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明正德秘史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大明正德秘史

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三章 军事学院

书籍名:《大明正德秘史》    作者:绕地球一半


                                            “伯安,这就是你训练月余的士兵吗?”朱玉刚定下心神问道。

        王阳明捉摸不透朱玉刚话中的意思,躬身答道:“是,不知道皇上有何意见?”

        “好!”朱玉刚突然大声赞道,把众人都吓了一跳,他激动的说道,“大明朝就需要这样一支听号令、不怕死、讲纪律的军队,如果全国的士兵都能像这支部队,那还怕什么蒙古人啊,他们的骑兵再厉害,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娘生爹养的,朕就不信在这样的士兵面前,他们没有胆怯之意!”

        朱玉刚这番振奋精神的话一出,士兵立刻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玉刚眼望王阳明,眼中尽是鼓励的神色,他说道:“朕今天当众宣布,大明朝的军队都要按照王大人的方法来进行操练,这些士兵就是绝佳的榜样,朕希望花个三至五年的时间,将全国的军队都训练成这样一支视死如归、英勇无比的铁军,到那时进可以守卫国土,出可以击退侵略者,大明的江山可保万万年了!”

        众文武听了纷纷附和朱玉刚的话,于是校场上顿时高歌颂德之声响成一片,王阳明虽然高兴,但他仍旧犹豫道:“皇上,这样的重任,臣一个人是绝对担当不了的,而且臣的年纪也大了,恐怕会辜负皇上的一片期望的。    ”

        朱玉刚一愣,一想也是。    于是沉吟道:“伯安不必担心,朕让容帅也来协助你,他是你的世侄,应该能够很好地领悟你的意思的,另外,古孝天也会来听你调遣的,他的神机营也该整顿一下了。    ”

        王阳明听了朱玉刚的话。忙谢恩,他虽然没有再拒绝。    但是神色之间还有一丝疑虑,朱玉刚看在眼里,不明白他的心思,正要开口询问,一旁一直不吭声地江彬突然插嘴说道:“皇上,微臣知道王大人在担心什么?”

        “哦,那你说是为什么?”朱玉刚转头问道。    他不知道江彬又在打什么歪主意。

        “臣猜测王大人一定是在担心如果古指挥到了他的手下会不听他地号令,因为毕竟古指挥只听皇上一个人的命令的,王大人统军讲究的是一声令下,全军务必要勇往直前,听他号令的,如果古指挥不听的话,他该罚还是不罚呢?”

        朱玉刚心中一动,这个江彬说这话似乎挺有深意的。    他在暗示着什么,当他想从江彬地脸上找出一丝端倪时,却失望了,因为江彬的脸上除了假笑,根本看不出什么来。    再看看王阳明,却显出了一丝慌乱。    朱玉刚感到奇怪,王阳明一向是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的,怎么会这样事态呢?难道是------

        王阳明的一句话使他明白了一切,只听王阳明紧张的说道:“皇上不要听江大人戏言,臣怎么敢指挥古指挥的神机营呢,那是皇上才指挥得的动呀!”

        朱玉刚恍然大悟,原来王阳明毕竟也是一个封建时代的臣子,他再怎么英明,果断。    也会顾及那时候地大忌。    那就是功高震主!他张了张口,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和臣子开门见山的说这些似乎不妥,可是如果就此作罢,又有点不放心。

        “皇上,王大人练兵有方,而且军事改革极有成效,臣建议应该把锦衣卫等禁军也交给他统率,这样他们的战斗力才能更上一个层次!”江彬又说道。

        朱玉刚完全明白了江彬的心思,一是挑拨离间他和王阳明的关系,即使不成功,王阳明也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一个独揽军权,不可大用地印象;二是间接提醒他,王阳明的野心不小。    朱玉刚冷冷的哼了一声,他当然不会理睬江彬的话,但是这番话却像在他心里生了根似的,挥之不去,渐渐地,他真的感到不能轻视江彬的话了,如果自己手下有一个将军手中掌握了大量军权的话,对自己的皇位肯定会产生潜在的危险,虽然他绝对相信王阳明是不会这么做地,但是换了别人呢?他不敢保证。

        这种潜在地隐患在中国历朝历代发生过很多,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天下大乱,根本原因就是地方统治者兵权太重,以至于朝廷无法控制他们,才造成中央薄弱的局面。    朱玉刚当然不会甘心犯这样地错误,但是如果不给武将兵权的话,又如何让他们带好兵呢?他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起来。

        忽然,朱玉刚脑中灵光一闪,他正欲开口说话,王阳明却抢先说道:“皇上,臣有一个建议,不知道皇上以为如何?”

