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14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在袁刚的带领下,众人来到一条街道。紧挨着好几家店铺,都是在卖化用品,甚至还有专卖书画和古董的铺子。
        沈复璁的精神变得亢奋起来,他在这里终于找回熟悉感觉,遇到什么铺子都想钻进去看一看。
        来到书铺,沈复璁先是浏览杂书,连连摇头,大为失望。
        这里的杂书种类很少,要么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陈旧,要么是佛经、药典等专业书籍。至于近些年的学作品,沈复璁只看到两本弘治朝的诗集。
        再看科举参考资料,沈师爷更加失望。
        江南那边,乡试墨卷三年一印。此处的墨卷,竟还停留在二十多年前,而且是成化朝的江南旧卷所翻刻。
        皇帝都换了两个呢,贵州城的科举资料更新速度,还赶不上大明皇帝的更新速度。
        无奈之下,沈复璁捡了套相对精美的四书集注,问道:“此书什么价钱?”
        店主看他们俱皆穿青人打扮,根本不想做生意。但毕竟身为读书人,基本涵养还是有的,回道:“三贯。”
        “这他娘也要三贯?”
        沈复璁气得差点把书扔了,愤然道:“若在江南,这套书顶多三百钱。用纸就显得粗劣,由品相下等的扛连纸所印。还有这用墨,有些地方字迹都快糊了,你这使的是什么鬼墨。还有这排字儿”
        沈师爷一口气说了好半天,把手里的四书集注贬得一无是处。
        店主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态度积极起来,拱手道:“朋友是江南来的读书人?”
        沈师爷听到“朋友”这个称呼,不禁问道:“阁下也是秀才?”
        店主更加热情:“弘治八年进学。”
        “果真是朋友,”沈复璁正身站立,认认真真作揖道,“鄙人成化十四年进学。”
        店主变得恭敬起来,也作了个长揖:“既如此,在下须称晚生。”
        沈复璁立即将店主扶起:“不必如此客套,你我皆为朋友。”
        袁刚、袁志和王猛三人,对眼前这出戏搞得有点懵,没明白两个读书人怎么就熟稔起来。
        袁刚趁机教育儿子,低声说道:“看到了没?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正德初年的士林风气,还没有完全败坏。
        只要考上了生员,便可互称朋友。即便一个是秀才,另一个是进士,那也是真朋友。
        如果仅为童生,就没资格做朋友了,只能被人称呼为小友。一个十八岁的秀才,遇到八十岁的童生,都能心安理得喊一声小友。
        至于晚生,则是学弟面对学长、晚辈面对前辈,用来表达尊敬的自我谦称。
        这种现象,再过几年就会慢慢改变。
        届时,只论官位高低,不论进学早晚。一个八十岁的老进士,在遇到权臣上官的时候,也会恬不知耻的自称晚生。而权臣上官,很可能直接回一声小友,把士林尊卑秩序彻底打破。
        正德朝,是大明社会的分水岭,政治、经济、化、风俗开始全面转变。
        究其原因,一是读书人想要冲破八股禁锢,二是社会经济已繁荣到临界点。
        我们在这里只谈化层面,据水太凉先生钱谦益所言:“正嘉年间,士以通经为迂;万历之季,士以读书为讳!”
        从正德朝开始,读书人竟把通晓五经视为迂腐。到了万历朝,读书人居然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读书。无非就是觉得八股无用,在思想上另谋出路,开始广泛追求知识的实用价值。
        这场思想运动,王阳明不是发起者,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王阳明的心学观点,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将儒家主流从理学带向心学,至晚明又逐渐转变为实学。即便是钱谦益,那也属于实学宗师,倡导“由经术以达于实务”,只不过跑偏了十万八千里。
        而无数儒生跑得更偏,因为看不起八股,经也不读了,书也不看了。只背参考资料应付科举,说自己是经世致用之才,不屑与迂腐书生为伍,连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都不知道。
        言归正传。
        沈复璁与店主叙了一番学年,又互道姓名表字,迅速拉近关系。
        书店老板说:“既是沈朋友当面,那这套四书集注,我就折价卖你两贯吧。”
        沈师爷倒是不疑被人敲竹杠,问道:“怎的如此昂贵?”
