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争夺台湾: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争夺台湾: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第15章

书籍名:《争夺台湾: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作者:刘丕林


                                    顽固坚持反共立场的蒋介石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理所当然会得到美国的青睐和重视。在美国某些决策者的眼中,台湾成为围堵共产主义的前沿堡垒。1953年初上台的反共亲蒋的美国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配上极端反共叫嚷不惜“走战争边缘”、“遏制共产主义”的国务卿杜勒斯,把美国对台政策由“保台”转向积极支持,竭力推进与台合作,从此美台关系走入“蜜月期”。北京凌厉的宣传攻势,华盛顿迅速作出反应,8月17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讲话,声称“美国决心防卫台湾,如果中共军队进攻台湾的话,美国第7舰队将迎战”。20日艾森豪威尔向美国国会报告加强援助台湾的措施。24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讲话:美国决定协助台湾防卫台湾本岛和外围岛屿。

            与此针锋相对,8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发表《解放台湾宣言》。宣言严正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战,不容外国干涉,号召全国人民全力以赴完成这一光荣历史任务。

        有限的军事行动(2)

            此时的台湾,基本摆脱了国民党大陆失败引起的大动荡的局面。1952年可说是台湾的转折点。随着美国的对台新政策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美援,美国的军事装备使受过重创的国民党军队死灰复燃,美国的工农业原料为面临困境的台湾经济提供了新的活力,美国的经援成为国民党当局填补财政缺空,维持庞大的军警机构和繁杂的政府、党务系统的重要经费来源,总之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有计划有重点连续不断的美援,成为确保台湾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而国民党当局反共白色恐怖的苛政也是台湾趋于稳定的重要因素。台湾实行五户连保制度,秘密警察和特务机构遍布全岛。台北街头、火车站、汽车站,处处可见台湾当局用红墨水写的枪毙死刑者的布告。电影院每次放电影的第一个字幕就是“通匪者杀”。据估计,1950—1954年,台湾有数千名本省和外省优秀青年遭到杀害和监禁。后来一位台湾著名作家在《啊!那个时代,那些人……》一文中写道:“对在台湾的事实和想象的中共地下党恐怖扫荡,集中、全面的从1950年—1953年进行了三年。被枪决的有3000到4000人;长期监禁和有期监禁者8000人到10000人。但在实际上,以‘匪谍’罪遭到形形色色的罗织坐罪的政治性逮捕、拷问和处决、监禁,终30余年戒严时代未尝中断。”“马克思主义论述在台绝迹,学术界几乎一片‘反共’声音,都一概颂扬美国。”可以说台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朝野一致反共亲美的社会。

            蒋介石深知要牢牢稳住台湾政局和社会,进行反共宣传也好,发动“革命实践运动”也好,抓“共谍”也好,写反共理论著作也好,至多是起到宣传作用,并不代表综合实力增加。他比谁都清楚,把台湾建设成“反共复国的基地”要靠军事实力,“保卫大台湾”长期与大陆军事对峙,也要靠军事实力。他决心以“拼死一战”的精神整军经武。他认为其出发点必须深刻汲取在大陆失败的教训。据说蒋介石败逃到台湾后,在他的办公桌上出现一本不平凡的书,书名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者乃海峡彼岸他的政敌毛泽东。毛泽东此书写于1936年12月。在它的千千万万的读者之中,蒋介石是最特殊而读了最有体会的一位。因为毛泽东此书所写的,就是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当年,蒋介石就翻过这本书,无奈,他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如今,他是败军之帅,正在作沉痛的反思,读毛泽东此书,使他感慨万千。他这才明白,毛泽东确实是一位熟知战争规律的战略家。毛泽东正是用这些战略战胜了他。蒋介石痛定思痛后认为,精良的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只是军事实力的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掌握精良武器装备具有战斗力的人。他不由沉痛地叹道:“我们此次失败并不是被共军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他总结了4条“自己打倒自己”的原因:“第一,是内部不能精诚团结,因之予共党以分化挑拨的可乘之机。第二,是违反国父孙中山先生遗教,大家不以服务为目的,而以夺取为目的。第三,是丧失了革命的党德,不能以个人自由与能力,贡献于革命大业。第四,是丧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民族道德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伟大。”蒋介石反思了自己的军队,还总结了高级将领们的8大缺点。他认为,他的军队成了“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的“六无”军队,军人也成了“无信仰、无廉耻、无责任、无知识、无生命、无气节”的“六无”军人。由此,蒋介石得出结论:“非失败不可”。他决意以铁腕扫除军队历年来的弊端。他大会小会反复强调:“整军经武攸关国民党的生死存亡。”他把这一重任托付于与他共识而忠心不二的蒋经国和陈诚,特意任命蒋经国为“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主持实施事宜。蒋经国不辱使命,雷厉风行,六亲不认,下手准,下手狠,在4年间接连4次整军,在完成思想上整肃的基础上,断然解决了实有员额、统一编制、减少指挥机构、集中指挥权、实行义务兵役制、军官退役制、在军中建立“把思想变成信仰,把信仰变成力量,要做到在政治上永不屈服,在战场上永不投降”的政治作战制度等诸多重大问题,因彻底冲垮了以黄埔系、准黄埔系和地方实力派为主体的关系网而获得了成功。也就是说彻底地将在大陆时期由地方实力派、黄埔系和士官系控制的“多家军队”成功地使“军队蒋家化”。至此彻底结束了国民党政权自1925年8月正式建军后军界强人崛起、将多兵多权多的历史。国民党军队在美式装备下一时颇有“武装到牙齿”的风采,这无疑提高了国民党军队的形象,比在大陆失败时的战斗力有所提高。快人快语且时常夸大其词的陈诚声称:“现在经过整编的军队,战斗力强,1个军可打‘共匪’3个军,这是有把握的。”国民党报纸更加吹嘘:台湾“固若金汤”。国民党当局趁此煽起一股股反共情绪的同时,不断向大陆进行骚扰,给人一种似乎“反攻大陆”、“反共复国”就要实现的假相。

