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48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我愿学!”李应立即说道,他真的不喜欢读书。
        王阳明告诫道:“可以学,却不可痴迷。”
        于是,王阳明开始教大家养生,传授他在京城创造的“身心学”。
        这玩意儿是他跟好友湛若水搞出来的,还在北京弄了个养生俱乐部,把儒释道关于养生修心的法子都融汇在一起。
        王大爷搞过很多事情,有一阵子痴迷于辞章,就自己创办诗社;有一阵子痴迷于军事,就跟军事爱好者们排兵布阵。当初他给王越修建陵墓时,工人们被他折腾惨了,把休息时间用于军事训练。坟修好了,军也成了,可以直接拉去打仗。
        王渊跟着老师学习如何呼吸,无非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感觉这玩意儿神神叨叨的。
        如果真要用科学理论解释,估计就是通过深呼吸,提高脏腑和血管的含氧量吧。
        这只是基础,接下来还有打坐冥想,玄乎无比搞得跟修仙一样。
        王渊耐着性子静坐,怎么也无法入定,折腾久了直接坐那儿呼呼大睡。
        “喵~~~”
        木头叼来一只耗子,放在王渊身边。
        这货慵懒斜躺,等耗子跑开几步,便用爪子拨回来。来来往往十多次,耗子不干了,直接翻肚皮装死。
        钢筋突然飞奔过来,张嘴就去叼那耗子。木头瞬间警觉,也连忙翻身去抢。
        耗子本来在装死,稀里糊涂的,就被两只猫叼着分尸,肠子内脏被甩得到处都是。
        水泥更加调皮,在打坐的师生之间,来回奔跑瞎转悠。最后跳到王阳明肩上,伸爪去抓王大爷的帽子,被王大爷拎着后颈皮毛丢出老远。
        一刻钟之后,李应突然大喊:“我的鸡!畜生,快把鸡还我!”
        那是一只被腌制过的腊鸡,土木三杰不知从哪里搜出来,此刻各自叼着一部分跑向竹林深处。
        “哈哈哈哈!”
        诸生哄堂大笑,幸灾乐祸,再无打坐的心思。
        附近竹林已经被砍出一片空地,生员们在苗人的帮助下,建起十多间茅草屋作为宿舍。
        李应气呼呼回来:“王渊,你要赔我的鸡!”
        “没问题,记在账上。”王渊爽利答应,反正债多不愁。
        竹林外,王家仆从和诸生随从正在煮粥。
        一个特大的陶缸,生员们各自抓些粟米,放在一起煮了吃大锅饭。菜也差不多,刚开始还分开吃,渐渐就你吃我的、我吃你的,偶尔还一起在山中采集野菜。
        如此生活,让诸生关系愈发融洽,已经好几天没人打架了。
        宋灵儿在龙岗山住了两天,感觉甚是无趣,便带着护卫回贵州城耍乐。
        “接着!”
        开饭时,李应扯下一根鸡腿,顺手给王渊扔过去。
        王渊探手抄住,咬得满嘴油汪汪,笑道:“谢啦,李三郎。”
        李应骂骂咧咧道:“你养的三只畜生太厉害,得早点把好东西吃完,省得它们成天惦记。文实,小詹,这是给你们的。”
        越榛和詹惠立即举碗去接,同时把自己的食物分给李应。
        虽然大家都是同学,但也有远近亲疏,日常活动经常以宿舍为单位。
        一间茅屋摆着两张床,王渊平时跟李应同睡,越榛和詹惠则睡另一张床,他们四个属于室友。
        越榛,字文实;詹惠,字良臣。他们分别是越家和詹家子弟,世代联姻,不分彼此,关系好得穿同一条裤子。
        李应,也字良臣,跟詹惠同字,平时都呼詹惠为小詹。
        李应大马金刀坐下,啃着鸡腿说:“你们知道吗?先生的本事可多了,我昨天向他请教兵法,先生居然讲得头头是道!可不是《孙子兵法》那种大道理,我拿出的是一张阵图。先生不仅指出阵图的缺陷,还教我如何变阵,另又传授给我一幅闻所未闻的阵图!”
        越榛和詹惠,都是诗礼传家,只想文治不论武功,对兵法没有任何兴趣。
        王渊好奇道:“阵图究竟是什么?奇门遁甲吗?”
