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第12章

书籍名:《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作者:朱晓艳


                                    与这两  位同乡的结交,使广田弘毅对外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立志日后要成为一名外交官。1901年,广田弘毅高中毕业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在大学里,表现出色的广田  弘毅受到山座圆次郎的“赏识”。1903年暑假,他在山座的帮助下,获得去中国东北和朝鲜  调查俄国动向的机会。这是广田弘毅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所见所闻使他大受刺激。他从  狭隘自私的日本国利益出发,撰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认为,甲午战争结束后,虽然日本早已  把中国东北和朝鲜列入自己“利益线”范围之内,但沙俄对此也野心勃勃,想占为己有,所  以,日俄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日本必须要先发制人,向沙俄发动突然袭击,才能占据  优势。

            日本当时外交评论家福本日南,曾在《日本新闻》上发表了《必须征讨俄国》的  长篇论文,其观点与广田弘毅十分相似。1904年2月,日本突袭了旅顺口外的俄国舰队,挑  起日俄战争。仅是一个学生的广田弘毅能有如此“见识”,非常“难得”,山座圆次郎极力  推荐他进入外交界,于是还没毕业的广田弘毅就当上了外务省的特约工作人员。

            在大学中表现如此突出,1905年一毕业,广田弘毅就参加了领事馆考试,希望通  过考试成为正式的外交官。不过这次考试中,或许是因为以前的成功,他并没有太多用心,  而遭受了“落第”的失败。这算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挫折,从此他告诫自己做任何事情,哪怕  是极有把握的,也不可以掉以轻心。“落第”后,他在日本大学院研究了一段时间的日本对  外殖民政策。之后,在当时任朝鲜统监府总务长官的同乡鹤原定吉的推荐下,他被统监府录  用到朝鲜工作。1906年,广田弘毅被外务省录用为候补外交官。次年,被派往日本驻华使馆工作  ,这是他真正外交生涯的开始。1909年,转赴日本驻英国使馆工作。在此期间,日英双方调  整了同盟条约,并签署了《日英通商条约》。1913年,他奉调回国,任农商务省书记官兼通  商局第一课课长。1919年,他再度出国,赴日本驻美国使馆工作。

            从此,广田弘毅的仕途出现了转机。他步步高升,先后担任外务省情报部次长,  欧美局局长,日本驻荷兰、驻苏联大使,这种工作经历为他以后执掌日本外交大权,策划推  动日本侵华奠定了基础。

            %%%出任“外相”的广田弘毅为了缓和日中紧张关系,并改变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孤立地位,提出了“协和外交”的口号,以此为幌子,不遗余力地为日本的对  外侵略服务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使非常依赖世界市场的日本  经济遭受到巨大打击,经济的崩溃激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1932年,犬养毅的政  党联盟内阁因法西斯军人发动“五一五”政变而瓦解,犬养毅本人在政变中被暗杀。海军大  将斋藤实组成了新内阁,这界内阁对军部的嚣张采取妥协的态度,希望军部能“尊重”内阁  ,形成“举国一致”的局面。此时的日本正一步步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军部力  量不断膨胀。广田弘毅此时取代内田康哉出任新内阁的外相。

            中国东北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扶植傀儡皇帝溥仪建立所谓  的“满洲国”后,开始向华北伸出侵略之手,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反抗,广田弘毅在  这种背景下出任新外相。广田弘毅本人实际上是积极主张对华侵略的,但同时,他又是一个  在外交界沉沉浮浮近30年的外交官,深谙外交之道。因而,广田弘毅尽心尽力为法西斯侵略  者出谋划策,采用一种隐蔽的、尽量不激起中国人民反抗的巧妙外交手段来实现最终的侵略  目的。前外相内田康哉奉行“焦土外交”的政策,让日本政府正式承认了“满洲国”并  退出了国际联盟,获得了短期目标的完成。广田弘毅上任伊始就以和平使者的形象,“冠冕  堂皇”地承诺,“在我充任外相期内,是不会发生战争的”,并且宣布实行“协和外交”。  他这样做实质并不是出于维护和平的好心,而是维护在华既得侵略权益,巩固“战果”,同时,换取国际社会的谅解,改变日本在国际上的孤立状况。

            绞刑文职战犯广田弘毅(2)

