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第13章

书籍名:《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作者:朱晓艳


                                    其方法为  :“将合作对象分为华北与整个中国两个方面,对华北首先以日方希望之所有事项为重点;  对整个中国主要以经济方面之合作为基础;对政治方面亦希予以协调。”

            而广田弘毅的态度则是对既得利益极力维护的同时,尽量扩大侵华利益,这从他  会见中国驻日大使蒋作宾时的谈话中有明显的体现,他说:“关于满洲国问题,如您所知,  由于中国方面坚持不承认该国之态度,因而产生种种纠纷。又因日本承认满洲国独立,甚至  不惜退出国际联盟予以支持,与上述中国方面之对满态度经常发生龃龉,为此逐渐累及日中  直接关系。

            绞刑文职战犯广田弘毅(3)

            坦率而言,军方此际亦切望中方进而采取承认满洲国之行动。”并且提出,如果  中方认为承认“满洲国”完全不可能,那至少应“为避免因不承认满洲国所产生之各种矛盾  纠纷,中国方面应采取某些实际措施”。

            除公开的表述这种维护侵略利益的论调外,广田弘毅还令外务省东亚局专门制定  新的对华政策,此即东亚局7月2日草拟的《对华新政策草案》。中国国民政府对广田弘毅的态度,仍是妥协中保留一线希望。驻日大使蒋作宾回  国述职完毕后于8月30日返赴日本。蒋作宾向广田弘毅传递了中方当时的态度——仍以2月26  日王宠惠向广田提出的三条为基本原则,即(1)中日两国应相互尊重对方在国际法上之完全  独立;(2)两国要维持真正友谊;(3)今后在两国间发生之一切事件,应以和平外交手段解决  之。

            同时,对这三个原则又进行了补充说明:“蒋介石委员长认为,如实现上述三原  则,中日两国即成为真正朋友,上海与塘沽停战协定以及华北事件协定已无必要,因此希望  予以取消。其次关于满洲国问题,蒋意虽不能承认该国之独立,但在目前可暂时搁置不问。  如日本实现上述三原则,并且同意取消上海协定等项,中国亦将使经济合作之洽谈易于进行  ,蒋委员长在不损害中国主权之前提下,不仅准备答应上述洽谈,并根据中日亲善工作之进  展情况如何,为‘共同之目的’亦准备进行军事上之商谈。”

            可见,国民政府的态度是,如果日本能放弃对华北的侵略,那么,国民政府则可  以默认“满洲国”的存在,并且可以与日本进行经济乃至军事上的“合作”。这种有损主权  的退让却仍不能让广田弘毅满足。

            广田弘毅在与外务省、陆军省、海军省合议后,最终提出了一个“对华三原则”  ,内容是:

            (1)“使中国方面彻底取缔排日言行,摆脱依赖欧美的政策。同时采取对日亲善  政策,并付诸实行,进而就具体问题,使其与帝国合作。”(2)“虽必须使中国最终正式承  认满洲国,当前则应使中国在事实上默认满洲国之独立,停止其反满政策,至少在与满洲国  毗连之华北地区须与满洲国之间进行经济以及文化方面之融通合作。”(3)“鉴于来自外蒙  等地赤化势力已构成对日满华三国共同之威胁,应使中国方面为排除上述威胁,在与外蒙接  壤地区,对我方所希望之各种措施给予合作。”这个“对华三原则”就是臭名昭著的“广田  三原则”。

            为了保证“广田三原则”的实施,广田弘毅还下令制定了一个《附属文书》,要  求外务省、陆军省和海军省“应保持密切联系”,最终达到“操纵华北地方政府,使它升华  ”之目的。

            “广田三原则”实质就是要求中国停止抗日活动,接受日本的侵略“提携”,承  认日本对华北的权益,并要最终承认“满洲国”存在的“合法性”。

            10月21日,蒋作宾将中国方面的意见交给广田外相,其主要内容是:(1)中国向  无以夷制夷之意。今后,为实现两国亲善关系,中国在与各国关系方面,不做排除或妨害日  本之事。(2)对满洲不能进行政府间交涉,但对该地方现状,绝不通过和平以外之方法挑起  事端,并将考虑保持关内外人民经济联系的方法。(3)中国关于防止赤化已做出最大努力,  赤祸已处于无须忧虑之现状,关于在北部一带边界地区如何防范赤化问题,如日本完全实行  以前中国方面提出之三原则,中国将在不损害中国主权与独立原则下,协商与此有关之有效  方法。

            从9月初至11月底,广田弘毅多次与中方大使交涉施压。另一方面,日军在华北  地区不断挑起事端,制造紧张气氛。10月20日,日本特务策动了香河县汉奸暴动;11月25日  ,日军又扶植成立了以汉奸殷汝耕为首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关东军也不断地向平津  地区增兵。

