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话西游剧本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大话西游剧本

第32章

书籍名:《大话西游剧本》    作者:


                                    类似的还有乔治·奥维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等。但这些经典都是文字,还存在障碍,周星驰则是演戏,直入人心。韦小宝把知识分子的千秋救国梦打得粉碎,开尽了玩笑,十足得讥讽,一丝面子都不讲,一缕余地都不留,政治大历史被“选学妖孽桐城谬种”红尘野孩子给“反动”了。韦小宝对八个老婆发牢骚喊道:“皇帝逼我去打天地会,天地会逼我去打皇帝。老子脚踏两只船,两面不讨好。不干了,老子说什么也不干了!”也许周星星值不得这样的“比较诗学”和“神圣记忆”,但他所赋予的政治寓言和文化意义,则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想入非非,“在此仰望上古的荣光”!

            1640年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二四开本”正式出版,一年以后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第一部第一版在马德里出版,这是发生在17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两件大事。一个疯颠可笑的骑士,一个单纯的复仇英雄,成了人类共同精神命题的两大典型。英国浪漫派代表柯尔律治在“关于莎士比亚的演讲”中,把哈姆雷特的性格核心规定为“行为的拖延”。在文学家的笔下,哈姆雷特越来越具有了“思想家”“哲学家”的品格;而堂吉诃德作为一个“梦想家”对于精神的渴求,也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

            思想与行动的关系是困扰知识分子的精神命题之一。海涅从“通过毁灭物质来美化精神”的德国知识分子身上,看到了堂吉诃德的影子。鲁讯也反问那些“咸与维新”的知识分子,“你们将黄金时代的出现预约给这些人们的子孙了,但有什么给自己呢?”胡适留美归来,相信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文化入手,自我约束“二十年不谈政治”,朋友们笑谑道:“适之是处女,我们是妓女。”然而不久胡适就大谈政治,参与运作,处女金身立破。想当处女又不甘心,想当妓女又觉可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莫名尴尬和深刻矛盾。

            从韦小宝说到知识分子,从电影演员说到文学形象,从行动说到思想,其实是种一厢情愿、自作多情的文化解读。它注定是自相矛盾、自我解构的:既包含对“行动”必然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包括对于“精神”的摧毁)的不安与恐惧,以及自身应对这些后果负责的负疚与忏悔,又孕含自身既反叛“旧世界”为“旧世界”所不容,又属于“旧世界”将随之而毁灭的悲剧性命运的自省与痛苦。这一切,最终归结为“思想的实现即思想自身以及思想者自身的毁灭”的精神命题。而周星驰为这样的精神命题提供了印证,作出了尝试,并且暗含了大破坏的快意和大建设的渺茫--政治情结,魂兮归来!

            于是,法国五月风暴中,“结构不上街”成了一种玩笑。五四启蒙运动中,大学生游行成了一种历史。现代文明社会中,“中国人说不”成了一句口号。周星驰这个小人说尽了知识分子共同的心事与梦寐,也暴露了精神命题所有的能指与所指,政治情结无意中成了香港电影的一大卖点,而“历史总是在歪打正着中前进”(米兰·昆德拉语)。

            (六)爱情悲剧: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中这是法国启蒙时期代表性人物卢梭发出的一句浩叹。与之相互呼应彼此印照的还有台湾三毛评价香港金庸所说的一句感触:“他写尽了几千年来人类的一个情字。”而“我只不过想研究一下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微妙的感情。”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举重若轻,孰不知“感情是一件很玄的东西”,难以理解也不可说尽。情境之中的人想脱身而出,围城之外的人想破门而入,人永远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平民化的世俗化的男女恩爱愿作鸳鸯不作仙,历经风雨而不悔固然令人欣慰,造化弄人命运多舛为了爱而选择恨正是有情却似无情,宁愿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的爱情悲剧更加令感动。而最人欲哭无泪黯然神伤的却是,“永远只能过那种悲哀的流浪生活”,这已经不仅悲壮,而且更是神圣了。

            《大话西游》给了我们这种悲壮和神圣。这是性情眼光读将出来的。“我们要是在一起多好啊。”“这么想一想不也是挺好的吗?”语言总是那么的软弱无力无聊透顶,比人还要靠不住,比爱情和金钱还要靠不住,那么只好明镜非台拈花微笑了。《离婚了别再来找我》影片很沉重很现实很严肃,却让人止不住的发笑。一种痛痒的想笑。《大话西游》如此轻松如此简单如此搞笑,却让人难以自抑的想哭。一种痛痒的想哭。生之痛痒与爱之痛痒。“人生非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说:“所有对经典的重新阅读都是一种发现,如同第一次阅读。经典是这样一种著作,它不断引生批判它的种种论说的云朵,而又不停的将其摆脱。它永远不会完结它所要叙说的东西。”那么我们就重新阅读吧,再次跟随齐天大圣“本我--自我--超我”的心理历程去作“情天孽海”的“大话西游”。

