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

第22章

书籍名:《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    作者:黄集伟


                                    这概念如此根深蒂固是因为我们向来对常识缺少常识。我们印象中的常识,不是往脸上贴黄瓜片,就是煮皮蛋粥时别忘了放姜末,或者荣升外企白领,袜子的颜色要和领带搭配好……可再想想,这些常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预期而言,果真重要?

            这样,该书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其实是:常识中最最重要的那个部分刚好正是被我们一再忽略的那个部分。而我一直认为,有关“常识”,理念最重要。在《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中,对于女性方方面面的提示、展示、劝慰、教导、告之,堪称为一部女性百科全书。专家们将读者设定为同胞而不是学生。用一位评论家的话说:“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极其重要的资料性读物……读者似乎置身于一个拥挤而舒适的桌旁,手拿一杯咖啡,加入一场热烈的讨论……渐渐地,读者似乎听到自己的声音也加入了讨论:我的情况是这样。以平等的身份,即把自己的经历作为一种知识供他(她)人学习借鉴,这不仅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赋权的过程……”

            这样,依照诸如“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陈词滥调,本书也是写给男性读者,写给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所有人。如此判断本书还真就担当得起。

            有很多不同于其它妇女自我保健书籍的独特的“品质”——这些品质用用该书中文版主编刘伯红的话说,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用妇女的眼睛看健康;2/女性的主体性和参与性;3/对妇女健康定义的再认识;4/赋予女性能力和权利;5/向医学权威挑战,坚持妇女的自助和互助;6/尊重妇女的生活经验、多元化和知情选择……这些看似抽象的介绍在书中都被一一还原为无数生动丰富的细节,使得本书真正成为一本百科全书——一本能够读懂的、能够应用的、能够真正对我们原有理念带来变革的书。确切地说,那就是“新观念的确立”和“旧常识的刷新”。

            通常我们会以为,女性一定比男性更重视健康。但本书却认为,“唯健康主义”恰恰正是很多女性(其实也是男性)普遍深信的一种“错误理念”。而所谓“唯健康主义”即过分强调保持健康。与“唯健康主义”紧密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生活全面医学化”。其潜在危害在于因为过于在乎身边琐屑的危害健康的小事而放弃了对于更重要的危害的关注。它会使我们将生活的无限丰富、驳杂、瞬息万变的美感、激动和快乐简单地以“健康”或“疾病”之类僵硬的尺子去衡量。而其结果即“锻炼”、“吃饭”、“冥想”、“呼吸新鲜空气”、“蹦迪”、“闲聊”这些原本蕴涵丰富的生活细节也一一变成衡量健康的尺子而不再是生活乐趣本身。这样,所谓“健康生活”意义何在?

            是,通常,我们很难相信,女性常常比男性要接受或承载更多的生活压力——但在《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一书中,专家却认为,如此“很难相信”刚好就是事实。专家在本书中为读者仔细拆解存在于我们尤其是女性日常生活中那些说不出来女性男性所共有的“压力”。同时,作者特别开列出女性生活中的一些特有压力,如出外出工作外,还要全部承担持家、照顾孩子的责任、而且还要求自己将两件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缺、在社会上工作报酬很低而且不允许女性更多地发挥自己的独创性……专家说,面对如此繁杂“压力”,常常洗一个热水澡或给好友打一个漫长的电话便足以解决问题,可在更多的时候,面对压力,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是要找到产生压力的根源——在很多时候,找到压力的根源至少与想出办法面对压力同样重要。有些压力自己就可以面对,而有些压力则需要整个女性乃至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面对。

            该书确实“包罗万象”甚至其写作集体本身亦如此。这个“包括了一九七三年版的主创人员……”在内的写作集体其写作方式“是两三个人合写互相照看孩子,一起进行家庭野餐和庆祝活动,一起弹奏音乐和聚餐……在过去两年中4个小孩出生。使‘写作集体’成员中现有21个孩子。”她们“目睹了4次离婚、3次结婚,又有一人进入更年期。成员们也有各自漫长而富有戏剧性的恋情……”这些作者们的自我描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固然就是一个“写作集体”的“全家福”,但其实更像一个理想中的温暖家庭。

