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梆子井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梆子井

第四十三章

书籍名:《梆子井》    作者:步涛


        我在后院反复地演练,终于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一米七四,这是上次运动会,刘继昌创造的最高记录!他的个子没有我高,但却轻捷得象燕子,我能否超越他呢?我望了一眼那颤动的绳子,发现这并不是我的真实成绩:绳子弯弯的,就象一根倒置的抛物线。于是,我将它拽直绷紧,又将两端牢牢系死。然后回复到起始位置,再次向它冲去!

        我反复做着冲刺的动作,脚伸出去又收回来。那根绳子与前完全不同了,绷得直直的,仿佛正在向我挑战。我觉得,它就是刘继昌,正站在那儿对我说“你能过去吗?”于是,我调正了一下心态、就向它冲去,接近绳子的一刹那我闭上了眼睛。

        绳子似乎绊了我一下,只听一声沉闷的声响,我终于跃了过去!但是情形非常狼狈:左颊紧抵着地面,左臂又压在身下,仿佛那里有个宝贝似的。再看那根绳子,也在那里剧烈的抖动。蓦地,我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左手腕有点爆起,这一定是软组织挫伤,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形。我背上书包,告别奶奶,上学去了。“放了学早点回来,你舅今天也回来,我给你们做哨子面吃。”哨子面也已经久违了!自从郭震安打死人后,奶奶再也不让我去买菜了,因而饭桌上也少了那些黄的绿的。现在奶奶说的哨子面,无非是后院的韭菜熟了!但是,我已经不想再吃哨子面了,我的左手腕火辣辣地疼痛——我感到这次非同寻常!

        这节是桂老师的数学课。“同学们请看,这根抛物线是倒竖着的……”这不就是那根绳子吗?“你又在看课外书?”桂老师下了讲台,站到了我的面前。以前她总是不声不响地来到我身边,有时这样问一下,有时就干脆伸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可是这次,她却俯下身端详着我。我的额头滴着大颗的汗珠,那脸色也一定不会好看!

        我和她来到医院,左臂骨折!真没有想到,本想强身,却落得如此下场!手臂箍了厚厚的石膏,吊在脖子上,象《红灯记》上的王连举一样被“押”了回来。

        “这是咋搞的!”奶奶放下擀杖奔出厨房、仔细打量着我的胳膊。“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呀?”“走的时候胳膊已经断了,是上课的时候我发现的。”舅舅问我:“你是怎么把胳膊搞断的?”我说了过程,他去后院看了后回来说:“你怎么连一点物理知识也没有呢?跳高的绳子都是活的,你却系个死的,怎能不摔断胳膊。在学校老师是怎么教你的?”我甚为羞惭,桂老师也一声不吭地走了。

        奶奶对舅舅说:“娃都把胳膊摔断了,你还说啥呢。”晚上,她把我揽在怀里,轻轻地对我说:“你要受不住,就喊两声吧。”这算什么!那年我被四知村那个黑娃打得满地乱滚也没有吭一声,而且从此,意志越来越坚强,性格也越来越内向。我认为,哭和喊都是软弱的表现,只有把仇恨深深地埋在心底,才是强者的风范!这次也一样,我虽然不能参加运动会,但我的意志无疑得到了一次锤炼。我相信,我能搏击未来的风浪!

        我不能再去学校了,也无缘目睹运动会那壮观的场面,但是彭敏敏却带着书本来给我补课了。虽然没有什么可补的,即使不去也上不了几堂课,可是彭敏敏还是一丝不苟地给我补着,仿佛我落下了什么重要的内容。“是桂老师派我来的。”我不明白,桂老师不派,你就不能来吗?“你是学习委员,同学因病不能上课,你自然应该来补?”“照你这么说,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了?”“你认为呢?”“我不知道,反正是桂老师让我来的。”说完她的脸有点红。“行了,不说了。现在开始补课。”我打开书,翻到了那最令人头疼的抛物线一章。实际上我需要补的,也就是数学和化学。至于物理,这次摔断胳膊,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于是把书认真看了一遍,又在舅舅的辅导下融会贯通。“所以现在,”我说:“我的物理水平不在你之下,只是数学和化学有点差,要不……”“又海阔天空了?”“不是吹,你可以考我。”她问了几个物理方面的问题,我一一回答了。“看来还是有长进!”“可不。这是现在,要放以前,我就去考大学了。”“考大学谁不想呢!”她显出神往的样子。“可是现在不允许呀?”“我说的是以前,又不是现在。”“讨厌,说以前干什么!”“不就说说呗。”

