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弃儿汤姆琼斯史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弃儿汤姆琼斯史

第91章

书籍名:《弃儿汤姆琼斯史》    作者:亨利·菲尔丁


                                    这一派的主张最激烈。17世纪末又出来一

        派,叫作“自然宗教派”(Deists),实即无神论(Atheism)派。当时有个

        -----------------------  页面  218-----------------------

        这类的议论而言。同时有曼德维勒  (Bernard  de  Mandeville)者,生于荷

        兰而居于英国,于1714年重发表其讽刺诗《蜜蜂寓言》,且加解释,以阐明

        人性中主要之恶。言荣誉起于骄矜,绅士之美德仅出于受人赞扬之欲;美德

        为伪装下之自私等。即此处所说道义等美德并无其事。英国这个时期,神学

        及伦理之争,本极复杂;菲尔丁此处所举,简而又简,笼统又笼统,但其站

        在正统派一方面则无疑。斯威夫特亦为极端憎恶人类者,但在宗教上,亦维

        护正统派。这些派别的反正两面及其对当时英国和别国之影响等等,则非此

        注所能及矣。

        ③原文gOld-finder,有二意,①黄金发

        现看;②掏茅房的。《牛津英语字典》引菲尔丁此句为例,属之①意。其第

        ②意则为俚语,通行于17—19世纪初期。

        说,他们寻找、搜求、勘查的,全都是肮脏龌龊的角落:实在说起来,在前

        一种事例里,他们寻找、搜求、勘查的,是所有的角落之中最肮脏龌龊的—

        —一颗坏透了的心。

        不过,虽然在搜寻之地那一方面,也许还有在他们成功那一方面,真理

        的发现者和黄金的发现者,可以很恰当地并为一谈;但是在谦虚那一方面,

        却毫无疑问,二者之间并无相同之处可言。因为谁曾听说过,一个寻求黄金

        的人,因为所寻求的落了空,就出于厚颜无耻,或者愚昧无知,断言世界上

        并没有黄金这种东西?没人曾听说过。但是探索真理的人却不然,他把那个

        臭茅坑——他自己的心——掏完了之后,在其中丝毫没找到神圣之灵、道义

        之气、善良之心、爱人之德、可爱之点,却可以公然无隐、诚实无欺、合情

        合理地下一结论说,宇宙之间没有爱这种东西存在。

        但是,为了避免  (如果可能的话)和这班哲学家们(这是说,我们要这

        样称呼他们的话)发生任何冲突,同时,为了表示我们愿意息事宁人,我们

        可以在这儿对他们作一些让步,这样也许可以使争端止息。

        首先,我们可以承认,有些人,这类哲学家也许就在其中,心里完全没

        有爱这种感情的丝毫迹象可寻。

        其次,我们可以承认,普通所谓的爱,那也就是,用一定数量娇嫩、白

        皙的人肉,满足饕餮无餍的嗜欲,绝对不是我们所护持的这种爱。普通所谓

        的爱,表达得更恰当一些,应该叫作馋;一个老饕可以毫不羞愧,用爱这个

        字眼儿,表示他的口腹之所嗜,说他爱吃什么肴馔;一个以人肉满足所嗜的

        人,也可以同样恰当地说,他看到某某女子秀色可餐,他很想拿她解一解

        馋。

        第三,我可以承认(我相信,这是最可为人接受的让步),我所护持的

        这种爱,虽然在满足自己的方式方面非常斯文温柔,但是他要求满足所欲之

        时的热烈程度,也不下于我们一切欲望之中最粗俗不堪的那一种所表现的。

        最后,我们也承认,我们说的这种爱,在它发生作用的对象是一个异性

        的时候,很易于求助于我前面所说的那种欲餐美人的欲,以达到完美的满

        足,而这种欲,不但不会使这种爱减杀,反倒能使这种爱里一切所有的快乐

        提高,提高的程度,是那些只能由欲而生爱、而不能由任何其它感情而主爱

        的人,几乎难以想象的。

        我对哲学家们既然作了这么些让步,我希望他们也以让步相报:那就是

        说,他们得承认,在某些人  (我相信有好些人)的胸臆之中,有一种善良、

        -----------------------  页面  219-----------------------