            把一本书读成n本书

            刘华杰  《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  江苏人民出版社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死于年老,都是不合法的作者行文注重观念的挑剔和阐述,语句干净,利落——这样的语文似乎是低标准,但其实是高标准。蔓延式、生发式、鸡毛蒜皮式的文人文字另有功用,但相比而言,在信息的绝对价值上一定则弱化许多。书中作者对科学传播、科学保守性、科学观之默认配置、科学传播降神、反科学等关键范畴的见地独到。而我总想,这样的独到其实与其干净利落的表述关系密切。当然,那种混沌的表述其实也有价值。而对那种混沌表述的表述者而言,很可能是一种不得已为之的行为。就像一个家居生活杂乱无章的家伙刚好很适宜开小卖部。而干净利落对于一个现成观念的挑剔者、甄别者而言,也刚好合适。

            书中读书笔记部分很好看。原因是作者的感触、心得扎实具体,无空泛表扬抽象批评之类。比如作者读李力研先生的《女人如灯》。顺手介绍李的另外一本书,叫《柯云路的新神话》。该书是一本极力反对伪科学的力作。刘从中摘出那个关于柯云路行事为人的绝妙定语:“中国蒙昧主义的杰出代表“……我发现,“准确”其实也是一种深刻的喜剧元素(惟妙惟肖,不容易。)顺便也想到,能把一本书读成n本书的那种书,我最喜欢。从本书中发现不少好书,如下:《女人如灯》(中青社)、《死亡之脸》、《生命的脸》(海南社)、《生长的形态》(达西汤普森著)、《生命的曲线》(库克著,吉林人民社之大美译丛之一)、《无与伦比的手:弗尔曼自传》、《贝壳的自然史》(上海科教社)、《数学的故事》(海南社)等,我要去找啊。

            再想到,一个善于自创语词的作者,最值得通过他的创造去揣摩其思维方式、知识背景以及据此激活基础资源,生成全新的资源(再生资源)。我理解,这其实是一种低成本的自我教育、自我开发以及持续终生的成长。如下出自本书的若干概念即绝好的联想平台,激活很多沉睡的知识疆域。如:默认配置//标准配置//欠缺模型//共进模型(我的修改语词,刘的原来说法为“与境进路”)//科学知识社会学//狼狗目的论(我的概括)//非主流经典……

            本书中有很多“引述语“——与前条感想同,这也是我等所谓“情绪化势利眼”在选择阅读与交友时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打比方说,那些总是与聪明人在一起的人,我愿意结识、了解、接近,直至崇拜。本书中我喜欢的引述语有:“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死于年老,都是不合法的(努兰)”、“我们常常喜欢畅谈‘人生观’,却少有人直接谈‘人死观’”(刘华杰)、“自由并不是依靠着在幻想中摆脱必然性而独立,自由在于对必然的认识和驾驭(不详)”、“现代医学也错误地引导人类,使人们不愿意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不详)”等很多。

            文字是个什么东西

            刘绍铭  《语言岂是东西》  辽宁教育出版社

            花谢花飞飞漫天,缤纷美感

            作者语言精简、朴素,少见通常所谓学术随笔中有意、无意的随意、随便,梳理平稳,诠释耐心。

            在《〈葬花词〉之两种英译》一文中,作者逐字逐句挑剔“红消香断有谁怜”。那种平和的治学之心、稳健的商榷之笔,即或非翻译专业读者读后,也有一种“花谢花飞飞漫天”的缤纷美感。

            在《文字岂是是东西》一文中,作者畅谈语文理念:“要提高学子语文水平,除了复古,别无它法。这些话,真的反动,恐怕没几个人听得进去。前人读书,正襟危坐,捧诵环回,因为他们不把文字看作‘东西’”。

            这确乎“反动”,但也意味深长。

            流氓加看不懂

            刘索拉  《行走的刘索拉》  昆仑出版社

            完全的调情,无时无刻不在的调情

            写《你别无选择》的那个刘索拉昙花一现后就丢了。而在《行走的刘索拉——兼与田青对话及其它》中“重出江湖”的这个刘索拉,已变成一个“滔滔不绝”的刘索拉。书中的主要文字是她与专家田青先生的对话,还有部分内容是她在母校的校多次演讲,内容根据录音整理,连现场效果也一一标明:全场大笑、再次全场大笑……等等。为什么是这样?有什么好笑的?

            刘索拉的谈话三句不离本行。她只要说话,内容一概从音乐开始,但也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极具延展性。读这样的文字,我就想,那些成名后处于彷徨期的各路著名作家其实也应该阅读此书。无法再写出象样的东西当然令人郁闷。那郁闷用刘索拉的话说叫“戴着手套弹钢琴”。而用专家田青的话说则是“妓女的技术华彩”:伪装性高潮。文学少年韩寒也说过相似的意思。他说:“那不是穿着棉袄洗澡么?”比这些相似的类比更耐人寻味的是,“棉袄”或“手套”究竟怎样替代了那些鲜活的生命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