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47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听说,你是什么穿青人?”王阳明问道。
        王渊点头道:“我父亲是汉人,我母亲是苗人。”
        “难怪你能跟苗人沟通自如,”王阳明好奇发问,“那你把自己当汉人还是苗人?我没有看不起苗人的意思,只是想探究一下而已。”
        王渊仔细想了想,说道:“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甚至,我没觉得汉人和苗人有什么分别,但我更认同汉人的语言文化。不过在贵州这个地方,土司鄙视苗人(泛指少数民族),汉官把土司当成苗人一起鄙视。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若我哪天扫灭蒙古,我也会尽力同化蒙古人,而不是从心底鄙视他们。生在大明,皆为国人,不管是哪个部族,都应视之为平等之民。”
        王阳明说:“这很困难。”
        “当然困难,”王渊笑道,“对于那些冥顽不灵者,肯定要用雷霆手段。但总的来讲,所谓蛮夷也是人,若朝廷能让他吃饱穿暖,谁又会无故生出反叛之心呢?就贵州来讲,蛮夷反叛分为两种。一种是底层蛮部,不堪土司与汉官盘剥,为了求生而揭竿造反;一种是土司长官,难以忍受汉官欺压,又兼自己实力强大,从而生出不臣之心。”
        土司确实狼子野心,但真不会无故造反,因为他们心里有数,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最大的追求,就是自己无视朝廷,朝廷也无视他们,能各过各的最好。
        土司们选择造反,要么因为汉官欺压太甚,要么自己犯了死罪舍命一击。
        王阳明再问:“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贵州的问题?”
        “改土归流,这个法子从太祖朝就开始了,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王渊说道,“现在情况正在变坏,卫所制度废弛,民生教化不利。强行改土归流,也只能浮于表面。例如把贵竹司改成贵竹县,你派几个流官过来有什么用?佐官胥吏全是本地人,而且多半是以前的土司,换汤不换药而已。若全部任用汉人,怕是连赋役都难以征收。”
        王阳明颔首道:“确实如此,官不下县。”
        王渊笑言:“说这些都没用,我又不是朝廷阁老。对了,我倒是觉得先生的教学应该改一改,不要直接跟朱子过不去,这样只会吓跑更多的学生。”
        “是我操之过急了。”王阳明居然亲口承认。
        或许是身在蛮夷之地,又突然悟通大道理,让王阳明没有那么多忌讳,迫不及待的想要传播自身学说。
        历史上,王阳明回到北京之后,两个学生因为学术问题而争执。一个信奉陆九渊的心学,一个信奉朱熹的理学,吵得快打起来,让王阳明来评理。
        结果王阳明谨慎到什么程度?
        他说肯定朱熹是正确的,这个早有定论了。就算把陆九渊的心学辩出花来,难道就能推行天下吗?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王阳明不赞成陆九渊心学。
        第二,王阳明不敢非议朱熹。
        第三,王阳明不是真的赞同朱熹。
        同样是心学,王阳明的心学,跟陆九渊的心学,虽然相似度极高,却是两套不同的学问,只不过被后世合称为“陆王心学”。
        陆九渊的心学,源自程颢。
        王阳明的心学,是从理学中悟出来的,源自程颐。
        而程颢和程颐是兄弟俩,皆为陈抟老祖的隔代传人。
        你没有听错,就是那个睡仙陈抟。
        这挺滑稽,儒家心学和理学创始人的祖师爷,其实是一个道家传人,陈抟尊奉的是黄老之学。
        王阳明在贵州讲学,应该说是最野的,虽然渐渐主动收敛,但也没有太多顾忌,因此黔中学派(心学)同样很野。
        黔中学派野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心学在嘉靖登基之后,一度被朝廷视为伪学,全国范围内明令禁止传播。
        其他地方的心学派系都蛰伏下来,唯独黔中学派,公开高喊阳明心学是正学。汤冔、叶梧、陈文学等心学弟子,毅然辞官回乡,专门在贵州传播心学思想,并且无视朝廷法令,公然建起全国第一座阳明书院。
        就问你野不野,直接跟皇帝和首辅对着干!
