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碎铁衣

乐读窝 > 杂文随笔 > 碎铁衣

第107章 叛军

书籍名:《碎铁衣》    作者:不道不道寒

  ======================
  入伏后,暑气渐长,袁牧晴几日前便已动身返回御州,二十万大军陆续集结,分为十小营守在柠州的西北侧和西侧,其中后勤军共十万,协同临时征用的民夫沿路分批守于粮道,保证后方辎重运输。
  另一侧,冯翰携维明军借生州地势藏匿,行踪不定,可斥候近日却在维明军的旧营地附近发现行军痕迹,即刻便回身传报。
  消息才传至柠州主营,营帐中就聚起了一片议声。
  主营参将先开口,说:“冯翰等人已被围困生州多时,物资想必消耗严重,此时强攻是最好的时机。”
  话虽如此,但袁牧城身为主将,不得不再谨慎些,便随之补充道:“生州必然要攻,但援助冯翰的那批敌军自荒漠穿行而来,斥候至今未能打探到军情,冯翰如今耐不住暴露踪迹,一来可能当真是物资耗尽逼不得已,二来极有可能是诱伏。”
  何啸接道:“论起对生州的熟悉程度,我们自当是比不过冯翰,万一真是诱伏,到时如果他们的后勤军也一齐上阵,忽略伤兵不计,至少能凑够四万兵力,我们直入生州,必然不能拖着大批辎重,以免影响行军速度,而且还要留够兵力驻守柠州,因此能带的兵力不会太多,得想好万全之策。”
  袁牧城说:“何啸说得对,而且冯翰等人行踪不定,极有可能再逃,所以强攻也需近攻,务必不能打草惊蛇,万全之策必定要想,但我们首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开冯翰的耳目靠近生州。”
  如此一想,大渪尚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柠州,他们未必不能像大渪一样,只需要营中有人熟知生州即可。
  袁牧城随即问道:“归降的维明军现在何处?”
  何啸明白了袁牧城的意思,当即应道:“这个时辰应当是聚在三营用饭。”
  归降的维明军被收在三营,可他们毕竟是与叛国之名牵连,营中多是看不起他们的人,因而平日里给他们分的都是运送物资、修筑营地的体力活,就连吃饭也要排到最末。可一个营地里有小两万人,往往轮到他们时,只剩些残羹冷炙能勉强饱腹,维明军也因此不服,平日只跟着武霄做事。
  今日武霄惯常带着维明军去领粮,干粮到手后一行人便靠坐在草垛边狼吞虎咽,免不了又听到几句闲言碎语。
  “你瞧他们,说不准还是些连冯翰都瞧不上的杂碎,心里指不定多想叛呢,就是没这本事,这叫什么,寄人篱下是吧。”
  星子嘴碎又不知分寸,三营中最讨嫌的就数他这张嘴,旁人有时听得烦就喊他收着唾沫星子,喊着喊着,便也习惯叫他“星子”了。
  “少说两句,看着呢。”
  星子嗤笑一声:“怕什么,里头多少人是从生州俘来的,说白了不就是墙头草一堆。”
  攒了多日的怒气一时绷不住,杨子鸣将手中干粮往嘴里一塞,指着骂道:“你说什么呢,嘴巴放干净点!”
  杨子鸣在都督府时便跟在武霄手底下做事,到生州营后担任千总,平日脾气莽,当时一听武霄要东行,也是想都没想就带着手底下的弟兄一同追随了。
  如今在营中受了多日的委屈,他那暴脾气收敛不得,便鼓着腮帮子捋袖直冲星子走去,只是他一身壮肉着实骇人,走起步来好似都能跟着震几下。
  可才行出几步,他便被人按下了肩膀,杨子鸣回头一看,见阻他那人正是武霄,可他心中不平,便气道:“守备,咱这日子过得算什么,这么多天了,你还能忍?”
  “守备?”星子大声笑了起来,“这群叛来的逃兵还记着自己的旧巢呢!”
  武霄拉回杨子鸣,自行走到星子面前,说:“弟兄们都在一个军营里共事,也算是守规矩的兵,留点口德,谁都有面子。”
  星子却不领情:“我们是正儿八经从阇城来的,维明军算个屁,就是一群叛国的贼孙子,有什么资格教训我?”
  “叛国的事我们半点都没沾过,大伙儿都不容易,往后也要一同上战场,还请这位兄弟向他们道句不是。”
  说话时武霄面无表情,颇有几分威势让人震然,星子说话的气势被压倒了不少,可他转眼又见周侧围来不少人,便强撑着面子硬怼回去:“那真是对不住,老子还就不乐意朝叛来的逃兵低头。”
  “我们不是叛军。”武霄说。
  “怎么,你们还想——”话声忽变为一阵嚎叫,星子的手指被武霄攥在掌中直向手背压去,痛得龇起了牙。
  “松松松——”
  “再说一遍,”武霄狠声道,“我们,不是叛军。”
  “三营的兵平日就是这副德行?热闹看得可还痛快?”
