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红楼六家谈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红楼六家谈

第14章

书籍名:《红楼六家谈》    作者:


                                    

            我们先说李纨,这个人从小知道诗书,因为她的家庭环境,所以她会做诗一点不奇怪。但是毕竟这个人只会侍亲养子,侍奉上面的人,养自己留下来的一个孤儿,是一个寡妇,心如枯井,槁木死灰,这里面讲,没有什么追求的,没有激情的,生活也平平淡淡,做人也老老实实,这怎么可能写出好诗来呢?书读过的,诗歌基础这都有,所以她看人家写诗的能力要比她做诗要高得多,大家都推大嫂子做社长,我觉得推得真恰当。“海棠诗社”的社长,因为她为人公道公平,评诗的眼光有,不偏袒哪一个,所以将李纨塑造成一个很不错的裁判员,但不是优秀运动员,她自己成绩不怎么样,所以她的诗写得平庸一点是完全符合事实的。当然写平庸诗的不止她一个。

            再说香菱,她从小没机会读书,被人家拐走了,但她有遗传基因——这个话是我讲的,不是曹雪芹讲的。她的家庭是诗书的家庭,进贾府以后,周围环境大家都在吟咏做诗,她是特别地羡慕,所以她自学苦学,学习做诗。开始学作诗时,她读的诗也不多,写出来的诗就不能不幼稚。所以有人说《红楼梦》里面的很多诗很幼稚。他就要写它幼稚。林黛玉讲不叫幼稚,叫你这个诗“不雅”,因为书读得太少了,开始的时候,写得太“不雅”了。我们细细地看香菱的第一首诗,就晓得它一点都“不雅”。

            还有迎春,人家称她“二木头”,可能老实是老实,但是聪明不够,不太会做诗,有时候在宴会上面讲几句诗,把韵都弄错了,你说她做的诗能不笨拙么?写得笨拙才是真实的。

            还有我刚才说的像薛蟠、云儿呀,冯紫英、蒋玉菡呀,他们所谓的诗能不粗俗么?《红楼梦》里出自薛蟠、云儿的有很多艳歌淫曲,不但粗俗,简直下流,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写吗?我看后四十回就写不出来。没有出色的模拟本领谁能写得出来?看看那个锦香院的妓女云儿的那几首淫曲艳词,我就特别佩服他。这个曹雪芹哪里学来的这个本领?写得那么像。

            所以模拟各种风格各种水平的诗,要比自己做几首好诗塞在小说里——这是过去的很多小说家犯的通病——不晓得要困难多少、高明多少。所以我说衡量《红楼梦》诗词曲好坏,就不能当做曹雪芹平常自己做的诗来讲。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尺度。要把它当做小说,着眼于小说的真实性,是为人物服务,为故事服务。

        大观园里论诗才

          

            我想讲一讲《红楼梦》里谁是诗词曲第一高手。武侠小说的话说叫“第一高手”,小说里面谁的诗写得最好呢?这是一个不能说死的问题,就像你问李白好还是杜甫好,这是各人有各人的评论,很难的。通常认为,被判为判词里有“咏絮才”之称,林黛玉大概是第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咏絮”是用谢道韫的典故,就指诗做得好,好像她是第一。但是书中具体描写的话,属于顶尖高手的有三个,哪三个呢?林黛玉、薛宝钗,还有个史湘云,可以说是写诗歌的三女杰。唐代有“初唐四杰”,《红楼梦》有三个女杰。其实还有一位,要算四杰也可以,不过这个人平常不参加大家做诗,也没有参加诗社,但是她这方面很有才能,谁呀?妙玉。她是出家人,所以我们没把她算在内,她做诗的机会也很少,但是她会做诗,因为有一次,晚上,她在水边走的时候,听到水边有两个人在那里联句,一个林黛玉,一个史湘云,一直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她出来打断了,“别再写了,这个已经非常好了,再写下去也太悲凉了。”后来她把这个诗稿自己给续完。她从夜静到早上天明,第二天光明重来,按这个意思把诗一直写完,写得很不错,可见,她是会做诗的。作者也偶尔地给她露一下峥嵘,但我们一般来讲,不把她和三个人放在一起。

            钗黛湘三个人,可以说做诗各有千秋。如果把大家一起做诗当做比赛的话,她们每个人都拿过冠军,都有一块金牌。第一次,海棠诗社做诗,压倒群芳的是史湘云。不过史湘云还是后来的,史湘云没有做诗之前,大家评论诗写得最好的是薛宝钗同林黛玉。薛宝钗有两句诗的确写得不错:“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白海棠是很白的,所以讲它“淡”。这个合辩证法,艳的东西,不一定红的才是艳,淡到极点了,白的,才感到花更艳。这也符合薛宝钗的气质,她为人就做得非常地淡,非常淡里面表现她的艳。后面“愁多焉得玉无痕”,以玉来比白海棠,白海棠像玉一样,上面有露水,就像眼泪一样,你愁多了,上面当然也要有泪痕了。脂砚斋说,这话有点像讽刺二玉:贾宝玉同林黛玉,两个人愁太多了,动不动的话,总是哭哭啼啼,要闹啊。还有这个意味,写得不错。

