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携程与如家:第一团队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携程与如家:第一团队

第9章

书籍名:《携程与如家:第一团队》    作者:朱瑛石 马蕾


                                    但是在中国这种考试体系里面,总是鼓励孩子们取得最高的分数,可能忽视了一些书本以外的东西。其实我感觉,当时我们那个学校的老师蛮担心的: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但是走上社会之后,会不会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是不是“高分低能”,要到很多年后才能判断。在当时,中学毕业的沈南鹏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对于他来说,在交大完成学业,然后出国攻读博士,成为一个数学家,这几乎是一个好学生必须完成的事情。事实上,这个路径也是不少中国名牌大学里成绩优异学生的选择。尽管在交大念书的时候,有一次他参加上海市三好学生考察团,到四川边远山区,发现自己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书本上面,应该要有更广的视野。但这一次旅程并没有改变他的人生路径。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1989年,他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

        建于1754年的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7所大学组成的“常青藤联合会”成员,它的法律、文史哲、管理、新闻和国际关系等专业实力强大,数学系同样历史悠久。1888年,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心的纽约数学会成立,到1894年纽约数学会演变为美国数学会(AMS)这一全国性组织,对美国数学研究有过巨大贡献。时至今日,虽然哥大数学系不能同素有“数学之都”之称的普林斯顿大学比肩,但仍然是美国最具实力的数学系之一。

        在哥大数学系,沈南鹏很快发现,自己并不是个数学天才。他对自己过去的数学成绩进行了一个总结:“从中学时代开始我就特别专心做一件事,就是把书读好。其实我很乖,比较少关心课本以外的事情。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说你有多大才能,更多是在于投入了时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回报。就像我进入交大的时候,自然而然地选择数学专业,我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点数学的小天才。我有没有数学天分呢?很难说,因为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个星期天我都是在上海市少年宫花两到三个小时参加数学班。即使你原来并没有数学天分,经过这样的培训,可能你也会有了。”在私下里,他跟自己的半个老乡、作家余华说:“中国人是把熟练当成了天才。中国学生是靠在国内大量做题,到国际上去拿各种奖牌的。”

        发现自己不是数学天才之后,沈南鹏开始反省:是不是多年在数学上的训练,让自己产生了错觉。多年训练得来的超乎常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让自己误以为是数学天才,能够成为一个数学家,但逻辑思维能力强和数学家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自己真正擅长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被遮蔽?

        这个念头一经出现,就不可遏制。

        这个时候,一个中国留学生的经历刺激了大家。那个学生看上去不求上进,不但没有考博士,而且考试还有一门没有通过。可是,他却进入了华尔街最好的一家公司。留学生们议论纷纷,连这样的学生都能在华尔街找到工作,自己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把华尔街作为就业方向呢?

        这件事情也让沈南鹏重新解剖自己:如果不做数学家,还有很多领域可以把数学能力发挥出来。比如进商学院,或者做与数理有关的证券之类的工作。与沈南鹏估计的一样,日后果然是他的数学能力,帮助他在华尔街找到了工作。

        1990年,沈南鹏决定从哥伦比亚大学退学。很快,他就出现在耶鲁大学的校园里,成为管理学院的MBA学生。

        不过,临近毕业之时,沈南鹏似乎没有那位考试不及格的留学生运气好。虽然手里拿着美国耶鲁大学的MBA文凭,工作依然很难找,因为全美毕业的MBA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他们都盯着华尔街上的工作机会。既然有那么多可供选择的毕业生,华尔街的顶尖公司为什么非要录用一名没有任何商业经验的中国学生呢?沈南鹏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自己在进入耶鲁大学之前甚至连《华尔街日报》都没有读过,这对于一名美国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虽然在耶鲁的两年时间里沈南鹏拼命学习以缩短这种差距,但是,这么短?时间并不能让沈南鹏把自己变成一个地道的美国人,差距仍然存在。

        一次次向华尔街上的投行投递简历,一次次面试,一次次被拒绝,这段经历并不好受。很多年后,沈南鹏还对媒体说:“我在毕业找工作时很不顺利,我被很多投行拒绝,但谁都不会写这段,别人只看到我今天的一点成功。”