        接着,我问了她一个非常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彭敏敏,你说现在学数理化还有什么用呢?”“怎么没有用呢,你没有学好物理不是把胳膊摔断了吗?”“可俺舅说,那是一个常识问题。”“常识你都不懂,还说什么呢?”我无言以对。对于“读书无用论”学校和社会上也经常批判,但展示给我们的前途却是读书无用!学数理化吧,无用。不学吧,又是一个科盲。事情也就是这样矛盾!最后她说:“我们学的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学那么多有什么用?”“要按以前考大学的标准,我们学这些根本就……唉,我怎么也说起以前了!”“就是没用吧?”“呸,钻进你的圈套了!”

        第一次补课就这样结束了。她说好了,明天这时候再来。真没有想到,不去学校了还能天天见到她,而且远比学校时要亲密多了:补课时她坐在我的身边,我完全可以感到那温馨的气息,她的鬓发轻拂着我的面颊,我觉得那就是天使的羽毛,我跟着她飞呀飞呀,飞到一个谁也想象不到的地方!奶奶说:“我觉得这娃不错,你就跟这娃好好的,将来……”“奶,你胡说什么呢,她是来给我补课的!”“我说的是将来,又不是现在。”

        明天她来我一定要谈一些带有决定意味的话题,内容当然是涉及我们未来的,但是要婉转一些、含蓄一些,总之,一切都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中!实际上,彭敏敏来补课,说的第一句话并不是补课,而是说:“你家的房子不错。”“怎么一来就说房子呢?”“房子是给我的第一印象,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难道我这个人就没有引起你的注意?”她莞尔一笑:“你这个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什么特别?”也就是,况且现在还吊着一只胳膊。“不过你要不来,咱们可就见不着了。”于是她就说了“是桂老师让我来的。”总之她给我的感觉,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奶奶让我们单独在一个房子里,于是我们就可以说一些我们之间的事情,但是除了补课又能说什么呢?“彭敏敏,你说我们毕业了能去哪儿呢?”“上山下乡呀。”“你怕上山下乡吗?”“不怕,你怕吗?”“我才不怕呢!毕业了我第一个报名上山下乡,你报吗?”“当然报了。”“那咱们一起报名,到一个地方下乡去!”“那不成了牛郎织女了?”“怎么会是牛郎织女呢?”“你耕地我做饭,不是牛郎织女是什么?”“那有什么不好?”“不好。”她的脸微微红了。接着,我就向她解释“牛郎织女”的真正含义,并说只要我们一起下乡就天天在一起,就不是什么牛郎织女……但牛郎织女又具有那方面的含义!我发现,我对她的那朦朦胧胧的感觉、已经渐渐转化成了一种爱意!我试图把这种爱向可能的方向转化,但目前也仅限于去广阔天地。我想象着我们一起去某个地方插队三年,然后一起回城、一起工作……我想的很多很多,唯独没有想到的是,我们最终真的成了牛郎织女,但又近在咫尺。这当然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彭敏敏听了我的建议后,莞尔一笑,也说:“那都是以后的事情,暂且不提。”“怎么是以后的事情呢,这不马上……”唉,时光过到这个时候,同学处到这个份上,才觉得中学时代实际很短,并且又是一个缩短了的中学!谁知道以后的日子是什么样呢?“彭敏敏,我觉得中学时代挺美好的。”“桂老师早就说过,‘今后你们不管到哪儿,都会觉得这段时光是最美好的。’可是以前怎么就没有感到呢?”是的,以前没有感到,现在感到了,却要过去了。过得就象一阵风,象一场梦!我问:“你也颇有同感了?”“那当然了,中学时代无忧无虑的,今后怕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日子了。”今后不再会有这样的日子了,这是无疑的!就是现在她和我面对面地坐着、为我补课、和我互吐衷肠的日子也决不会再有了,也将永远地成为过去。由此,我才感到了它的可贵,才更加珍惜这份情感!

