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127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五人闲聊着前往翰林院,突然一骑从皇城而出,在长安大街跟他们撞上:“陛下有旨,王翰林请速入宫!”
        眼见王渊潇洒走进承天门,余下四人艳羡无比。
        本就是翰林院修撰,起步便为从六品,而且还简在帝心,今后多半能做阁老啊。
        王渊却很纳闷儿,皇帝已经两个多月没见自己,怎么突然跑来翰林院相召?
        ……
        杨廷和、杨一清、王敞、孙交等重臣,早已在豹房等候多时。
        李东阳今天没来,他的肛瘘频繁发作,把具体事务都交给杨廷和处理。
        面对如此高风亮节的放权举动,杨廷和感动得直想骂娘——李东阳哪是放权啊,纯属甩锅!
        全国各地都有叛军,户部已经穷得跑耗子,一旦前线打败仗,真正干事儿的就被弹劾。
        言官们特别起劲,不但弹劾军务事,还咬着靳贵不放。
        科举舞弊案已经过去四个月,言官们天天弹劾。就在上个月,靳贵失去对翰林院的掌控,改由礼部左侍郎毛纪兼掌翰林院。
        也即是说,王渊的部门最高领导变成了毛纪。
        王渊被带进豹房,立即看到这一群大佬,稍微发愣,便从容不迫的给他们行礼。
        大佬们看到王渊,则齐刷刷皱起眉头,他们今天要谈军国大事,把王渊招来是什么鬼?
        “人都到齐了?”朱厚照突然走进来,身后还跟着太监张永和张忠。
        众臣纷纷行礼。
        朱厚照瞟了王渊一眼,说道:“想必你们都已得到消息,乱贼再次逼近霸州,离京城也就二三百里了。朕派出那么多官军平叛,现在平成什么样子?”
        “臣有罪!”
        刚刚还只是弯腰行礼的众臣,此刻直接跪伏于地。
        王渊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的站在旁边,只当自己是空气不存在。
        乱军此时已分散成好几股,刘六刘七在山东、河南打转,其偏师甚至杀到湖广和南直隶。剿贼官军疲于奔命,又担心南直隶安危,全都云集在徐州一带。
        结果,刘六刘七突然杀个回马枪,其主力再次肆虐山东。还没等官军赶回来,这些家伙就直奔京畿而去,似乎又想到北京城外搞一次郊游。
        杨虎更莫名其妙,明明是山东反贼,打着打着,竟把半个山西给搅翻天。
        现在,两股反贼全都杀回京畿,明显是打算在北直隶会师。而追击他们的官兵,皆被甩开几百里地,不知何时才能赶到。
        朱厚照气得拍桌子:“朕不想治你们的罪,朕想治反贼的罪,都给我站起来!说,这乱子怎么平?”
        兵部尚书王敞起身说道:“当务之急,是保京师安全。十二京营大半已被调出平叛,如今只剩一些老营士卒,必须立即操练起来,免得反贼兵临城下,京营却没有守城之力。”
        阁臣们明显提前讨论过,杨廷和此刻建议:“可令闲住后府的都督同知白玉,坐营操练老营士卒。”
        王渊听得震惊莫名,京城居然已经危险到,必须操练老弱病残来守城的地步。
        朱厚照非常不满意:“然后呢?朕不要什么守城,真要你们征讨反贼!”
        太监张忠突然说:“还是上次提出的法子,调边军来京畿讨贼。”
        一众文官很想反对,但又不敢反对,万一反贼真把京城攻陷了怎么办?
        由于杨虎之前在山西作乱,山西边军一直在追着他打。但追到广昌县就不敢追了,再追就要进入北直隶,此刻山西边军停在那里听候指示。一旦朝廷允许,他们立即就能挥师杀进,与其他官军围剿乱贼。宣府三卫也在边界地带,沿着官道能很快抵达京师。
        “就这么定了,立即让山西边军过来平乱!”朱厚照拍板道。
        文官们面面相觑。
        朱厚照又问:“负责追击杨虎的山西将领是谁?”
        王敞回答说:“宣府右卫百户杨信。”
        “就一个百户?”
