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希特勒档案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希特勒档案

第14章

书籍名:《希特勒档案》    作者:亨·埃伯利


                                    

            希特勒同阿尔菲利在德莱森酒店里的会见持续了一小时左右。会谈室里很快就传出了希特勒激动的声音。他一个劲地愤怒指责阿尔菲利,向他发泄出他全部的怒火,吼叫道,他不理解意大利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消极?“您能为我解释此事吗?您能最终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吗?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希特勒喊道。

            他的指挥部里的人都知道,他发怒不是因为意大利的消极,而是因为墨索里尼违背他的意志向法国宣战了。阿尔菲利惊慌、沮丧地坐车离开了酒店。他走后不久希特勒也动身了。

            在大本营用晚餐时他闷闷不乐,沉默不语。凯特尔、约德尔、鲍曼、狄特里希、黑韦尔、霍夫曼、莫勒尔和副官们偷偷地交换目光。慢慢地,霍夫曼,这位宫廷小丑,终于将希特勒的不快赶跑了一些。

            饭后,凯特尔、约德尔、鲍曼和黑韦尔留了下来。在他们面前希特勒再次发火了。“去年秋天我们本来非常需要意大利宣战,”他解释说,“维克多·伊曼努尔*一开始依赖于墨索里尼将一支军队的指挥权转交给太子。墨索里尼当然拒绝了。”在场的人都明白希特勒是指的什么。太子翁贝托是有名的亲英分子。

            约德尔急忙附和道:“当然了,元首。您一直在讲:‘墨索里尼为什么不干脆赶走这整个的萨伏伊王朝呢?’”

            “您看,”希特勒跟着说道,“墨索里尼不容易对付他们。军队支持国王。教会支持他。宫廷里只忙着勾心斗角,法西斯政党里有许多异已分子。”

            约德尔认为,意大利人至少应该给地中海的英国舰队增加点麻烦。“我问过阿尔菲利,”希特勒接着说,“意大利有什么计划。我们一直在等待意大利军队的推进。大使张口结舌。很明白,他们根本没有认真的计划。我直接问他,为什么意大利人老不行动,阿尔菲利竟然厚颜无耻地回答,因为前线有雷雨。”

            凯特尔生气地插言道:“这个墨索里尼到底是怎么想的?”

            鲍曼也吃惊和鄙视地叫了起来。

            谈话结束时希特勒强调说,意大利的消极也有它的好处,因为这样可以明显地约束他们对法国的胃口。

            6月初,希特勒的大本营从奥伊斯基兴搬去比—法边境附近的罗科罗伊北部的布吕利—德佩奇。希特勒指示将这座大本营取名“狼峡”。这样,希特勒的绰号“狼”就首次出现在了他的大本营的名称里。

            “狼峡”位于一座小森林里。这座大本营是匆匆修建的,具有临时性特征。希特勒住在一座孤零零的木屋里,住在那里的除了他还有布吕克纳、施蒙特和林格。旁边是座仅有一个房间的水泥掩体。餐厅距希特勒的住处80至100米。凯特尔、约德尔和鲍曼及指挥部其他成员住进了学校和居民全都撤走了的法国村庄布吕利·德佩奇的房屋里。军事会议在校舍里召开。勃劳希契和戈林的参谋部也在那里。

            《希特勒档案》6(4)

            那几天,希姆莱的司机使用冲锋枪时不小心,在车子里开枪打死了自己。这位党卫队员被埋在了比利时的布吕利·德佩奇。希姆莱在葬礼上说道:“他安息在德国的土地里。这个国家将永远属于我们。”

            1940年6月的上半月,帝国领袖阿曼接受希特勒的邀请来到他的大本营。这位前中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李斯特”团里希特勒的上司。希特勒上台后他成了埃尔出版集团的总经理,希特勒是该出版集团的股东之一。

            跟在阿曼之后,希特勒在“李斯特”团里的另一位老战友维德曼来到了大本营。他先是移民去了美国。1933年希特勒将他召回了德国。要他作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行为”的目击证人为他在德国唱赞歌。

            希特勒想同阿曼和维德曼一起参观“李斯特”团在法国的前阵地。他们增强了护卫,乘坐一辆克虏伯越野车离开了大本营。希特勒的车队风驰电掣地行驶在法国的道路上,穿过城市和村庄,经过废墟、新坟和被炸烂的田野。当希特勒的座车喇叭长鸣地出现时,逃亡大军避到一旁,他们也遇见了一队队筋疲力尽的法国战俘。

            希特勒试图靠一张地图找出“李斯特”团曾经战斗或驻守的地方。在舍曼一带希特勒示意停车。所有人都下了车。希特勒快步走过田野,停在一条半塌的壕沟旁。他满怀重逢的喜悦,手指堆着垃圾和锈迹斑斑的铁丝网的壕沟,他十分骄傲地回忆起,他是如何在这一带当传令兵的。希特勒真正地活跃起来了。好久没见过他这样子了。