        “哦,快说!”朱玉刚咽下了喉咙口的话,先听听他要说些什么吧。

        “朝廷不如设立一个部门,专门来培养各兵种的军事人才,因为现在虽说军队的人数不在少数,但是杰出的将领却不多,将来如果发生战事,没有能带兵的将领,那么士兵再多也是一盘散沙,而如今朝廷的武官,有实战经验的也不多,说句不客气的话,大多数人只会纸上谈兵,真的要是让他们去了前线,恐怕也是有损无益,而有经验的将领也需要理论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所以臣建议设立这样一个部门是迫在眉睫的事,应该培养他们为皇上效忠,为国家出力的理念,只有拥有了这样思想的军队才是战无不胜的军队!请皇上三思。    ”王阳明说完,长长的舒了口气。

        朱玉刚听了,暗喜,这个王阳明的思想还挺超前的,竟然和自己想到了一块,当然他话中还隐藏了另外一种很深的意思,就是要通过抓住士兵们的思想,从而树立自己作为一个皇帝的绝对统治地位,朱玉刚有点感慨,王阳明说这样的话,分明是在无形的为自己辩解、表白,但是这样的话又不能明说,要表达的不露痕迹,真是难为他了,竟然急中生智说出了这样的话来。

        “皇上,王大人的意思是现在的大明朝兵不像兵,将不像将,要按照他的设想来培养他们,这恐怕有点不妥吧,而且他的这种方法臣实在无法理解。    ”江彬急忙出言反对。

        江彬说这话实际上是在提醒朱玉刚,不能完全照臣子的想法去做,否则的话恐有难以预料的后果。    而王阳明的这种大胆设想也超出了那些文臣的想象范围,当他们看到江彬反对时,也纷纷表态,劝阻朱玉刚不能听取王阳明的建议。

        朱玉刚却自有他的想法,王阳明的话就像一盏指明灯,照亮了他心中的方向,设立军事学院是个培养杰出将领的最好的方法,不仅可以系统、专业的替国家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更可以统一他们的思想,树立他们为国效力的意识,当然在这个时代就是为他这个大明皇帝效力了。    想到这儿,朱玉刚说道:“你们不用再说了,朕认为王大人说的不错,当然也不能完全照他的意思去办,朕自有主意。    ”

        朱玉刚怀着满腔的激动心情回了皇宫,今天去军营,果然不虚此行,不仅看到了王阳明几个月来改革的成效,而且还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这是从王阳明的话中间接得出来的,那就是士兵勇敢,将领善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军权在谁的手里。    如果军权在一些有野心的人手里,那么所谓的改革就适得其反了。

        朱玉刚要想设立军事学院,首先要找到一个能够很好的执行他的教育思想的人,而且这个人还要对他非常忠心,没有一丝的杂念,当然这个不二人选定是王阳明无疑,除了他,实在想不出谁还比他更合适;其次,要有一套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理念,这些东西让他伤透了脑筋,他脑中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具体细节方面却没有一点头绪。

        朱玉刚忽然想到了黄埔军校,这个孙中山当年一手创立的新式军校,正是因为在教育思想、方法上领先于当时其他的军校,所以从它里面出来的学生显得更加优秀,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后来北伐的胜利。    朱玉刚浑身一阵颤抖,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办校的话,那么大明是不是可以成立另外一所黄埔军校啊?不,那时候,黄埔军校还没有呢!朱玉刚暗下决心,就仿照黄埔军校的建校模式,建立一所专门培养中、高级将领的学校,以后军队的各级将领就必须从这所学校里挑选,而且逐步替代原来军队里的将领,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将大明的军队塑造成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至于军事学院的领导者,名义上当然是他自己,但是实际的主持者他决定委任王阳明,其他一些具体的教官,就得从军队里挑出一些有实战经验的将领来担任,还得委任一些在理论方面很强的人,比如说唐伯虎这样的人。    朱玉刚越想越激动,他对几年之后的全新面貌充满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