        有限的军事行动(3)

            此时,面对北京“一定要解放台湾”凌厉的宣传攻势,年近七十的蒋介石一身戎装在台北发表广播讲话,放言“中共攻台之时,就是国军重创共军,反攻大陆的时机”,他甚至振臂高呼“打回大陆去,光复大中华”,决意与中共血战到底。

            面对美蒋的叫嚣,素不信邪的毛泽东为配合宣传攻势,决定采取有限的军事行动炮击金门。

            1954年9月3日,当台湾当局驻联合国代表蒋廷黻在联合国发言,称中共解放台湾是虚张声势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开始炮击金门并和国民党军队在金门、厦门之间发生激烈炮战和空战……

            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告台湾同胞书》,号召台湾人民为迎接解放而奋斗。同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急飞台北与蒋介石会谈。15日,美国为应付台湾海峡紧张局势,将大西洋区域的17艘军舰调到西太平洋区域。17日,海、空军大规模出动,骚扰、浙江、广东沿海地区和岛屿,战斗十分激烈……英国路透社记者兰金向全世界报道,惊呼:“美国要在亚洲大陆上和中国共产党作战了!”

            西太平洋的紧张局势,一下子成了全世界的焦点。曾被美国卷入朝鲜战争的西方盟国惊恐不安,担心台湾问题引发一场比朝鲜战争更为严重的新的,这样又将被美国拖入战争。英国、加拿大等国一再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敦促美国政府恢复杜鲁门制定的“台湾中立化政策”,“保证台湾和澎湖列岛不被用作中国国民党向中国大陆作战的基地”,通过政治途径谨慎而妥善地解决台湾问题。英国甚至认为: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已不是当年的中国,现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力量,把约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新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在人们的眼里无疑是无理而荒诞的行径。北京之所以要向台湾发起进攻,是向国际社会对其不公正待遇的抗议。英国主张通过解决北京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换取西太平洋的安宁。与此同时在联合国为怎样解决台湾问题的各种奇谈怪论都出笼了,但多是老调重弹。一是所谓“台湾独立论”,主张中国和台湾都参加联合国组织,由中国保证台湾的安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支持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同时承认台湾为“独立共和国”或所谓“中国福摩萨(台湾)国”,并支持其在联合国的地位。二是“联合国托管论”,一方面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一方面主张台湾由联合国托管一段时间后,由当地公民投票决定其地位。三是“一个半中国方案”,主张承认中国对台湾有宗主权,在此名义下,使台湾成为保有独立外交权的自治领地,而在联合国内中国和台湾都有席位。四是“两个继承国方案”,即把中国和台湾都看作是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创始会员国中国的继承国。其实早在朝鲜战争结束不久,被艾森豪威尔称为“对外交事务了如指掌,善于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谈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时说道:“有可能由共产党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而由国民党中国参加安全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