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争夺台湾: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争夺台湾: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第4章

书籍名:《争夺台湾: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作者:刘丕林


                                    那位向郑成功投降的揆一后来写过一本书叫《被遗误的台湾》。从书名看,仿佛浸透着无限的失落感。台湾的确被荷兰人“遗误”了。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曾因他们的肆意掠夺而滴过血。然而,此刻的荷兰人对于台湾却只有挥泪别语了。

            郑成功最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驱逐了占据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并大规模地、有组织地移民台湾,开发台湾,使台湾引进了明朝中国的政府组织,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可惜这位时人敬仰的“国姓爷”进台不久,即于1662年6月23日病逝。当时清康熙帝闻讯曾挽一联远吊郑成功这位忠君爱国的南明孤臣。联曰:“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大帝完成了中华一统

            郑成功去世后,由他的长子郑经继位。新兴的清王朝念念不忘威胁自己王朝的南明势力,于是对台采取了迁界之策,将大陆沿海各省海边居民尽迁入内地,离海30里村居民宅全部烧毁,制造“无人区”,以此堵绝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因为清廷的封锁,台湾非常缺粮,郑经决定从大陆沿海招纳大量流亡人口,郑经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并与英商签订了通商协议。此后,每年有几艘英船载着步枪、火药、精细器皿来台与台湾的香料、蔗糖等物质交换,使清廷的封锁政策对台湾没有什么效果。郑经雄心勃勃,欲扬先父的雄姿收复中原,然而他心有余而力不足,虽两次渡海出师西征福建,但败得很狼狈,手下20万大军投降者无数,因两次西征台湾之民力亦因支撑战争而消耗殆尽;郑经壮志未酬而意志消沉,于1681年春病死,时年才39岁。

            清王朝康熙皇帝得到郑经暴死后诸子争位而郑经当年两次西征使台湾民力因支撑战争而消耗殆尽的情报,立即启用精通海战原郑氏降将时任内大臣的施琅出任水师提督,全权负责攻台事宜。

            1683年7月8日,施琅亲率战舰230艘,二万余人自福建铜山出发,9日上午前锋船只抵澎湖。10日发起进攻,先后焚毁、击沉和俘获郑军大船89艘,其他小船107艘,杀死郑军将领头目300余人,士兵12000余名,其余的郑军纷纷投降。施琅在歼灭郑军后,立即安抚当地居民群众,对郑军将领以礼相待;士卒则给他们银米;有负伤的人也代为医治;有欲见妻子儿女的则派小船将他们送到台湾。投降的士兵把这一切在岛内辗转传述,岛内人心更加涣散,毫无斗志。1683年10月施琅率军登上台湾岛,迫于形势,郑经的儿子郑克塽只好上表求降。自此结束了郑氏在台湾的22年统治。

            康熙皇帝接受施琅的建议,将台湾收入中国版图称为台湾府,下设三县,由福建省巡抚管理。从此,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统一大家庭的怀抱。

        西方列强分噬台湾的尝试(1)

            在19世纪40—60年代,衰落得几乎没有什么海上力量的大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侵华舰队的海上进攻面前,连遭失败,古老的中国自然成为列强争相分噬的一块肥肉,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首当其冲。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前,台湾是鸦片走私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运输舰驶入台湾基隆港,炮轰中国炮台,遭守军还击,终于难以得逞而逃走。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外国商人、鸦片烟贩和冒险家们争先恐后拥入台湾,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以炮舰为后盾,肆意恫吓官民,欺压人民,无恶不作。他们凭着雄厚的资金、先进的通讯工具,在短短的几年内,便牢牢地控制了台湾主要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使台湾迅速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再一次遭受被掠夺的命运。

            1868年,英商华麒麟在事先未得到台湾当局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台湾梧栖私开洋栈,收购樟脑,并将私购来的樟脑出口,被鹿港同知洪熙查获扣留。不久华又私自潜入梧栖,台湾地方当局下令通缉。华开枪抗拒,逃往淡水。英国领事以保护英商为借口,要求英政府派军舰来台。英军动用武力,派军舰占领了安平。在英军的武力胁迫下,强迫台湾知府与其签订了《樟脑条约》,清政府承认废止樟脑官营,准许英商前往台湾内地买办,赔偿英商损失,撤换“起事”官员。英军于一周后撤兵。

