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第4章

书籍名:《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作者:易中天


                                    “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现场哈哈大笑的效果,这和以前戏剧里的插科打诨有什么区别?讲正史还是要严肃,不能开当代的玩笑,不能一味去迎合观众趣味。”

            

            《品三国》出炉始末

            开闹三国是遵老婆“令”

            2005年年初?熏央视一套正在热播《汉武大帝》,汉代的内容最火,这时《百家讲坛》正巧要搞有关“汉武帝”的专题,他们就找到了易中天。希望他能说一下汉代的历史,因为之前易先生就曾在《品人录》中评论过汉代人物。这事双方一谈,易先生就同意了。

            说完汉代后,易先生事情非常多,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百家讲坛》就想让易先生继续讲《三国》,但跟他沟通的时候,他却表示对《水浒》更感兴趣。电视台的人员后来专门到成都拜见易先生,说明《三国》人物和结构可能更适合,并表示《三国》将是《百家讲坛》2006年的重头戏。

            易中天是个很顾家的人。他问自己夫人的意见,当夫人说“说三国很好啊”,他也就没了顾虑。第二天就答应了电视台的请求。

            三国从去年11月初开始录制,现在已经拍了十几集。易中天一般周末飞到北京,录完就回去,为了能讲好,他在飞机上还看《三国志》。

            

            易中天

            易中天,籍贯湖南长沙,1947年生人。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后来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易中天长期从事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涉猎。作品有《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与女人》、《读城记》、《品人录》、《书生意气》、《破门而入》、《艰难的一跃》等随笔体学术著作,还写了诸多杂文,甚至还写小说。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信报记者张守刚/文

            

            

            易中天麻辣史学语录

            ■考据:周喻有多帅

            当时,人们就管孙策叫孙郎,叫周瑜为周郎。“郎”在当时就是小伙子的意思。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呢,就是周帅哥。

            ■发现:孔明与卡拉OK

            空城计不符逻辑啊,司马懿十万大军开过来了,他诸葛亮叫几个老兵去扫地,大开4城门,再叫两个小孩在他身边,他自己呢,拿着张琴唱卡拉OK……

            ■钩沉:司马懿不懂侦察

            诸葛亮搞空城计阴谋,司马懿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看不会吧……第一,当时司马懿看诸葛亮神态自若,听琴声平稳,说明他俩离得很近嘛!你司马懿派一个连队进去打探打探虚实不行吗?第二,诸葛亮高高在上,司马懿就不会找个神箭手把他给射下来?第三,司马懿你把诸葛亮围个三天三夜,看他怎么办嘛!

            ■史论:关羽是爱神

            屠户把张飞当祖师爷,编织业把刘备当祖师爷。可是,怎么关羽竟然当上了剃头业的祖师爷?不就是都有一把刀吗?

            可关羽的刀是砍头的,不是剃头的呀!还把关羽奉为财神,什么民营企业啊,个体户啊,供个关羽当财神,难道他们的钱是靠打架抢来的吗?你说关羽一个武将封个战神不就行了吗?怎么还当起财神了呢?

            依我看啊,关羽,迟早要被民间推崇为爱神。

        /*  9  */

            易中天以反脸谱化立足《百家讲坛》

            大连晚报网

            超级女声的歌迷自称“凉粉”、“玉米”;年近60的“超级教授”——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也有一批忠实的拥趸,他们自称“意粉”、“乙醚”,还自发地在百度贴吧里为偶像建起了一个“易中天吧”。去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他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非专业”加“反脸谱化”说史风格,迷倒了无数“意粉”,掀起民间“汉风”热潮。记者昨日从央视十套了解到,继去年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掀起收视热浪后,易中天又和《百家讲坛》签约,准备再讲一年的“三国”。这个讲座已在正月十五开始了第一讲。易老师的涉猎相当的广泛,本来是学古典文学的,后来转到美学、文化学、历史学,写了许多不能完全称之为“学术”的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易中天讲历史用“非专业”加  “反脸谱化”手法