            唐三藏(罗家英)师徒四人往取西经,途中孙悟空(周星驰)和牛魔王合谋欲吃唐僧肉,并抢走月光宝盒。观音大士出现阻止,并欲将悟空灭掉免为害苍生,唐三藏以命相换。以赎其罪,孙悟空五百年后投胎为山贼大哥至尊宝。至尊宝爱上与蜘蛛精春三十娘(蓝洁瑛)一起前来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白晶晶(莫文蔚)。后来白晶晶自杀身亡,至尊宝借用月光宝盒使时光倒流,穿越时间去救白晶晶。谁知一下子回到五百年前的盘丝洞,遇见紫霞仙子(朱茵),脚板被紫霞烙上三粒痣,变成了孙悟空。至尊宝无意中拔出了紫霞的紫青宝剑,紫霞遂向他说出意中人是他。但至尊宝拒不承认自己是孙悟空,仍然寻找着五百年前给他负心抛弃的白晶晶,甚至狠心放弃紫霞对他的一片真情挚爱。经过一番变故,至尊宝和菩提大祖回到盘丝洞,找到白晶晶却发现这是一场错爱,至尊宝方知最爱是紫霞。其时蜘蛛精追到,至尊宝肉身死去,回复到孙悟空的真身,也换来了人生的领悟。于是他皈依佛教,放弃了对紫霞的爱,战胜了牛魔王,踏上护送唐僧西去取经之路。

            就在至尊宝弃绝红尘,带上金箍之时,他说了一段爱情圣经:“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也许《大话西游》不算周星驰最为成功的片子,但在大学生的圈子里却最有魅力。“搞笑只是周星星的方式,他要表达另一种东西。”“《大话西游》和《西游记》没什么关系,只是假托里面的人物叙述另外一个故事。”这种性情解读,只能发生在尚未面临大抉择和大扬弃的大学生身上。

            《后西游记》里说,顽皮也要顽皮,结果也须结果。这是最为恰当的写照,再怎么妄言断臂,虚说脔身,诵经拜谶,装佛造像,终究得还原一个自由自在身。套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唐僧是“超我”,孙悟空是“本我”,代表“人性的绝对自由”,追求生命的无限、行为的无限和自我的无限,最终超越自我,修炼成佛。影片中有一段真实而残酷的生死离别,执手泪眼,我佛如来若真“太上忘情”,看破红尘,他就不会普渡众生了。

            (七)有话好好说

            以下的对话和镜头都出自周星驰电影中的经典片段,相信每个人都会耳熟能详过目不忘的。周星驰的魅力就在于他说了一些让人怦然心动和醍醐灌顶的对话,搞笑片的深刻也在于制作了一些出其不意而又恍然大悟的镜头。这些对话和镜头当然值得社会解读、娱乐解读、商业解读和性情解读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经典到了最后也就只剩下了怀旧。笔者颇费一番功夫,搜而集之,提而炼之,点而评之,广而告之矣。

            1.二当家:帮主,我听说中了七伤拳,首先是变斗鸡眼,然后耳朵失聪听不到声音,最后声线失控说话全部都走音,最后五脏六腑爆炸,然后就死定了!帮主  ,你的斗鸡眼很严重吗?

            至尊宝:谁说我斗鸡眼?我只是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以改变我以往对事物的看法,干吗?造谣我不行了,想抢我的位子?

            点评:深圳特区报主编解释其报业大楼的“报眼”,称“搞新闻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此段对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2.(孙悟空趁乱溜走,却看见刚才被“打死”的瞎子等人也在逃命……)

            至尊宝:喂,瞎子,你不是死了吗?

            瞎子:我们刚刚是装死的!

            至尊宝:I服了You!

            点评:掺夹香港俚语,一是出自青少年之口,一是蛊惑全社会之心,新奇而乱离的语言说出了香港"后殖民地文化"的性质。

            3.(至尊宝无意间从地下挖出可以利用月亮光华穿梭时空的月光宝盒,突然一股神秘的力量将至尊宝引到了水帘洞。至尊宝在洞中找到一幅图画,图画自行点燃飘在半空。)

            画外音:孙悟空,你当年罪恶滔天,希望你今生会大彻大悟,痛改前非!

            至尊宝:谁在说话?

            画外音:五百年前你师傅唐三藏为了赎你一命,牺牲了他自己,玉皇大帝特意安排你五百年后重投人间,希望你能学你师傅一样舍己为人,把你过去的一切罪孽洗清,只要你肯自愿带上金刚圈,肯改过自新,就可以变回法力无边的齐天大圣,到时候你就要负起取西经的重任,把历史重改,不过从此人间一切与你无关,再不能有半点情欲半点留恋,要全心皈依我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