            1940年6月15日晚,送进希特勒大本营的第一份报告是法国政府要求停战的消息。它是德国驻马德里大使冯·施托勒尔送来的,那里的法国代办和他取得了联系。消息流火一样传遍整个大本营。大家互相祝贺,重复希特勒的话,德国人1918年请求停火的贡比涅森林里的车厢如今将成为德国胜利的地方。希特勒指示对此事专门庆贺。不一会儿他的整个指挥部都喝醉了。

            听到马德里传来的消息,国防军总司令部立即起草了一份同法国的停火协定。基本思想是要求法国彻底投降。计划占领整个国家,解除法军的武装,逮捕士兵和军官,将军队的全部装备作为战利品交给德国。希特勒不同意这份草案。

            6月17日,他指示凯特尔和约德尔重新起草一份同法国停火的条件草案。他表达了下列意见:英国会设法阻挠法国政府缔结停火协定,动员它继续作战。这符合丘吉尔的建议:两国在广泛的法律联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英法同盟。因此,对于德国的政策来说,重要的是要在法、英之间打入一个楔子,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和占领它全部的国土无法达到这个目的。那样做有危险:法国政府有可能拒绝签定停火协定,逃往北非,从那里同英国一起将战争继续下去。因此,必须为法国政府搭座金桥,好让法国人能承认停火条件。这样做的全部目的是在将法国引出战争——尽可能连同他的殖民地——孤立英国。

            当法国政府正式请求停火时,6月16日,德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在罗马举行了交涉。约定希特勒和墨索里尼6月18日在慕尼黑会晤,商讨法国的停火条件。

            6月17日晚,希特勒、凯特尔、里宾特洛甫及其随从人员飞往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停在那里的他的专列已经准备好了。当它6月18日上午到达慕尼黑时,希特勒在人们的欢呼下,和随同人员一起坐车前往国王广场旁的“领袖大厦”。

            当天下午,他就在慕尼黑总站迎接了墨索里尼。在“领袖大厦”里用过午饭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就在希特勒的工作室里会谈。不到两年前,1938年9月29日,在同一房间里,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曾经召开“历史性”会议。慕尼黑会议的后果众所周知:希特勒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梅梅尔州、波兰、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和被消灭了的法国。结果是数十万人的阵亡、废墟、人民的饥饿和苦难。

            一开始有一小群工作人员参加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会谈:德方有凯特尔和里宾特洛甫,意大利方面有齐亚诺。第二部分是两人的私谈。会谈一结束,希特勒就送墨索里尼前往车站,墨索里尼动身离开慕尼黑。当晚希特勒就返回了他的大本营。

            在列车上用过晚饭后他谈了同墨索里尼交涉的结果。他指出了意大利人过分的企图。意大利人要求法国将萨伏伊、尼斯周围地区、科西嘉岛和突尼斯让给它,想以此保障它在地中海的优势。希特勒解释说,他挫败了墨索里尼的锐气。他对墨索里尼的让步表示满意。

            6月19日中午,希特勒又回到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从那里飞回了他在布吕利·德佩奇的大本营。希特勒和凯特尔立即命令在贡比涅森林里为即将同法国举行的谈判布置“停火地点”。早在1940年6月初,当法国的军事失败初现端倪时,希特勒就表示要在1918年11月7日德国被迫承认投降的同一地点缔结新的停火协定,从而公开宣布1918年的行为无效。

            6月20日,同法国停火的协定起草好了。希特勒亲自为协定口授了所谓的前言。据他概括说,前言具有双重的目的:第一是要让法国人从心理上赞同接受德国的条件,因为前言里对法国的勇敢和“英勇战斗”表示了极大的尊敬。第二,希特勒在前言里解释说,德国的要求是因为必须同英国作战,因此条约主要针对的不是法国,而是英国。

            《希特勒档案》6(5)

            当晚京舍就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参加贡比涅森林里的谈判,负责他的个人安全。要京舍站在将车厢隔成两部分的玻璃墙的门旁,以便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他将近2米高的全身。他接到命令,如果法国代表团的成员中有谁胆敢对希特勒举止失礼的话,他就开枪。

            定于6月21日上午在贡比涅森林里开始谈判。但是,由于军队和逃亡者堵塞了道路,法国代表团无法及时到达巴黎,谈判不得不推迟。

            凯特尔和约德尔于6月21日上午乘车从希特勒的大本营前往所谓的“停火地点”。

            为了谈判,对这一历史性地点进行了专门布置。1918年德国失败之后在里面同法国人签署停火协定的车厢被从法国人专门为它修建的博物馆里拉出来,并将它放在它1918年11月所在的位置,放在车站中央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