            大洋彼岸的美国对台湾的野心早已有之。1849年,就有美船“道芬号”航抵基隆。1854年,美国东方舰队司令伯里在访问日本时,以援救航行中遇难的美国人为名,再次派遣军舰“马其顿号”和“供应号”前往台湾,勘察基隆煤矿,测绘台湾海岸的地图,写成《有力的美人》一文。文中说: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可以和中国、日本、琉球、交趾支那、柬埔寨、暹罗、菲律宾以及附近所有岛屿交通……”“它在海陆军事上占有优越的地位,……不但瞰视,而且可以控制这些商埠和中国海面东北方的入口。”“台湾是一个有价值的岛屿,对美国的价值最大。”他竭力建议美国政府占领台湾。同年,美国驻宁波领事哈利斯写了一份长达100多页的意见书寄给美国国务卿,主张用钱购买台湾。1857年,美新任公使巴加向美国务院提出报告,坚持应该变台湾为美国的直接殖民地。1867年5月,美国舰队司令贝尔率巡洋舰“哈德福号”和“威奥明号”,载陆战队官兵181名从上海赶往台湾。6月23日美舰驶抵台湾打狗港后,没有同中国地方当局接触,直接约英国领事随舰同行。他们以为凭船坚炮利便可对台湾居民为所欲为,但遭到台湾人民的强烈抗击,侵略军被迫狼狈逃回。

            19世纪中叶,数百年来一直梦想扩疆台湾的日本,原也是个封建之国,也曾与中国王朝一样,为防西方势力的侵入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吃尽了苦头后,当时的日本明治天皇决意以西方为榜样,实施欧化政策,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国内矛盾日趋尖锐,为转移内部视线,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重温旧梦向台湾出兵。1874年4月4日,日本正式设立侵台机构——台湾都督府,积极准备武力侵台。1874年5月,日本借口保护琉球船民,派西方从道为蕃地事务总督,率军舰载日本兵3000余人从长崎出发,在台湾南部的琅峤登陆,镇压台湾高山族牡丹社和高士佛社。日本的侵略行径遭到高山族人民的顽强抵抗,他们凭着石门天险,打死日本侵略军500余人。后来,日军采取迂回包抄战术,才击败高山族人民,占领牡丹社。随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以包山为基地,修筑、营房、道路,建立都督,并向后山南北分发日本国旗,准备长期占领台湾。日本对台湾的侵略有损于美国、英国的在台利益,美国驻日公使即宣布解除原来日本向其商借船只的契约;英国公使也认为日本是侵略战争,日本政府深怕成为众矢之的,最后不得不决定息兵,以软弱可欺的清政府赔款50万两白银承认其吞并琉球了结“台湾事件”。

        西方列强分噬台湾的尝试(2)

            此时的法国认为台湾孤悬中国大陆之外,守御薄弱,易于攻占,占领台湾可据为控制西太平洋的基地。1883年法国政府以法国传教士被中国人杀死为由爆发中法战争。战争开始不久,战火就扩展到福建、台湾沿海。1883年7月,清政府派淮军名将刘铭传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实业军务,率兵增援台湾。

            1884年4月,台湾北圻失陷后,清政府派大臣李鸿章与法使谈判期间,法国即不断挑衅,准备大举侵犯基隆港。同年8月,由法国海军中将孤拔和海军少将利士比统率的远东舰队向基隆港守军发起进攻,击毁基隆炮台。但台湾守军在刘铭传的带领下,奋勇作战,大败法军。法军在基隆受挫后,利用清军将吏未作准备之际,转而袭击福建马江,将南洋水师所有的战舰击沉,法军从此便掌握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9月30日,法军分为两队,一队由孤拔率舰5艘进犯基隆,另一队由利士比率舰3艘猛攻淡水。刘铭传采取弃基隆守淡水的策略,10月2日上午。法舰开始炮击沪尾街。8日,淡水法军在获得基隆方面军舰3艘、陆战队员600名增援后,以战舰7艘轰沪尾街和各处据点,乘浓烟蔽天之际登陆。我守军待法军进入包围圈后,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奋起截击,锐不可挡。在短兵相接中,法军伤亡累累,全线崩溃。淡水的惨败,使法军攻占台湾北部的计划化为泡影。

            为了挽救军事受挫、和谈停顿的困境,法侵略军宣布自10月3日起封锁台湾。法军的封锁使台湾对外贸易、交通中断,生产停滞。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全台军民同仇敌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许多大陆小船只,不顾风浪和被截击的危险,采取各种方式突破法军封锁线,把3000名淮军和钢炮、步枪、弹药、鱼雷等武器及十万两饷银运到台湾。在全国上下大力支援下,台湾终于渡过了因法军封锁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危机。法侵台军淡水惨败后,即集中兵力于基隆。在基隆河北岸经过近4个月的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形成对峙局面。在远离台湾的另一战场上,清军在爱国老将冯子材的率领下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军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