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财富的归宿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财富的归宿

第41章

书籍名:《财富的归宿》    作者:资中筠


                                    1960年老哈斯逝世后由他的两个儿子继承并亲自管理。最初哈斯成立基金会的动机是为了减免遗产税,使他的企业牢牢控制在家族手中(遗产税与控制公司的关系是遗产税率极高,如果所有财产都作为遗产,则为了缴纳遗产税需要卖掉一部分股份,就会使家族控股减少)。由于哈斯的妻子在印第安人的保留地长大,对底层人民疾苦比较了解,对社会福利有浓厚兴趣。所以基金会一开始就以社会福利为重点,最初规模不大,主要捐赠对象为当地的医院和教育机构。基金会开始发展是在1955年,哈斯家族聘请理查德·贝内特(Richard  Bennett)管理基金会事务,贝内特任基金会执行会长达25年,基金会的活动也以他的思想为转移。贝内特为桂格派教徒(或称教友会),二次大战时因“良心反战”活动而被拘留过。战后他参加美国教友会,负责种族关系和少数民族事务。他以处理宾州的种族关系所表现的能力受到哈斯家族的注意,同时他也经常批评哈斯公司在用人上对黑人的歧视。哈斯家族请他来主持基金会事务并长期给予支持,说明其本身的倾向性。正是在此时,基金会改为现名。威廉·宾是早期著名的教友会人士、慈善家和改革家。宾夕法尼亚州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贝内特把他的理想和主张贯彻到他主持的基金会工作中,到他1982年退休时,基金会的累积捐赠达1亿美元,其中1/3为社会福利,其余30%为教育,16%为医疗,12%为文化。在后期,福利进一步增加,教育有所减少。70年代以后,捐助更加集中,大的连续项目有:在费城地区建立新的烧伤治疗系统;在一些居民区为穷人创造就医条件;少数民族青年的失业问题;贫民住房问题;犯罪和司法问题,特别是穷苦被告人的权利;80年代初开始在费城地区建立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疗养院。基金会的另一特点是对当地居民需要的变化比较敏感。贝内特认为基金会不但影响社会,而且也应接受社会的影响,以使其工作符合其所服务对象的需要。他对七八十年代美国政府的向右转和军事扩张政策有过尖锐批评。

            1982年接替贝内特任基金会会长的是一位全美国知名的黑人教育家沃森(Bernard  Watson)。他原在芝加哥大学任教,60年代后期应聘到费城任学监,到基金会之前任坦波大学副校长。他的思想基本上与贝内特一致,都重视基层福利。他到任后更进一步建立私人组织负责人与地方政府对话的机制,以更好地了解当地居民的需要。鉴于经济衰退和政府福利开支的削减,他对基金会不救急的原则予以变通,设立了救急基金,帮助特别匮乏的穷人购买食物和冬天取暖以及对残疾人的救助等。他宣布此项措施时申明:基金会不应该解脱政府的责任,但是也不能无视无助的人的温饱、住房、医疗等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另外,沃森还启动与其他基金会的合作项目。1983年的重要工作有:与其他8家基金会合作为当地无家可归者提供住处;与其他25家基金会合作帮助2500名城市青年获得暑期工作和职业培训;为刑满释放青年提供特别服务的项目,其结果使重新犯罪率减少84%;帮助西南亚新移民自助自立;向费城黑人工会领导理事会捐款几百万美元,协助其雇用青年进行某些非营利机构设施的恢复工作等等。

            基金会的工作倾向与哈斯家族的思想倾向也是分不开的。老哈斯的儿子约翰·哈斯是董事长,与会长合作很默契。哈斯家族有意延续其公益事业的传统,第三代也已有多人参加基金会的工作,或参加董事会“见习”。不过基金会有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哈斯家族在董事会中总是处于少数。同时,有意识地使董事会及工作人员在种族、性别和出身等方面多样化。

