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

第21章

书籍名:《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    作者:黄集伟


                                    林说:“比如开会,大家习惯说你是搞什么的。‘搞’在台湾不仅是‘俚语’,还带有一定的贬义,所谓‘胡乱搞搞’。大陆这个习惯用语有它的历史背景,我还能谅解,但即使排除了视‘搞’为低俗的‘偏见’,这种大家都用一个词的现实仍然显示了社会一定程度的‘无文’……‘不文’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蔑视学问、修养,它存在的原因其实不只是因为现实困厄,更在于只将言语作为力量的展示,因为不留余地,所以不容易有一颗体谅别人的心……发生在社会精英、知识阶层身上的‘无文’,往往内里透着一种‘输不起’。需要制式地被介绍,需要粗声大气地表达意见(P147148)”……

            这段谈话一再挑剔动词“搞”并对其所旁涉的心理现实、历史现实乃至于未来现实认真研判。对应林的提示,孙小宁更是将话题延展至诸如“大众语境”、“精英语境”、“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精致文化”、“粗鄙文化”等宽阔视野……沉浸在如此开阔的无奈联想中,曾被我关注过的诸如“欢迎来搞(稿),搞(搞)费从优”之类的下三路“流行语”顿时从一个“笑话”延展为一个细节——一个巨大悲剧的细节——它当然是从“下半身”获取灵感的一个戏谑之语,可其实,它更是一个针对“上半身”巨大不安的深刻揶揄:当一个时代的灵魂已被“搞”丢,一个弱小之人还“搞”什么“搞”?

            在几乎所有人物交流模版中,“对谈”是我向来高看的老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保证交流的“平视”、“随意”以及“充分”,更重要的是,它还为交流者思绪的相互激发、跳荡、砥砺、连缀、游离等提供出最完美也最饱满的空间——比如,就在阅读“第八章”,我的联想就不止一次漂移到诸如“内战”、“内伤”、“杀戮”、“自戕”等诸多语词中——当这些抽象的语词镶嵌于“林孙对谈”的“无文”语境,我不仅再次领悟其琐屑、庸常的一面,更发现那些看似寻常的语词,其实更有其水滴石穿般的耐力与坚持:它柔软,可它的底牌是暴力;它琐屑,可它无比疯狂。它在悄无声息中吞噬并改造着我们的梦想,使我们沉沦于卑微,并逐一放弃自己的全部尊严。

            很多年前,记者许晓煜曾将自己的访谈结集出版,名为“谈话即道路”。这个书名在提示出“对话”的无上魅力之外,也提示出了“对话”的无穷可能……不仅绝望之路常常因它而清晰,梦想之路也常常因它忽就重新开展。

            杂念丛生

            林霏开  《徜徉集邮街》  学林出版社找到借口的同时,我们常常也就找到了快乐发表言论,或者记录个人化杂感,每涉出版,最难的便是要找到一个有趣“借口”——否则,你干嘛要和读者没完没了畅谈你的宝贝儿子或千金丫头?

            于是发现,作者撰写本书“借口”非常之妙——它是一本“集邮文集”,同时也是一本杂感、杂论、杂评、杂说——直至杂念丛生的东西……聪明之至。

            人间鲁迅

            林贤治  《鲁迅的最后10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失去自由时,自由才会受到尊重作者在书中巧妙地将鲁迅生平与世界文化环境紧紧镶嵌在了一起。这样做的好处其实未必是一种“放大”,相反,却是一种脚踏实地地“做实”:它是将鲁迅放回人间,而非升入天堂……而这刚好是林贤治先生面对鲁迅的一贯姿态——关于鲁迅,林先生的上一本书书名即“”。

            相对于鲁迅的荣耀而言,鲁迅的悲哀很少有人言及。正如很少有人知道陈凯歌的头发为什么那么早就白花花一片。“鲁迅不但不曾丝毫动摇党国,反而成了党部呈请通缉之人;不但没有夺过‘工头’的鞭子,‘元帅’的军棍,这样的人物也照样挂帅,照样‘以鸣鞭为惟一的业绩’……鲁迅一生傲然独立,却是遍体鳞伤,过早地耗尽了体内的全部燃料……鲁迅的存在,其价值仅仅在于反抗本身吗?”(P9)当然不是。哈耶克说:“当失去自由时,自由才会受到尊重”;潘恩说:“社会在任何状态下都是一种福祉,而政府,即使当它处于最佳状态时,也不过是一件不得已的祸害。”密尔说:“所谓自由,是指对于统治者的暴虐的防御。”梭罗说:“我的回答是,它不能问心无愧地与它联系在一起。我一刻也不能承认那一政治组织就我的政府,因为它同时也是奴隶我们的政府”……当如上这些被林贤治从世界文化版图中清醒标明、钉子般尖锐的论调镶嵌到鲁迅所生年代背景版上后,文前“当然不是”的判断也便不再是敷衍搪塞。

