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林肯传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林肯传

第47章

书籍名:《林肯传》    作者:戴尔·卡耐基


                                    你和伯恩赛德现在正扼住

        了敌人的咽喉,它势必要挣脱你们的控制,否则只能灭亡。”林肯还告  诉罗斯克兰斯,谢尔曼与胡克“将在西面和西北面给你以援助,使你有余力

        顾及东面和东北面。”

        林肯之所以提醒罗斯克兰斯警惕敌人强攻伯恩赛德,是因为南部的戴维  斯总统在那时视察了布莱格的军队,截维斯安抚了布莱格手下吵吵闹闹、相

        互攻讦的将军们,然后提出派朗斯特里特前往消灭伯恩赛德。那时罗斯克兰  斯已如林肯所说像一只被打中了脑袋的鸭子,惊慌失措,晕头转向,这一来

        将必然减轻他的压力。

        林肯并适时于  10  月  17  日任命格兰特新组建密西西比大军区并为该大军  区司令,这样,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联邦所有军区尽成格

        兰特麾下。

        这项任命是由斯坦顿带去的,他们的火车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相遇了,斯  坦顿走进格兰特的车厢,对着格兰特身旁的参谋部军医基托博士说:“我一

        看就知道你是格兰特将军。”

        格兰特似乎并不怎么惹眼,他的外貌像他的衣着一般平常,他通常满不  在乎,这使他能处险不惊,当炮弹在他身旁爆炸的时候,其他人一般都会本

        能地退缩,他却行若无事。据跟随他三年的记者卡德瓦拉德所述,在围攻维  克斯堡的时候,格兰特一次走进一所狭窄且无掩蔽的据点察看军情,“他看

        到士兵们很不愿意就位到露天的射击孔,于是他便特意攀登到围墙的顶上,  指挥士兵们移动武器和安置火力,把自己完全暴露在敌方阻击手的面前。几

        十颗子弹在空中呼啸而过,可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一颗子弹打到他身上或碰  到他的衣服,对别人的请求或劝告他毫不在意,就像没听见似的,始终悠然

        地抽他的烟,只是要同在干活的士兵讲话时,才从嘴里拿掉雪茄。他的表率  作用使士兵们感到难为情只好装样子拿出勇气,但格兰特离开时已有几个人  受了

        伤。”  格兰特也没有什么骄人的天资,但是见过他的人通常都会为他的健壮、

        果断和干练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当他一受命,便即刻致电乔治·托马斯,

        令其接替罗斯克兰斯,指挥大军不惜一切代价守城。  同时,格兰特迅即赶往查塔努加,    21  日,火车停在亚拉巴马州的布里

        奇波特,格兰特得从这里骑行  55  英里至目的地。山谷小道非常难行,尽管多  次枪林弹雨中他都吉人天相,这次他却不再履险如夷,他从马背上摔下受了

        伤,不得不一瘸一拐步行。关于他骑马摔伤之事还有另一个说法,就是他在  新奥尔良的阅兵式上因醉酒而落马,后一种说法强化了格兰特嗜酒贪杯、满  不在乎的个性。

        两天后,格兰特抵查塔努加并迅即采取措施突破封锁,建立一条新给养  供应线,确保联邦军口腹无虞。同时集结大军,当时联邦军中的三大主力,

        即托马斯率领的坎伯兰军团、谢尔曼率领的田纳西军团和胡克率领的波托马  克军团,分别部署在查塔努加周围,统由格兰特指挥。11  月下旬,三支大军

        分别展开攻势,胡克首先拿下了望山,而曾在奇卡莫加溃败的坎伯兰军,为  报仇雪耻,人人奋勇,猛攻传教士岭,通过一段类似皮克特猛攻葛底斯堡的

        地段,打破布莱格阵地坚不可摧的神话。布莱格大军幸有帕特里克·克利伯  恩殿后,才不致全线溃败。正是克利伯恩的加强师,顶住了谢尔曼的攻势。

        而当克利伯恩退至佐治亚州的多尔顿,谢尔曼即刻挥师东北,驱走朗斯特里  特,解救出困在诺克斯维尔的伯恩赛德,这次行动则几乎毫无阻碍,大军所  向披靡。

        ★针对铜头蛇的言论与行动

        1863  年对林肯来说是极为不平静的一年,当他颁布《最后解放宣言》的  时候,他就知道他将不可避免地面对那些站出来对此加以反对的人们,这些

        人不同于拿起枪反叛联邦的南部各州民众,但他们对国家造成的威胁甚至要  比反叛各州来得大。这些人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组织,什么“众人党”、“美