            在日本的军事、外交双重威逼下,蒋介石从“攘外必先安内”的“大局”出发,  采取了妥协、投降的政策。11月底,蒋介石向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表示:“对前述三原则,  本人完全同意。”并于12月18日,组织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回应日本“华北政权特  殊化”的要求。该委员会可以独立处理河北、山西、察哈尔以及平津的一切政务,实质上是  一个半傀儡式的政府机构,通过它,日本政府达到了入侵华北的目的。

            “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后,广田弘毅得寸进尺地要求国民党政府承认日本在华  北的既得利益。1936年1月21日,广田弘毅要求驻华大使有吉明按《处理华北计划纲要》的  要求,配合军部在华北五省建立自治政府的活动。

            虽然对于“广田三原则”的正式承认问题由于11月1日汪精卫被刺事件暂被搁置  ,但从蒋个人的表态以及国民政府的实际行为上可见,广田弘毅的侵略目标实际上已基本达  到。

            %%%军部势力在“二二六”事变后迅速膨胀,广田弘毅出面组阁。他作为阁魁对此时日本国内战时体制的确立,以及对外的侵略战争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36年2月26日,军部“少壮派”中下级青年军官举行武装政变,占领了政府重  要机关,并且袭击高级官吏府邸,杀死内务大臣、财政大臣和教育总监等人,向陆军大臣提  出“兵谏”,要求成立“军人政府”,建立军事独裁,这就是“二二六”事变。事变发生后  不久,陆军省采取了镇压手段,使政变未能得逞,不过经过此次事变,军部中的法西斯势力  得到极大加强,其侵略野心亦日益膨胀。

            绞刑文职战犯广田弘毅(4)

            事变后,就继任首相人选,有两个考虑,其一是近卫文,另一即是广田弘毅。近卫文是公爵出身,与军部和右翼势力联系密切,并且在国内声誉较高,颇受重臣西园寺的赏识。但近卫文考虑到当时军部内斗剧烈,又得处理棘手的“二二六”事变的善后,他不想在情况不明的时候去趟浑水,因而就以生病为由,坚辞不就  。元老重臣西园寺转而考虑到广田弘毅,一方面广田任外相时,极力配合军部的对  外政策,应能为军部所接受,另一方面他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应能处理好对英、美等国的关  系问题。因而,西园寺就委托近卫征求广田的意见。若在平日,能当上大权在握的首相,自  然是一件风光的事,但这时,傻子也能看出情况的错综复杂,尤其是已有首相(犬养毅)被极  右势力暗杀之先例,广田当然也不会甘冒此风险,因而他以“难以胜任”为由而拒绝。但在  西园寺的坚持下,最后广田不得不接受组阁重任。

            3月5日下午,广田弘毅拜谒天皇,接受了组阁大命。广田弘毅的组阁工作开展得  很不顺利,法西斯右翼力量不断扩张的陆军以推荐主张对华强硬的寺内寿一大将入阁任陆相  为条件,并且提出加强国防、明确国体、安定民生、革新外交四项要求。吉田茂等“带有自  由主义色彩”人员的入阁,则受到军部势力的极力抵制,广田弘毅最后不得不屈从于军部的  压力,将吉田茂等4人排除在内阁人选之外。到3月9日,所有阁僚人选才最终确定。

            广田“傀儡内阁”在组阁声明中广田弘毅宣布,新阁内将奉行“革除以往弊政,积极主动调整国际  关系”的方针,这实际上就是完全接受了军部之要求。可见,广田弘毅内阁从一开始就揭开  以前的虚伪的“亲善”面纱,在军部的压力之下,赤裸裸地进行对内的法西斯统治和对外的  扩张侵略,成为极具军国主义色彩的“军部傀儡内阁”。

            广田弘毅上台后,采取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  1936年5月,恢复了“军部大臣须由现役中将及以上者充任”的规定。在军部大臣的任用上,  日本历史上也曾实行过从现役军官中选拔的制度。1913年,山本权兵卫内阁时期,扩大了军  部大臣的任用范围,规定预备役、后备役将官也可出任军部大臣。从此,这种制度就被延续  下来。广田内阁陆相寺内寿一建议修改这项制度为“军部大臣只从现役将官中任用”,不再  从预备役、后备役中选拔,这就恢复到1913年改革之前的规定。

            “军部大臣现役制”的重新确立,使内阁与现役部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现役  军队可以通过成为阁僚来推行其战争政策,同时也为现役军官的提升拓宽了范围,激励其“  战场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