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校园民谣志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校园民谣志

第3章

书籍名:《校园民谣志》    作者:李鹰编


                                    

            大地公司第一炮就此打响了。刘卓辉马上签约了艾敬,然后找了黄晓茂、王迪、艾迪、刘效松等一大批人,在1990年的12月底冒着严寒干了两个星期完成了前期录音。然后拿着前期到香港做了后期,所有工作完成的时间是1991年1月份。

            而在我们印象当中,真正听到艾敬的《我的一九九七》是在1992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专辑制作完成的时候,刘卓辉还是找的EMI,而这次EMI的老板几乎是用同样的速度就否决了他。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艾敬的主业并不是唱歌,而是演戏。1989年她主演了广东电视台的电视剧《情魔》,1990年在中戏进修的时候又拍了台湾汤臣公司的电影《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这部电影还参加了1991年9月的东京电影节。

            有两位大导演分别为艾敬这张专辑中的两首歌拍过MV,张元给她拍了《我的一九九七》,另一个人其实更著名的是他的摄影师身份,顾长卫为艾敬拍了《流浪的燕子》的MV。

            最后这张唱片卖给了香港的维京唱片。之前台湾滚石也想过要购买,但因为一拖再拖便宜了维京。但维京告诉刘卓辉,维京的中文唱片部要等到1992年6月份才会成立,这等于专辑《我的一九九七》又要拖后出版。在版权已经授权给别人的情况下,刘卓辉和艾敬只能继续等待。还好那时候维京已经给了保底预付款,刘卓辉又能搞其他唱片了。与此同时,原来和他合资搞大地的股东看到公司一年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提出了退股。

            刘卓辉于是又找到了原来的旧老板兼好朋友、永生音乐的黄怀钦入股,占25%。其实“大地”这个名字,最早就是黄怀钦1989年时与刘卓辉开玩笑说要合作的一家公司的名字。

            1992年春天,等得已经实在不能再等的刘卓辉开始犯愁,想筹措资金把《我的一九九七》的版权从维京买回来。这时候台湾一家刚成立不久的音乐公司波丽佳音曾给过他希望,不过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因为那个时候大陆和台湾在文化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的差异。此时的大地唱片已经签约了何勇和陈劲。不过没多久,何勇和“大地唱片”就解约了。因为当时台湾滚石唱片的张培仁在大陆成立了魔岩公司,主攻摇滚乐和新音乐。何勇觉得自己的音乐风格更适合魔岩唱片,于是选择了解约大地投奔魔岩,并最终成为“魔岩三杰”之一。

            就在这个时候,刘卓辉的一个朋友加入了香港智才集团,负责开拓大陆文化市场的工作。智才集团因为收购了金庸的明报集团而一鸣惊人。

            在看了《我的一九九七》、《流浪的燕子》的MV和三个歌手的专辑录音带后,智才集团负责全中国文化项目的董事陈冠中约了刘卓辉见面。智才是一个资产数以亿计的大集团,而大地只是一家小公司,所以合作的方式只有一种—全面收购。双方在经过数轮谈判之后,智才收购了大地的所有股份,而刘卓辉自己被聘请担任大地的副总经理,全面负责唱片公司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大地唱片一下子由一家小公司变成一个财团下属的子公司。有了大财团的支持,从刘卓辉于1992年7月1日正式上任开始,大地唱片马上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

            大地传说(2)

            另一种有关大地唱片起源的说法,是刘卓辉作为艾敬的男朋友,同时也为了进入大陆音乐界才成立了大地公司。这从大地唱片在最初几年间对艾敬的重点制作中可见一斑。

            不过大地唱片自1992年起确实对整个大陆唱片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992年起,在短短几年内,大地唱片凭借其高于大陆水平的超前音乐理念和先进的市场运作机制,一度成为内地唱片行业的一面旗帜。大地在刘卓辉手里捧红了艾敬、老狼、丁薇、景冈山、高晓松、潘劲东、沈庆、郁冬诸多歌手,是大地真正的黄金时代。当时出版制作的知名专辑包括:艾敬的《我的一九九七》、《校园民谣》系列(1、2)、丁薇的《断翅的蝴蝶》、景冈山的《我的眼里只有你》,等等。

            大地唱片登陆北京,以及它所携带的策划、包装、签约、版税、MV宣传等全新概念,在不久的将来便彻底更新了大陆歌坛的操作思路和想法,使这片全球最大的音乐殖民地第一次向海外高度发达的娱乐产业靠拢,并直接和间接地成就了大陆音乐圈公认的“九四辉煌”。那的确是一个让人心跳的特殊时期,艾敬(《我的一九九七》)、于文华、尹相杰(《纤夫的爱》)、毛宁(《涛声依旧》)、高林生(《牵挂你的人是我》)、陈琳(《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老狼(《同桌的你》)、杨钰莹(《轻轻地告诉你》)、罗琦(《回来》)……各类风马牛不相及的音乐类型一并走红,而区别于传统政府音像公司的独立唱片制作公司也是在那一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台,各地流行歌曲排行榜纷纷出笼,传媒全面介入娱乐报道,演出市场一片繁荣。

