵,当时为治疗“心口疼”而吸食上“大烟”正在烟榻上过鸦片瘾的小曼,抓起烟灯就往徐志摩身上砸去。徐志摩彻底地绝望了,他悄然离家到了南京,准备19日搭乘飞机,飞往北平。后因故改乘班机,结果飞机飞到济南附近的党家庄时,遇到漫天大雾,误触山头失事。一代风流才子就此陨落,陆小曼“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丽”的婚姻经历了五个年头后,从此结束。

            后来的陆小曼,俗世的繁华都变成一纸的寂寞,她在人们的非议和指责中,从此不施粉黛、不穿华服,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徐志摩的文集。也从此,寂寞就像她曾有过的遍地花骨朵儿,却是布满白霜,干燥而坚硬。

            我于是便想,他们用“不顾一切,带有激烈的燃烧性”,且“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势非至于将全宇宙都烧成赤地”的热情,去试验梦想中神圣的爱的境界,美丽了年轻岁月,在自己的星光灿烂中见了满满天的星星,而星星依然只是尘土,落了他们满满的一身,对陆小曼后来一个人守着的咫尺天涯真正是有如浮尘,有如飞萍。守寡之年,陆小曼不过29岁,也不知她是如何地换了人间一般聚齐精神,去收拾自己一地的狼藉?

            单纯的女子陆小曼,那么一个绝代佳人,在她的一生,更多的时候只是忍泪不语,很多的很多都放在心里,任心里的痛使得肢体麻木、脑中空无一物。只是因为一种放任,她对爱情一念之间的一种放任,她一辈子都为此在付代价,付了,还不够偿还,足可见作为女子的不幸。

            于是便又想,也许爱情也真就只是一种情绪吧,而所有的情绪都会在经历过时间后烟消云散,或长或短的停留之后都只能遥望。一时之间,我们或可以倘佯在自己或别人的情绪里,可以真的忽略了时空的存在,不提起过去,也不想未来,更不谈存在于我们身后的人和事,如同拥有绝尘的空气。而现实一旦击穿这些,一切就可能成为既往。生活在一些时候本来就是突兀,如一种情绪的出现和殆尽。

            从这个角度说,一些我们用尽生命寻找的事物,或许是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所以用世俗的常规来评判就只能两手空空。很多的时候,人又总是在某个契机的刹那间,才可以意识到很多的事。这么说有点残忍,事实却是:感性总是容易促使我们在人生的某个时候惊险一跃,而又往往没有人愿意探头看一眼,那优美得令人叹为观止的一跳,落脚的地方是不是一片沼泽?承认自己直觉能力和理性能力的限度,是保住自己的事业、财富甚至生命的前提。欢笑,纵情的燃烧,是生命的奢华,却肯定不是生命的常态。有句话说爱情,“你是我的罂粟,一辈子将我蛊惑至死”。我想,这许是大有道理的。陆小曼和徐志摩都是唯美主义者,两个太一样的人有了婚姻,其实是跟自己较劲,自己的缺陷,无法自己补偿,生活也就因此有了痛感。但是,谁又能说这种痛感没有意义呢?这也像蝉,美丽的日子只有几天,却能生生地将自己埋在地下四年!出生了,见了阳光,美丽的日子转瞬就消失了,却是拥有过深植入心的美丽,也由此而让人们侧目。

            

        爱情只是绕指柔(6)

            所以我们还是渴望爱,渴望被爱拥抱的感觉。需要这样的温暖来激励我们的人生。所以,伤痛过后我们总说,爱一个人太苦,我们不需要爱情,可一颗心依然在找寻。

            而世事也无非是得到的倦怠,得不到的无奈。

            后来我就看到了下面这段关于埙的文字:古人将埙的声音形容为立秋之音:秋天是金黄色的,是冷静的,是令人深思的。时光流逝,有一种淡淡的悲凄和感伤。

            秋风扫落叶的现实,又使人平添几分愁绪。这就是埙的声音,这就是立秋之音。

            中国古人吹埙,吹了几千年,其声浊而喧喧然,寄托了古代文人雅士面对时光长河流逝如斯的失落感,但时光仍在无情地推进;中国古人吹埙,吹了几千年,其声悲而幽幽然,融汇了古代墨客骚人们对封闭而沉重的中国历史无可奈何的叹息,但历史仍然在按既定的轨迹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埙,不是一般用来把玩的乐器,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这就难怪它“质厚之德,圣人贵焉”了。圣人亦如此!

            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陆小曼的时光流转已是过经千山万水。埙的声音流动,在我听来如缤纷蝶舞。我便想起佛说过的五百年才换来的一次回眸:你怎就不懂得珍惜呢?

            哭摩陆小曼我深信世界上怕没有可以描写得出我现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支笔。不要说我自己这支轻易也不能动的一支。可是除此我更无可以泄我满怀伤怨的心的机会了,我希望摩的灵魂也来帮我一帮,苍天给我这一霹雳直打得我满身麻木得连哭都哭不出,浑身只是一阵阵的麻木。几日的昏沉直到今天才醒过来知道你是真的与我永别了。摩!慢说是你,就怕是苍天也不能知道我现在心中是如何的疼痛,如何的悲伤!从前听人说起“心痛”,我老笑他们虚伪,我想人的心怎会觉得痛,这不过说说好听而已,谁知道我今天才真的尝着这一阵阵心中绞痛似的味儿了。你知道么?曾记得当初我只要稍有不适即有你声声的在旁慰问,咳,如今我即使是痛死也再没有你来低声下气的慰问了,摩,你是不是真的忍心永远的抛弃我了么?

            你从前不是说你我最后的呼吸也须要连在一起才不负你我相爱之情么?你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是要飞去呢?直到如今我还是不信你真的是飞了,我还是在这儿天天盼着你回来陪我呢,你快点将未了的事情办一下,来同我一同去到云外去优游去吧,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逍遥,忘记了闺中还有我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