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当前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当前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

第42章

书籍名:《当前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    作者:潘绥铭


                                    也许就是因此,在新世纪之初,一些传媒才热衷于讨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样一个话题。其实,如果整个社会再这样发展下去,这就完全是一个“伪问题”,根本就不值得讨论,讨论了也根本没用。

            5.唯一有利于证明“男女日益平等”的情况,就是夫妻之间在文化程度和职业地位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是,这究竟是因为男女更平等了呢,还是因为城市中厉行独生子女国策,使得独生女们也不得不上学更多更久呢?甚至是因为女孩子不好找工作才更多地读书呢?这样质疑是有根据的:尽管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丈夫们的收入却越来越比妻子多。(只有20-25岁的目前一代差距较小,但是这是因为这一代人当中,结婚的还不到半数。)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女性并没有从学历与职业的提高当中得到多少实惠。

            “自由恋爱”,久远的理想与目前的神话

            作为一个中国人,假如您不幸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传媒(影视、报刊、文艺作品等等)的话,您可能会以为,在至少最近20年来的中国年轻人里,如果连“一夜情”都风行了,那么自由恋爱就更是早已实现了。

            可惜,这并不是事实。我们不说农村人口,仅仅看城市人,看五四运动提出自由恋爱的理想至少30年过后的情况。

            在解放初到文革后期的那四代城市人里(40岁以上),当初是自己认识后来的配偶的人,一直在17.5%到21.8%之间。在改革之初的那一代人里总算上升到31.2%。可是,到了1989年之后的目前这一代城市人里,居然只有43.2%,连一半都不到!也就是说,直到五四运动80年之后的现在,中国青年结婚也仍然是靠介绍的更多。

            在这代人里,有25.9%的人是朋友介绍的。这还算好的,还有19.8%是家里人给介绍的,而且居然仍然有8.6%是媒人介绍的(不是婚姻介绍所),与解放以来的一直情况差不多。

            即使在那些自己认识配偶的城市人里,自从解放以来,一直只有6.1%到9.5%的人是因为双方是同学[1]。在1989年之后的这一代人里也只不过上升到区区10.4%。在以前这应该不奇怪,因为哪怕到了大学,同学谈恋爱也是“资产阶级情调”。可是在1989年之后仍然如此,就不能不归功于“反早恋”了。

            中国人的自由恋爱,其实最多的是发生在本单位里,从解放以来到现在一直占22.6%到33.8%之间,超过其他任何一种途径。这是一种优越性还是一种悲哀?

            当然,代际之间也有显著的变化:在1989年之后的这一代人里,在娱乐场所里认识自己的配偶的人,已经占到20.9%;而在前四代人里都不超过5%。这,虽然人数并不多,却是一个巨变。因为以前的那几代人,恐怕根本就不知道娱乐场所是什么东西。

            最后要说的是,从相识到上床,中国人花的时间可真不少。就超过一年的人的比例来看,在超过40岁的那四代人里一直在68.3%到71.3%之间。再往后,虽然这一比例日益下降,但是降幅并不大,到1989年之后的这一代人里,仍然是55.0%。

            婚姻,其实是基于经济实力的选择

            1.男人的魅力何在?

            尽管我们坚决反对“一切向钱看”,但是我们也发现,男人觉得自己在女性的眼中魅力大不大,其实并不在于身高和相貌如何,而在于自己是否富有。

            那些每月收入超过平均2000元的男人都认为自己的魅力很大;而收入在平均1200元左右的男人则认为自己的魅力只是比较大或者不太大;那些收入不到800元的男人则认为自己的魅力小(这对男人来说,是很难承认的事情之一)。

            当然,收入的绝对金额可能不足以说明问题。如果我们按照收入的相对等级来看的话,情况也许更加明显。在收入最低的40%的男性中,有78.4%的人认为自己的魅力不大或者很小;可是在收入最高的那5%的男人中,却有52.1%的人认为自己的魅力比较大或者很大。难道收入高的男人真的就都长得“貌似潘安”吗?肯定不是的,只不过他们因为收入高而更加自信,也许就更加有风采了。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收入最高的那5%的男人与收入最低的那40%的男人相比,前者认为自己的魅力大的可能性是后者的2.5倍。

            2.谁娶到了漂亮老婆?