            林黛玉呢,写得那是非常灵巧,看着她聪明机巧,写白海棠说:“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你看用“偷来”“借得”写得很有风趣。实际就是讲它像梨花那么白,那么有风韵,又有梅花的精神,“借得一缕魂”这种措辞,看出她的巧。但这两句诗是借势的。我后面引了两句就是,卢梅坡的诗里面曾经写到雪同梅花的比较:“梅须逊雪三分白”。梅花比起雪来,没有雪白,比雪差三分,“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比起梅花来,梅花有一段香,雪没有。最后,雪同梅到底哪一个好,高下难分。这同林黛玉写的诗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启发。这种不叫抄袭,这种叫借势,就是活学前人好的地方,能够借他的“势”。

            但是最后,迟到的史湘云又做了两首,大家本以为都做得差不多了,很多白海棠诗了,结果她做的诗仍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她的诗给人一种语言非常自然、清新洒脱的感觉。我这里引一句,“也宜墙角也宜盆。”因为大家都押“盆”字韵,我觉得这句就是随口讲出来的,说这花好,种在盆里也好看,种在墙角也好看,这很像她的人生态度。在家里,她父母死后,人家待她不好,过得很苦,她也能适应;到贾府来了后,换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她也合适。一个人随处都能适应,这个意思放进去了。还有“自是霜娥偏爱冷”,“霜娥”是神女,是“青女”,管霜雪的了,这里来比白海棠,但脂评说“不脱自己将来形状”,史湘云后来的婚姻在人家看来是非常美满,丈夫也长得漂亮,有才有貌,忽然之间婚姻破裂了,一直到老,变成牛郎织女了,“白首双星”,到白头,成为牛郎织女。“双星”两个字不是一对,而是对牛郎织女星的特别称呼。这种似谶式的句子还有“花因喜洁难寻偶”,花因为喜欢洁难寻偶,在其他地方脂砚斋曾经说“湘云是自爱所误”。这个我们没办法解释,因为我们看不到曹雪芹原来是怎么写的,反正他们夫妻两个人是分开的。现在有文章说,她的丈夫卫若兰怀疑史湘云和贾宝玉有什么关系,什么金麒麟从哪里来的?一下子两个人的关系就分开了。还有别的猜测,我们不去管它,反正她是自爱的。所以,用“喜洁难寻偶”这种话来写。但脂砚斋认为,就诗论诗,写得最好的是那一句“秋阴捧出何方雪”。我不知道在座的人喜不喜欢写诗词,我看了这句也觉得写得真好。清初李玉写过一个戏剧叫《一捧雪》,但这个是形容一个玉杯,白玉的杯子像一捧雪一样,她这里拿来形容白海棠,既然讲雪那就是冬天,但白海棠开在秋天,秋阴之下是没有雪的,所以要用“何方”,哪里来的雪呀?“何方”就是一个疑问,这个就比得很好,“秋阴捧出何方雪”,所以脂砚斋说“压倒群芳,在此一句”,脂砚斋也懂得诗的,把所有的人压倒的话,这个是根本,不是光弄巧,直接描写白海棠用一捧雪,一捧雪把它分开,就“捧出”,什么地方捧出雪来?这个表示惊讶。那么史湘云第一了,她得金牌了。

            但是拿菊花诗来说的话,十二首菊花诗,大家都做了很多,结果林潇湘夺魁。当然史湘云的诗、薛宝钗的诗也写得很不错,从小说里去看,它都有评论,而且哪一句写得好都有。但是特别写得好的是林黛玉的一首《咏菊》诗:“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写律诗,要和题目扣得紧。这两句里有没有“咏”?当然有“咏”。通过话来咏也可以,通过笔来咏也可以,通过口来咏也可以。有没有菊花?有。修辞方面是隐藏在那里的,“霜”“月”都是秋天。特别是下面一句“口角噙香”,吟出来的诗句非常好,漂亮的女孩子本来嘴巴就香,口角噙香,何况吟出香句来,如果嘴里再含一朵菊花的话,就更香了;对月而吟,这种用衬托的办法写菊的句子,的确写得非常漂亮。后面一联很自然,其实我也认为她写得非常好,甚至更能看出作者喜欢林黛玉:“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素秋心?”“素怨”“秋心”是互文。这个“素”字,不单单是平素的,“素怨”就是秋怨,素秋了。咏菊的意思都在里面了。自己写在了咏菊花诗里面有很多怨恨的寄托,自己自怜,满纸怨恨,有几个人能够懂得我的心情?“秋心”就是愁了。吴文英的词里面有“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心上面有秋天的“秋”字,就是“愁”字。我觉得这两句诗里面,仿佛听到了曹雪芹的声音。曹雪芹写“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象不一样,“一把辛酸泪”,它也有作者。但这里好像从林黛玉诗里面听到了曹雪芹题那个诗的回响,所以她诗得第一,那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