            七、    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比尔·盖茨本人及其致富经历为众人所熟知,此处不赘。他的公益事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原名为威廉·盖茨基金会(William  Gates  Foundation),成立于1994年,总部在西雅图,1999改为现名。截至1999年3月的数字,基金会的资产为536869亿美元,居第7位,而在此后,盖茨又陆续投入巨款,到2000年底的数字为170亿美元,跃居榜首。2000年初又把1997年单独成立的盖茨学习基金会合并在一起,2001年11月资产上升至242亿美元。从这一数字可以看出,盖茨对基金会的投入是加速度的,有人说他也像卡耐基一样准备在生前捐掉全部财产,当然现在还言之过早。不过根据其理念和捐赠方式,认为他可能成为21世纪的卡耐基之说不无根据。基金会现在还带有家族性质,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会长为比尔之父老威廉·盖茨,负责全面管理事务,学习基金会并入后,后者的原会长斯通希弗(Patricia  Stonesifer)成为两会长之一。盖茨夫妇皆为董事会成员。梅琳达本人已辞去原来的工作在家,除理家外,也管理一部分基金会的事务。

            基金会的宗旨为:“通过与全球社会分享医疗与学习手段的进步以献身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事业;寻求战略机会,在全世界普及现代技术带来的福利,特别关注那些因贫困而妨碍分享这些福利的地区。”

            1.    自述宗旨和计划

            以下举几份盖茨自己发表的文件,作为最好的说明。由于这些文件的文字有时重复拖沓,本文作了删节和概括,引号内的是其原文。

            《财富的归宿》  第四部分2001年盖茨夫妇的公开信

            (1)    2001年盖茨夫妇的公开信。

            “20世纪最后几十年新发明和革新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医疗和信息领域。但是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享受不到这些创新成果。所以,今后几十年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与那些最匮乏的人群分享足以延长生命的科技进步,例如疫苗接种和新的医药,以及信息革命的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以下是基金会经常性的几大项目:

            ①    全球健康平等(Global  Health  Equity)。首要目的是减少目前“我们”与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方式的“骇人听闻的差距”。以麻疹为例,在美国几乎已经灭绝,但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却还有近100万儿童死于这种病,或因之致残。基金会对这一项目的捐赠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一个非洲儿童的死亡和一个美国儿童的死亡是同等悲惨之事,生在富国的人对帮助生于穷国的人负有根本性的责任。20世纪80年代,在各国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公司和其他捐赠者的空前的政治意愿与合作精神相结合之下,使6种主要的儿童流行病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小儿麻痹和结核的接种率从5%上升到80%。不幸的是,随着捐赠者和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政治意愿下降,这一接种率也下降了。但是相信这一数字还会恢复,甚至超过,并增加一些新的在发达国家已经常使用的品种,因为儿童有使用救命的疫苗的基本权利这样一种认识正在日益深入人心。现在包括挪威、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向“全球免疫接种联盟”捐款,用于向世界上74个最贫困的国家输送疫苗。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的目标是要使全世界每一个儿童都能用上所有已经存在的免疫接种,同时还需要开发新的疫苗以根绝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

            非洲目前有70%的成人和80%的儿童属于HIV  阳性。世界上已经死于艾滋病的2000万人中3/4在非洲。据估计,今后10年中,南非将有17%的国民收入被艾滋病吃掉。为了扭转这一趋势,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攻势,重点在预防,帮助人们保护自己,同时聚集必要资源研制艾滋病的疫苗。

            有人担心减少死亡率就会使人口问题更加严重。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对已有的孩子成活信心增加可促使母亲加强自愿节育的意愿。因此,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对发展中国家的15亿名妇女提供计划生育服务。

            ②    帮助所有的学生有所成就。教育在美国一向是公众首要关注之事。基金会这一教育项目是2000年开始的,拨款35亿美元,以3年为期,在3个优先地区支持改进教育。主要是支持模范学校和模范区县,为教师、校长和学监提供进修机会,并提供奖学金以消除高等教育的经济障碍。2000年一年中,基金会帮助了19个公共教育区,13所学校,以及在11个学校开始建立较小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接受帮助的学校多数在华盛顿州,少数分散在其他地方,如波士顿、圣地亚哥、克利夫兰等。正在进行的工作是在每一个州改进教师、校长和学监的进修管理和技术。基金会还设立三项奖学金,颁发对象是华盛顿州的低收入学生、美国所有各州的少数族裔学生,以及全世界各国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生。

            ③    跨越数字化的分界岭。图书馆是盖茨基金会最早的项目,主要是向美国和加拿大低收入社区图书馆普及计算机和上网手段的工程。到2001年进行到中期,图书馆项目的培训人员已经跋涉1100万英里,到达美国首都和18个州以及加拿大12省区的图书馆,在北至(加拿大)育空地区,南至得克萨斯州,东至纽约,西至加州的各个社区内装备了28978台计算机  ,向大约1453亿人提供免费信息,相当于北美人口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