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携程与如家:第一团队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携程与如家:第一团队

第10章

书籍名:《携程与如家:第一团队》    作者:朱瑛石 马蕾


                                    只有回到中国,回到亚洲这个市场,才能把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

        于是,在无数追逐他的投行中,他选择了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这家1850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成立的投资银行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投行,在1993年,它刚刚设立北京办事处。一个像沈南鹏这样的中国人,正是雷曼需要的;而雷曼正在开拓的中国市场,也正是沈南鹏需要的。顺理成章,沈南鹏成为雷曼兄弟公司负责中国项目的投行专家。

        从此,沈南鹏的事业进入了快车道。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了两年之后,为了寻求更快速的发展,他在1996年年初加入了德意志银行的投资银行部—德意志摩根建富。

        即使算上摩根建富的历史,德意志摩根建富也还算是一个新公司。1981年,摩根财团在英国伦敦创立投资银行摩根建富股份公司,1989年,正在为自己的投资银行业务寻找新动力的德意志银行收购摩根建富,成立德意志摩根建富。虽然德意志银行的投行业务因此从中等水平迅速跻身世界前列,但德意志摩根建富还是不能跟花旗或者雷曼兄弟相提并论。不过,对于沈南鹏来说,这反而是件好事:这是一家成立时间不长的新公司,而它已经显现出强大的上升能力。它的诱惑之处在于,一个拥有4年投行经验的华尔街人可以在这个新公司里获得不错的职位,同时分享它快速上升带来的收益和机会。

        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沈南鹏加入德意志摩根建富,成为其全球资本市场中国部主管,同时也是德意志摩根建富的董事,这时候他还不到30岁。

        在德意志摩根建富,沈南鹏做了一些与其他投行“差异化”的业务,1997年,他操作了以德意志银行作为牵头银行,为中国在欧洲发行5亿马克债券的业务。

        这时,互联网企业已经在美国兴起,沈南鹏已经遇到过无数人向他讲起互联网,对于这个明显蕴藏着巨大财富的行业,沈南鹏时刻都在关注,他自己甚至还投资做了一家反黑客软件公司。当1999年梁建章和季琦找他一起开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一拍即合,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下来。

        于是,梁建章和季琦各出20万元,各占30%股份;沈南鹏出资60万元,占40%股份。新公司搭建起来了。“当初是溢价把股份给沈南鹏的,”季琦后来开玩笑说,“谁让他有钱呢。”

        第四人:范敏

        开办旅游网站的计划,在三个人不断的讨论中越来越成型。按照梁建章后来的说法,携程网站最初的设想是一个有关旅游的网上百科全书,大家可查询到不同国家旅游景区的详细情况。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他们还缺少拼图的最后一块:梁建章是做技术和咨询出身的,沈南鹏做投资银行,季琦自己开公司,没有一个人了解他们即将从事的行业—旅游业。这个团队还需要第四人,一个熟知旅游行业的人。

        如果把新公司比做一艘航船,这个人的角色就是领航员。他熟知这片水域的凶险,也了解如何找到安全的航线。有了他,这艘航船会沿着最便捷的航道,穿越水下密布的暗礁;没有他,也许航船会幸运地躲过礁石,也许在航程一开始就沉入海底,一切都将变得不可预知。

        梁建章的团队足够幸运,他们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就找到了需要的第四人:范敏。1965年出生的范敏在四个人中年纪最大。与梁建章、沈南鹏和季琦都不同,范敏没有梁建章那样辉煌的童年;不像沈南鹏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苦读书;也不像季琦那样出身贫寒,很早就有自己打拼的实践。虽然与沈南鹏和季琦一样都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范敏却远没有那么多故事。作为加入携程团队的最后一个创始人,他一直保持低调,几乎从来不讲自己早年间的事情,甚至在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励志讲坛请他去给学生做演讲的时候,他也是在讲述他读书的那个时代,而不是自己的故事。即使日后做了携程CEO,他也总是说自己比其他三个同伴能力要稍微差一些。范敏人生的前三十多年,似乎浓缩成为一份抽象的简历:1983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90年从管理学院硕士毕业后,进入上海新亚集团公司。在这家上海老牌国企里,他辗转多个职位,从新亚国际旅行社到新亚集团公司办公室,又从新亚旗下的海仑宾馆管理实习生成长为新亚集团酒店管理公司的副总经理,此后又担任过上海旅行社和大陆饭店的总经理。其间,他还曾获得机会到著名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做访问培训生。