        慈爱的性情,使他们总得对别人的幸福有所贡献,才能感到满足。他们得承

        认,在这种满足本身里,就像在朋友之谊中,在亲子之爱中,甚至在对全人

        类之爱中,就有最欢畅、最精妙的快乐。他们得承认,如果我们对这种性情

        不叫作爱,那我们就无以名之。他们得承认,这种纯洁的爱产生的快乐,虽

        然可因男女之爱的帮助而更强烈、更美好,但是前者自己也能单独存在,而

        且也不会因受后者的干扰而毁灭。最后,他们还得承认,敬重之心和感戴之

        情,是爱的正当动力,就像妙龄华年和美貌丽容是欲的动力一样,并且,因

        此,欲之所欲的对象,一旦老而色衰、病而色减,欲会自然消灭;但衰老与

        疾病,对爱却无影响,也从不会使有尊重和感戴为基础的感情,在一颗善良

        的心里动摇,从一颗善良的心里离去。①

        我们对于爱这种感情,看到许多明显事例,所以否认它的存在就显得奇

        怪而荒谬,因此这种否认,也只能是由于我们前面所说的那种绝对自我污秽

        而起:但是这种作法,总归十分有欠公平!一个人,在自己心里看不到贪婪

        和野心的踪影,难道就可以因而下一结论,说在人类的天性中,这种欲望并

        不存在吗?既然评论别人的恶,不能因己而及人,难道评论别人的善,就不

        可以应用同样的法则吗?或者反过来说,我们不管怎么样,可以像莎士比亚

        ②

        说的,“以我个人之心,度全世人之腹吗?”

        不过,我恐怕,这样以自我为中心,是虚荣心太重在这儿作祟。这是我

        喜欢奉承——也就是无人不喜欢奉承——的一个事例。因为几乎所有的人,

        不管多么看不起一个阿谀者的人格,而奉承起自己来,却都要尽猥自枉屈之

        能事。

        因此,我前面的话是否属实,只有诉之于那般肯以自己心中所知,来作

        见证的人。

        读者明公,请你先问问你自己的心,然后再明确一下,你是否和我一

        样,相信我所阐明的这种论点。如果相信,那你就请往后面各卷读下去,以

        观这些论点的实例事证;如果不相信,那我一准敢保,你所读过的,已经超

        过你所懂得的了,你顶好去料理你自己的事务,从事你自己的消遣  (虽然你

        那种消遣也不过尔尔),而不要再读那些你既不能赏识、又不能领会的东

        西,而空耗时光吧。对你这样的人,飨以爱之美快,也就和对一个生而瞎眼

        的人,告以色彩之灿烂,一样地荒谬;我们听说,这样一位盲人,对于猩红

        色所有的概念,非常可笑;很有可能,你对爱所有的概念,也同样可笑;因

        ①

        为那位盲人说,猩红色对于他,非常像喇叭的声音;  爱对于你,也很可

        能。非常像一碗羹汤,或一盘烤牛里脊。

        ①  菲尔丁非哲学家,他没把他的道德观念发挥论述,使之综合贯通,成为体系。但是他有各种坚信不移的

        基本道德,其中他最重视的是善良的天性。他在  《捍卫斗士》期刊中给它下的定义是:“善良的天性对人

        类之幸福感到快乐,对人类之苦恼感到忧愁,尽其所能使前看发生,使后者消除。而要达到这种目的,永

        远对其人之功过注意不忽。”对于最后一点特别强调,因善良而无英明之判断以节制之,则流入愚昧。他

        在  《论知人品性》里说,“善良的天性是一种仁慈和蔼的脾气,能使我感别人之苦恼以为忧,乐别人之幸

        福以为喜,于是结果推动我们倡导前者之兴起,阻止后者之发生;并且使我们这样作的时候,不必有道德

        之优美的静观默念以劝导之,宗教之恐怖的引诱迷惑以敦促之。”

        ②  套用莎土比亚的喜剧《无事生非》第2幕第1场第215行。

        ①  已见前第4卷第1章注中。

        -----------------------  页面  220-----------------------

        第二章  威斯屯老小姐的性格。她对于世事人情之洞明练达,及其因洞

        明练达而对情势有犀利深刻、真知灼见之事例。

        读者已经看到,威斯屯先生和他的妹妹、女儿,带着年轻的琼斯,还有

        牧师,一块儿来到威斯屯先生宅里,在那儿,这一伙人之中的绝大部分,都

        极尽欢畅快乐,同度迢迢良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