  人头躁动,闻声后一时间齐数往后望去,个个脸色猝然大变,一边道着“将军”,一边行礼往旁退去。
  听到袁牧城的声音,武霄随即松了手,转身行礼。星子来不及喘口大气,急忙跪地道:“将军恕罪!属下……”
  袁牧城甩了脸色,直接打断道:“营中就讲一个忠字,但凡效忠的兵都是大黎的兵,有本事的就提刀上战场把冯翰的人头砍回来,没这本事,窝里能横出点什么名堂!”
  自知惹怒了人,星子将头埋低:“将军息怒,属下知错!”
  袁牧城假笑道:“嘴上说的知错管什么用,有这脾气对自家的弟兄,若上了战场也能秉着这种气势一路杀到萦州,把老子的嘴笑咧了,这将军的位子让给你坐都行。”
  “属下不敢。”
  袁牧城神色一冷,抬声道:“不敢就都听好了,咱营里的兵都是大黎的兵,守的是规矩,听的是军令,再他娘的有人玩厚此薄彼阴阳怪气这套,自己卸了兵甲滚回阇城去!”
  “是!”
  ——
  有袁牧城发话,营中没人再敢嚼舌根,散开后便各行各职。那边千总正清点着维明军的人数下派任务,却突然接到袁牧城发来的令,只得眼巴巴地望着武霄单独往营帐中走去。
  帐中安静,两人对立了半晌,袁牧城才开口道:“你原是生州营参将,后被冯翰降为守备,身侧却仍能带起一批忠兵,我服你。”
  武霄说:“属下如今就是一个后勤军,不敢当。”
  “咱们放下身份聊几句话,怎么样?”
  没待武霄应答,袁牧城自当他默许了,便说道:“我先说,你归顺大黎是出于何种缘由?”
  武霄答:“将军是不是想问,若生州营的主将不是冯翰,我还会不会叛出维明军。”
  袁牧城只是朝人笑了笑,说:“我要听实话。”
  “我自阇城远赴西境,就想名正言顺地回去,哪怕战死沙场,留的也要是忠臣的名,这是刻入骨子的信仰,没法儿改。不过我承认自己是有些胜负心,所以冯翰这人,我不服。”
  武霄本就一腔报国热忱,受冯翰打压后经历多年壮志难酬的苦楚,一颗蠢动的心早就按捺不住了。
  “我给你这个机会。”袁牧城说。
  武霄这才抬眼向他看去,漆黑双目中显然点起了簇簇火光。
  袁牧城一时恍惚,好似见到了数年前的袁牧捷,只要随口提起忠贞报国的理想,眼中就满是跃动的神采,只可惜……
  袁牧城眨眼回过神,继续说道:“你是有能耐忍辱负重,但总不甘愿久居人下,受人冷眼,对吧?在营中多年,你也知道,想让人闭嘴就得先让他们服气,今日我说的那番话他们能记多久不好说,想要摆脱那些难听的骂名,还是得凭你们自己的本事。”
  话里的意思再明了不过,袁牧城想给武霄机会立功,让这些归降的维明军用事实为自己正名——他们是大黎的兵,而且还是一群有用的兵。
  武霄听得明白,当即后撤半步跪地,声音铿然:“今日将军的恩德,武霄铭记于心,只要给我一刀一马,敌军当斩,王土要忠,兄弟们的生路我领头去讨,不服气的嘴脸我亲自去打!”
  “好,”袁牧城凛然道,“生州营主将的位子,就凭你的本事来拿。”
  ——
  念着江时卿畏热,袁牧城走前便吩咐过靖平王府,过了小暑就以他的名义从工部领些冰块,定期往江宅送去,如今入伏天气更热,宅子里的人就靠这些送来的冰块消暑降温。
  江时卿一天多时都是躺在榻上养着身子,可他偏还贪凉,几次三番把自己屋里的冰抱到榻侧,就对着那水盆直往自己身上扇风。
  这日易沁尘来谈事时,他便就这么摇着蒲扇,造出的凉风一扇开,屋里闷的热气也算被抵开了不少。
  “近来御州可有什么消息?”江时卿问。
  一听御州,易沁尘脸色凝重,说:“不太乐观。虽说入伏后御州便不落雨了,连着几天的烈日过后,刚巧又遇上岙州东侧久旱,工部便派人随岙州民夫一同到卞吾江下游凿道引水,开斗门泄洪,江水水位下降,也算缓了些御州的涝灾,但粮田受损严重,御州营所囤军粮大半都用以赈济,再有西侧大渪陆续集结军队于萦州备战,巴狼部观望多时,瞄准时机便南下跨过边境宣战。”
  江时卿摇扇的心思全无,又问:“如今可是由靖平王领兵应战?”