            于是,在林贤治先生笔下,鲁迅在一定是“人间”的鲁迅的同时,也一定是世界的鲁迅。在如此语境中,吉姆·麦克奎甘创造的所谓“不满文化”(Culture  of  dissatisfaction)概念也便在中国语境中落地生根——林贤治说:“鲁迅在‘一党专政’的独裁政体的压迫下,以他的强韧持久而卓有成效的反抗,成为现代中国“不满文化”的一个永久性的象征。”(P37)

            把性卖个好价钱

            琳·马古利斯  《神秘的舞蹈》  长春出版社

            过度之喻所营造的,是一个迷宫的海

            本书副题为“人类性行为的演化”……巧妙将“性”开列于书名中——而且开印45000册,是想把“性”卖个好价钱?

            “性”本来就值很多钱。迄今为止,“性探索”事实上原本就是成本最高的探索。想想罢,多少悲欢离合人间喜剧少小离家老大回老来嫁作商人妇,其实都与性有着隐蔽但却本质的连线。就算迈入网络时代,事实上,性依旧如一片幽暗大陆——探究足迹仍未抵达之处依然辽阔。

            于是,本书最值得宝贵之处在于,它完全以一种魅力四射的联想与探索口吻写成——事实上,本书主体远比其副题更加“形而上”。它甚至就是一个比喻的海洋。因此,文学青年从中攫取灵感的可能远大于新婚夫妇或青春男女探究的冲动。

            比喻从来是个泥淖。从某种程度上说,钱钟书在写《围城》时,所得不说,其所失,则一定与其过度之喻密切相关。在《围城》中,作者超负荷创造出来的众多比喻使《围城》变为一个迷宫海洋——一个迷宫中的迷宫。

            不错,每本书原本就像一个迷宫。但使一本书成为一个“迷宫集中营”的情形,依旧过高估计了读者的智商与耐心。每本书也都可能不过是一种偏见的旅行——但说到性,我们甚至要为这样的偏见鼓掌。

            本雅明的土星性格

            刘北成  《本雅明思想肖像》  上海人民出版社是什么性格说到本雅明的个性,作者说:“本雅明独特的心路历程无疑与他的土星性格和文化趣味、他的个人生活遭际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但是,被放大了看,本雅明思想的复杂性也恰恰从一个角度反映了20世纪前半叶精神生活的紧张矛盾……”

            如此阐释有助于对于个性化的更多理解。组成历史丰富性的,是个性或锋芒的多元。它其中包括对个性的宽容、理解,或者欣赏。

            科学不该灰头土脸
            刘兵  《剑桥流水》  河北大学出版社

            科学是不是应该永远灰头土脸

            作者为大学教授,与那些职业作家比,刘兵文字轻松、自然,绝少文人腔;而与那些少年作者比,他的文字又自有不自觉的持重和不讨厌的矜持……这就是分寸感?

            书的包装设计和印刷装祯顺应读图时代潮流时尚。与学术随笔惯常的木讷面孔相比,刘兵的书无不传达出一种优裕气息……这种气息通常我们只在广告宣传页或暴发如房地产广告插页中才可以看到。而一般学者著述,虽不至于依旧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样黄底白字、粗疏简陋,但也很难时尚新潮,大方优雅……说起来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著述与一个娱乐分子的写真,确有霄壤之别。

            以通常媒体惯例论,将最好的位置最优秀的版面奉献给广告商或娱乐新闻,倒也不是什么特别丢人的事。很多国际知名杂志报刊,通常会将其最好的版位或为数有限的彩版特别让位给娱乐新闻或香水制造商。但在这样做的同时,其封面文章或重点头条的位置上,一定要么关乎重要新闻事件,要么关乎国计民生——如此切割与安排,其实已凸现出出版者明确的价值判断——简单说,销售业绩或广告汇款自然比什么都重要,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在这同时,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自应有其恰当的位置。

            如此这般,我的想法是,仅其装帧安排中那天宽地广的版芯、部分彩印的版式以及无数精美插图,其实都是一个个令人高兴的信号:它提示说,其实小至教授、学者,大至家国、文化,全无从容镇定的那种宽广与优裕,其实也是一种最不应该的缺失——张艺谋老师当然可以理直气壮、一个“英雄首发式”就“优裕”出去100万,但在这同时,科学、文化这些关乎家国民族精神建设的大事情,也绝不该永远灰头土脸。

            女性百科全书

            刘伯红  《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袜子颜色与领带颜色是否协调不是常识

            以通常的理解去理解,本书大致算所谓常识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