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第9章

书籍名:《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作者:易中天


                                    这个刑法一直到雍正的时候才废掉。因为雍正皇帝杀了一个人,也是腰斩。那个人被腰斩成两段之后,在地上乱滚,一手蘸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才断气。雍正皇帝听闻此事后,觉得非常惨,即下诏废除了腰斩之刑。晁错是被腰斩的,另外他的父母、妻子、家人,凡是没有分家的,统统杀头,所以晁错的罪是判得非常重的。

            我们现在读《汉书》,上面是这样记载的:“错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当时这个报告打上去,汉景帝马上批了一个“可”字。而晁错的赴死,是晁错事前完全不知道的。司马迁在给晁错作传的时候,用的是这样一句话:“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从这个字面上看呢,我们觉得好像是汉景帝给了晁错一个面子,让他穿着上朝的衣服上刑场。实际上不是。如果我们读《汉书》,就会发现《汉书·爰盎晁错传》里写得很清楚,叫做“绐载行市”。这四个字是从哪里来的?从《史记》来的。《史记》里也写了这四个字,但司马迁并没有写在《袁盎晁错列传》里面。他写在哪儿呢?写在《吴王濞列传》里面。绐是什么意思呢?骗。也就是说当时这三个人打了一个报告给汉景帝,汉景帝批了“可”以后,马上就派中尉陈嘉,就是那个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驾了一辆马车,找到晁错,说皇上叫你去呢。晁错以为叫他开会呢,穿上朝服,兴冲冲地上了车。上车以后,就被一车拉到东市立即腰斩。我们现在不知道在杀晁错之前是否有人向他宣读了判决书。但是肯定有一条,就是没有给他自我辩护的机会,当然也没有给他请律师。所以晁错死得惨,死得冤,死得窝囊。

            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给晁错拟定的罪名虽然很重,但这罪名不是晁错被杀的真实原因。那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主张削藩。晁错非常坚决地主张削藩,而且一有机会就跟汉景帝说削藩了,削藩了——可以说,削藩这个事儿是晁错一手鼓捣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晁错是不是死得冤,就得把削藩这个事儿来交代一下;而要弄清楚削藩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就要大致地讲一下中国国家制度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秦汉之前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呢?那个时候也有中国这个概念,但和我们现在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中国,不是一个概念。当时人们讲到的中国是什么呢?是中央之国,即当中的那个国。而中央这个国的周边呢,还有很多的国。我们现在中国的这块地方,当时叫做天下。当时的人认为,天底下也就这么大块地方,也就这么多人——天下这块地方要有一个领袖,这个领袖就是天的儿子,叫做“天子”,是这样一个概念。

            在天下当中有很多的国,有同民族的,有不同民族的,最正中的这个地方叫中国。周边最远的少数民族,东边的叫夷,南边的叫蛮,西边的叫戎,北边的叫狄。另外还有一些华夏族的,包括很多国家,他们叫做什么呢?他们也叫做国,每个国都有自己的元首,这个元首叫做诸侯。那么天子和诸侯是个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秦以前的那个状况应该叫做国家联盟。他们共同拥戴一个天子,就是国家联盟的盟主,当时称为天下共主。但是,这个天下共主是名义上的。虽然周代就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我们要清楚,这个“莫非”是名义上的。天子呢,它名义上是所谓天的儿子,因此拥有了上天授予他的这块土地。然后他把这块土地分封下去,这个就叫做封建。封,是什么意思呢?封是划定疆域。封的办法,是国与国之间有个国境,由周天子派人在那里犁一条沟,把这个沟里边的土翻上来,在土上面种树,这个叫做封,就是说把这一片划给你了。建,是什么意思呢?建就是任命国君。不但给你封了一块土地,还给你指定一个国家元首,这个叫做建。“封”和“建”这两个合起来,就叫做封建。这个封建是可以再封建的,就是天子封建了诸侯国,诸侯得了这块领土以后,怎么办呢?他再封建——把他的土地再分下去。分给谁呢?分给大夫。那么大夫拥有的那块地方叫什么呢?叫做家。所以那个时候全部疆土是分成三个层次的治理机构,就是“天下”、“国”、“家”,“国”和“家”是分开的。这个制度就叫做封建制:一个天下,许多国家;一个天子,许多国君。

        /*  23  */

            第一讲  冤死的晁错(上)(3)

            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后,就把这个封建制度给废除了,代之以郡县制。什么叫郡县制呢?就是原来诸侯的国,现在我把它改成郡;原来大夫的家,我把他改成县。郡管县,郡和县都直属中央政府,不再分封——也就是一个政府、一个主权、一个领袖、一个国家。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秦始皇实行这个制度大概有十几年之久。