  “是了,但因御州涝灾和西境战事,巴狼部认准御州营军需不足,想拉长战线拖垮暄和军,只听说,灾民缺粮时便向御州营讨要,如今暄和军怕是要到弹尽粮绝的地步了。”
  江时卿不自主地蹙起眉,道:“户部没有拨粮赈灾吗,况且御州粮仓损毁,暄和军所需粮草应当也能先从岙州官仓拨去才是,何至于此?”
  易沁尘说:“粮是照常在拨,但运到御州时还剩多少就难说了,至于军粮,说是粮道遭毁,绕路运粮得不偿失,只能等粮道修好再运,不过近日卞吾江水位应当能稳下了,到时行水路北上运粮也快。”
  一旦暄和军断粮,兵力大减,莫说没了御州营这层保护障,巴狼部直接南下便可侵占御州,到时首当其冲的就是袁家。
  若是袁家出了事,袁牧城怎么办。
  江时卿心头渐渐发沉,转而对易沁尘说:“沁尘,烦请你手下弟兄替我传个信到鹤谷,让孟夏将我存在他那处的银票尽数兑成银子,购粮走水路运到御州营,越快越好。”
  易沁尘点头:“刚巧,那边也才传信过来,正好可以把这消息一同带过去。”
  “说的什么事?”
  “谒门庄庄主已动身北上游说乌森部,走前赠粮两千余石,由季冬姑娘领人分批从卞吾江东侧的双昙山跨江运往西侧的御州营。”
  两千石粮食勉强能再拖几天,再加上江时卿这些年攒的银钱也不少,只要孟夏够快,助御州营撑到军粮送达时应当不是问题,只是不知刘昭烨到乌森部是想做什么。
  江时卿还在想着,絮果自门外跑来,急匆匆地叫道:“主子!”
  江时卿被唤回神,就见絮果跑出一头热汗,便捡起手边的帕子递过去。
  “不是让你盯着人吗,怎么回来了?”
  絮果抹了热汗,说:“方才我听到了点消息,想着应当快些同你说就赶回来了,主子放心,那旁林颂替我盯着呢。”
  “什么消息?”江时卿摇着手中蒲扇,往他那旁扇了些风。
  絮果觉出凉,直接坐在他榻侧,蘸了些凉水敷在手背上,说:“我这耳朵灵得很,听见许弋煦身侧那个死士同他说,先太子坠江当年,出逃的五名牧马军早已被宋秉灭口,物证也寻不到了。”
  听絮果提起宋秉,易沁尘接道:“对了,我也正想同你说,前些日子颜有迁往许府去了好几趟,如今宋秉失势,颜有迁定然不敢与许弋煦再断交,你自当要谨慎些了。”
  江时卿沉默少顷,说道:“沁尘,近日还需再麻烦你一件事。”
  “何事?”
  “保住宋秉。”
  絮果不解道:“可主子不是才对付完他吗?”
  “是这么回事,但如今宋秉必须要保,”江时卿说,“原先许弋煦不在意颜氏的看法与我来往,是以为自己能把握住先太子坠江的证据击溃颜氏,可如今得知证据难寻,宋秉便成了坠江案唯一的人证,颜有迁不计前嫌多次寻到许府,想必是要托他将宋秉这枚弃子彻底除去,如此一来,坠江案可永沉水底,就算被人翻起,他也大可让宋秉一人担下所有罪过,到时只怕颜氏没了软肋,早晚东山再起。
  “只是颜有迁不知,许弋煦这人野心勃勃,追求的是权倾朝野,所以在他知晓宋秉与坠江案的关联后,断然不会轻易杀害宋秉,但宋秉不能落到许弋煦手中。”
  许弋煦这人太危险。在他知道姜瑜和江时卿之间的关系,又称江时卿一声副庄主时,便很有可能得知庄主就是刘昭烨,也就自然而然能猜到他们想查坠江案的念头,所以宋秉一旦被他握在手中,不仅可用来击垮颜氏,还能当做威胁江时卿和谒门庄的另一个把柄,最主要的是,他想当权臣,就一定容不得刘昭烨和姜瑜,甚至还有袁牧城。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江时卿抬眼望去,见林颂进门报信:“公子,许弋煦动身来江宅了,约莫过会儿就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