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经历的战争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我经历的战争

第61章

书籍名:《我经历的战争》    作者:ayooyoo


                                    

            9月7日,我们在一个突袭中占领了巴比伦国防部大楼,8日,占领巴比伦政府所在地巴比伦宫。巴比伦的政府首脑这时早已逃往南方,但是攻下这些象征着昔日巴比伦的权力和荣耀的特殊建筑,还是大大鼓舞了士气。部队继续发动猛攻,而巴比伦守军的士气日益低落,他们的补给越来越少,只能依赖从西南山区运来的一点点给养作战,战斗力自然也是大大下降了。9月12日,巴比伦人留下一部分人应付我们的攻击,其余的人则开始通过巴比伦峰的山路撤退,他们在通过后就炸毁了在巴比伦峰上修筑的道路和隧道,以阻挡我们尾随而至的追击。我们的侦察飞机发现了这个情况,空军于是派出飞机轰炸,但是在山区气候多变,飞机投掷的炸弹精度大大降低,我们并没能给予他们有效的杀伤。有组织的撤退持续了3天,巴比伦通过这次运输一共撤出了5个师约40000人。

            9月16日,在巴比伦城留下驻守残余的巴比伦军队只剩下最后的1200多人,并且大部分都是伤员。我们这时已经把他们压缩到巴比伦海边上,这时的巴比伦城其实已经基本被占领了,这些残余的士兵逃到巴比伦城内的古代奇迹“空中花园”上,依托上面的假山和花木防御。远征军架起了高音喇叭,呼吁他们放下武器投降,以免战火损坏这巴比伦古代的重要建筑奇迹。经过两小时的喊话,这些巴比伦士兵终于答应投降,并在一名中校的指挥下向我军移交了武器和伤员。也就在这一天,历时两个月的巴比伦城攻防战终于以我们的胜利告终。

            在巴比伦战役中我军的伤亡是阵亡14874人,伤32342人,被击毁坦克112辆,装甲车539辆,被击落飞机64架。巴比伦没有公布伤亡数字,但我们估计他们的伤亡大概在10~12万之间,而我们清点到的被击毁的巴比伦坦克就有311辆,装甲车973辆,可以说,巴比伦最后不多的一点本钱也几乎在这里全赔了。

            9月17日,中国政府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对攻占巴比伦城的消息进行极力宣传。东大陆远征军几乎被吹捧的上了天,所有的军人在那一天都成了英雄。甚至连《中国新报》也登了一篇祝捷的稿子,但是在结尾处仍不忘要谈撤军的问题,并且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攻占敌人的首都不是荣誉而是沉重的包袱之类云云。不过在举国狂欢的气氛下,这点小小的酸溜溜的攻击早被欢呼胜利的呼声盖过了。

            巴比伦城陷落以后,巴比伦政府迁都到圣乔亚山脉以东的巴比伦第三大城市兴达纳,9月18日,巴比伦政府在兴达纳发布通告,承认巴比伦城陷落的消息,并号召全国军民“奋起抵抗,用一切可使用的手段打击侵略者”。这个文告有一点效果,因为巴比伦游击队明显比以前增多了,但是单凭这些游击队又怎么是我们的对手。

            在整个中部集群在巴比伦城驻扎期间,我们前后一共打死打伤了一万多名巴比伦游击队队员,俘虏了约二万多人,我并不认为在那种时候单靠游击队作战有什么作用。他们的装备很差,都是些民用武器,好点的有几把“荣耀”步枪,大部分都是些猎枪之类的货色。我记得1881年11月被我们击溃的在巴比伦城附近最强的一支巴比伦游击队,这个游击队是当地游击队中装备最“豪华”的,但也不过是每人都配备了一把“荣耀”步枪,每人只有寥寥几发子弹,成员也没有受到过什么系统训练,对我们身经百战的士兵来说,这些游击队构成的威胁很小。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三十章      

            攻占巴比伦城之后,中部集群进入休整,对巴比伦作战的任务又由朱梁国的南方集群接手。在1881年5月初到9月中旬的整个“夏季攻势”中,中部集群连续打了几个大仗,损失是巨大的,当然战果也很可观。我下令中部集群各部队全部进入巴比伦城,进行集中补给和休整,同时也是为了弹压巴比伦城里的反华骚动。当时巴比伦城尚有一百多万居民,绝大部分是巴比伦族,他们几乎全部都对我军的占领怀有浓厚的敌意,游击队和民族主义分子也不停的搞出许多恶性破坏事件。仅仅九月的最后一周,针对我军的袭击事件就多达362起,可以说每天每时都在发生也不为过。巴比伦政府依然在号召巴比伦族人起来反抗我们的占领,而且也的确得到了不少响应。但是巴比伦游击队的行动没有什么大效果,一来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火力与我们的优势部队对抗,二来我们在城内集结了大量部队,整个中部集群之外还有新从本土调来驻守巴比伦城的三个新编成的机械化步兵师,总数超过二十万人。这样庞大的兵力集中在巴比伦城内,巴比伦游击队就是想搞花样也要先摸摸自己有几个脑袋。(巴比伦城的抵抗运动历时相当长。自然,开始时比较明目张胆,比如刚被占领时的那几个月,到1882年1月,巴比伦城内有组织的抵抗运动已经不多见了,但巴比伦民族分子还在继续发动袭击,只不过频率和程度都大大下降了而已。巴比伦城的抵抗一直持续到巴比伦政府彻底垮台,前后长达三年之久,这给我们一种它受到巴比伦政府帮助的感觉。而事实上,也的确存在这种帮助。)