        朱厚照以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难以置信道:“给他升官,让他总领蔚州附近的卫所官兵。”
        王敞想了想,说道:“可升为署指挥佥事。”
        杨一清提醒道:“山西兵力空虚,要防止蒙元余孽入寇。”
        朱厚照说:“让他们加紧练兵!”
        几位大臣一番讨论,又征求太监张忠的意见,最后的结果是即令:万全都司署都指挥同知陈勋,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姜义,协同操练卫所军士,以防备可能到来的边患。
        太监张永说道:“宣府三卫离京师最近,可调他们来守城。”
        “守个屁!”
        文官们本来想说“不可”,结果还没开口,朱厚照就给张永怼回去:“严令诸路官军,没有命令不得进京,给朕在半路上把反贼平掉!就算贼寇兵临城下,朕会亲率文武百官守城,他们必须在城外给朕杀贼!”
        杨廷和与众文官立即大呼:“陛下圣明!”
        朱厚照突然喝道:“王渊!”
        王渊不紧不慢的行礼:“臣在。”
        “可敢冲锋陷阵?”朱厚照问道。
        王渊笑道:“敢。”
        朱厚照说:“朕在豹房有二百骑兵,常年操练不辍,乃天下之精锐。你给朕全部带出去,把刘六刘七的脑袋提回来!”
        王渊领命道:“遵旨。”
        杨廷和突然提醒说:“陛下,王翰林是文官。”
        朱厚照对杨一清说:“给他安排个职务。”
        杨一清想了半天,也想不到什么合适的职务。
        朱厚照没工夫瞎等,直接说:“给他临时安一个监察御史的职务,巡按保定、河间、霸州、涿州!”
        行吧,你是皇帝,你说什么都可以。
        朱厚照估计是真的生气了,反贼来一次也罢,居然还来两次,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真把京师当公共厕所吗?
        朱厚照对王渊说:“把你上次单骑追敌的威风拿出来,两百精锐骑兵交给你,这次给朕狠狠的杀!”

122【御赐武器】
        王阳明已经搬家了,自己租了一个院子,从李东阳家里搬出来住。
        跟王渊差不多大的王祥,成为王阳明的管家,另买了一个婆子烧火煮饭,买了一个侍女端茶倒水。
        至于宋灵儿,名义上是王阳明的学生,其实差不多当女儿来养。
        王阳明自小体弱多病,年轻时还服汞治疗肺疾,膝下一直无子无女。前几年,妻子好不容易怀上,却因为王阳明下狱,忧虑过度而难产,大夫说今后怕是再难怀孕。
        若非宋灵儿是土司之女,估计王阳明直接收她做养女了。
        “王渊,这个好吃,你快尝尝。”宋灵儿端来一盘蜜饯。
        王渊笑问:“你自己腌的?”
        宋灵儿说:“我哪有那本事,在店里买的。”
        王渊就着茶水吃着蜜饯,问道:“那你都学了什么本事?”
        宋灵儿说:“之前在学《孙子兵法》和《将苑》,还有一些宋代的阵图。现在可头疼了,先生每天教我《九章算术》,说什么为将为帅必须懂计算之法。”
        “《九章算术》也不难嘛。”王渊笑道。
        “还不难?学得我脑壳疼,”宋灵儿捂着额头说,“先生说算经十书,我必须学会五本,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将领。”
        “等我这次打仗回来,教你一种更简单的算法。”王渊又吃了颗蜜饯。
        王阳明突然走进来,王渊和宋灵儿立即起身问候。
        “坐吧,”王阳明笑道,“今天御史们的奏章,听说十本里面,至少有八本反对你当巡按御史。”
        王渊无奈道:“我又成靶子了呗。”
        王阳明说道:“确实违制。”
        主要是巡按御史官儿不大,跟县令一个品级,但权力却大到没边。因此,历代都逐渐加大对巡按御史的限制,比如规定年龄、规定新科进士不得充任等等。
        但这都是扯淡,文官们带头违反。
        比如贵州苗部叛乱,历史上的平叛主导者是谁?