        东边墙上那一方淡黄渐渐地暗了下去,这一天的补课又要结束了。走的时候她回眸一笑,不知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二人在一起,有时不免要涉及第三者。这天她来把张文庆说了半天。“没想到张文庆平时说的那么好听,到关键时刻就又成了另一套。华而不实,表里不一,我最瞧不起这种人了!”原来班里要参加文艺会演,桂老师希望张文庆协助她搞好这项活动,谁知张文庆却一推六二五,说他要准备毕业考试,顾不上这些。说起来,离毕业也没有多长时间了。凄风苦雨的日子已经过去,天又进入到那种阴晦的、刮着冷风的、萧索而肃杀的冬季了。期末,自然会有一场例行的毕业考试,尽管没有学到什么,但就所学的东西你又掌握得怎么样呢。学校毕竟是学校,不然老师和学生们干什么呢?然而最近,桂老师却在忙一件与她的主业完全无关的事情。连里要举行文艺会演,作为我们向学校奉献的毕业礼物。不管是指导员林老师,还是各班的班主任、班干部,都对此事高度的重视。林老师甚至说,“文艺会演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各班的声誉,关系到毕业班留给学校的印象!”薛校长又把它扩而广之,形成为全校规模的文艺会演,即是我们连向学校的毕业礼物,也是各连向我们毕业班的临别馈赠。于是,全校上下,除张文庆外,几乎无一人不对此寄予莫大的关注,几乎无一人不翘首以盼。

        然而桂老师着急的是,究竟拿出个什么节目呢?样板戏,早已为大家厌腻,而且林老师一再说:“节目必须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什么样的节目能够达到这个要求呢?桂老师找张文庆商量。“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张文庆念叨着这八个字说:“这样的节目难编,现成的没有,得费一番功夫。”可是当桂老师把这个重任委于他时,“我不行,我在这方面是个低能儿,你还是另请高明吧。”通过这件事,桂老师也把张文庆看透了:平时说的天花乱坠,用他的时候早溜之大吉了!倒是彭敏敏理解桂老师的苦衷,与她分忧担愁,但又爱莫能助,徒然陪着桂老师哀叹。至于张文庆,平时对班上的事也很热情,这次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呢?原来他正在为毕业后的出路做着工作,虽然毕业去向是上山下乡,但今年年底会有一次例行的征兵。李大军早在上个学期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和吴教官几乎成了忘年交,因而心中有数、不急不慌。张文庆这个时候托关系寻门路,真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但比起李大军虽然晚了点,相比大多数同学却正当其时。你比方我吧,现在正在想着和彭敏敏一起下乡的事情,压根儿就没有考虑什么参军!不过今天她显然对此不感兴趣,总是阴沉着脸、唉声叹气,甚至给我补课也没有心思,仿佛她来就是对我叹气的。

        “你怎么心事重重的,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能高兴吗?学校要举行文艺会演,桂老师不知出个什么节目,都要急疯了。”“有什么急的,拿一段样板戏上去唱唱不就完了。”“不告诉你林老师要求独树一帜吗?”“马上就要毕业了,树那个帜有什么用?”“我们是要毕业了,可桂老师……唉,我现在看着桂老师的样子就难受。”“桂老师是什么样子我看不到,你现在的样子我看着倒挺难受的。”“说我干什么,还是想想怎么帮桂老师渡过这一关。”说起来,桂老师也的确是一个好老师。虽然教学上有点欠缺,(实际上还是我们的底子太差。)但在对人对事上,尤其在对班上学生上,却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就说这次她为我看病吧,把我及时带到医院又自己掏腰包,我一直想着今后怎么来报答她。最近我对数学也认真起来,我觉得如果还象以前那样,不仅对不起桂老师,连彭敏敏的这份苦心也会枉费了,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要报答她们也只有等到以后了,而目前我能做的也就是想想怎么帮桂老师渡过这一关。

