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观战笔记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观战笔记

第27章

书籍名:《观战笔记》    作者:朱增泉


                                    三是展.3.  129  开全方位的外交攻势,力争取得联合国的开战“授权”。这一点,美英的如意算盘未能实现,联合国始终通不过出兵决议。法、德、俄三国也公开站出来反对美英出兵伊拉克。但是,这时美英的战略运筹已经一切就绪,万事俱备,只欠西风。联合国通得过也罢,通不过也罢,法、德、俄赞成也罢,反对也罢,小布什和布莱尔已是“二意孤行”,决心开战,绝不回头了。伊拉克方面,萨达姆在战略运筹阶段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们目前无从知其详。但从伊军在交战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看,萨达姆及其高官们在战争爆发前的战略运筹是非常糟糕的。

            第二阶段:正面交战阶段。这个阶段从2003年3月20日美英空袭巴格达开始,到5月1日小布什宣布伊拉克境内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为止,满打满算,前后42天。这个阶段,美英联军仰仗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打得伊拉克军队毫无招架之功。伊军就像小孩手里玩的一个气球,事前被吹得如何如何,结果“噗哧”一声就瘪了,美英联军在战场上胜得干净利落。

            伊拉克游击战解读(2)

            第三阶段:游击战阶段。这个阶段从2005年5月延续到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仍然看不清何时是尽头。如果说,正面交战阶段是美英联军的一曲凯歌,那么游击战阶段却是他们的一场噩梦。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驻伊最高长官阿比扎伊德惊呼,美军在伊拉克遇到了“典型的游击战威胁”。一年来,美英占领军就像被困在伊拉克沙漠烈日下的一头猛兽,任凭它如何抖鬃、甩耳、打滚、狂奔,都摆脱不了那些吸血昆虫的轮番袭扰,搞得它苦不堪言。

            它走不了几步就要回头吼咬一口,但咬到的却是自己的皮肉,咬不到那些讨厌的虫子。西方媒体说得好,美英联军先是“快速取得胜利”,然后“慢慢消受折磨”。

            三问:为何又说伊拉克游击战存在“先天不足”?

            呈现在全世界面前的伊拉克游击战,是一个“渐战渐热”的过程。它开始阶段显得“慢热”,就是因为它存在“先天不足”。只有看到这一点,才能以冷静的态度观察它、评价它。

            人们应当还记得,当时面对巴格达迅速陷落之“谜”,在世人“百思不得其解”之中,曾经有过一“解”,不少人以为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可能已经有组织地转入地下,将与美英联军展开顽强的城市游击战。但这种局面并未出现。接着,萨达姆及其高官“神秘失踪”,人们又普遍猜测,萨达姆可能会统一指挥伊拉克抵抗力量开展广泛的游击战,这种局面同样没有出现。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在战前和战中,萨达姆及其高官们并没有、或没有来得及对抗击美英联军的各种战法进行周密的战略谋划和部署。当时他们的“集体消失”,并不是为了“放弃正规战,转向游击战”而有组织地撤退,而是一败涂地的溃逃。萨达姆被美军抓获后,从他藏身处搜出的一份文件中,记录有十几个秘密抵抗组织,美军“据此抓获了三名伊拉克前军官”,但并没有找到萨达姆直接指挥游击战的证据。

            种种迹象表明,伊拉克游击战并不是萨达姆政权的统一部署,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发性的“民间爆发”。这说明,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不甘忍受亡国之痛的,即便到了“无国无君”的地步,民众也会奋起抵抗外国占领军。

            最近有消息透露,针对美国占领军的许多爆炸袭击事件,大多是由萨达姆政权的一个代号为“M14”的特工组织策划的,它过去的名称叫“反恐和特别行动处”。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它就开始制订针对美国占领军的《挑战计划》。这个消息是真是假,一时难以分辨。即使真有此事,伊拉克游击战开始阶段“慢热”的现实也说明,当时“M14”策划的《挑战计划》很可能没有来得及部署,萨达姆政权就已迅速倒台。现在“M14”出来发挥一点作用,也是“死灰复燃”,为伊拉克游击战增加一个火星而已,伊拉克游击战的全面指挥权显然不在它手里,不可能靠它形成燎原烈火。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被美国占领军当局强令解散的30多万伊拉克军队,有不少人投入了各种抵抗组织。然而,所有这些同萨达姆政权有联系的因素,都未能使伊拉克游击战形成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足见伊拉克游击战主要是“民间爆发”,而非萨达姆政权统一部署,这就是它最大的“先天不足”。

            四问:带有“民间爆发”和“渐战渐热”特点的伊拉克游击战,一年来究竟打得怎么样?

