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华山论贱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华山论贱

第15章

书籍名:《华山论贱》    作者:张继峰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余光中

        武侠贱客:从金庸到古龙

        金庸:鸿贱于陆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神雕侠侣》

        金庸,男,本名查良镛。中国当代著名的武侠小说家。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老家。1942年就读中央政校法律系。1955年在《新晚报》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57年发表《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声名达到顶峰,时年34岁。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1967年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创办《新明日报》。在香港创办《明报周刊》。创作《笑傲江湖》。1969年创作发表巅峰之作《鹿鼎记》。1972年9月  《鹿鼎记》连载完结,金庸宣布正式封笔。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1981回中国访问,会见邓小平。获颁英国政府  O.B.E勋衔。198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3年赴北京访问,受国家领导人接见。宣布辞去明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1994年第一部生平传记《金庸传》在香港出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金庸武侠小说第一部英译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将金庸列为小说家第四名。被授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金庸很贱。

        “如果你到过江南,会想到那些燕子,那些杨柳与杏花,那些微雨中的小船。”这是金庸20世纪50年代一篇散文中的话,从这一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到金庸曾经生活的意境。江南是他的出生地,是他的祖籍所在地,也是他非常留恋的地方。人说江南出美女,其实,江南更出才子,鲁迅、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等,无不才气纵横。当然,他本人也不例外。就在《书剑恩仇录》第四回中,有一段描写陈家洛回到海宁时的感受,似乎寄寓着作者自己对家乡的感怀。“陈家洛上马奔驰,八十多里快马两个多时辰也就到了,巳牌时分已到达海宁城的西门安戍门。他离家十年,此番重来,见景色依旧,自己幼时在上嬉游的城墙也毫无变动,青草沙石,似乎都是昔日所曾抚弄……坐在海塘上望海,回忆儿时母亲多次携着他的手在此观潮,眼眶又不禁湿润起来。在回疆十年,每日所见尽是无垠黄沙,此刻重见海波,心胸爽朗,披襟当风,望着大海,儿时旧事,——涌上心来。眼见天色渐黑,海中白色泡沫都变成模糊一片,将马匹系上海塘柳树,向城西北自己家里奔去。”

        江南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1924年,金庸出生在江南盐官镇。几十年后,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华人所到的地方。金庸本名查良镛,他的祖上曾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辉煌成就,康熙皇帝亲自在其宗祠外的门联上题书“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后虽因文字狱遭受了很大牵连,但仍是显赫世家,书香门第。8岁那年,金庸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琴剑二侠”的行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这是金庸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之后,金庸到处搜罗武侠小说,一睹为快。金庸在杭州读完中学,毕业后到了当时的首都重庆,考入政治大学,专业为国际法。他终于因为不满校内的所谓"职业学生"(其实是国民党的小特务),而得罪了校方,被勒令退学。

        金庸在中央图书馆阅览组找了一份工作,继续沉醉于武侠小说中。出神入化的武功,超现实的情节场面,使金庸暂时忘掉了尘世中的烦恼和痛苦,也为他将来在武侠小说界开天辟地打下了基础。

        1948年,金庸24岁,从法学院草草毕业,进入上海《大公报》做电讯翻译。当时报名的人达三千多。经过反复考试,金庸成为两名幸运者中的一名。从此,他跻身报界,他那时也许没有想到,日后自己会成为一份大报的老板,成为报业巨子。不久,《大公报》要在香港出版,金庸便被派往香港。江南才子从此开始了几十年叱咤风云的江湖生涯。

        后来,金庸脱离《大公报》,到《新晚报》编副刊。同事中有梁羽生,两人都喜欢下围棋,也都喜欢谈论武侠小说,不过,还都没有动手写。其时,香港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拳师比武事件。擂台设在澳门,整场比武只不过打了几分钟,以太极拳掌门人一拳打得白鹤派掌门人鼻子流血而告终。却使得港人大为兴奋,街头巷尾,无不在讨论这件事。于是,梁羽生利用这件事情写成了《龙虎斗京华》,大获读者的欢迎,掀起不小的武侠小说热。《龙虎斗京华》也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

        金庸自然不甘寂寞,1955年,抛出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也登在《新晚报》上,从此欲罢不能,一直到1972年才退出“江湖”。他总共写了14部36册长、短篇武侠小说,并且把每部小说名字的字头取出,吟成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虽然对仗得不算工整,但是很有意境,也称为中国当代流传最广的对联之一。

        金庸的作品,论数量不算多。但金庸在创作这些小说时,正是他创办《明报》之时,繁杂的事务,足以使一般人无法应付。金庸却能在办报之外,一手写小说,一手写社评,近二十年如一日。他下午写小说,晚上写社评,而且,他的小说与社评都属一流。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叹金大侠深厚的文化功底了。

        自从1980广州《武林》杂志连载《射雕英雄传》,金庸武侠小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开始,金庸旋风迅速席卷了大江南北。金庸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成为当代武侠的经典。各类的金庸影视剧、盗版金庸书籍充斥了大陆的文化市场,甚至于出现了研究金庸作品的“金学会”。难怪王朔把金庸小说列为这些年来的四大俗之一。

        金庸的作品情节曲折,人物丰满,语言独到,读来让人欲罢不能。上至天文地理、下到花鸟鱼虫,金庸的小说无不涉及,简直可以说是一部部百科全书。大至国家历史,小到儿女私情,金庸的刻画无不细致入微,天马行空又合情合理。抛开表象,我们可以看到他创作的初衷,正如他本人所说的:“我认为文学主要是表达人的感情。文学不是用来讲道理的,如果能够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的感情,那就是好的文学。……毕竟小说还是在于反映人生的,我认为归根结底情感还是人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所以,应该侧重于反映人生经验中最重要的情感问题。”

        就金庸本人来说,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爱情。他追求过电影明星夏梦,自己也离过婚,续过弦。虽然不一定有小说中所写的爱情那么曲折,那么惊天动地,但相信,他的爱情一定也很传奇,只是,现在还不为人知。

        金庸不像古龙一样纵情声色,也从来不批评别人的作品,对自己的著作也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后来在浙江老家盖了一栋别墅,又因为盖得太好,自己不敢住,就捐给了政府。这么看来,金庸似乎是一个非常中庸、非常性情、非常谦逊、非常理智的完人。那么,我们就来鸡蛋里头挑挑骨头吧。不怕天下金迷的板砖,说说金庸的贱。

        首先,金庸贱在对政治的钟情。他写武侠写了18年,可是写社评政论写了近半个世纪。后来,更是频频和政治人物打交道。邓小平复出后,金庸应邀到大陆访问。金庸提出一个要求:想见邓小平。报告很快送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看到报告后,在报告上写下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见面时,邓小平高兴地说:“对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胡耀邦对金庸说:“读你的书让人豪情万丈,天大的困难也不放在心上。”1993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北京会见了金庸:“查先生是久仰了,今日初次相见,我们十分欢迎……你的小说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背景、中国文化传统、人情风俗等等,曲折而博大,了不起!”按理,“学而优则仕”,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无可厚非,可是,看过了令狐冲的洒脱,总觉得金大侠的作为,有点别扭。

        其次,金庸贱在对世俗的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