        “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我也念叨着这八个字说:“什么样的节目能达到这种要求呢?”“你认为演什么节目能行?”我从她的目光中看到了一丝期待!“什么节目也不行。大家爱看的不让演,不爱看的又整天演!”“总归样板戏现在是没人看了。”可是前院却正在唱着:“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最近,办事处给每个院子都安装了一个广播,说*以前实行的是愚民政策,现在必须让老百姓关心国家大事。于是院子里就整天有一个人说话,说完就没完没了地唱,而唱的又全是样板戏。

        “烦死了!”彭敏敏捂着耳朵说:“整天唱样板戏!”“是你的心情不好吧?”“心情不好是一方面,样板戏烦也是一方面,两者加一起了!”我望着她,笑道:“心情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开玩笑,说说怎么帮桂老师渡过这一关吧?”“你编个节目出来,桂老师不就脱离苦海了。”“你怎么不编呢?哎呀,就是你了!”她象发现了什么似的望着我说:“真是的,以前怎么没有想到呢!你的文学水平好,编个话剧什么的不成问题。”“你怎么知道不成问题呢?我压根儿就没有编过什么话剧!”“你如果编还是可以编出来的。要不,咱们一块编吧。”一块编,这倒是我挺感兴趣的!就这样,她硬是把补课变成了编剧本。

        但是编个什么剧本呢,也就是说采用什么题材呢?曹老师经常说,作文要写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我们身边又发生了那些事情呢?学工、学农、学军,这些没有什么可写的,即使写出来了也无人爱看。正如*前二年搞的那一套一样:越是你大肆宣扬的人们却越不买你的帐,倒是一些阳光下的“罪恶”挺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按照这个思路,我觉得“郭震安事件”具有警示意义: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竟然打死了人!其直接原因是买菜,间接原因似乎还很多很多,除了薛校长说的缺乏思想改造外,还有诸多客观的因素!总之,将这个事件搬上舞台无疑有教育意义,也似乎能达到“独树一帜”的要求,我将这个想法对彭敏敏说了。

        “对,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能够做到别出心裁、独出一帜!看,怎么样,我说你能行吧?”她的眸子一亮,露出十二分的惊喜来。“行什么,这不过是我的想法,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还难说呢?”“怎么得不到呢?我首先认可了,我相信桂老师也会认可!只要你编就准能编出来,而且经你这一说,我觉得剧本已经成形了!”“还只是个设想,成什么形呢?”但是她仍然说,只要我编就准能编出来。她为什么对我这么有信心呢?也许是……“我觉得这个节目肯定能引起轰动!”“轰什么动呢,”我不以为然:“还是说说剧本怎么写吧?”“不就是郭震安事件吗,你照原样写出来不就行了?”我想了想,那是不行的:莫非真要把郭震安写成一个小霸王,到处打人,最后打死了人吗?须知,这毕竟是社会的阴暗面,不易大肆宣扬的!那么,究竟把郭震安写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想起前两天看过一本文艺理论的书,说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允许一定的想象和夸张。那么,是否把郭震安写成一个单纯的少年呢——他本来不就是一个少年吗?按照这个思路推论下去,郭震安就不是凶犯了,但他又确确实实是凶犯,是判了二十年徒刑的凶犯,那么又是谁使他成为凶犯的呢,他杀人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彭敏敏说:“郭震安不是杀人,是失手打死了人。”“他又为什么会失手打死了人呢?”我沉吟道,象是自问又象是问她,她却茫然地摇了摇头,用不解的目光看了我好半天。最后说:“薛校长不是说,忽视了思想改造吗?”“忽视了思想改造是一方面,我总觉得,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彭敏敏不理解,我也不理解,于是只能暂定为,郭震安忽视思想改造成了凶犯,但我还是觉得牵强,不能充分说明问题。最后彭敏敏走了,让我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想,并说我已经进入创作状态了。

        她一走,我的思绪更是一团糟!“郭震安怎么会成为凶犯的呢?”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怎么也找不到合理的答案!郭震安不可能是凶犯,但又的确是凶犯,这二者是怎么在一个人、在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身上有机地统一起来的呢?郭震安是凶犯,但又不是凶犯!这颇似证一道费解的几何题,老是用结果来说明结果,结果却总也说不出——我完全陷入到一个怪圈之中!