        国骑士团”、“金圈骑士”等等之类,他们的一个通俗名称为“铜头蛇”,  铜头蛇中最突出的人物就是俄亥俄州民主党人、国会议员克莱门特·伐兰迪  加姆。

        伐兰迪加姆身高体大,须髯修长,外表颇为不俗。他曾竞选过法官、副  州长、国会议员,但多次遭到失败。特别是在他谋求连选国会议员中,因选

        区划分的不公道而败给了俄亥俄州的共和党人,更使这个牢骚满腹而器量短  浅的人气愤填膺,他为此愤愤不平,却不知道林肯曾因同样的原因败给道格

        拉斯。伐兰迪加姆对政府横加指责,他认为政府的目的是要解放奴隶,而因  为政府zhuanzhi同时也就使白人成为奴隶,也就是说,政府已不再是为联邦而从

        事战争,而是已开始为奴隶而战。特别是当北部为失败阴影笼罩之际,伐兰  迪加姆的言论极富煽动性。他的逻辑颇为特别,一再失败的战争,为解放奴

        隶的战争,使白人成为奴隶的战争,而且是被迫应征而从事的战争,因此,  自由人若是容忍征兵制,那他们理应失去自己的自由。

        伐兰迪加姆如一堆散发异味之物,引得铜头蛇如苍蝇云集。伯恩赛德不  察,当他来到俄亥俄将俄亥俄军区司令部设在辛辛那提时,不慎一脚踩了上  去。

        伯恩赛德于  1863  年  4  月  19  日发布第  38  号令,禁止俄亥俄军区顽固地表

        示的同情敌人的行为,而且决不容许任何叛国行为。伐兰迪加姆有意藐视这  一命令,号召人们将之踩在脚下。他特别重申,征兵和暂停执行人身保护法

        是违反宪法的,北部应宣布停战,邀请邦联参加和会,以恢复联邦。伐兰迪  加姆情绪激昂地指称总统为“林肯王”,鼓动人们用选票将这个暴君撵下宝

        座。他忘了如果真是暴君,光靠选票是撵不走的。

        伯恩赛德于  5  月  5  日逮捕了伐兰迪加姆,军事法庭判决将其监禁,直至  战争结束。

        伯恩赛德的这一行动引起了轩然大波,民主党顽固派暴跳如雷。在报纸  上一致申讨这一zhuanzhi事件,众议院议长也就此谴责总统。伯恩赛德自感不妙,

        决定脱掉他沾上污秽的鞋子,遂电告总统,愿意辞职。

        林肯对这一事件处理得极为慎重,也极为巧妙,他既不愿铜头蛇利用它  兴风作浪,也不愿对伐兰迪加姆之流的行为不加限制,特别是木已成舟,因  而在  5  月  26

        日将对伐兰迪加姆的监禁改为放逐,将他赶至联邦军防线之外。

        不过伯恩赛德很能给林肯添乱,林肯需要一个安定的内在环境,因而只  要没有什么过激行为发生,就尽量视而不见,对于言论则常听而不闻。伯恩

        赛德难于忍受《芝加哥时报》的聒噪,6  月  1  日,以该报“反复表现出不忠  和煽动性情绪”而将其查禁。铜头蛇立即组织了两万人的大会加以抗议,并

        威胁要烧毁共和党的《芝加哥论坛报》作为报复。

        林肯极为头疼。自  5  月初胡克在钱瑟勒斯维尔败绩以来,没有一件事是  值得高兴的。胡克的大军当时配备新造连发卡宾枪,林肯寄以厚望,但终于

        失望。伯恩赛德不考虑行动的后果,总制造难题,他蹚了污,总统得将他的  鞋擦干净。6  月  4  日,林肯致电斯坦顿撤消对《芝加哥时报》的禁令。

        林肯心事重重。5  月  16  日,在纽约的奥尔巴尼民主党召开了一个公众集  会,通过了一份决议书。该决议书一方面表示支持联邦的事业,同时对政府

        的违宪行为,如军事逮捕进行指责,林肯收到该决议书后一直考虑作回答。  在一种紧张情绪下总统恶梦不断,甚至梦见他的小儿子出了事,因而特意叮

        嘱远在费城的总统夫人将塔德的手枪放好。

        林肯的紧张情绪  6  月  12  日暂时得到了缓解。他对奥尔巴尼民主党的回答  差不多是一发而不可收,他笔势如虹,对军事逮捕、人身保护法、征兵等问

        题作了一番深入的相关联的思考。

        林肯写道,在他就任总统之前,“有人拼命灌输一种思想,即任何州都  有脱离联邦的合法权利,而且无论何时若此原则的笃信者们没能选出他们自

        己喜爱的总统,就可以立刻行使这种权利”,这样一帮人策划叛乱,“为此  筹划了三十几年”,并最终在“我当选为总统”时脱离了联邦,而其间政府

        对他们却未曾采取任何行动加以抵制。这样一帮人,“他们自己可以为所欲  为地肆意践踏联邦、宪法、法律、一切的一切,而联邦政府在制止他们的行

        为时却要在很大程度上受同一宪法的制约。”

        林肯认为,“我们面临的是一宗叛乱罪”,“是一宗一目了然的、臭名  昭著的、规模巨大的叛乱罪案”,然而,由于自己完全沉浸于对应保障的个

        人权利的崇敬之中,林肯说,

        甚至对敌人的一些不需特别的洞察力就可发现的伎俩,也

        “迟迟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林肯特别强调,“依照法庭程序捕人与在叛乱情况下捕  人并不是在同一个基础上进行的。前者是针对着少量的普通而持续发生

        的犯罪,后者的矛头是指向突发的大规模的  反政府起事,这种起事至多是在短时间内得逞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