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第3章

书籍名:《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作者:易中天


                                    这个成熟主要表现在形成了宇宙观,汉代提出了“天人合一”观念,汉代在哲学上思考宇宙人生;文学艺术上也有很多探索;政治上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制度,为后世的政治奠定一个基础。

            我用八个字来总结汉代和清代的特点:汉代恢弘,清代成熟。因为清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历史朝代,老百姓会比较熟悉,而汉代就比较遥远了,我想这是电视屏幕清宫戏比较多的一个原因

            现代学者更要具备城市批判意识

            记者:《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与女人》《读城记》《品人录》等书,为您赢得了中国十大城市批评人的荣誉。中国的许多地方还处于农耕文化影响之中,许多学者热衷于牧歌时代的抒情或对以往历史的回顾,而忽视了越来越普及的城市文化。您的探讨与研究是走在城市文化批判前列的,您如何评价自己在城市文化批判、城市性格剖析上的成就与不足的?

            易:在这四本书中只有《读城记》是谈城市文化的,我的第一本历史书是《品人录》,这本书是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最满意的一部。在未来的时代应该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城市化也就是研究我们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生存方式。由于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还处于一种摸石头过河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产生了一些弊病,譬如说城市面貌的千篇一律、雷同、相互克隆等等,这就需要学术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个前提下,对城市个性的研究和把握我认为是有意义的。

            记者:在您的城市系列批判中,多是南方或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对西部城市的关注很少,而这些地方在城市化进程中更需要您这样的文化批评者中肯的指正,比如银川、呼和浩特等城市,你的忽略是没去过这些地方还是觉得它们缺少您关注的要素?

            易:因为我没有去过,所以完全没有发言权。我对城市研究要求有理性的成分也要有感性的成分,一定要有切身的体会。

            可以没有汉武帝,但不能没有司马迁

            记者:这次您开讲“三国”,我们在《银川晚报》上已经发了消息,我们采访了当地不少人,已经形成一种巨大的企盼。此前,百度贴吧里有个“易中天吧”,您的拥趸者们自称“意粉”(易粉)、“乙醚”(易迷),称您是“超级教授”。能得到这么多读者的拥戴,您感觉如何?有人说您以前讲历史时“反脸谱化”,有人说您“戏说”历史,有人认为您应该第一个先讲讲司马迁,觉得他才是您讲史的源头,您怎么看这些问题?现在的历史学家您最欣赏的是哪一位呢?

            易:这些“意粉”大多应该是观众吧,能被这么多人接受,心里自然是很欣慰的,感谢大家的厚爱。我隔三岔五也会到“易中天吧”上去看看,也确实自己回过帖。

            我曾在陕西电视台《风追司马》现场直播时讲过,“我们可以没有汉武帝,但不能没有司马迁”,司马迁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司马迁又不是合适《百家讲坛》来讲述的人物。因为这档节目面对的是广大的电视观众,挑选人物的时候就要偏重于戏剧性,而不是从一个人物的学术分量和历史分量的角度来判断的。杨洁导演曾拍过电视剧《司马迁》,但收视率却不理想,所以说一个人物重要不一定是演出来讲出来好看。

        /*  6  */

            “麻辣史学”教授易中天访谈实录(3)

            我最欣赏的当然是黄仁宇了,他的《万历十五年》我认为是极其杰出的作品,在历史解读和写作的境界上我都是非常认同的。

        /*  7  */

            易中天玩闹三国  粉丝狂追捧(1)

            北京娱乐信报

            周喻帅不帅,孔明会K歌,关羽是爱神,易中天玩闹论英雄。

            

            “那时的周瑜,24岁啊,真是职场、战场、情场,三场丰收啊!他还嫉妒别人,是别人嫉妒他吧!”2月12日,继《汉代风云人物》后,央视“百家讲坛”再次请进学者易中天,开讲为期一年的《品三国》,迅速成为2006年的首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热点。

            

            关于《品三国》

            “汉风潮”火了易中天

            去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人物风云”,他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塑造出了刘邦、韩信、晁错、袁盎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掀起民间“汉风”热潮。《汉代风云人物》也由此成为《百家讲坛》中的一档超人气节目。

            今年年初,《汉代风云人物》的讲稿结集《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正式面市,起印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5万册。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易中天先生再接再厉,于2006年2月12日在“百家讲坛”继续开讲《品三国》。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易先生表示,三国故事已经有了很多版本,所以现在他讲起来还是很有压力。

            关于《百家讲坛》

            “不是学术讲坛”?

