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第64章

书籍名:《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作者:


                                    

            第十二章  胡雪岩的泰然之要

            胡雪岩认为: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沉住气,达到泰然处之而不乱的境界。胡雪岩的这种境界来自于他的对己泰然,对事泰然。对己泰然是充分相信自己,勇什么时候都能不放弃对自己的信心。对事泰然就是自己的自信,来事泰然就是勇于决断,对于事情的结果拿得起,放得下。处事泰然造就了胡雪岩这个

        "一等一"的成功商人。

            谋大事须有大自信

            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仅不输,吃过、用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过来。--胡雪岩

            一个希望获得大成功的人,必须有大自信。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般的理解,也就是一事的成败虽在人的谋划,但最终还是取决于成事的条件,甚至是人力难及的命定之数。这句成语,多少透露出中国人对于事功成败不无悲观色彩的宿命理解。胡雪岩把这句成语彻底改过,变成了"立志在我,成事在人。应该说,也正是这一改,让我们看到胡,即自信。

            胡雪岩确实有一种超平寻常的大自信。

            比如他创办阜康钱庄,从外部环境来说,当时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而且太平天国活动的主要区域,也正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东南一带。而当时国内的金融业主范围,还是在商界的影响,都远逊于山西票号。

            从自身条件看,胡雪岩此时除了在钱庄学徒的经验外,实际上是一无所有。但他踏入商界之初第一件为自己考虑的事情就是创办自己的钱庄--即使此时还是两手空空,也要热热闹闹先把招牌打出去。此时的胡雪岩所凭据的也就是他的那份大自信。他相信就凭自己钱庄学徒的经验,凭自己对于世事人情的了解,凭自己精到的眼光和过人的手腕,当然也凭借已人官场可做靠山的王有龄的帮助,他足以支撑起一个第一流的、可以与山西票号分庭抗礼的钱庄。就凭着这股子自信,他的阜康钱庄说办就办起来了。

            再比如在他的生意面临全面倒闭的最危急的时刻,他也决不肯做坑害客户隐匿私产"拆烂污"的事情。他相信自己虽败不倒。用他的话说,是要输得起,"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仅不输,吃过、用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过来。"这更是一种能成大事者的大自信!

            要想成为一个有大成就的人必须有这样的大自信。

            当然,我们并不能以为只要有了自信就一定能够成功,有大自信就必定有大成功。能不能真正获得成功,确实还需要许多方面的条件,比如主体是否真正具备能成就大功的能力,比如是否具备某种必不可少的成就一番事业的客观情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利、天时或时势、机遇。但是,不可否认,有没有相信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自信,无论如何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古往今来,凡是想成大事、能成大事者,都有大自信,所谓"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所谓"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所谓"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这些名言展示的都是有大成就者的豪迈胸怀。

        第130节:第十二章  胡雪岩的泰然之要(2)

            常言道,自信方能自强。能自信,才能有知难而进的斗士勇气,才能有临渊不惊、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说到底,一个人的自信心,实际上是他能为某个高远的人生目标发愤忘食、奋力拼搏的内在支撑。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胡雪岩当初没有我们已经看到的那份自信,他也许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也能开钱庄,那他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巨大的成功呢?

            要有立志在我、谋事在我、事在人为因而成事也在我的自信。有大自信才会有大志向,才可能有大成功。这是一个方面。与此相联系的,除立志自信之外,还要有认准方向就不避艰难、锲而不舍地干下去的决心和毅力。换句话说,也就是做事要有恒心,要有韧性。任何事要么不做,看准了,决定做而且开始做了,就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这也是一个渴望有大成功的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胡雪岩就特别看重这一点。

            太平军攻占杭州,杭州城里什么都变过了,唯有更夫老周没变,无论杭州被太平军攻占之前,还是被太平军占领期间,抑或是最后被朝廷收复,更夫老周都是每夜按时打更,从没有间断过一天。更夫老周让胡雪岩在战乱刚过重返故里的第一夜,就听到了"笃,笃,镗!笃,笃,镗"的梆锣之声,久历战乱,刚刚平复,还都是兵荒马乱的样子,这"笃,笃,镗!笃,笃,镗"的太平时世的声音,带给人的无疑是一种安定、恬适、振奋,使胡雪岩也为之肃然动容。当他了解了老周的情况之后,不禁连声赞叹:"难得!真难得!"且当即决定把老周收到自己的门下,并委以重任,用他的话说,是要"借重"老周,请他来帮自己的忙。在胡雪岩看来,如老周这样,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一本正经做自己的事情的人,就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了不起"的人。他认为,"世界上很多事,本来就用不着有才干的人去做,平常人也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经地去做。能够这样,就是个了不起的人。"

            当然,做生意的确是要有才干的,但是比较而言,脚踏实地、实实在在、锲而不舍地去做,实际上更加重要。道理很简单,立志在人谋事在人成事在人最终还是事在人为。在于自己能充满自信地一步一步努力去做。成天在那里做黄金梦、做老板梦,成天只是躺在床上谋划如何去赚大钱,却不愿意去品尝创业的艰难和辛酸,或者浅尝辄止遇难即退,尽做些半途而废的事情,要想赚钱也只能是白日做梦。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证之古今,没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不是在艰难困苦中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韧性,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例如很多人都知道香港爱国商人李嘉诚就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穿行于大街小巷推销商品的推销员,"金利来"的老板曾宪梓创业之初也曾不辞辛劳出入于大小商店,为推销自己生产的领带向人陪尽笑脸也尝尽了别人的冷眼。

            对于该干的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干下去的人,确实是了不起的人;而看准了的事,只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就一定有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胡雪岩这里所说的只要肯一本正经去做事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与他经常对自己的雇员说的"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象个样子",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强调不仅要能立志、有自信,还要能真正去踏踏实实地做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这里实际上概括了一个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了不起的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诀。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他个人的心理素质来说,自信总是必不可少的。其实,一个商人具有的所谓自立门户的意识,开疆拓土的气魄,乃至敢于刀头舔血的胆量,都源自他的自信,坚信自己能够凭着自己的能力自立起自己的门户,开拓出一片自己的疆土的自信。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一个认为自己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他一定会选择一条失败的路走下去。这说法真的是很有些道理的。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必须建立起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的自信。

        第131节:第十二章  胡雪岩的泰然之要(3)

            世上随便什么事,都有两面,这一面占了便宜,那一面吃亏。做生意更是如此,买卖双方,一进一出,天生是敌对的,有时候买进便宜,有时候卖出便宜,涨到差不多了,卖出,跌到差不了,买进。--胡雪岩

            陶朱公是先秦著名的大商人。凡"富者皆称陶朱公",表明他是被作为大商人的典范看待的。在先秦以来的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中,陶朱公的名字一直被商人艳羡和称道。直到近代社会,在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人们中仍然流传着"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的说法,可见陶朱公在商人心目中的地位。

            陶朱公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运用了一套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这就是所谓"计然之策",也即胡雪岩的"手面"、"手法",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被称为"治国之道",讲的是封建国家管理粮食市场的办法,另一部分称为"积著之理",讲的是私人经商致富的学问。

            陶朱公的积著之理有一原则,这就是:"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这一段讲的是货物价格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货物价格与供给量成反比,反之供给过多,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就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