            秦始皇死了以后,秦王朝实际上就已经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汉王朝。  那么汉王朝建立以后,是实行周朝的封建制呢?还是实行秦朝的郡县制呢?这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最后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个妥协的方式,走一个中间路线,也就是在中央周围,京畿地区,即首都周围这个地区,实行郡县制,就是秦朝的制度;在边远一点的地方呢,则实行周朝的封建制,依然再封一些王国出去。这就是一个王朝两种制度,我们不妨称之为“一朝两制”。那么分封在京师周围的这些国家呢,就称做藩国。为什么叫做“藩”呢?“藩”是什么呢?藩就是篱笆、藩篱,意思就是说你们像篱笆一样在周围保卫中央,所以这些王侯都被称为“藩王”。他们回到自己的王国去,叫做“归藩”,也叫“之国”。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这些分封出去的王国是各自为政的,是有自己主权的,也是有自己财源的。

            不过,汉高祖刘邦虽然实行“一朝两制”这样一个方案,他还是留了一手的——做了一个规定:只能封同姓王,不能封异姓王。就是说,只有我们姓刘的,作为皇帝你可以封他一个国王;不姓刘的,姓吕的或者姓别的什么,那你只能封一个侯。所以你看,汉代的贵族,王侯分界是很清楚的。王都是姓刘的,其他人只可以封侯,比如卫青、霍去病——你可以封非皇族的贵族为侯——刘邦就是留了这么一手。

            后来刘邦去世,吕后执政,就破坏了这个规矩:她就封姓吕的做王,这在历史上被视为乱政。吕后死了以后,大臣们就起来商量说要把这个事摆平。那么请谁来摆平这事呢?找太尉周勃。因为周勃手上有军权。于是大家找到周勃,说周勃你来出面,把这个事情摆平吧!因为出头摆平了这件大事,所以周勃是一个大功臣。周勃是谁呢?周勃就是我们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看到的那位平定七国之乱的太尉周亚夫的父亲。

            但是,同姓封王就可靠吗?现在看来,同姓封王也不大可靠。比方说吴王刘濞就靠不住吧,造反了嘛!吴王刘濞是什么人呢?是刘邦的侄子,刘邦哥哥刘仲的儿子。古人把排行叫做“伯、仲、叔、季”,伯就是老大,仲就是老二,叔就是老三,季就是老四。刘邦的哥哥叫刘仲,也就是刘二。这个刘二,他是个没用的。刘邦当时也封了一块地方给他,他守不住。但他儿子刘濞很能干,也很勇敢,会打仗。刚好当时吴楚那个地方刚刚收归中央,刘邦一想,吴楚这地方也不能不派个能干的人去管管。那好吧,刘濞你去吧,就把刘濞封做了吴王。

            封完了以后,刘邦就后悔了。他说,刘濞这个人,我怎么看他有“反相”,这小子将来是要造反的。但是君无戏言,你封都封了,怎么能收回来呢?刘邦只好摸着刘濞的背说,孩子,五十年以后东南有人作乱,那不会是你吧?咱们天下姓刘的可都是骨肉啊,你可别干这个事!刘濞马上跪下来说,臣不敢。

            事实证明,后来刘濞是造反了。但是刘濞造反到底是他存心要反的呢,还是叫晁错逼出来的呢?晁错的理论,是认为刘濞必反。因为我们知道,当时的藩国,它是独立王国,有独立主权,有自己的财税,有军队,有领土,有政府——是这么一个东西。你说它在这个中央政府的外面,说它能保卫中央,这个事情不大靠得住。何况像吴王刘濞,他处的地方是在现在江苏那一带,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国。《史记》上说“煎矿得钱,煮水得盐”。当时用的是铜钱,那个地方产铜——大家知道现在江南有个城市叫铜陵,就是出产铜的地方——吴王自己开铜矿,开了铜矿以后他就铸钱,把整个国家都变成一个印钞票的机器了,所以他有的是钱。另外,吴国地处海边,他可以晒盐。盐在当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商品,很赚钱的。尤其是边远的地方没有盐——人不吃盐是不能活的——盐可以卖大价钱。  所以说刘濞很富有。这样一个国家在中央王朝的外面,是很让人不放心的。所以,中央朝廷就要抑制它,而抑制的办法就是削减它的领地,不要让它这么大——今天切一点,明天再切一点,后天再切一点,一点一点把它的地方切小,这个就叫做削藩。

            那我们想了,这个削藩,那些藩王们会愿意吗?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他们不愿意。因为这是他们的既得利益,你说一个王侯他拥有这么多的既得利益,谁会心甘情愿地供奉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