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花间一壶酒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花间一壶酒

第51章

书籍名:《花间一壶酒》    作者:李零


                                    他们跟着毛主席,在中国这张白纸上画画,在我脑子里还有记忆。五八年,我还小,但很多活动,我都参加过。密植小麦,老师带我们挖大坑,长宽高各一丈,一层土一层肥,狂撒种子,先头像块绿地毯,好看,后来纠结如乱发,种子都没收回来。大炼钢铁,老师让我们帮工人叔叔砸废铁,我发现一颗子弹,受到表扬。还有更自豪的是,老师说我有绘画天才,让我在教室外面的墙上画飞马(后来房子扒了),诗画满墙也没拉下,……

            小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大禹治水,当然不是他在《禹贡》中的业绩:“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人民从此安居乐业,全都住在他老人家走过的地方,各地都有土特产,可以献给他老人家。禹爱挖土,汉画像石上有他的尊容,手里拿锹,当时叫臿。五八年,毛主席带领大家修水库,李锐画画,郭沫若题诗,其实是打油体的词,词曰“领袖带头挖土,人民不亦乐乎,三山五岭齐欢呼,苦战何能算苦”。当年,我们老家,有个姓王的老师,说他查了《推背图》,毛主席是水怪下世,不然,干吗到处修水库。所以,被打成反革命,开除,回家种地。那时,我没读过《尚书》,大禹治水,就知一句话,“三过家门而不入”,而且以为是歇后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过去,电影、报纸经常宣扬这个,比如,有个地质工作者,据说一辈子两地分居,所有见面日子加起来,只跟老婆呆过两三年(记不清,暂时就算两三年吧),可他找到的矿石标本,别的不说,光是黄金,就比他的块头还要大。他死后,大家找块矿石,大个儿的矿石,给他雕了像。现在演警察,也还这么说,不能不说。

            禹步探原(3)

            过去,我们特有这种精神。58年,我们老家,西半个县,家家关门,全部搬到到东半个县,山里炼钢。老乡都说,是不是鬼子又来了。我们那儿,老百姓住楼,楼下住人,楼上囤粮,现在人山人海,上下睡满人。一天干下来,躺下就爬不起来。夜里哗哗下雨,不是真的下雨,楼上尿的尿。

            四、大禹曾患阳痿症

            古代的地理概念是人用双脚走出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但古人把所有地理发现都归功于禹,就像现代人把发现美洲记在哥伦布的名下。凡是舆地类的创作都被纳入“禹贡九州”的概念。顾颉刚先生兴《禹贡》学会,办《禹贡》杂志,提倡地理研究,还是沿袭这个概念。

            中国的地理书有两大来源。一是水志,如《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还有郭璞、郦道元注的《水经》,这是源于治水的概念,乃《禹贡》嫡脉。二是山经和海经,典型作品是《山海经》,古代入山入海,和寻仙访药有关,故此类与本草、志怪、博物类的古书都有交叉。此外,讲帝王巡游,如《穆天子传》,《封禅书》、《郊祀志》和《诸蕃志》类的作品,还有记录天下郡国、山川形势、人口赋税的书,也可归入地理类。甭管那一类,都是推始于《禹贡》。比如史公《河渠书》、班氏《地理志》,就都是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魏晋以降,地理书渐多,形成史部图书的一类,《隋书·经籍志》的地理类,首列之书是《山海经》。刘秀(刘歆)《上山海经表》说,它的根子也是《禹贡》。此外,各种《郡县志》类的图书,也与九州职贡的概念有关。

            大禹是品牌标志。

            古人说“芒芒(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引《虞人之箴》)。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九州是禹用脚丫子走出来的。大江南北,到处都留下了他老人家的足迹。“禹迹”就是用“禹步”走出来的。

            什么是“禹步”?大家的印象,首先是来自道教。研究道教的学者都知道,道士念咒作法,有所谓“禹步”。这种步法有点像慢三步的舞步,或小孩游戏所谓的“跳间”。所谓“三步九迹”,就是按北斗七星(或九星)的图形,两脚迈丁字步,“踏罡步斗”,左旋右转,三步一扭。

            禹步是属于咒禁之术。据说可以拔箭断水,十分灵验。如《南齐书·陈显达传》说陈显达“矢中左眼,拔箭而镞不出,地黄村潘妪善禁,先以钉钉柱,妪禹步作气,钉即时出,乃禁显达目中镞出之”,《北齐书·由吾道荣传》说由吾道荣遇“恒岳仙人”,在汾水上,“值水暴长,桥坏,船渡艰难。是人乃临水禹步,以一符投水中,流便绝”。