        表面上看,在加入携程创业团队之前,范敏的生活几乎是一个普通上海市民能够想象到的最完美的人生轨迹之一。他如同绝大多数上海人一样,按部就班地走过人生中的每一个台阶:读书、高考、进入交大学习、考取本校的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上海本地的国有企业,到国外进修,回来后一步一步做到高层。他的生活完美无瑕,他的事业稳步上升。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在一般人看来,他需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享受拥有的一切,慢慢变老。

        但这一切只是表象,平静的水面之下,暗藏着澎湃的激流。

        在给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做演讲的时候,他精心准备的讲稿以“激越的80年代”开头,以“激越的创业时期”结尾,80年代理想主义的激情贯彻始终。

        那是一个刚刚从封闭到开放的时代。自由、民主、人性,这些久违了的词汇重新回到了知识分子的口中,在学生中间,自由精神正像春雨之后的青草一般快速生长。与90年代逐渐功利化和更加注重个人不同,80年代的大学生身上继承了他们的父辈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让他们看起来既像传统的反叛者,又像传统的继承者。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这个烙印如此深入骨髓,乃至20年后物质主义主导社会了,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留有一块柔软的地带。

        范敏在演讲里讲起那个时代的歌星,从汪明荃、苏小明、彭丽媛、刘欢、那英、李玲玉、田震到齐秦、梅艳芳、苏芮、张学友、周华建、叶倩文、童安格,他如数家珍。谁会忘记陪伴自己成长的明星呢?范敏读大学时对面寝室一个同学的远亲是香港人,给他带来一台录音机,于是寝室成了音乐厅,几乎24小时不停地放着歌曲。在那个年代里,一台录音机已经足够成为大事件,大家羡慕那个好运的同学,能拥有一台人人都向往的录音机。与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不同,那里面放出来的音乐如此清新,撩拨着每个人心中的憧憬。

        本书来自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abada.cn

        第二章  携程团队(5)

        第一团队:携程与如家  作者:朱瑛石、马蕾  2008-02-03  03:17

        他同样无法忘记那个从苍白到绚烂的时代里,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中学时,新华书店总是会贴出公告,告诉读者新到了哪些图书。《悲惨世界》到货了,第二天早晨7点半新华书店门口就排起长龙。上了大学,会把饭票省下来换书。80年代不是个物质丰富的年代,可是与那些梦寐以求的图书相比,少吃一顿饭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80年代的大学生而言,精神上的饥渴早已遮蔽了肠胃的饥渴,每次有专家学者到学校做讲座,总是会“站”无虚席,还有很多人遗憾没有站着听的机会。每个人都通读过好几本名人名言,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到心里放不下的理想。在上海交大这所理工科大学里,熄灯之后的卧谈会,主题是哲学、政治。他们谈论,并且实践,当过学生会主席的范敏不会忘记,他们的学生会当时叫做学生议会,有学生做议长,有学生做议员。“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们本来一无所有,却仿佛拥有整个世界。

        但是,当时间进入90年代,当范敏从学生变成国营企业的职工,一切激情似乎终结了。他又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上海人。在这座商业发达、精神保守的城市里,就职于一个国营企业,需要的不是激情。范敏牢记朱光潜那本《读美书简》中的箴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他低调做人,扎实做事,逢人开口笑,温良恭俭让。多年以后,他甚至误以为这就是他本来的性格,于是在回答普鲁斯特问卷的时候,把“与世无争”当做自己最痛恨的缺点。

        真的与世无争吗?80年代的激情与梦想,其实并没有在温良恭俭让的克己之下灰飞烟灭,它只是蜷缩起来,在心房最深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存活,仿佛一个沉睡的骑士,等到门环叩响的那一刻,便会抖擞精神,放马出击。

        1999年,终于有人叩响了门环。在确定还需要一个熟悉旅游业的创业伙伴之后,梁建章、沈南鹏和季琦就开始留意合适的人选。他们接触了不少旅游企业的管理层,但是没有人对这家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感兴趣,更别说为它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