        最后,沈南鹏获得了一个花旗银行的面试机会。投行的工作需要数据分析和判断,总会有一些投行在面试时注意到应聘者的数学能力,而这就是沈南鹏等待的机会。

        一篇报道讲述了沈南鹏面试的情景:花旗银行的面试官中有一位从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博士,他给这个匆匆从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逃走”的应聘者出了一道智力题:一家赌博公司计划在当季NBA的每场比赛中下注猜赢家,猜中了赌本翻一倍,猜错了血本无归。如果赌博公司要求在你总决赛时仍留有1

        000美元的赌本,那么当季的首轮比赛该下多大的注?

        或许面试官本来的想法只是让沈南鹏知难而退:一个仅仅在哥大数学系读了一年就退学的人,数学能好到哪里去呢?

        但是,面试官并不知道,在中学的六年时间里,沈南鹏一直都在同此类智力题搏斗,虽然他承认自己不是数学天才,但还不至于被一道智力题难倒。相反,他的解题思路让面试官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时候,沈南鹏简历上的那些竞赛奖项,以及他退学转入耶鲁的举动,似乎都有了别样的含义:这应该是个很棒的家伙,聪明、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尽管看上去他还需要多读些商业报纸。沈南鹏由此获得了花旗银行的工作机会。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沈南鹏认为花旗银行看中的还是他的数理能力,“我想他们也清楚,我以前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经验”。

        进入花旗银行之后,沈南鹏在投资银行部做新兴市场的债券和股票。

        华尔街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有趣,对于一个并非在美国长大的“外国人”来说更是如此。“1992年我进入华尔街的时候,是非常艰苦的。”花旗银行仅仅给沈南鹏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里有无数心怀梦想的人,而真正的成功者只是少数,在花旗银行这样庞大的公司里,每向上迈一个台阶都艰难无比。沈南鹏需要等待一个属于他的机会。

        “人们经常说,中国的强大能够给海外华人带来机会。这句话非常正确,而且在我身上也应验了。”

        1990年年底,当沈南鹏进入耶鲁大学攻读MBA之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第二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形成了统一的证券市场。

        如同今天的炒股高潮一样,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之后,立刻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当时上海的营业部太少,以致投资者不得不通宵达旦地排队,于是上交所在陕西路永嘉路口的文化广场开辟了一个超大型证券营业部,有100多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在此设立临时柜台。这里是昔日法租界的“跑狗场”,植满法国梧桐的文化广场在1992年6月1日第一次开门的时候,竟涌入4万名投资者,由于担心出事,广场不得不临时关闭。直到6月9日,这个超大型的临时营业部才得以顺利运营。

        第二章  携程团队(4)

        第一团队:携程与如家  作者:朱瑛石、马蕾  2008-02-03  03:17

        在这两年时间里,中国股市经历了牛市,也经历了熊市,无论如何,这个新兴证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

        1992年,当沈南鹏进入华尔街的时候,中国企业正在寻求融资渠道上的突破。1992年10月,华晨中国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股票上市第一天,即成为当日纽约股市交易最活跃的股票,在大市走低的情况下,股价一日之内上涨25%。华晨中国作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让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有了一个美好的预期。

        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华尔街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也在影响着沈南鹏的命运。到1994年,几乎是一夜之间,沈南鹏和许多在华尔街工作的中国人从“边缘人”变成了市场的宠儿。“你有一个最好的学历,耶鲁大学MBA毕业;你又在华尔街工作了两年;你又是上海人。这几乎是一份完美的简历。所以所有的投资银行都来找你。”两年的时间,让当初屡屡被投行拒绝的沈南鹏成为了投行追逐的目标。

        在花旗银行的两年时间里,沈南鹏其实也在寻找机会。正像1994年季琦到了美国,才真正理解什么叫白人的圈子,什么叫华人的圈子,在投行工作的沈南鹏也有类似的感触。他认为,中国人可以在华尔街上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很难真正成为这个行业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