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暴发户的原配重生了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暴发户的原配重生了

第240章 盘下大饭店

书籍名:《暴发户的原配重生了》    作者:靓野

  开店就要选址,邱菊为了让孙丽芳“亏少点,”联系了以前开出租车的朋友。
  跟了几天车,研究他们的路线跟圈子——
  开车的人都有自己的消费习惯。
  连续跟了几天后,邱菊把看中的几个适合开店的地方圈起来,拿回去细细分析。
  她是把这项工作当成终生事业在干了。
  为了女儿的将来,自己是要辛苦点。
  汤小燕只是傻,但举止什么的,都被邱菊教的很好,生活基本能自理。
  赶巧这几天也是周心雅放假,邱菊就把女儿放在了孙丽芳家。
  周心雅本来“带孩子”就很有一套,现在牵着比她高一倍的汤小燕下楼玩,带她吃饭玩耍,毫不费力还会被妈妈夸奖——
  某个小姑娘乐此不疲。
  她还没试过跟大孩子玩呢。
  汤小燕的智商也就六七岁,两人倒是能玩到一起。
  有了新朋友,周心雅也不孤单了——
  她正愁放假没人陪,该怎么办呢。
  汤小燕虽然是喜憨儿,但也有自己的特长,还是碾压周心雅的那种。
  画画的技术简直是两个层级。
  汤小燕给周心雅画了彩铅自画像,描绘的栩栩如生,就跟照片一样。
  单这点,就足以让周心雅折服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么一对比,自己画的棒棒糖小人是什么鬼?
  于是乎,悄悄的,某个小姑娘,把墙上的火柴人全家福给撕下来了。
  香肠嘴,两坨大腮红,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我要重新画一幅。”周心雅暗下决心,把汤小燕当老师,在小房间安静学起画画来。
  几次孙丽芳经过的时候,都看见一大一小两姑娘,坐在书桌前安静的画画。
  这样倒挺好。
  汤小燕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因为对外界不敏感,所以她做事更容易集中——
  一坐就是一下午,这可影响到周心雅了。
  毕竟在孙丽芳的印象中,周心雅可从没有过坐个半天不动的时候。
  “怪不得邱菊放心把女儿留下呢。”孙丽芳暗赞邱菊,“把女儿教的真好。”
  虽然智力不足,但非常听话。
  试想,把一个六七岁的普通孩子放家里,家长都不放心,怕她玩水玩火玩电。
  更何况汤小燕智力不正常。
  现在如果不看外貌只看行为表现的话,汤小燕实际跟正常人没有区别。
  临近年关,店面什么的不好找,也就是邱菊下了功夫,盘到了个二手倒闭的大饭店。
  说是东北人投资的,装修什么的“倍有牌面儿。”
  邱菊找过去的时候,心里还有些打鼓,她不懂,“东北人怎么这么有钱啊?”
  但她只是去商量的,拿了合同回来还是要找孙丽芳过目。
  邱菊还是不懂,便问了出来,“你看这装修,桌椅用的都是好料子,就那崭新的墙面玻璃,投入怎么也得下个好几万吧?”
  北方人跟南方人做生意不一样。
  孙丽芳这个时候想起来,九零年代北方还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靠着煤矿钢铁等大型国有企业,思想教育上普遍优越于南方。
  毕竟,父母都是双职工,父母经济地位上平等,男女也就平等,吃公家饭的——
  基本都能让女儿上学。
  也不敢多生超生,听话的很。
  等到后面,领导人在南方沿海画了一个圈,靠着港口外贸,经济重心才慢慢南移。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北方,能出来做生意的,普遍家里都有点钱给造。
  年轻人闯一闯嘛。
  这不,大饭店倒闭了转让要1万的转让费。
  孙丽芳过去看了一下,装修的确实很好——
  但是她不需要啊。
  “这个一楼我都要打通,咱们干车行的用不了这么精装修。”
  北方人普遍讲究气派,大门厅的还买了一幅花开富贵的迎宾画挂着。
  灯笼,窗帘什么的,都是干净鲜艳的颜色。
  可以看出店老板原是这么想的,“我开在交通枢纽休息站的旁边,你们迎来送往的,不得来我这吃点饭吗?”
  说实话,选址是没错,但他没有考虑经济制约——
  上海现在个体经济多,男人也是省吃俭用的精明,哪有那么多钱请客吃饭推牌九?
  “回来还不被老婆骂死?”邱菊的老乡拿着个烟,点完火“嘿嘿”笑着。
  他也看出这个大饭店不行了。
  这个店面还是他介绍给邱菊的,“成了请我们家吃一顿饭就行。”
  邱菊是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给钱什么的有难度,请老乡吃顿饭这个还是行得通的。
  今天就是他带路到这签合同。
  孙丽芳看了看,大饭店门口还种了好些花草,门口围了一圈栅栏,挺好看的,但是——
  “以后都得推掉。”
  门口的花草全都拔掉,然后搭一排平房,支上铁皮板让车停进来洗。
  至于那个精装修的大饭店,孙丽芳进去转了一圈——
  不得不说人家厨房,水台什么装的都很好。
  推掉可惜了。
  “想想能不能开个小卖部,快餐店什么的。”
  物尽其用嘛,下面的一层卖配件,展示轮胎配件什么的。
  二层开快餐店,再装个大电视——
  那开车的司机到了这,点个盖浇饭就能休息还能看电视,可不自在的很?
  再者,也不怕他们“图享受”不走。
  开出租那就是分秒必争,出来养家糊口的。
  能有几个赖着不走啊?
  当然,这些都只是孙丽芳的设想,嘴里跟人说的还是,“我再考虑考虑。”
  “一万块转让费不行,你这我到手还要重新装修。”
  “实话说了,我顶多给你六千。”
  店面租金一个月就要两千了,还别提这个转让费——
  就是给原老板的补贴。
  “你要是看不行,桌子椅子你都拉走,我只要店。”
  本来租的就是店,谁要被迫接手这些“破烂儿啊。”
  那么一堆假山石头,花花草草,清理起来还要请人工费。
  六千,是孙丽芳压的价。
  她是想要厨房那些东西的,但架子得端好。
  那老板也想了想,这些卖给收废品的还要被压价,都是要讨价还价的,那不如跟眼前这个人谈咯——
  至少人家肯全收。
  两边又商量了半天,转让费以“6800”成交。
  “就当是交个朋友了。”孙丽芳把话往他那么说,“我帮你回点血,你也不亏。”
  说话要让别人觉得占便宜了,留个“结尾好印象”,缓和气氛。
  签完合同后,饭店老板又请吃了顿饭,两家这才欢欢喜喜的告别。
  “给他们两天收东西,老板娘你就交给我吧。”邱菊心细,怕那个东北老板说好了,再把桌椅什么运走,自告奋勇要扎个帐篷留这看场地。
  “你倒是轻松了,留老板娘帮你带孩子。”邱菊老乡打趣道:“这下你也是一个小头目了,以后吃饭可得给我打折。”
  “打折打折,给你打到骨折!”邱菊眯着眼笑,两坨红粉印在白皮肤上,兴奋之下,人都年轻了好多。
  跟着老乡调笑,想着这么一个场子以后都归自己管了。
  邱菊看着门廊上的红灯笼,觉得自己的生活也一定会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