        结果第二天彭敏敏来了问我:“剧本构思得怎么样了?”“毫无进展。不找出郭震安成为凶犯的原因,这个剧本就没法写!”“就按薛校长给他下的结论写呗。”“那就把郭震安写成凶犯了!”“他本来就是凶犯呗。”“本来他不是凶犯,他是一个少年,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少年!”彭敏敏不顾我嘶声大喊说道:“可他最后成为了凶犯呗。”“最后成为了,可他本来不是,本来他只是一个中学生,懂吗?”“你怎么老爱钻牛角,就按薛校长下的结论写不就完了。”“我就是爱钻牛角又怎么了?下的什么狗屁结论吗,根本就不能说明问题!”“你今天这是怎么了,谁惹你了?”“谁也没惹我,我是和自己过不去!”“也就是,你干吗和自己过不去呢?要不,咱们还是复课吧,不提剧本的事了。”她平和地坐下来,翻开书,又准备给我讲那些抛物线和双曲线。她的态度令我感到深深的歉疚,我怎么能向她发脾气呢?我总觉得,促使郭震安犯罪的原因就在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的的确确存在着!因而我憎恨周围的一切,甚至觉得这一切有一天也会促使我犯罪!正象彭敏敏所说,郭震安是失手打死了人——他,身不由己!

        但是在她面前我却象个孩子,尽情发泄我的不满和怨愤。她是我的什么人呢,我有什么资格这么做呢?“对不起,我今天情绪不稳定,不应该向你发火。”“不,是我错了,郭震安本来也就不是凶犯。”我激动不已,竟然抓住了她的手!她静静地看着我,什么也没有说,神态之安祥就象蒙娜丽莎现世。“对不起、对不起……”我慌不迭地说:“我又不能自控了。”我松开手,不好意思地转过脸去,自然是为了掩饰我的失态,可她却分明笑了一下,一定是低着头用手抵住嘴、微微地不露声色地笑了一下,那神态也是动人的!

        “本来郭震安事件也可以不写,写别的事情。”我转过脸来却说了这么一句摸不着头脑的话。“不,就写郭震安事件!”她态度坚决地说:“这个事件很有典型意义。你想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却发生了这样的事,谁不为之痛心呢?老师、同学,郭震安的家长,还有那个孩子的家长,都为这件事感到震惊!一个十六岁的学生,打死了十三岁的学生,这在学校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可是,都让我们碰着了,你说,典型不典型?”经她一说,我终于下定了写“郭震安事件”的决心!

        “可是,我还是不愿把他写成罪犯?”“那就不写成罪犯好了。”“那又写成什么样呢?”“你愿意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吧。”“你怎么这么迁就我呢,就没有一点你自己的观点?”“我有什么观点呢,我的观点都是别人的观点,我不象你,有思想。”“我有什么思想,连郭震安的犯罪原因也找不出。”“你必须发挥你的才华,把它写出来!”这想必是下了死命令了?“咱们一起把它写出来吧?”“我帮不上你什么忙,在文学方面我是个门外汉。”“你怎么回绝的这么干脆的,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我已经向你道歉了呀?”“我压根儿也没有生你的气,甚至觉得你说的都是对的。”实际上,在写作方面彭敏敏也就是帮不上我什么忙,她是一个理科型的人才,如果还能考大学的话她一定会去考理科,但是只要有她在,我就有那么一股子热情,而且似乎也有点灵感,我觉得这甚至是最主要的!最后她说:“我还是天天到你这里来,至于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就看你的造化了。”造化又是什么呢?可她却嫣然一笑,走了。