            在1933年10月召开的“五相会议”上,广田弘毅推出“协和外交”的主要举措,  他力主加强与“满洲国”政权的关系,同时对外表示日本将致力于改善与各主要国家的友好  关系,尤其是因九一八事变而交恶的对华、对苏以及对美等国关系。广田弘毅宣称“在国际  关系中,以世界和平为宗旨,并以外交手段贯彻我国之方针”。他的主张被采纳,并形  成了指导外交策略的文件。广田弘毅在“协和外交”的幌子下,与中国国民政府交涉,实现  了中国与“满洲国”的通车,中日两国公使馆也升格为大使馆。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日本侵  略外交的实质,只是使这种侵略掩藏得更隐蔽而已。

            1934年4月17日,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部长天羽英二发表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声明,  即《天羽声明》。在这个声明中,天羽英二公然叫嚣日本是亚洲的“主人”,是中国的“保  护者”,并警告英、美等国,如果再干涉日本对中国的垄断权,那么“日本对此不能置之不  理”。这种赤裸裸的嚣张气焰,引起英、美的强烈不满和巨大的国际风波。

            广田弘毅认为现在发出像《天羽声明》这样的文件,日本的侵略目标太露骨了,  才会遭致强烈反对。可见时机尚不成熟。于是,他“亡羊补牢”地进行了一番遮掩。24日,  广田弘毅先在内阁会议上宣称情报部弄错了声明,然后通知美国国务卿赫尔说,《天羽声明  》并未经他的批准,是无效的,但在西方各国中造成了错误印象,实在是一大误会。同  时,他信誓旦旦地保证日本绝对无意破坏《九国公约》的规定,以便觅取在中国的特殊权益  。事实上,《天羽声明》并不是天羽英二个人的狂妄叫嚣,其主要内容出自1934年  4月13日广田弘毅以外相名义发给驻华公使有吉明的第109号密电。该密电强调:

            一、关于中国问题,帝国与列国因主张与立场不同,终于不得已退出国际联盟。  在此情况下,帝国不管其他国家承认与否,为维护自己在东亚的使命,必须全力以赴。对诸  列强虽一向以极谦逊态度调节利害关系以求亲善,但维持东亚的和平与秩序,当然属于日本  必须单独履行的责任,帝国有决心完成此一使命。

            二、为了完成上述使命,帝国不能不与中国共同分担维持东亚和平的责任。因此  ,保全中国之统一与恢复其秩序是帝国的迫切希望。但历史证明,只有等待中国自身的觉悟  和协作别无他法。帝国基于以上观点,必须竭尽全力打破中国方面排斥日本运动和“以夷制  夷”利用他国的策略。

            三、鉴于满洲、上海事件后的形势,此时如列强对中国采取共同行动,不论其以  财政的、技术的或其他名义,必定含有政治意义,其结果将直接开创对中国实行国际共管的  先例或成为划分势力范围的开端之虞,诚恐为中国的觉醒及保全其国土主权带来不幸。根据  帝国的主张,对此不得不表示反对。
            四、各国如从经济贸易的观点出发,个别与中国交涉,对中国进行事实上的援助  ,只要不反对东亚的和平与秩序,当然可以任意采取措施。然而,上述行为万一构成扰乱东  亚和平或秩序性质的行动(例如,供给军用飞机或设置军用机场,提供军事顾问、政治借款  等),帝国对此不能不加以反对。

            五、基于以上观点,当前外国方面如对中国有所策动,其共同行动自不待言,即  使个别行动(鉴于中国依然梦想依靠外国势力牵制我方)也必须在其成事之前,加以破坏。对  此,希望本此方针努力完成我方目的。

            显然,《天羽声明》不过是将密电的内容也就是其意图公之于众罢了。在第109号密电及《天羽声明》中充满了日本想要独霸中国的内容。所谓“协和  外交”,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而这种欲盖弥彰反而使其侵略野心暴露无遗。

            1934年7月,斋藤内阁因“帝人事件”的贪污丑闻而倒台,海军大将冈田启介出  任首相,重新组阁,广田弘毅留任新内阁外相。此时,他继续以“日中亲善”为幌子,对中  国进行侵略与渗透。不仅如此,为了放手扩军备战,广田弘毅还积极活动,最终在7月底  促成政府宣布废除《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

            1935年,日本天津驻屯军阴谋策划了“白胡事件”,并以此为借口,以武力相威  胁,采取极为强硬的态度,迫使中国国民政府签订停止排日,从河北撤军的协定,进行所谓  “华北自治”,日本侵略的恶行就在“日中亲善”下步步展开。

            起初,中国国民政府还希望日本真能因为“日中亲善”而放弃“华北自治”的种  种苛刻条件。6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次长唐有壬向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提出,“中国方面  不因华北事件而改变以往中日亲善之方针,愿意商定实现中日合作的具体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