        “就是排兵布阵的法门啊,你不懂没关系,我来给你讲讲。”李应突然好为人师,他在山上快憋疯了,每天都想找人讨论切磋兵法。
        李应很快用竹枝,在地上画出几个简单阵图,方阵、圆阵、疏阵、数阵等等。
        方阵和圆阵,顾名思义,很好理解。
        疏阵就是稀疏阵型,可多打旗帜虚张声势,分成若干战斗小组扰乱迷糊敌军。
        数阵则是密集阵型,作用为抵挡敌军冲锋,也可集中力量用于进攻。
        另外还有锥形阵、雁形阵等多种基础阵型。
        通过这些基础阵型,按照战场实际情况,又可以组成各种复合阵型。而且在战场布阵时,还要考虑地形、天气、兵种、器械等等因素,反正千变万化,具体得看主将的军事才首发
        中国古代的军事训练,除了体能训练之外,主要就是练习阵型。不仅仅是走队列那么简单,还要懂得如何快速变阵——牛逼的将领,总能在大规模战斗当中,通过变阵来实现局部优势,最终扩大到整体优势。
        古代打仗,抛开政治不论,就三个重要因素:士气、后勤和组织度。
        阵型玩的便是组织度。
        可惜,明朝中晚期的军队,由于缺乏训练,且兵无战心,士气和组织度提不上来,那些阵图也全都成了废纸。你把阵法变出花来,却被人一冲就散,武侯复生也得抓瞎啊,更别提什么望风而逃了。
        李应迅速把早饭吃完,将泥巴捏成各种造型说:“来,王二,我教你阵法,咱们来演阵为戏。”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离上课还早呢,王渊便跟着李应耍起来。
        别人都在读书自习,就他们两个耍乐,很快就被王大爷注意到。
        王阳明用竹枝轻敲王渊的脑袋,告诫道:“若欲经略四方,先看几本兵书再说,这样演阵跟下棋有何区别?”
        王渊笑道:“先生,那你教我兵法呗。”
        王阳明认真想了想,不愿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说道:“每晚一个时辰,李三郎也来吧,我给你们单独开兵课。”

045【贵州大乱】
        又是一个清晨。
        李应手里端着饭碗,兴冲冲拉王渊去玩耍:“王二郎,快来陪我演阵。”
        “没空,我还要看兵书呢。”王渊正捧着孙子兵法,这是经王阳明口述,他自己抄录下来的。或许在个别地方,因为记忆有差错,但主要内容应该没问题。
        李应从小就会背孙子兵法,可他觉得那玩意儿虽好,却过于务虚,没有研究阵图来得实在。当即摇头说:“兵书讲的都是大道理,为将之人,还是以战阵之法为主。”
        王渊笑道:“先生说知行合一。阵图是行,兵法是知,缺一不可。你总得让我先明白这些兵家道理吧?”
        “真没劲,”李应出生在世袭武官之家,长时间受长辈的影响,抱怨道,“大头巾们倒是懂得兵家至理,一个个口若悬河,真正打仗时屁都不懂。只知道扯什么庙算,还能把敌人算死不成?打赢了是他们的庙算之功,打输了就是武将阵战之失,是好是歹都他们说了算。”
        “你们武官世家,真一点责任都没有吗?”王渊质问道。
        李应默然。
        不但有责任,而且责任非常大。
        因为武官可以世袭,一代一代传下来,自然导致腐败堕落。有可能一省之总兵官,连兵书都没读过,连阵图都没看过,那还打个锤子仗?
        更甚者,侵占军田,盘剥军户,导致卫兵战斗力锐减。
        这种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在土木堡之前就开始了。
        朱棣曾经豪言壮语,说他在北方养了二十万兵,即便连年出征,却不费百姓一粒米粮。
        此非虚言,因为当时卫所制度运转良好,仅北方种出来的粮食,就足够支撑二十万大军。甚至还有不少剩余,一些军屯粮仓里的粮食,实在吃不完只能烂掉。
        当时还有商屯作为补充,即商人出钱出力,在边疆垦荒种地。即可增加边疆的粮产量,又能增加边疆的汉民数量。而商人在种粮获利的同时,还可以凭粮换取盐引,通过贩卖官盐赚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