            穷男人光自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女人们确实把财富是为男性之美的首要标准。我们的证据是:魅力大的女性真的更多地嫁给了富有的男人。

            统计发现:平均收入在1200元到1500元的男人都娶到了魅力很大和比较大的妻子,而收入低于平均1000元,妻子的魅力就比较小了。至于那些收入刚刚超过平均500元的男人则只能与魅力小的女人结婚了。

            如果按照男人收入的等级来看的话,穷男人就更加可悲了。在那些收入最低的40%的男人中,有65.9%的人娶到了魅力不大或者魅力很小的老婆;可是在收入最高的那5%的男人中,却有54.3%的人的老婆是魅力比较大或者很大。

            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收入最高的那5%的男人与收入最低的那40%的男人相比,前者娶到一个魅力大的老婆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5倍。

            3.夫妻年龄差说明什么?

            在中国传统中,夫大妻小是天经地义;老夫少妻,尤其是中年男子娶到“小娇娘”更被认为是“大福气”。那么现在怎么样了呢?我们发现:

            最富有的、自己收入超过6000元的那些男人,娶到的妻子不但漂亮,而且比他小12-14岁。

            那些中等收入(2000元上下)的男人则可以娶到比自己小3-7岁的妻子,既不太多又不太少,符合中国人一贯的择偶标准。

            可是那些收入低于平均1500元的男人却只能娶到同龄人,甚至是比自己小许多的女性。这说明:大概只有贫穷的男人才会相信“女大三,抱金砖”,因为他自己没有“金砖”。

            尤其是那些收入低于300元的城市男性,不得不“嫁给”比自己大10-20岁的女性。所谓“男子汉大丈夫的尊严”在贫穷面前必然荡然无存。

            按照收入的相对等级来看,收入最高的那5%的男人,比老婆平均大2.5岁;可是收入最低的那40%的男人,却只比老婆大2.1岁。

            4.连老婆的高矮也是丈夫的收入决定的

            在一般男人的心目中,妻子除了应该年轻漂亮,还有一个“评分”标准,就是应该不高不矮。

            结果我们的数据表明:只有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最富有的男人,才真的娶到了平均身高在1米60左右的妻子。收入再低下去,妻子不是高就是矮。那些收入低于300元的男人,妻子也就低于1米45(这在北方人看来简直就难以忍受)。

            从收入的相对等级来看,收入最高的那5%的男人的老婆,平均身高是1米62.4;收入中等的那55%的男人则娶到了平均身高1米61.3的老婆;可是收入最低的那40%的男人的老婆,平均身高却只有1米59.3。

            5.老婆的文化程度

            在现代都市里,对于最富有的男人来说,妻子的文化程度太低没有情趣,太高又难于驾驭;所以月收入超过平均1750元的男人,娶的是平均为高中文化的女人。如果男人的收入低于平均1000元一点,妻子就是初中文化(这在城市里算是低了)。如果收入在平均750元上下,男人就只能娶到小学文化和根本没有上过学的女性了。

            按照收入的相对等级来看,收入最高的那5%的男人,娶到的老婆是平均达到3.2级文化程度(相当于高中以上、大专以下);可是收入最低的那40%的男人的老婆,平均文化程度只有1.8级(相当于小学快毕业)。

            6.不同的“门当户对”

            当然,无论是富男人还是穷男人,其实都离不开“门当户对”的老套子,所以收入高于2500元的男人的妻子,主要是个体劳动者或者厂长、经理、老板。收入在1200元到1400元上下的男人,娶的则是一般干部、知识分子或者商业服务业人员。至于收入低于700元的男人,妻子也就必然是工人农民了。

            7.什么样的丈夫才愉快?

            高收入不仅带来了好婚姻,还使得男人生活得更加愉快。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到目前为止,男人仍然被看作是经济上的“顶梁柱”,如果他贫穷,还怎么愉快得起来?

            在我们的调查数据里,那些生活得非常愉快和比较愉快的城市男性,平均每月收入在1200元左右;而收入在900元多一点的男性就不太愉快。如果收入低于600元,生活就很不愉快了。

            8.钱也是一种烦恼

            不过,富有也是有代价的。男人中,收入超过平均2500元的人,睡眠很不好;而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男人则睡得比较好或者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