            1994年4月份,《校园民谣1》还没出,刘卓辉就离开了大地,和黄晓茂自组“字母唱片”,从那时开始大地唱片逐步衰落,进入“无刘卓辉时代”。坊间还流传大地唱片衰落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当时大地的母公司智才集团旗下媒体的宣传方向有悖于政府,导致大地唱片在大陆的发展受到政府的限制,只能逐步没落,直至淡出人们的视野。

            下面是逯学军收藏的全套的“字母唱片”当年印制分送的《字母通讯》,如果仔细看文字,还能在里面发现不少现在已被遗忘的故事。

            2000年,大地唱片在淡出大陆音乐市场几年之后,重新开始。发掘了洪勇、吴遥、王一鹏、冯磊、“双鱼座”、“清风”、“极光”、苏天琦、“魔方”等歌手和组合,并相继推出了《大地EP》、《校园民谣—阶梯教室》、《意气风发》、《关心下一代—青春的今天》等一系列唱片。2002年10月,大地重拾当年校园民谣的余惠,发行了专辑《2002校园民谣》。即便如此,大地唱片也远不是当年红极一时、知名歌手最多、最有钱的“大地唱片”了。

            《校园歌谣》的故事

            三个天津人(1)

            1994年4月,全国各地的校园风潮正在逐步升温。很多有着敏锐商业眼光的出版界人士都认识到了这点,于是各种与校园有关的合辑都开始纷纷策划。而其中走得最快的,就是一张叫做《校园歌谣2》的合辑。大家比较熟悉的人居鹏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真正来说,促使这张专辑能在《校园民谣2》之前就上市的人是三个天津人。

            老张,全名叫张乃申,时任天津银河音响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

            毛家华,时任长城音像出版社社长。

            居鹏,北京嘉鹏影视制作中心老板,后来一手捧红了孙悦。

            《校园歌谣》系列的发起人是张乃申。1994年5月,老张到大连参加北方集团在大连召开的什么会议,开会期间见到了毛家华。在会场外,他们就聊了起来。老张对毛家华说,你看我们要不要做个什么专辑?于是毛家华就问他,你觉得做什么比较好。张乃申没卖什么关子,把他早就想好了的想法跟毛家华说了。毛家华一听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东西。于是这两个人在大连的时候基本上就决定了这盘专辑的诞生,并开始了找歌的过程。

            事情很快就这么开始了。

            毛家华回到北京后,就开始着手操作专辑的事情。出于商业上的考虑,他们打算把这盘专辑定名为《校园歌谣》,这样就能在民谣风中得到不少便利。当时毛家华担任长城音像出版社社长,他很快就把这个项目上报了长城音像出版社的上级主管单位中国广播艺术团,并且委托团市委和各大高校联系寻找比较好的作品。

            与此同时,张乃申回到天津后还是做自己的那摊事,同时他也找到了他的天津老乡居鹏。居鹏本是歌手出身,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了自己的穴头生涯。有一次到广州演出,他发现盗版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利润,于是开始做盗版。(居鹏在世的时候,娱乐圈里一直都对他从歌手到盗版商这段历史隐讳不提,所以知道他这段历史的人可能不多。)

            当时的中国大陆几乎没有什么正版和盗版之分,更别提老百姓有没有买正版的概念了。居鹏虽然靠非法的盗版买卖挣了不少钱,但这毕竟是件不光彩的事情,而且他本来也对娱乐圈非常熟悉,知道这件事情长久不了,况且长此以往自己的名声也不会太好。于是就在那年的春末,居鹏在听了张乃申的一席话后,决定要做点自己的东西,而且是正版的东西。

            北京团市委的运作速度就当时来说是可想而知的。层层上报,层层批复,然后层层落实到各大校园里。虽然有政府层面上的支持,但相对来说,比由居鹏运作的《校园歌谣2》的速度慢了许多。

            居鹏在北京的时候正在做卡拉OK带,就是早年间能看到的配个画面配上字幕,找几个漂亮姑娘在公园、校园走来走去拍点风景的速成品。在他的摄影师当中有个人叫贾新栩,是北京广播学院的学生。他就是后来笔名为“狗子”的著名作家,出过一本叫《一个啤酒主义者的告白》的书,不扛机器后和石康、张弛等作家天天以写作喝酒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