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红楼六家谈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红楼六家谈

第23章

书籍名:《红楼六家谈》    作者:


                                    看着你这好像不是一般的朋友,内情是怎么回事?当然同性恋的关系藕官也不好说,就说你去问芳官吧。因为她很感激贾宝玉,也不愿意隐藏这个秘密了。后来芳官就告诉了贾宝玉这一段情缘,说菂官死了以后,藕官哭得死去活来,然后又和补上来的那个演旦角的蕊官好上了,又有了一个新的同性恋人。别人就奇怪了,说你难道有了新的,就把死的给忘了不成,藕官回答说,好比男子死了妻,也是要续弦的,只是不要把那个死了的完全忘记就是多情的,说这是一番大道理。贾宝玉听了这番大道理,独合了自己的呆性。贾宝玉很欣赏藕官这番大道理,就是说爱人死了我非常怀念他,我对他非常有感情,但是我并不能因此就殉情自杀,或者是孤守一世,我还要建立新的家庭,有新的爱人,有新的感情,但是同时对我过去的爱情还是永远纪念的。这个情节是非常有象征意味的。从情节上来说,它是影射了八十回以后的情节进展,那就是林黛玉死了以后,贾宝玉先和薛宝钗有婚姻,后和史湘云结合,这是符合这样一种爱情观、价值观的。我们看蕊官就是给了薛宝钗,你看那个菂官实际上是象征林黛玉,但她已经死掉了。所以作者说是藕官给了林黛玉,藕官是演生角的,演正旦的芳官给了贾宝玉,演小旦的蕊官给了薛宝钗。那么这位藕官在菂官死了以后,又和蕊官好上了,正是象征将来林黛玉死了以后,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

            但是我们要注意,还有个芳官,为什么藕官要让这个秘密由芳官说呢?因为芳官、菂官、蕊官、藕官关系非常密切的,芳官就是史湘云的影子。我在《红楼梦学刊》写过一篇文章,做了很多论述。你看后边芳官晚上喝醉了酒,睡在贾宝玉身边,白天史湘云睡在石凳子上,玉即石,石即玉,那就是隐喻将来史湘云要和贾宝玉结合,芳官就是史湘云的影子。你看写这两个人情况都差不多,都有点男孩子气质,都比较豪爽,所以芳官和贾宝玉在一起赌钱,大家都说芳官和贾宝玉简直是双生弟兄两个。而史湘云有一次穿着贾宝玉的袍子,贾母把她认成了贾宝玉。这不都是些非常微妙的隐喻嘛。所以藕官、菂官、蕊官、芳官这四人的关系,就是象征了贾宝玉在林黛玉死了以后,和宝钗、湘云的先后的婚恋关系。蕊官为什么叫蕊呢?因为薛宝钗吃的冷香丸是四季白花蕊做成的。真是巧妙极了,像这些微细的地方,包括我们许多红学家都还没有注意到。

            这样一种婚恋观不是从一而终,而是说我的感情对前一个人的感情固然重要,但是他一旦去世之后,我还是应该有新的感情的,同时过去的感情也是永远珍贵地藏在我的心里。这样一种婚恋观难道还不超前吗?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婚恋观也无非如此。你要想,曹雪芹是在二百四五十年以前,居然表达这样一种婚恋观,实在是要让人惊叹,这比梁祝,比罗密欧朱丽叶,尤其比封建节烈观念,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本质的不同,更人性化。而这个我们只有通过探佚的情节才能够了解到,所以探佚就是了解《红楼梦》思想不可逾越的中介。

            我们再看相关的女儿观。我说女儿观不说妇女观,因为第一,妇女观是现在的名词,第二,曹雪芹把女儿和妇女有着严格区别,女儿是特指年轻的少女,没有结婚的少女。贾宝玉不是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吗,说少女是一颗珍珠,结了婚珍珠就褪色了,等再老了染上男人的气味,就变成鱼眼睛了。所以贾宝玉肯定的是女儿,不是说整个妇女,因为实际上他是把女儿作为一种价值观的象征和寄托的。我们知道在封建时代男子是第一性,是掌权的,女子是受压迫的,尤其那些少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就更具有某种象征的资格,更纯洁。曹雪芹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女儿的。因此我们对“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句贾宝玉的话,是一个字都不能随便改的。我经常听到有人改成“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这个就不行,他说的是“女儿”,你不能改成“女人”的,因为“女儿”就是特指那些少女,不包括结了婚以后受男人污染的女人。大观园里边的老婆子,你说她是水做的骨肉吗,王夫人也不是水做的骨肉,赵姨娘就更不是了。同样“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也是说“男人”特指成年男人,或者是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已经是变质了,像贾环这一类的,至于像贾宝玉、甄宝玉、柳湘莲、秦钟、北静王,这些仍然是水做的骨肉。