        可惜,心学初期资料遗散,贵州又山高路远。黄宗羲在编写《明儒学案》时,把心学其他流派都编进去,唯独遗漏了黔中学派。而几代之后的心学弟子,也跟黔中学派尿不到一壶,因为贵州心学是王阳明的初期思想。
        只能说初期思想,因为学术界公认的王阳明早期思想,是在他离开贵州之后所传播的。
        年龄越大,王阳明就越尊重朱熹。到他晚年,甚至把朱熹晚年的来往书信,断章取义整理出来,说这才是朱熹的真正思想,跟自己的心学思想是一致的。
        王阳明自我反省道:“贵州诸生,讲太深奥的东西,他们根本听不明白,今后还是该以浅显易懂为主。你说得很对,在贵州的当务之急,是让百姓沐浴教化,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知晓基本的道理,为改土归流奠定基础。我过于急切了,这样反而坏事。那数百个被我吓跑的读书人,本该都是传播教化的种子。”
        王渊拱手道:“先生是明白人。”
        “你呀,肯定早就看出我的疏漏,偏偏憋在肚子里不讲出来,”王阳明摇头直笑,“对待某些人,应该如此圆滑。但我能接受异见,你就别藏着掖着了。你是不是,从一开始就不认同我的学说?如果有疑惑,可以直言相告,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而已。”
        好嘛,扯了半天,最后一句话,才是王阳明今天真正想说的。
        王渊说:“我认为先生是对的,但肯定哪里又不对。但以我的学问和见识,暂时还不能找出不对的地方。所以,我把你的学问,以及朱子的学问,都牢记于心一起揣摩,或许有朝一日能够想清楚。”
        “这是可行的办法。”王阳明并没有生气,他后来的许多弟子,信仰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信朱熹,有的信陆九渊,甚至还有的信佛道学说。
        王渊顿时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王阳明不能容纳异见思想。
        王阳明说道:“我给你取个表字如何?”
        王渊拱手道:“长者赐,不敢辞。”
        “你行事刚直有余,喜欢以力破局,虽有小智慧,缺乏大智慧,”王阳明说道,“渊,深潭回水也,表字‘若水’是最恰当的。但我最好的朋友就叫湛若水,咱们避一下,取字‘若虚’如何?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若虚”比“若水”更大,那是老子用来形容大道的!
        由此可见,王阳明对王渊的期望之高。

044【兵法】
        早晨,朝阳升起。
        浓雾在阳光下渐渐消散,林中的空气不仅清新,偶尔还带着腐败的味道。
        长期生活在此地的居民,闻到腐败气息都不敢久留,因为往往意味着瘴气。那是原始森林当中,大量动植物尸体分解,加上湿热封闭环境,从而酝酿出细菌与蚊虫的混合体。
        本地人还好些,因为已经适应菌落,外地人遇到往往水土不服。
        越是低洼积水的地方,越不能长时间逗留。瘴气最浓郁之处,只闻上几口就头脑发晕,因为不光有细菌和蚊虫,甚至还包含一些有毒气体。
        农业开发程度越高,该地的瘴气就越少,因为灌溉、排水和垦殖都能改变自然环境。
        生苗烧荒种地,烧出来的草木灰,不仅可以做农业肥料,烧荒本身也是一个清除瘴气的过程。
        竹林当中,迎着朝阳与薄雾,王阳明正在带领学生练习引导术。
        引导术说来玄乎,其实就是中国古代体操。
        一套体操搞完,李应突然说:“先生,我经常看到你打坐,是在练习什么高深的法门吗?”
        “普通的吐纳术而已,”王阳明解释说,“陆象山的心学注重打坐,是通过静坐来感悟天理。我虽然也修心,也注重打坐,但静坐只是让自己内心安静下来。你们若有兴趣,我可以传授‘身心学’,教你们一些修心、养性、健体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