            “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你小子浑蛋!我和你哥是哥们儿,你居然在皇帝面前说我坏话”……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用这种“非专业”的手法将西汉前期那段风云变幻的大历史从容地表达出来,塑造出了刘邦、韩信、晁错等鲜活的人物形象。

            有人指责易中天讲评历史的表达方式过于随意,有“戏说”的嫌疑。对此易中天则认为历史应该是鲜活的,不能像做八股文那样死板地面对历史,而必须要有“史感”,感受历史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他提倡“妙说”历史,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

            “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热播后,《百家讲坛》栏目负责人极力邀请易中天,希望他能再次到央视开讲座。  更多的观众评价说,易中天完全打破了沉重说史的沉闷局面,为历史知识的普及开拓了一条道路。有人做过统计,“意粉”有七成是13岁到29岁的年轻人。对此,易中天说,历史学家担负学术的责任,对象是学术界,但应该有一些人来向大众负责,但这种负责又不是用“普及”能来概括的。我从来不使用“普及”这个词,“普及”是只要把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就行了,而事实上绝非这么简单。我用的是“品读”,我以前出版过《品读中国》,刚出的这本叫《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品读”是要去品味、去阅读,找到里面能给现代人以启迪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易中天幽默机智、神情并茂、通俗浅显的说史方式符合了大多数人的胃口,不过,易教授表示,评判历史人物要“反脸谱化”。《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中介绍了韩信、项羽等人物,这些人物失败都是因为他们人格上的缺陷。比如说韩信,他的重要问题就是“不彻底”,朋友没有维系到,也没有太大的敌人,他对刘邦有忠诚的一面,却没有忠诚到底,这与他人格的缺陷有关。项羽是“匹夫之勇”,也是一大缺陷。但他是一个本色英雄,后世得到很多的同情。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告诉大家项羽不仅是有值得同情、值得喜欢的一面,他还是有缺陷的。

            央视开讲“三国”一讲就是一年

            “意粉”也强烈要求能再欣赏到易教授的演讲,于是易中天接受了《百家讲坛》的邀请,计划在央视做一年的“三国”讲座。《百家讲坛》负责人介绍,在央视开这么长时间讲座的,易中天还是头一位,他们看中的就是易中天难得的“平民意识”,这与《百家讲坛》“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是相契合的。

            “三国”第一讲在正月十五正式播出,然后每周六、周日播出。易教授曾表示,“三国”其实是比较难讲的,以前的那种已经有过的方式都不实用了,跟讲《汉代风云人物》不一样,不能一个人一个人地讲。这段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影响远远超过《三国志》,一般读者和观众心目中的“三国”是三国演义的“三国”,是三国的文学形象,而我重点要讲的是历史形象。接下来讲的就是曹操,不过是以曹操为线索来讲三国,贯彻我的讲史的方式“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由一个人物牵头带出事件,然后又通过事件牵头带出其他的人物,比如说到曹操,讲到关东联军,说关东联军必然说到袁绍……我是把人和事混编在一起,很难说哪些是讲人哪些是讲事,“三国”讲座做成电视连续剧的结构,每一集最后都会有一个悬念。

            讲稿结集多家出版社争抢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已经出版。在得到易中天即将开讲“三国”的消息后,很多出版社伺机而动,千方百计地争夺讲稿的出版权。此次各家单位将竞争点集中在起印数上,据悉,“三国”讲稿出版起印数已炒到了10万册起拍,然而10万之巨“起拍”印数并没有阻挡住出版商的热情。北京共和联动图书公司以起印15万册的条件签下“汉代风云人物”讲座的讲稿。

        /*  10  */

            易中天:讲三国  留悬念(1)

            北京晚报

            “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你小子浑蛋!我和你哥是哥们儿,你居然在皇帝面前说我坏话”……听过这样的历史课吗?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用这种“非专业”的手法将西汉前期那段风云变幻的大历史从容地表达出来,塑造出了刘邦、韩信、晁错等鲜活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