        果然,她一走,那股热情马上烟消云散;那点有限的灵感,也象草上的露珠一样,无影无踪!我又回到了那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总归只要她来就有那个剧本,她一走也就没有,似乎她也就是那个剧本了。但是想起她那期望的眼神、那些激励的言语,我还是想了想剧本。唉,谁知道郭震安为什么打死人呢,也许什么也不为,就为了打死人!那么就是神智不正常了,干脆把他写成个狂人算了,就象鲁迅笔下的狂人一样。那也不行,文学形象是要有典型意义的。《狂人日记》里的狂人,虽然是一个特殊环境里的特殊人物,但却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在那个社会里,大部分青年人可以说都是被那种制度吃掉的,肉体的,或者精神的!那么郭震安呢?况且林老师一再说,“郭震安的大脑非常清楚,他知道那种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所以说他失手打死了人我倒不这么认为。虽然表现形式是失手,但却是他长期恶习积累的爆发,是他那种逞强斗狠性格的恶果,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这也就是大部分同学没有犯罪的原因。”大部分同学?我就差点把孙喜风的儿子打死!人人都可能犯罪,正如在那个社会里人人都可能被吃人的制度吃掉一样,只不过还没有吃掉或者没有犯罪罢了。任何事物的促成都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算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又是什么呢?

        薛校长说,“那些古书是促使郭震安犯罪的直接诱因。”我也爱看古书,而且正在看着《水浒》。越看越觉得郭震安的行为不可理解: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是行狭仗义,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郭震安又是什么呢?也许正象林老师所说,是他长期恶习积累的爆发,是他逞强斗狠性格的恶果。对,郭震安就是逞强斗狠,显示他有多么厉害!记得前几年刮的那股武斗风,谁厉害就是谁,谁能叫来一帮人,就可以让谁服服贴贴,从此再也不敢惹他!这二年,随着派别的消失,这股风气渐渐被遏制了,但是那种时尚却仍在流行。邻里间吵架斗嘴,也要看看这家的弟兄有多少,在外面认识什么人没有。如果是一个武大郎式的顺民,那就好,什么想象不到的事情都会找上门来。所以,谁也不想做武大郎,都象做武松、做鲁达!在这样的氛围中,郭震安崇尚暴力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这二年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红仔、大头、四猴,我身边就可以找到很多!就是当年我和三娃子的争斗,也带有一种暴力慑服的性质,只不过我的对手太强大罢了。正如小马在审我时所说的,“和无产阶级****相比,你不过是一个渺小的力量!”而我认为,我根本就算不上一种力量,我渺小得连看也看不见,所以我也只配做一个“武大郎”!可今天看来,我的这种处世之道还是给我带来了“实惠”——我终于没有成为郭震安,而我距他也仅是一步之遥!

        郭震安追求的也就是那种时尚,他要树立的无非是一个逞强斗狠的形象,他要达到的也就是那种人人都怕的效果!这种形像和效果能带来什么利益呢?如果仅仅是一种时尚和心理的满足,会有那么多人崇尚吗?当然不会。菜市场门口排着长长的队,郭震安、红仔之流来了,于是人们纷纷让道;他们大摇大摆地站在队前买菜,没有人说什么,厉害,惹不起!而他们望着人们畏惧的面孔,心理上就得到了莫大的满足。所以,郭震安并不是什么“狂人”,正如林老师所说,“他的头脑非常清楚……”我现在觉得林老师的话有一半还是对的,郭震安打死人就是他长期恶习积累的爆发,就是他逞强斗狠性格产生的恶果!问题是,他为什要逞强斗狠呢?

        郭震安既然不是什么“狂人”,就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就具有典型性,他的逞强斗狠也可以说是典型环境造就的典型性格。真正说起来,他倒有点象阿Q,一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阿Q!最后的结局竟然也与阿Q几乎一样,虽然没有被枪毙,却也被无产阶级****的铁拳砸得又聋又哑——尽管是梦中的景象,我想实际情形也无二!

        朦朦胧胧的,我似乎找到了郭震安犯罪的原因,但是却不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