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有效改变工作哲学和方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有效改变工作哲学和方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第26页

书籍名:《有效改变工作哲学和方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作者:未知


        “中国的许多企业现在正面临着一个挑战:迈向国际化。过去,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家总以为中国优秀公司与世界一流公司的整体实力,主要差在技术、规模等等外在因素上,但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最大的差距是人的差距,特别是管理团队的差距。

        比如:许多企业仍然把国际化放在产品国际化的方向,而不是放在消费者国际化上,这就是在心智模式上的巨大差距。

        在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竞争中,国内企业基本上是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中竞争,在这种竞争环境里,我们习惯的胜利是‘先人一步’。习惯在产品层面竞争,习惯于成败论英雄,而很少真正去想客户到底要什么,很少去搞清楚他们的需求结构。

        所谓国际化,就是消费者的国际化,而不是产品的国际化,产品的国际化很容易完成,但消费者的国际化却需要我们的管理团队,去懂得你所面对的客户,特别是最终客户现在想要什么?他们未来想要什么?所以,国际化的本质是懂得‘国际消费者’,而‘国际消费者’的背后是那个国家独特的文化,独特的阶层结构乃至消费习惯,这才是支撑你赢利的源泉。”

        杨站在自己民族企业的立场,对这个问题体会颇深。尽管已经说了很多,但他意犹未尽,克劳士比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中国明代心学大师王明阳有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也就是说,摧毁有形的东西容易,可要摧毁深藏在人心之中的无形的东西,就难上加难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改变心智模式必须深深地触及到每一个人的灵魂。

        中国海尔的崛起,最著名也最成功的莫过于她那砸冰箱事件。1984年,国内冰箱需求量极大,工厂生产出来的任何东西都能卖掉。有一次,张瑞敏的海尔对已经准备销售的冰箱进行再检查,发现76台有缺陷。

        当时,大多数员工想以打折扣价格购买这些产品。但作为总裁的张瑞敏有不同看法:他下令把这些评为次等的产品放在一起,并要求那些对缺陷负有责任的员工把它们砸了。张瑞敏自己也亲自拿起一把铁锤砸起来。

        在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大概等于一个员工两年的收入。

        这一举措,顿时令在场的千余名职工目瞪口呆。铁锤不仅砸毁了冰箱,而且彻底砸毁了青岛海尔的产品低劣意识。它砸在了每个员工的心头,在员工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憾。从而,使青岛海尔从此走上了质量管理的路子。”

FO4  每个人的工作哲学  改变心智模式,建立第二天性(2)

        “由此可风,改变心智是最难的管理工作,但也恰恰是金钱和机会之所在。”克劳士比说。

        “因为人们只有在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道德的引领下才有可能上下一心、精诚团结,比竞争者更快、更优、更经济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所以,思想决定人们的态度,态度决定人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就决定着人们计划与策略的选择、方法与工具的应用。

        我们不能孤立地评定什么方法没用或什么方法有用,就好比孤立地评定‘下雨是否有用’一样毫无意义。

        质量管理,只有从改变人的心与智入手,通过思想与态度的转变,通过预防为主而非事后把关的质量文化的形成,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企业成为‘有用的和诚信的组织’。

        质量管理,重在管理质量,而质量即诚信,即组织对承诺的信守。所以如何让每一个员工、让整个组织都能说到做到,第一次就做到、次次做到,实质上,就是如何让质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第二天性的问题。也只有当质量管理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时,才能透过管理质量看到变革的预期、稳定的市场、上升的利润等等,才有可能看到客户的微笑、员工与股东的自豪、供应商的开怀。”

FO4  每个人的工作哲学  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1)

        “前面我们谈到严谨认真是日本企业的一大特点。”克劳士比继续道:

        “比如:在日本企业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制成图表,而且同一件事情都要重复做好几张不同的图表,小到在公司里放置老鼠药的事情也要打成通知四处张贴,日本的员工一直坚持不懈地服从于这些系统规范的工作流程。

        此外,在日本的企业里,员工每3个月就会各自列出一套计划方案,每一阶段也都有详细的工作安排,然后在工作中完成一项勾掉一项,一丝不苟。日本企业的这些做法,经过长期坚持使他们每个人都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习惯了,就更容易坚持,偶尔不做反而会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这就是习惯。”盖瑞道:“毫无疑问,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想想看,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我们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

        杨寓意深刻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性格其实就是习惯的总和。事实上,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

        “哪怕只有25岁,你也能够在这个年轻的身影上一眼看出未来的推销员,医生,律师,或是首相;哪怕只是一句话,你也能够从中分辨出细微的主观思维模式,以及特定的行为方式。而这些都在表明,他们总有一天逃不过某种命运,就像是衣袖上会出现的褶子一样。我们的性格就像塑料,一旦塑造成形就很难改变,不过,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比尔想得更加具体。

        “小习惯是对自己综合素质最真实的反映,它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特点。一些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小习惯和小行为往往能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一些不良的小习惯很有可能会影响你的工作和前途。‘窥豹一斑’、‘见微知著’便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想有好的发展,先要从有一个好的习惯开始。”杨作了补充。

        说到这里,盖瑞想起来一件事:

        “有一家跨国公司的总经理,准备先让一位刚从名校毕业的年轻人去欧洲培训两年,回来后再委以重任。原来此人气宇轩昂,工作业务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很熟练,工作特别努力,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彬彬有礼。总经理感觉他很有前途,是个可塑之才。

        一天,总经理偶然走在该员工的后面,发现他故意将掉在路中间的废纸踢向一边,而不

        是捡起来扔进近在咫尺的废物筒里。这可是举手之劳啊!后来,总经理一连几天都留意他的举动。他发现:午餐后,这个员工没有将用完餐后的餐具放在指定的地点……

        于是总经理很快做出决定,改变了原来去海外培训的员工名单。因为在总经理眼里,这样一个连起码的日常准则都无法自觉遵守,甚至没有公德心的人,又怎么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呢?怎么能对一个企业高度负责呢?

        这个在总经理眼中本来是个可塑之才的年轻人,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一下子丢掉了极好的发展机会。”

        “滴水见精神,不仅对人如此,对企业也是如此。据说,不少跨国公司的高管每次与其他企业合作,都会溜到对方的厕所和食堂里看一看,对这两个地方认可了,才会有合作成功的可能。哪些习惯于不拘小节的企业,实在应该好好反思了。”杨说。

        克劳士比:“道理很简单,但要做到却很难,因为需要付出努力,改变习惯,实施管理。许多人可能都有戒烟或者减肥的经历,没有人拿枪顶着你的脑袋逼你戒烟,也没有人到了晚上悄悄地溜到你的家里、打开冰柜把食物硬塞到你的嘴里,你要想瘦下来,就要少吃多运动,要想手头富裕,就要挣的比花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