        书店老板苦笑:“在这贵州,书本怕是最无用的东西。方圆上千里,连个印刻坊都没有,我须到湖广那边去进书。书籍运输保养不易,不卖高价,岂不亏本?”
        “价钱也太高了一点。”沈师爷说。
        书店老板咬牙道:“那就一千七百钱,再不能便宜了!”
        白银与铜钱的兑换价格,每个朝代都不同,甚至每个地区都不同。在贵州城这边,一两银子约抵铜钱八百,这套四书集注都超过二两银子了,远远高于沈复璁的心理预期。
        沈师爷问袁刚:“怎样?”
        袁刚低声回答:“五家只凑了三两银子。这套书就卖二两多,怕是不够买其他东西了。”
        沈师爷只能拉下脸皮继续还价:“都是读书人,你看”
        “沈朋友,且稍待片刻。”
        书店老板突然堆起笑容,从沈复璁身边走过,点头哈腰的迎向店门口:“宋公子,您又来买书啦?”
        一个头戴方巾的儒生,摇着折扇进来:“有新书吗?”
        “最近刚到两本,都给宋公子留着呢。”书店老板快速跑回去,从柜台抽屉里取出两本书。
        ps:书友群管理员比较严格,加群验证信息不对的都拒绝了。现在验证提问改为“本书的首发网站是哪家”,想加群的老铁可以再申请。万分抱歉。

014【铁骨铮铮沈复璁】
        宋际,字无涯,洪边宋氏第四世嫡长孙。
        洪边宋氏在宣德年间,就已经成为水西宋氏主干,历代族长皆为贵州宣慰使。
        如今宋然年迈无子,按理说,宋际当属第一顺位继承人。可惜他是个书呆子,成天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族长宋然更喜欢另一个侄子宋储。
        同理,宋际也不喜欢自己的伯父,他甚至当面斥责宋然:“汝取字浩然,有何浩荡之气,有何博大胸怀?数十年间,不思仁爱百姓,不懂文章教化,只知盘剥享乐,吾深以为耻也!”
        这两年,宋然对大侄子更加厌恶。
        因为宋际整日奔走联络,不但想恢复爷爷宋昂办的义学,还打算在各长官司创建社学。见宋然对办学毫无兴趣,宋际居然跑去找安贵荣,想跟水西安氏一起建学校。
        宋家和安家,关系可差得很啊,这小子为了建学校,连家族利益都不顾了。
        书店老板首先奉上一本,屈身笑道:“宋公子,此乃《西涯诗录》。”
        宋际顿时喜道:“可是西涯先生的新作?”
        书店老板介绍说:“半为新作,半为旧作。西涯先生的诗词,俱皆汇集此书,你在贵州找不到更全的录本了。”
        西涯先生,便是内阁次辅、少傅兼太子太傅李东阳(还有半年当首辅),他的《怀麓堂集》尚未整理出版,如今只有各种散录作品传世。
        宋际连忙翻阅诗集,果然发现一些新诗,忙问道:“作价几何?”
        书店老板道:“此书来之不易,为一进士辗转抄录而成。你看这字儿,正经的……”
        宋际懒得听他啰嗦:“不就是想加价吗?多少钱?”
        书店老板收起笑容,正色道:“纹银二十两。”
        “不贵,记在我账上。”宋际并不感觉吃亏,反而认为自己赚到了。
        几个穿青人却被惊得目瞪口呆,这本诗集也就几十页,居然值他娘二十两银子!
        其实很正常,物以稀为贵嘛。
        即便到晚明时期,书价已经降得很低,一两百文就能买一套书。但那只是常见刻本,稀有的抄本要贵得多,耗费精力收集整理的录本就更值钱。董其昌获得《灵飞经》之后,海宁陈家借来刻入石碑,有人拓碑进行刻印。一卷《灵飞经》的拓印刻本,竟能卖到十两白银,而且还有人抢着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