            但那个时候,我所头痛的并非巴比伦人的反抗,经历过罗马战争的我对于敌国人民对我军的反抗已经习惯了。罗马如此,巴比伦城自然也是如此。而眼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部队的补充和养活那些巴比伦族的居民。巴比伦军队撤退时破坏了全部粮仓,烧毁了大部分存粮。而由于战争的破坏,这一年巴比伦平原的农业又几乎没有什么收成,我军占领了巴比伦城,其实是接收了一百多万张嗷嗷待哺的嘴,这样沉重的包袱对我军的运输力量是一大考验。巴比伦军队撤离时没有来得及破坏巴比伦城的机场,于是从本土来的补给物资源源不断的通过空运运抵巴比伦城,加上从西边圣雷吉斯调拨来的补给物资,勉强能应付二十万军队的需要。但是军队的补给解决了,居民怎么办?虽然我下令用各部队减少部分配给口粮定量,将节省下的粮食用于救济当地居民,但这根本是杯水车薪。从战争开始时巴比伦人向南方的逃亡就一直没有中断过,这时还在继续,我们也并不加以阻止,因为我们根本无力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大规模的难民潮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三月,前后共有三十多万人口离开巴比伦城,加上由于饥荒引发的各种疾病和营养不良死去的人,巴比伦城的人口在我们接管后的几个月里几乎下降了一半。国内的反战派和三盟国的宣传机构得到了最好的宣传材料,宣称我们正在有计划的灭绝巴比伦民族,但事实上在那种时间和情况下,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能阻止这样的悲剧发生。

            1881年10月1日,我在巴比伦宫前面的广场上主持了授勋仪式,给在“夏季攻势”中立功的人员颁发了勋章。在这个仪式之后,他们中有许多人将组成“东大陆远征军事迹报告团”回国参加国内的宣传活动,这是国防部新想出来的花样,让这些真正在战场上厮杀过的人到本土各地巡回演讲,以唤起人们对战争的支持。的确,在1881年到1882年,中国民众对于在东大陆进行的战争还是比较支持的。一方面由于战争是由敌人挑起,我们被动应战;一方面是节节胜利给人们带来了荣誉和自豪感;而国防部采取相当灵活而正确的公关政策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整个“夏季攻势”我们的伤亡合计是78956人,其中阵亡了30511人,他们现在都安葬在乌尔的士兵公墓里,被我们歼灭的巴比伦军队约有五十万人。总的来说,我们的损失比要比南部集群的损失比高(他们在之前的战役中损失比一般在1:9左右),但是我们攻下了坚城乌尔和巴比伦城,这在政治上的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我们受到了军委和国防部的通令嘉奖,我也被授予国家议会勋章,我随后把它捐给了乌尔的士兵纪念馆。因为我始终觉得,功勋是属于那些在那个阴雨连绵的夏天里,在泥泞和瓦砾间浴血奋战的普通士兵们的。

            从巴比伦平原往南,是被称为巴比伦森林的大片原始森林和山地。那里处于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虽然和我国南方的南京处于相同的纬度上,但是由于地理条件不同,两边的气候也是截然不同。我在南京一直生活到18岁,那里的气候宜人,冬暖夏凉,而东大陆的这一区域,由于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暖湿空气遇到了高耸的圣乔亚山脉的阻挡在此停滞下来,无法再南进,暖湿气流在此盘旋不去,造成这里的天气十分炎热潮湿,几乎无日不雨,可是气温却又始终是那么高,就算是冬天,这里的日平均气温也在25度以上。大片的亚热带森林一直向南延伸,与南方属于希腊的奥林匹亚热带雨林连接在一起。这一整片森林在地理上非常重要,被称为“东大陆的肺”,它是一个天然的地理标志,将南方温暖湿润的平原和北方的干燥平原及沙漠隔开。

            在西大陆上也有类似地形,不过那是在云岭山脉以南的阿兹特克境内,东起大东洋海边,西边一直延伸到西班牙山脉的阿兹特克雨林。而由于地形的限制,历史上我国军队从未涉足其间,只有不多几位中国人随着商队或者沿着古代朝圣的路线,曾经到过这片神秘的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