            结论:打得不错。西方媒体评论说,伊拉克游击队比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打得好,一点不假。

            先看过程。起初,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伊拉克游击战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缺乏组织,根本算不上什么游击战”,后来的情况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据统计,2003年5、6月间,驻伊美军平均每天遭袭不超过五、六次,到八月间已上升至每天遭袭约20次。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毕竟是老军人出身,他说得比较诚恳:“我们没有料到袭击竟会如此密集,持续时间如此之长。”五角大楼最终不得不面对伊拉克游击战这个“严重现实”,在美国本土路易斯安那州建立了一个名为“伊拉克村”的游击战模拟训练营地,将一批批准备开赴伊拉克换防的美军士兵先集中到这里来进行游击战训练,使他们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许多美国士兵和伊拉克游击队一交火,立刻惊呼:“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

            再看地域。伊拉克游击战的发展态势是先北后南,遍地开战。游击战开展得最早、最广泛、最活跃的地区,是位于巴格达以北、摩苏尔以南的“逊尼三角地带”,战斗打得最为激烈的是这一区域内的“抵抗之都”费卢杰。论袭击次数,首都巴格达及其周边地区发生频率最高,占到袭击总次数的40%以上。这一点,可能与各国媒体派驻伊拉克的机构都集中在巴格达有关,它们对巴格达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袭击事件报道得最为迅速而详尽。相对而言,2004年3月底以前,伊拉克南部什叶派传统区域还是比较“平静”的。但四月初,突然爆发的什叶派起义却席卷了伊拉克中部和南部的许多城市。

            再看战法。我曾作过一个粗略统计,从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这十个月内,伊拉克境内直接针对美国占领军的较大袭击活动有124次(凡是针对外国使馆、国际机构、民用设施、清真寺、穆斯林群众、外国公民等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爆炸事件统统剔除),其战法大致可以分为五类:袭击战34次(小股游击队员主动出击歼敌);伏击战17次(在美军车队、巡逻队经过途中设伏歼敌);炸弹战47次(以路边炸弹、汽车炸弹、地雷等爆炸方式歼敌);火力战21次(以火箭筒、反坦克导弹、迫击炮、枪榴弹等发射火器歼敌);狙击战5次(狙击手射击歼敌)。袭击的主要目标有:美军直升机、美军坦克装甲车、美军车队、美军执勤巡逻队、美军零星巡逻兵、美国军政要人、联军总部、占领军兵营、美国中情局驻巴格达办事处、伊拉克临管会要员、警察局等。

            伊拉克游击战解读(3)

            再看战果。战果是最有说服力的。截至2004年4月30日,美军在伊拉克死亡人数已达742人。其中,正面交战阶段死亡139人,游击战阶段死亡603人。游击战阶段的死亡人数是正面交战阶段的4.3倍。经过“9·11”事件,在“复仇”心理支配下,美国人对战争中死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回升,但大多数美国人在这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仍然有限。如果美军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数照这样不断增加下去,美国国内舆论总有一天会沸腾起来。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一声惊呼:“伊拉克将是‘布什的越南’!”搞得小布什和共和党心惊肉跳。小布什竞选谋求连任,伊拉克局势的发展无疑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些,都是伊拉克游击战打出的战略影响。

            五问:伊拉克游击战有哪些比较具体的战例?

            观点总是抽象的,数字总是枯燥的,讲一些具体战例就比较生动了。

            袭击美英联军总部的战例。一年来,设在巴格达“绿区”的联军总部(原为萨达姆总统的“共和国宫”),一直处在伊拉克游击队的迫击炮和火箭弹的火力威胁之下,遭到过很多次火力袭击,给美军官兵造成不小伤亡。游击队员往往提前将迫击炮弹、火箭弹等藏在路边的垃圾箱内、或埋在公园内。一旦出现机会,他们迅速潜至弹药隐藏地点,将弹药取出,以简便射击方法对联军总部实施射击,打完就撤。2003年11月25日晚上,联军总部又一次遭到火箭弹袭击,院内发出凄厉警报,探照灯照亮了漆黑的夜空,高音喇叭不停地喊叫:“袭击!袭击!请迅速隐蔽,这不是演习!”

            袭击美军巡逻队的战例。一次,美军执行巡逻任务的一辆“悍马”吉普车经过巴格达穆斯坦叙利亚大学,有一辆雪佛莱小轿车在后面悄悄跟进,当它驶至离美军吉普车约20米距离时,车顶突然打开,一名游击队员迅速向“悍马”吉普车发射了一枚火箭弹,“悍马”吉普车爆炸起火,车上4名美军士兵炸成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