            易中天先生说,“我是非专业人士,很多研究三国的人都没有讲,所以就有人质疑我。但这些人必须弄清楚,百家讲坛不是学术论坛,不是学术问题的讨论,不是发表个人学术观点的,它是面向普通读者的。”首期《品三国》播出后,赞赏和质疑声不绝。比如空城计那段,有人质疑易中天用现代人的视角给司马懿出了三个主意,有些不妥。但易中天不以为然,他说:“我用的可能不是古代人的语言,但那情形还是古代的。我说武器也没说机关枪啊,是箭啊,我用了侦察兵,那时候可能还没有这个词,但探子也有啊。更何况,对诸葛亮空城计的质疑,裴松之等古代学者早就有了,又怎么是现代人的视角!”

            

            关于主讲方式

            正说不能太“正经”?

            易中天认为,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有三种面目,历史上的本来面目,称之为历史形象;小说、戏剧和文学艺术中的面目,称之为文学形象;民间信仰、民众风俗和一般人心目中的面目,称之为民间形象。“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叫历史意见;站在现今人的立场上去看历史,叫时代意见;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看历史,叫个人意见。《三国演义》是三国的文学形象,而我重点要讲的是历史形象。”

            易中天虽然运用了很多当代语言和诙谐说法,但他反击了那些认为他是戏说的观点。“正说不是一本正经地说,也不是严肃地说。而是说,我说的历史是有根据的,依据了正史上的记载。但如果你问,正史就符合历史吗?那我就不能保证。但反过来,戏说却一定是臆造的。”对于三国中曹操、刘备等争议性人物,易中天表示他没有倾向性,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还历史原貌。

            对有人称他创造了“麻辣史学”,易中天对这顶帽子并不接受。“让我自己总结出词语来概括我的史学,我还没有想出来。我从来不用‘普及’这个词,我喜欢用‘品’。不仅要让读者知道怎么回事,也要和他们一起品其中的道理,而‘品读’就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人性的解读。”

            

            关于“易中天吧”

            不做学生,做粉丝?

            超级女声的歌迷自称“凉粉”、“玉米”;年近60的“超级教授”易中天也有一批忠实的拥趸,他们自称“易粉”、“乙醚”,还自发地在百度贴吧里为偶像建起了一个“易中天吧”。

            记者问几位“易粉”,觉得易中天帅吗?有回答说,不是“帅”,是有型!

            易中天讲演时声情并茂、举手投足间透出自信,俘虏了无数“易粉”的心。而他易中天有趣的讲课方式更是让“易粉”们津津乐道,比如在《品三国》中,易中天评价关羽说:“民间把关羽奉为财神,什么民营企业啊,个体户啊,家家供个关羽当财神,这说明什么?难道他们的钱是靠打架抢来的吗?……”在“易中天吧”所做的调查中,有七成以上的“易粉”是13-25岁的年轻人。而其中女孩占了多数,甚至有人还发出了“嫁人就嫁易中天”的口号。

            对此,易先生表示,其实他也很关注易中天吧,并在其中留过言。“但留言后,因为我的IP暴露了,电脑遭到了黑客攻击,损失了大量资料。”经过此“劫”的易中天再也不敢留言,虽然上网,也处于潜水状态。

        /*  8  */

            易中天玩闹三国  粉丝狂追捧(2)

            

            学界有话说

            插科打诨误导观众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王道成表示,作为学者到电视台做节目,就必须是正说,做到言必有据,否则只能误导观众,适得其反。“现在有的主讲人表面是正说,实际是戏说,为了收视率,这种趋势好像越来越严重。即使主讲人的态度是正说,也要注意甄别史料,有很多野史的东西,就不能采纳。”

            王教授不赞同在现在有些主讲人为了取悦观众,加了一些当代语言,甚至花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