            我们再看甄宝玉说过一句话,他说“女儿这两个字是极清静、极尊贵的,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那两个宝号还要珍贵无对呢”。大家注意阿弥陀佛、元始天尊是佛教道教的祖师爷,在那个时代,儒、佛、道都是时代的正统意识形态,你居然把女儿抬到元始天尊、阿弥陀佛的上面,这在当时来看是非常超前的。

            同时我们看曹雪芹写那些女儿都是那么有才能、美丽,当然实际上有很多理想化的夸张了。你看探春理家,那哪里是一个女孩子在理家,那时候探春才十几岁,实际上她是把宰相治国的内容给搞进去了。王熙凤管理秦可卿的丧事,后边说“紫金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紫金万千”是这些做官的男人们万万千千,谁知道治国呀,“裙钗一二可起家”,王熙凤这一两个人就达到你们的水平了,而且比你们还高呢。当然作者又非常尊重现实,非常客观,他也不掩饰王熙凤的某些缺点、错误等等,他非常真实地写出这样一个人物,但应该说他对王熙凤还是欣赏为主的。而且你要注意到,《红楼梦》真正的两大主角是贾宝玉、王熙凤。我们认为林黛玉是第二主角,那是后四十回影响下的误解,曹雪芹原著的两大主角就是贾宝玉、王熙凤。两条主线,一条是家族兴亡的主线,那是以王熙凤为中心的,她是管家少奶奶,各种矛盾都在她那儿反映。另一条是众女儿命运悲剧的主线,那就是贾宝玉为中心,同时贾宝玉又是家族财产的继承人,赵姨娘也要害他,两条主线就交叉到一起了。你看前八十回经常把贾宝玉、王熙凤并排着写,并举着写,他们两个是贯穿全书的双主角。

            曹雪芹写了女儿们这种美丽和才能:王熙凤和贾探春的治家才能,林黛玉、史湘云的文学才能,平儿的平衡搞人际关系的才能,晴雯的敢于承担责任,花袭人的那样一种委曲求全,每一个女儿都是写得非常绝的。可以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几乎对女儿是有点偏爱的,甚至他的妇女观可以说有点极端的,就认为只要是女的,即使再犯了错误,再犯了罪,也是应该可以原谅的,那个根子还是你男人的问题。所以不管是秦可卿的淫丧,还是王熙凤的狠毒,你要是读得很细的话,会发现曹雪芹还是认为她们犯的罪再大,也还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她们是女的,是受男权社会控制的。这当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和现代女权主义做一些比较,但是完全不能等同于现在的女权主义,曹雪芹有他一套独特的话语系统、表达方式和价值理念。

            婚恋观、女儿观、爱情观都如此超前,同时这么有才能美丽的女儿最后的命运是那么悲惨,都入了薄命司。大家知道薄命司里边不光林黛玉是悲剧,王熙凤、薛宝钗同样都是薄命的女儿,都是值得同情的,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曹雪芹在里边寄托了多么深的感情,对这样一种美的事物的毁灭多么痛惜。所以我们看整个大观园的一个大象征,就是沁芳泉,花落水流红。周汝昌先生做过一些阐释,说沁芳就是众女儿悲剧命运的象征。曹雪芹在那样一个时代,能够对妇女问题有这样深刻的感受和观察,我们实在是感到惊讶。现在一些作家的作品在这方面远远不如曹雪芹。而且后四十回的许多改动,都是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你仔细读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真正的年轻的坏女子是找不到的,所以某种程度上他的妇女观有点偏激,但是这正是他的超前性,因为你不能脱离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妇女就是受压迫的,所以你看这妇女观是不是非常超前呢。

            我们再看贾宝玉是哪种类的人。我们看,作者用一种非常艺术的手段表现了,那就是贾雨村提出来的正邪二气所赋的那样一个理论概念,而具体这正邪二气所赋是什么人呢?三类人:生在公侯之家就是情痴情种,生在诗书清贫之家就是逸士高人,即使是家里边特别贫穷,读不了书,那也是奇优名倡。具体到第一类像北静王,第二类像贾宝玉或者柳湘莲,第三类像蒋玉菡。然后他举了一串的名单,正邪二气所赋之人,从许由开始等等,一直到崔莺、朝云。这里边大家注意有三个皇帝,陈后主,唐玄宗,宋徽宗,这三个皇帝都是昏君,唐玄宗前期好,后来因为安史之乱被否定的,宋徽宗是亡国的,陈后主也是亡国的,景阳宫井又何人,他和两个妃子跑到井底,被人家给吊起来。曹雪芹为什么要把他们三个皇帝归到这三类人里边,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呢?咱们过去很多论文不理解,这就是你没有把握这三类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三类人都是具有诗人哲学家性质的人。我们看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虽然都不是够格的皇帝,却都是非常杰出的艺术家。宋徽宗的画现在价值连城,陈后主的那个《玉树后庭花》很有名,唐明皇也是多才多艺,谱了《霓裳羽衣曲》。所以曹雪芹所肯定的是具有艺术家气质的这种情痴,因为他认为真正搞艺术的人的感情是真的,不可能有伪,所以曹雪芹最推崇就是情,情和痴,因为诗人就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