            禹步的来源到底有多早,这可是个大问题。西汉晚期的书,《扬子法言·重黎》已经提到:“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唐李轨注:“禹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跛行也。……而俗巫多效禹步。”)看来汉代已有此术。西晋古书,《抱朴子》的《仙药》、《登涉》也多次提到“禹步”。葛洪说:“禹步法: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仙药》)就是讲“三步九迹”。古代道士,求仙访药,云游四方,什么山都去,他们的见闻,上面已说,正是魏晋地理书的重要资源。

            70年代出土的马王堆帛书,是西汉早期的古书,其中的医书,有不少禁方,我在《中国方术考》中讲过,其中就多用“禹步”(见《五十二病方》和《养生方》),它说明,禹步在西汉早期就有。但古代方士或道士,他们干吗要走这种步子,这却有个说法。上引李轨注已提到,他是跋山涉水给累坏的,腿脚不灵,走起路来像瘸子。《越缦堂读书记·子部·杂家类》也说:“禹手不爪,胆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看来,他得的病是属于“偏枯之疾”,即四肢麻痹,迈不开步子。毛病都是累出来的。

            不过,关于大禹的病,在出土文献中还有另一种讲法,实在令人惊奇。马王堆三号墓出过一部房中书,写在竹简上,整理者题为《十问》。此书的十组对话,其中第八组,是禹和师癸。内容大义是,禹问师癸:“只有耳目聪明身体好,才能治理天下,我到处治水,从黄河,到长江,来到会稽之山,前后十年了。真没想到,现在是‘四肢不用家大乱’,您看这病怎么治?”师癸说:“要把天下治好,必从身体抓起。你的病是伤于筋脉,血气不通,对症治疗是活动四肢、锻炼筋骨。睡觉前后一定要‘引阴’,做一种生殖器操,一屈一伸,反复行之,只要节奏合适,就会精如泉涌。你照这个法子练,必定延年益寿。”禹照他的方法练,常喝牛奶,补身子,结果是,太太(后姚)不再闹事,家里也恢复了安定团结。这就是所谓“师癸治神气之道”。

            另外,在马王堆帛书《养生方》的结尾,也有一个故事,同样是讲禹和一群女人讨论“合气之道”,即男女交接之道,其中有“须眉既化,血气不足,我无所乐”等语,可惜残破太甚,无法知其详情。

            不用我说,大家都看明白了吧。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直接后果有二:第一,是把身体搞坏,不只四肢麻痹,走路不得劲,而且那话不举,豪放不起来;第二,是把家庭搞乱,不只孩子没人疼,老婆没人爱,而且造成行动不便、精神烦恼,直接影响了他的治水大业。

            禹步探原(4)

            禹贵为天子,铁肩扛着治国重任,乃不能修身齐家,沦为假夫假父,这也是深刻的历史教训。

            2004年9月1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天不生蔡伦(1)

            ——说中国的厕所和厕所用纸

            这是个带假设语气的话题,但却不是“反事实分析”的游戏。我是把它当中华文明的缩影,故先从“四大发明”说起。

            一、纸是中国的一大发明

            中国被欧美和日本侵略瓜分,备受欺凌侮辱,1943年,李约瑟论证“四大发明”,曾经在抗战中起过鼓舞人心的作用(培根和马克思也讲过“三大发明”,去除重复,是“四大发明”)。50年代,举国上下,非常强调爱国教育。当时的历史课本,特别喜欢强调,即使在科学技术上,我们也曾先进,落后只是近一二百年。人家洋人都说了,咱们中国有“四大发明”,让他们受益无穷,我们当然很自豪。我还记得,当时发行过几套邮票,都叫“伟大的祖国”,每套四张。其中一套就是“四大发明”。

            这“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活字印刷,我印象最深是“指南针”。其标准图像是已故文物专家王振铎先生复原的“司南”:铜方盘,中有圆池,上置铜勺。盘是仿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汉代铜式,勺是仿朝鲜乐浪出土的漆木勺。为了说明自己的复原,他写了很长的文章,有人认为缺乏考古依据(如罗福颐)。但这一图像经反复宣传,写进小学课本,好多人都以为是出土实物。

            中国的“四大发明”,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火药和指南针,是武科学,或者更严格地说,原来并不是科学。前者是炼丹的产物,后者是用来看风水,原来都是迷信。迷信变科学,主要用途是杀人。人类历史上,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都是用于杀人。杀人是最先进的科学,最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在里面。蒙古人和阿拉伯人,他们把这两大发明传播给西方,是我们的礼物(罗盘,也有人说,是各自发明,这里不必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